电梯端站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0674发布日期:2019-07-06 12:0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电梯端站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端站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一种垂直送输工具,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以及私人高级别墅等。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在整个电梯系统中,都会设置很多保护结构,如关门防撞击和防夹持保护结构、防开门运行保护保护结构、防坠落和超速保护结构、防轿厢超载保护结构、防冲顶撞底保护结构、防电气控制元件失效保护结构等。

其中,防冲顶撞底保护结构主要用于防止电梯在超过允许运行的行程时,发生冲顶或撞底,避免因轿厢冲击力使轿厢内乘客造成伤害。现有防冲顶撞底保护措施是:当轿厢超出允许运行范围时,限位和极限两安全开关动作,制停电梯;但是,如果在极端情况发生电梯安全回路失效,限位和极限就无法制停电梯;从而容易导致以下两种安全事故:一、当牵引钢丝绳全部断裂,同时限速器失效,无法驱动安全钳动作,电梯将坠落到底坑,只有缓冲器减少部份冲击力,强大冲击力不能保全电梯内乘客不受到伤害;二、发电梯运行至井道顶部,继续往上运行超出电梯允许运行范围时,电梯安全回路失效,限位和极限无法制停电梯电梯,电梯轿厢受驱动主机牵引力的作用,继续往上运行,会造成电梯轿厢冲顶撞击井道顶板或撞击到上方其它电梯设备并且撞击和挤压电梯轿厢,伤害电梯内乘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电梯保护结构在极端情况发生时,不能有效防止轿厢冲顶或撞底,进而容易造成乘客受伤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梯端站保护结构,能够在极端情况发生时,有效防止轿厢冲顶或撞底,避免电梯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大大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进而有效保护乘客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电梯端站保护结构,包括井道、轿厢导轨、轿厢和轿厢制动器,所述轿厢导轨为两条并竖直设有井道内,所述轿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轿厢导轨滑动配合相连;在两轿厢导轨上分别设有两轿厢制动器,且两轿厢制动器分别与轿厢的顶部和底部相连,其中,所述轿厢制动器为靴块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轿厢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各轿厢制动器分别设有一旋转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包括相连在一起的两支臂,且两支臂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所述旋转臂与轿厢制动器的靴块位于轿厢导轨的同一侧,且该旋转臂与轿厢导轨位于同一平面;轿厢顶部和底部的旋转臂的两支臂连接处分别通过转轴对应与轿厢顶部和底部转动连接,其靠近靴块的一端与靴块转动连接;

在井道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对应旋转驱动器的位置分别设有一撞击板,当旋转臂随轿厢上下或下行时,旋转臂远离靴块的一端能够与撞击板撞击,当旋转臂与撞击板撞击后,能够带动旋转臂绕其与轿厢相连的转轴转动,并通过旋转臂带动靴块夹紧电梯导轨,让轿厢牢牢抱紧在导轨上;

在旋转臂与靴块相连的一支臂上设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旋转臂相连,另一端与轿厢顶部相连,在该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靴块与轿厢制动器处于分离状态。

本方案中,在轿厢的顶部和底部设置轿厢制动器和旋转臂,并在井道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撞击板,从而在轿厢顶部和底部形成上极限端站保护结构和下极限端站保护结构;当轿厢运行超出运行范围时,轿厢顶部或底部的旋转臂与撞击板撞击,并通过旋转臂带动轿厢制动器的靴块插入轿厢制动器内,从而是靴块与轿厢制动器及轿厢导轨结合,形成轿厢制动。本方案中的整个端站保护结构主要为机械结构,这样,在极端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快速将轿厢制动,防止出现冲顶和撞底的情况,从而保证乘客安全。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触发开关,该触发开关位于旋转臂与靴块相连的一支臂的转动方向上,并对应与轿厢顶部或底部相连;当旋转臂与撞击板撞击带动旋转臂转动时,旋转臂能够挤压该触发开关使该触发开关导通;所述触发开关与驱动主机相连。通过设置触发开关,使得轿厢运行超出运行范围时的制动过程中,通过该触发开关向驱动主机发出信号,触发安全回路,使驱动主机断电停止,从而进一步防止轿厢运行过程中冲顶或撞底。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臂远离靴块的一端设有一滚轮;这样,将旋转臂与撞击板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同时能够加速旋转臂的旋转,进而实现快速制动。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由橡胶制成;使滚轮的降噪效果更好,且能够减小撞击瞬间的抖动。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和旋转臂均通过支架与轿厢相连;这样,安装更加方便,并且操作更加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撞击板倾斜设置,当旋转臂与撞击板接触后,能够加速旋转臂的转动;这样能够进一步实现快速制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安装施工方便,能够在极端情况发生时,有效防止轿厢冲顶或撞底,避免电梯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大大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进而有效保护乘客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上极限端站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下极限端站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上极限端站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下极限端站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井道及轿厢未示出。

图1至图4中:1—轿厢导轨,2—轿厢制动器,3—靴块,4—旋转臂,5—撞击板,6—复位弹簧,7—触发开关,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图2,一种电梯端站保护结构,包括井道、轿厢导轨1、轿厢和轿厢制动器2,所述轿厢导轨1为两条并竖直设有井道内,所述轿厢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轿厢导轨1滑动配合相连。在两轿厢导轨1上分别设有两轿厢制动器2,且两轿厢制动器2分别与轿厢的顶部和底部相连,其中,所述轿厢制动器2为靴块式制动器,所述靴块式制动器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目前的电梯中,主要采用电梯安全钳或其它制停装置;具体地,能够通过控制靴块3插入轿厢制动器2内,使靴块3与轿厢制动器2及导轨结合,实现轿厢的制动;并能够通过拔出靴块3,使靴块3与轿厢制动器2及导轨分离,从而实现轿厢的自有滑动。

在轿厢的顶部和底部,对应各轿厢制动器2分别设有一旋转旋转臂4,所述旋转臂4包括相连在一起的两支臂,且两支臂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所述旋转臂4与轿厢制动器2的靴块3位于轿厢导轨1的同一侧,且该旋转臂4与轿厢导轨1位于同一平面。轿厢顶部和底部的旋转臂4的两支臂连接处分别通过转轴对应与轿厢顶部和底部转动连接,其靠近靴块3的一端与靴块3转动连接;具体实施时,旋转臂4(两支臂连接处的转轴)通过支架与轿厢相连;从而使安装更加方便,并且更容易找到合理的安装位置。其中,所述旋转臂4远离靴块3的一端设有一滚轮8;这样,将旋转臂4与撞击板5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撞击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同时能够加速旋转臂4的旋转,进而实现快速制动。所述滚轮8由橡胶制成;使滚轮8的降噪效果更好,且能够减小撞击瞬间的抖动。

在井道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对应旋转驱动器的位置分别设有一撞击板5,当旋转臂4随轿厢上下或下行时,旋转臂4远离靴块3的一端能够与撞击板5撞击,当旋转臂4与撞击板5撞击后,能够带动旋转臂4绕其与轿厢相连的转轴转动,并通过旋转臂4带动靴块3向插入轿厢制动器2内,形成制动。在旋转臂4与靴块3相连的一支臂上设有一复位弹簧6,所述复位弹簧6的一端与旋转臂4相连,另一端与轿厢顶部相连,在该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靴块3与轿厢制动器2处于分离状态;通过该复位弹簧6的作用,确保在电梯正常运行过程中,靴块3不会产生误动作,从而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具体实施时,轿厢顶部的轿厢制动器2的靴块3位于轿厢制动器2上侧,并能够从上至下插入轿厢制动器2内;轿厢顶部的旋转臂4远离靴块3的一支臂朝上,所述撞击板5的一侧与井道侧壁相连,另一侧向上倾斜。当旋转臂4的上端(滚轮8)与撞击板5撞击后,能够在撞击板5的导向作用下快速转动,从而快速实现轿厢制动。该装配结构中,复位弹簧6的下端与旋转臂4相连,上端通过一支架与轿厢顶部相连。同理,轿厢底部的轿厢制动器2的靴块3位于轿厢制动器2下侧,并能够从下至上插入轿厢制动器2内;轿厢底部的旋转臂4远离靴块3的一支臂朝下,所述撞击板5的一侧与井道侧壁相连,另一侧向下倾斜。当旋转臂4的下端(滚轮8)与撞击板5撞击后,能够在撞击板5的导向作用下快速转动,从而快速实现轿厢制动。该装配结构中,复位弹簧6的上端与旋转臂4相连,下端通过一支架与轿厢底部相连。

还包括一触发开关7,该触发开关7位于旋转臂4与靴块3相连的一支臂的转动方向上,并对应与轿厢顶部或底部相连;具体实施时,该触发开关7对应位于轿厢顶部的旋转臂4下方和轿厢底部的旋转臂4上方;当旋转臂4与撞击板5撞击带动旋转臂4转动时,旋转臂4能够挤压该触发开关7使该触发开关7导通;所述触发开关7与驱动主机相连。通过设置触发开关7,使得轿厢运行超出运行范围时的制动过程中,通过该触发开关7向驱动主机发出信号,触发安全回路,使驱动主机断电停止,从而进一步防止轿厢运行过程中冲顶或撞底。

本方案中,在轿厢的顶部和底部设置轿厢制动器2和旋转臂4,并在井道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撞击板5,从而在轿厢顶部和底部形成上极限端站保护结构和下极限端站保护结构;当轿厢运行超出运行范围时,轿厢顶部或底部的旋转臂4与撞击板5撞击,并通过旋转臂4带动轿厢制动器2的靴块3插入轿厢制动器2内,从而是靴块3与轿厢制动器2及轿厢导轨1结合,形成轿厢制动。本方案中的整个端站保护结构主要为机械结构,这样,在极端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快速将轿厢制动,防止出现冲顶和撞底的情况,从而保证乘客安全。

实施例2:参见图3、图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轿厢顶部的轿厢制动器2的靴块3位于轿厢制动器2下侧,并能够从下至上插入轿厢制动器2内;轿厢顶部的旋转臂4远离靴块3的一支臂朝上,所述撞击板5的一侧与井道侧壁相连,另一侧向下倾斜。当旋转臂4的上端(滚轮8)与撞击板5撞击后,能够在撞击板5的导向作用下快速转动,从而快速实现轿厢制动。该装配结构中,复位弹簧6的上端与旋转臂4相连,下端通过一支架与轿厢顶部相连。同理,轿厢底部的轿厢制动器2的靴块3位于轿厢制动器2上侧,并能够从上至下插入轿厢制动器2内;轿厢底部的旋转臂4远离靴块3的一支臂朝下,所述撞击板5的一侧与井道侧壁相连,另一侧向上倾斜。当旋转臂4的下端(滚轮8)与撞击板5撞击后,能够在撞击板5的导向作用下快速转动,从而快速实现轿厢制动。该装配结构中,复位弹簧6的下端与旋转臂4相连,下端通过一支架与轿厢底部相连。

其中,所述该触发开关7对应位于轿厢顶部的旋转臂4上方和轿厢底部的旋转臂4下方;当旋转臂4与撞击板5撞击带动旋转臂4转动时,旋转臂4能够挤压该触发开关7使该触发开关7导通;所述触发开关7与驱动主机相连。通过设置触发开关7,使得轿厢运行超出运行范围时的制动过程中,通过该触发开关7向驱动主机发出信号,触发安全回路,使驱动主机断电停止,从而进一步防止轿厢运行过程中冲顶或撞底。

本方案中,在轿厢的顶部和底部设置轿厢制动器2和旋转臂4,并在井道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撞击板5,从而在轿厢顶部和底部形成上极限端站保护结构和下极限端站保护结构;当轿厢运行超出运行范围时,轿厢顶部或底部的旋转臂4与撞击板5撞击,并通过旋转臂4带动轿厢制动器2的靴块3插入轿厢制动器2内,从而是靴块3与轿厢制动器2及轿厢导轨1结合,形成轿厢制动。本方案中的整个端站保护结构主要为机械结构,这样,在极端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快速将轿厢制动,防止出现冲顶和撞底的情况,从而保证乘客安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