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及电梯中的标记检测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1694发布日期:2020-05-12 18:1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电梯及电梯中的标记检测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020999号(申请日:8/2/2018)主张优先权。本申请引用其全部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将轿厢吊起的钢丝绳的长度进行测长的电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抗张力部件的表面用聚氨酯那样的具有耐磨损性和高摩擦系数的树脂材料覆盖的钢丝绳的普及不断推进。这种钢丝绳不能目视内部的抗张力部件,不能通过线材的磨损状态及断线数的目视检查来进行强度管理。因此,采用例如对线材通电来测量伴随着老化的电气特性的变化的方法,或在绳内部中配置比抗张力部件先劣化的导电部件并测量其导通状态的方法。但是,关于前者的方法,抗张力部件被限制为如钢线那样线材较少的绳构造。关于后者的方法,虽然能适用于带有芳族聚酰胺纤维或树脂包覆的钢丝绳,但由于绳构造复杂化,所以使制造成本上升。

这里,在将轿厢用带吊起的结构的电梯中,有对带的表面以一定的间隔施以标记,根据该标记的间隔的变化来检测带的伸长量,检测带有无异常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如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那样将轿厢用带吊起的结构中,由于与滑轮的接触压较低,所以标记不易缺损,并且由于不具有自转性,所以能够容易地检测标记。

相对于此,在通常的电梯中,是将轿厢用绳吊起的结构。在绳的情况下,为了使强度提高而确保安全性,使用多个绳将轿厢挂起。因而,作为测长对象的绳数变多,需要对每个绳设置检测标记的检测装置,成本变得非常高。进而,绳是长尺寸物,发生自转,所以在不能将标记遍及绳整周设置的情况下,仅通过对每个绳设置1个检测装置,可能发生不能准确地检测标记的状况。在发生了标记的一部分缺损、检测装置的故障及由异物带来的干涉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同样的状况。虽然也可以想到通过对1个绳设置多个检测装置能够解决这样的状况,但如果这样构成,则成本进一步变高。

本实用新型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与绳测长有关的系统的成本并且使绳测长的准确性提高的电梯。

有关一实施方式的电梯具备标记检测部、脉冲发生部和运算部。标记检测部检测在作为测长对象的多个绳各自的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标记。脉冲发生部与多个绳的移动同步而产生脉冲信号。运算部基于由上述标记检测部对于检测出上述各标记的时刻和从上述脉冲发生部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计数值,运算上述多个绳各自的上述各标记的间隔,判定上述各绳的伸长。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能够降低与绳测长有关的系统的成本,并且使绳测长的准确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无机房型的电梯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中使用的主绳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电梯中使用的主绳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将该实施方式的标记检测部的结构从侧面说明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标记检测部的从上侧观察的截面的图。

图6是表示将该实施方式的标记检测用的传感器在主绳的两侧做成一对而设置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导引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8是用来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用来说明脉冲信号与标记间隔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用来说明脉冲信号与标记间隔的关系的图。

图11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标记检测部的结构从侧面说明的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标记检测部的从上侧观察的截面的图。

图13是用来说明使用2个标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进行运算的情况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无机房型的电梯的概略结构的图。

电梯1具有设置在建筑物中的升降路2,在该升降路2的内部中分别经由导轨可升降运动地支承着轿厢11及配重12。进而,在升降路2的上部设置有具有牵引滑轮13的卷扬机14。

轿厢11及配重12经由主绳10吊挂在升降路2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主绳10具有2条的主绳10a、10b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图1中仅表示了一条主绳10。此外,以下有以主绳10代表主绳10a、10b而进行说明的情况。

主绳10的一端部3a及另一端部3b分别经由绳栓4a、4b被固定在升降路2的上端。此外,主绳10的中间部3c连续地卷绕在设于轿厢11上的滑轮15、设于卷扬机14上的牵引滑轮13及设于配重12上的滑轮16上。由此,将轿厢11和配重12以2:1绳比形式支承。如果借助卷扬机14的驱动而牵引滑轮13旋转,则随着该牵引滑轮13的旋转,轿厢11和配重12经由主绳10在升降路2内以吊桶式升降动作。

此外,在升降路2内设置有调速机(调节器)17。图中的18是用来将调速机17旋转驱动的调节器绳。调速机17借助随着轿厢11的升降动作而移动的调节器绳18检测轿厢11的位置、速度,在因某种异常而轿厢11的速度超过了设定速度的情况下将制动器起动。

另外,在没有机械室的无机房型的电梯中,卷扬机14设置在升降路2内,但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是具有机械室的电梯。在具有机械室的电梯中,将卷扬机14设置在机械室中。此外,关于绳比,也并不限于图1所示那样的2:1绳比,例如也可以是1:1绳比等的其他方式。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电梯1(绳测长系统)具备光学单元21、编码器22、运算装置23和显示装置24。

光学单元21检测在作为检査对象的主绳10的长度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标记20(参照图3)(标记检测部)。编码器22与主绳10的移动同步而产生脉冲信号(脉冲发生部)。运算装置23基于由光学单元21对于标记20的检出定时和从编码器22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计数值,运算主绳10(10a、10b)上的各标记20的间隔,根据其运算结果判定各绳10(10a、10b)的劣化状态(伸长量)(运算部)。显示装置24显示例如由运算装置23运算出的标记20间的距离等的测长结果。另外,运算装置23和显示装置24由通用的计算机构成。

在电梯1中,要求当主绳10的强度低于规定值时进行绳更换。因此,通过将与规定的强度下降对应的主绳10的伸长量作为更换基准,能够安全地使用主绳10。

这里,参照图2及图3对主绳1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中使用的主绳的构造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中使用的主绳的外观的立体图。

使用钢丝绳作为主绳10。如图2所示,主绳10作为主要的部件而具备作为抗张力部件的绳主体31、和将绳主体31整面地覆盖的外部覆盖层32。

绳主体31通过将多根钢铁制线束33以规定的间距捻合而构成。外部覆盖层32由例如聚氨酯那样的具有耐磨损性及高摩擦系数的热塑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外部覆盖层32具有规定主绳10的外表面的外周面32a。外周面32a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并且当被卷绕到各滑轮13、15、16上时,一边伴随着摩擦一边接触。

进而,形成外部覆盖层32的树脂材料被填充到相邻的线束33之间的间隙中。因此,外部覆盖层32具有填入在绳主体31的周向上相邻的线束33之间的多个填充部34。填充部34位于外部覆盖层32的外周面32a的内侧。

如图3所示,在主绳10的表面(即外部覆盖层32的外周面32a)上设置有多个标记20。这些标记20是用来检测主绳10的因劣化带来的伸长量的要素,遍及主绳10的全长且在长度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例如500mm间隔)排列。这些标记20的1个1个的标记由在主绳10的周向上连续的直线或间断性的点线形成。

顺便说一下,主绳10随着经过一段使用期间,线束33之间的间隙及构成线束33的多个线材间的间隙减小。由此,线束33或线材相互反复摩擦,线束33或线材的磨损/断线加重。

特别是,在主绳10与各滑轮13、15、16接触的部分,反复受到摩擦。因此,主绳10的磨损/断线的加重程度比主绳10不经过滑轮13、15、16的部分大,由此产生主绳10的绳径减小,或主绳10中局部性的伸长。因而,通过使主绳10的伸长与强度下降率的关系明确化,检测在主绳10中劣化为最大的部分的伸长,能够管理主绳10的强度。

光学单元21例如在卷扬机14的附近对置于主绳10而固定。编码器22是旋转型的编码器,例如固定到轿厢11的上部,使旋转部压接在导轨5上。由此,如果在检查运转中使轿厢11在最上层与最下层之间升降,则除了距绳栓4a、4b较近的部分以外,主绳10的全长的大部分都经过光学单元21,在其经过时能够连续地检测标记20。此外,编码器22由于与轿厢11的移动同步而输出脉冲信号,所以为大致与绳进给量对应的脉冲输出。

运算装置23以从光学单元21输出的标记检测信号为触发事件,基于在此期间中从编码器22输出的脉冲信号的计数值来运算标记间的距离。

另外,将光学单元21固定的卷扬机14附近的位置既可以在轿厢11侧也可以在配重12侧。如果在配重12侧,则由于绳张力不依存于轿厢11的积载状态,所以更换判定的阈值对于特定的构造为一定的,运用上的便利性较高。这是因为,根据轿厢11和配重12的质量的差异而主绳10的弹性的伸长不同,对于一定的劣化呈现出不同的伸长量。但是,由于更换判定的阈值只要匹配于绳张力变更就可以,所以在标记间隔的测量中没有本质上的问题。

在光学单元21中使用的传感器优选的是鉴于响应性而由使用激光反射光的光电传感器构成。在市面销售的光电传感器中,近年来将激光向对象物照射,根据反射光强度的差来检测表面的颜色的变化的传感器已普及。

图4及图5是表示通过由传感器形成的光学单元21光学地检测主绳10(10a、10b)上的标记20的情况下的光学单元21的结构的图。图4是将光学单元21的结构从侧面说明的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将光学单元的结构从上侧观察的截面的图。光学单元21包括传感器部21a、透镜21b、狭缝部21c。这里,对将2条主绳10a、10b的标记用1个光学单元21检测的结构进行说明,但也可以为将3条以上的主绳用1个光学单元检测的结构。即,光学单元21的个数可以设为主绳10的绳数以下。此外,表示了在2条主绳10a、10b的单侧配置有1个光学单元21的结构,但如果如后述那样考虑标记20的一部分为缺损的情况,则优选的是在主绳10的两侧配置一对光学单元21。

传感器部21a是具备用来照射激光的照射部25、和用来接收反射光的受光部26。透镜21b夹在传感器部21a与狭缝部21c之间,将从照射部25照射出的激光朝向狭缝部21c的侧面发散而照射,并且将经过狭缝部21c的狭缝被输入的反射光聚光而向受光部26输入。狭缝部21c设置有形成朝向主绳10a的光路op1及朝向主绳10b的光路op2的2个狭缝sl11、sl12。受光部26对于在主绳10的长度方向上用虚线a表示的范围内的反射光具有检测感应度。

光学单元21由于这样构成,所以如果从照射部25照射出激光,则由透镜21b发散的激光被照射到狭缝部21c的侧面上,经过了光路op1、op2的激光分别被照射在主绳10a、10b上。并且,来自主绳10a、10b的反射光经由光路op1、op2向透镜21b输入,由透镜21b将反射聚光而向受光部26输入。受光部26检测该反射光,能够根据该反射光的强度判别有无主绳10a、10b各自的标记20。这里,由于主绳10a、10b的标记20的位置在主绳10a、10b的长度方向上偏离规定距离而标记,所以能够将主绳10a、10b的2条绳的标记通过光学单元21分别检测。

如果主绳10的移动速度是1m/s以下的检查运转,则能够得到充分的响应性能,而且与如现有技术那样由图像处理照相机进行的检测方法相比是低成本的。进而,在图像处理照相机的检测方法中,如果不在远离主绳10a、10b的地方设置照相机而将主绳10大范围地摄影,则不能由摄影图像测量标记间隔。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在主绳10a、10b的附近设置光学单元21就可以,所以有不需要绳测长的环境较大的优点。

这里,设为光学单元21中的反射光强度的判定阈值能够在检查时改变的结构。这是因为,对激光反射光强度带来影响的标记20和绳表面状态会老化。

例如,在标记20的一部分缺损的情况下,因为反射光强度下降而需要增加检测感应度。此外,在主绳10a、10b表面上固着着容易反射光的(亮色的)附着物的情况下需要降低检测感应度。由于主绳10a、10b表面的状态因电梯的使用条件而不同,所以通过能够按照物件根据状态调整判定阈值,能够防止标记20的误检测及漏检测。

另外,假设设置在主绳10a、10b的表面上的标记20反射光强度较高而进行了说明,但总之只要在主绳10a、10b之中,在施以了标记20的部分(标记部)与没有施以标记20的部分(非标记部)间有反射光强度上的差异,即使是标记部反射光强度下降的结构,效果也相同。

此外,为了对主绳10a、10b分别具有自转性,并且因老化而一部分缺损的标记20进行可靠地检测,只要做成对于绳整周具有检测感应度的结构就可以。在此情况下,如图6所示,优选的是以从主绳10的两侧夹着的方式设置一对光学单元21。

接着,对在实际的维护现场能够防止标记20的误检测及漏检测的更优选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用来导引主绳10的导引装置的结构的图。由于主绳10a、10b为共通的结构,所以在图7中作为主绳10而进行说明。

导引装置40作为用来在光学单元21的附近导引主绳10的导引部件使用。导引装置40具有コ字形状的导引主体41,在该导引主体41的上端部41a安装着辊42a、在下端部41b上安装着辊42b,辊42a和辊42b分别旋转自如。

如图7所示,导引装置40分别设置在一对设置于主绳10的两侧的光学单元21的附近,通过相互用上下的辊42a、42b夹持主绳10,来抑制主绳10的运动。如上述那样,光学单元21具备传感器部21a、将激光发散并将反射光聚光的透镜21b、和具有用来形成2个光路op1、op2的2个狭缝sl11、sl12的狭缝部21c,传感器部21a具备用来照射激光的照射部25和用来接收反射光的受光部26(它们在图7中省略了图示)。

此外,在导引主体41的上端部41a设置有具有刷43a的附着物除去部44a,在下端部41b设置有具有刷43b的附着物除去部44b。该附着物除去部44a、44b是用来在传感器部21a的附近将附着在主绳10上的灰尘等除去的部件。在导引主体41的中央部41c设置有遮蔽板45。该遮蔽板45是用来将从外部进入到传感器部21a中的光(太阳光等)遮蔽的部件,例如成对地设置在光学单元21的两侧。

如果在检查运转时主绳10晃动,则特别是在标记20一部分缺损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漏检测。因而,希望导引主绳10的运动,以使主绳10总是经过光学单元21的检测范围。如图7所示,通过将一对导引装置40配置到主绳10的两侧,使在传感器部21a的上下从与激光照射方向相同方向延伸出的辊42a、42b抵接在主绳10上,使具有自转性的主绳10a、10b的运动在传感器部21a的检测范围中稳定化,能够正确地检测标记20。

此外,有在绳表面上在运转中附着混凝土片、灰尘等的情况,如果他们经过传感器部21a则有可能发生误检测。因此,希望在绳表面的标记20以外的部分中将带来绳表面的颜色变化的附着物除去。如果使用图7所示的导引装置40,则由于在主绳10经过光学单元21之前由刷43a、43b将灰尘等的附着物除去,所以能够防止因附着物造成的误检测。

另外,作为将附着物除去的机构并不限定于刷43a、43b,只要不给绳表面带来损伤,例如将毡等的布料推压的方法,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即使是例如在主绳10的单侧设置了1个光学单元21的结构的情况,也优选的是如图7那样使用一对导引装置40从主绳10的两侧夹入的结构。

通常,在电梯中,作为主绳10而使用3条以上的绳。如果对于这些绳的按每2条1个的光学单元21分别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将各光学单元21中包含的传感器部21a的信号输入到运算装置23(参照图1)中,则能够同时测量各绳的标记间隔。在此情况下,如果对各2条绳设置光学单元21,则有可能从各传感器部21a放射出的光相互干涉而导致误检测,但如果使用图7所示的导引装置40,则能够由遮蔽板45将相邻的传感器部21a的光遮蔽而防止误检测。

接着,对本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用来说明本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表示由检查运转将标记20的间隔自动测量来判定主绳10a、10b的伸长量的处理。

首先,使轿厢11移动到最下层,从那里朝向最上层开始检查运转(步骤s11)。另外,也可以从最上层朝向最下层将轿厢11检查运转。通过该检查运转,吊挂着轿厢11和配重12的主绳10a、10b以一定的速度缓缓地移动。此时,同步于主绳10a、10b的移动,从编码器22输出脉冲信号。运算装置23将从该编码器22输出的脉冲信号的数量依次计数(步骤s12)。

此外,随着主绳10a、10b的移动,将设置在主绳10a、10b的表面上的标记20用光学单元21光学地检测。运算装置23在由光学单元21检测到标记20的情况下(步骤s13的yes),在检测出的定时确认现时点的脉冲信号的计数值,基于其计数值计算标记间的距离(步骤s14)。将表示此时计算出的标记间的距离的数据存储到运算装置23内的存储部(存储器23a(参照图1))中。在没有由光学单元21检测到标记20的情况下(步骤s13的no),光学单元21接着进行标记的检测判定。

以后同样地,在轿厢11达到最上层之前的期间中,在标记20的检出定时确认脉冲信号的计数值,根据该计数值依次计算标记间的距离,存储到存储器23a中(步骤s12~s15)。

另外,作为脉冲信号的计数方法,有从初始值(例如“0000”)起将脉冲1个个累计的方法、和每当标记检出时就复位为初始值而重复计数的方法。在前者的方法的情况下,求出检测出标记20时的脉冲的累计值与前次检测出时的脉冲的累计值的差值,根据该差值求出标记间的距离。

为了将绳位置与轿厢位置建立关联,优选的是如前者的方法那样从初始值起将脉冲1个个累计的方法。在此情况下,如果将检测出标记20时的脉冲的累计值依次存储,则之后只要以该累计值为指标使轿厢11移动,就能够在光学单元21的设置场所目视在主绳10a、10b中想要检查的部分。另外,例如如果是2:1绳比,则轿厢速度为绳速度的1/2,所以为了根据脉冲信号的计数值求出标记间隔,需要考虑此时的绳比的比率。

这里,在电梯安设时,在主绳10a、10b各自上,在长度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偏离规定间隔而排列标记20。因而,在没有因主绳10a、10b的劣化的伸长的情况下,上述脉冲信号的计数值和与安设时的标记间隔对应的基准值大致相同(参照图9)。另一方面,在因主绳10a、10b的劣化而主绳10伸长的情况下,上述脉冲信号的计数值超过与安设时的标记间隔对应的基准值。

在图9、图10中表示该状况。

图9、图10是用来说明脉冲信号与标记间隔的关系的图,图9表示安设时的主绳10a、10b的标记间隔d1(标记20a与标记20b的距离)、标记间隔d2(标记20b与标记20d的距离),图10表示主绳10a的标记间隔d1(标记20a与标记20c的距离)、和因老化而主绳10b伸长时的标记间隔d3(标记20b与标记20d的距离)。另外,将标记在不同的位置错开的错开量用g表示。错开量g例如如图9所示,是标记20a与标记20b的距离。

如果设以安设时的标记间隔d1、d2将脉冲信号计数时的基准值为n脉冲,则在主绳10a没有劣化的情况下,在检查运转中得到的计数值与安设时的n脉冲包含一些误差而大致相同。并且,在图9中,将由传感器部21a检测出的波形的不相邻的峰值间距离设为主绳10a、10b各自的标识间距离。运算装置23在脉冲信号表示的4个峰值p11、p12、p13、p14中,分别计算峰值p11与峰值p13的标识间距离d1、以及峰值p12与峰值p14的标识间距离d2。运算装置23将标记间隔d1及标识间距离d1、以及标记间隔d2及标识间距离d2分别比较,如果大致相同,则可以判定为主绳10a、10b没有伸长。在图9中,由于是对安设时的主绳10a、10b测长,所以几乎没有各绳的伸长量,标记间隔d1及标识间距离d1、以及标记间隔d2及标识间距离d2分别大致相同。

另一方面,如果因劣化而主绳10b处于伸长的状态,则在检查运转中得到的计数值变得比与安设时的标记间隔对应的n脉冲多。在图10中,与图9的情况同样,运算装置23将由传感器部21a检测出的波形的不相邻的峰值间距离设为主绳10a、10b各自的标识间距离,在脉冲信号表示的4个峰值p21、p22、p23、p24中,分别计算峰值p21与峰值p23的标识间距离d3、以及峰值p22与峰值p24的标识间距离d4。运算装置23将标记间隔d3及标识间距离d3、以及标记间隔d4及标识间距离d4分别比较,如果标识间距离d3、d4分别比标记间隔d3、d4大误差以上,则可以判定为主绳10a、10b伸长了规定以上。

此外,在图10中,主绳10b的标记20b与标记20d之间的伸长量变大。具体而言,与主绳10a的标记20a相比,主绳10b越先被检测到,则是伸长量越大的情况。另外,检测出标记20c及标记20d的位置分别与图9的情况是同样的。在此情况下,运算装置23如果将由传感器部21a检测到的波形的不相邻的峰值间距离设为主绳10a、10b各自的标识间距离,则不是各绳的标识间距离,而是成为用不同的绳的标记位置计算标识间距离。因此,为了判定是否计算出了各绳的标识间距离,运算装置23也可以判定错开量g的大小。如果错开量g在误差的范围内大致相同,运算装置23则判定为检测到了各绳的标识间距离,在错开量g超过了误差的范围的情况下,判定为没有检测到各绳的标识间距离(参照图10)。由此,运算装置23能够判定测长结果是否正确。

在检查运转后,运算装置23基于在存储器23a中作为测量结果存储的各标识间距离,判定主绳10a、10b的伸长状态(步骤s16),根据其判定结果而执行处理(步骤s17)。

具体而言,运算装置23基于存储在存储器23a中的测量结果,判定是否有标记间隔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部位。在有相应的部位的情况下,运算装置23例如在显示装置24上显示警告消息、或发出警报音等,通知维护员接近了绳更换时间或在标识间距离的计算中发生了错误。由此,能够削减由维护员进行的检查作业,能够掌握需要绳更换的时间而应对。

此外,由于容易地根据脉冲信号的计数值将各部的标记间隔的测量值与由检查运转带来的绳移动量建立关联,所以也可以将超过了上述阈值的部位的绳位置显示在显示装置24上。标记间隔超过了阈值的部位是损伤加重的部分,为了弄清损伤原因,希望通过外观观察来进行损伤程度的目视确认。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显示超过了阈值的部位的绳位置,确认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也可以将在主绳10中伸长最多的部位即标记间隔最大的绳位置显示在显示装置24上。通常,主绳10的劣化较大的部位,是与轿厢11的停止频度较多的楼层有关联的弯曲负荷为最大的部分。但是,例如如果有在安设时等误受到损伤的部位,则该损伤部分的劣化有可能先行。通过显示最大伸长部分的绳位置,这样的与通常劣化不同的劣化部位的确认变得容易。

此外,也可以在存储器23a中将标记间隔的初始值和标记测量结果(运算结果)作为履历信息存储,运算装置23根据测量结果的履历信息及上述初始值运算主绳10的伸长量的变化,根据是否是阈值以上的变化来判定绳的伸长。进而,也可以将该履历信息按照检查日进行图表显示。这样,能够根据标记间隔的变化容易地掌握绳劣化的状态。

进而,如果将上述履历信息定期地向未图示的远程的电梯监视中心发送,则能够在电梯监视中心侧将各物件的主绳10a、10b的劣化状态一元管理,能够将接近距绳更换时间的物件向维护员通知。

这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够以便宜的结构准确地测量在主绳10a、10b的长度方向上设置的各标记20的间隔,能够根据该测量结果掌握主绳10a、10b的因劣化带来的伸长量并适当地应对。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将2条主绳10a、10b的标记间隔使用1个光学单元21测长的结构进行了说明,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将3条主绳用3个光学单元21二重地检测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1及图12表示将3条主绳10a、10b、10c使用3个光学单元21、121、221测长的结构,图11是将该结构从侧面说明的图,图12是示意地表示将该结构以俯视观察的截面的图。

如图11所示,光学单元21、121、221被配置在主绳10a、10b、10c的长度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相距的距离例如比光学单元21的受光部26的检测范围稍大。如果这样,则各光学单元21、121、221不会接收到由其他光学单元照射的光的反射光。

如图12所示,光学单元121、221分别为与光学单元21同样的结构,光学单元121具有传感器部121a、透镜121b、狭缝部121c,光学单元221具有传感器部221a、透镜221b、狭缝部221c。进而,传感器部121a、221a分别具有照射部25及受光部26。

狭缝部21c具有形成朝向主绳10a、10b的光路op11、op12的狭缝sl11、sl12。因此,从照射部25照射出的激光在由透镜21b发散后,一部分经过光路op11、op12被照射在主绳10a、10b上,其反射光在经过光路op11、op12后,由透镜21b聚光,并向受光部26输入。

狭缝部121c具有形成朝向主绳10a、10c的光路op21、op22的狭缝sl21、sl22。因此,在从照射部25照射出的激光由透镜121b发散后,一部分经过光路op21、op22被照射在主绳10a、10c上,其反射光经过光路op21、op22,由透镜121b聚光,并向受光部26输入。

狭缝部221c具有形成朝向主绳10b、10c的光路op31、op32的狭缝sl31、sl32。因此,从照射部25照射出的激光在由透镜221b发散后,一部分经过光路op31、op32被照射在主绳10b、10c上,其反射光经过光路op31、op32,由透镜221b聚光,并向受光部26输入。

由于这样构成,所以运算装置23能够二重地进行主绳10a、10b、10c的标记检测,通过利用2个检测结果判定主绳10a、10b、10c的伸长量,能够比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更准确地进行标记检测。

例如,运算装置23从光学单元21得到主绳10a、10b的标记的检测结果,并从光学单元121得到主绳10a、10c的标记的检测结果。因此,如图13所示,在根据作为光学单元121的检测结果的第2脉冲信号不能检测到标识间距离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作为光学单元21的检测结果的第1脉冲信号将主绳10a的标识间距离测长,能够进行主绳10a的测长。即,作为光学单元21的测长对象的主绳10a与作为光学单元121的测长对象的主绳10a重复,运算装置23在不能由光学单元121得到重复的主绳10a的标记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光学单元21的检测结果运算标记间隔。

另外,图11及图12所示的结构是一实施方式,只要能够确保传感器部21a、121a、221a和主绳10a、10b、10c之间的光路,透镜21b、121b、221b的朝向及折射率、狭缝部21c、121c、221c的朝向及厚度、以及设置狭缝sl11、sl12、sl21、sl22、sl31、sl32的朝向可以任意地设定。

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1个实施方式,为了分别对不能目视抗张力件的损伤的多个绳进行测长管理而施以标记的情况下,通过在检查时不给维护员带来负担而测量标记间隔,根据该标记间隔判定多个绳各自的伸长,能够提供在降低与绳测长有关的系统的成本的同时使绳测长的准确性提高的电梯。

另外,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不是要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其等价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