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转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1820发布日期:2019-09-20 22:0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电池中转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池中转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艺技术的进步,我国汽车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生产线上汽车零部件(例如电池)的管理和生产越来越重要,零部件仓库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车间生产的效率,在传统的电池生产管理中,当进行敲钢珠工序时,需将电池从电池中转筐取出,再放到敲钢珠装置中进行注液嘴封堵操作(即敲钢珠),增加了电池的拿取次数,非常不方便,且操作起来非常费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且准确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中转筐,可以在该电池中转筐内进行敲钢珠,减少了电池拿取次数,减轻电池磕碰,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减少工步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中转筐,包括用于安置电池的安置结构和位于所述安置结构下侧的支撑结构,所述电池中转筐还包括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上的卡合部和位于所述安置结构上的配合部,在竖向上,所述电池中转筐通过卡合部和配合部与相邻的电池中转筐配合,所述安置结构构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容置比其高度高的电池,所述支撑结构构成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高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池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配合部和/或所述卡合部构造为L形结构,在竖向上,所述电池中转筐通过卡合部和配合部与相邻的电池中转筐配合。

优选地,所述卡合部构造为第一U形槽结构,所述配合部构造为,在竖向上,所述电池中转筐通过卡合部和配合部与相邻的电池中转筐配合。

优选地,所述配合部构造为第二U形槽结构,所述卡合部构造为,在竖向上,所述电池中转筐通过卡合部和配合部与相邻的电池中转筐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置结构包括安置框架和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安置框架底部,与所述安置框架相连,所述电池放置到所述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分隔定位筋,用于所述电池的分隔和定位放置。

优选地,所述安置结构包括中固板,所述中固板位于所述安置框架的中部,所述中固板上设置有供所述电池穿过的中固孔,所述电池穿过所述中固孔放置到所述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中固板与所述安置框架活动连接,所述安置框架的内侧设置有与支撑所述中固板的突出结构,所述中固板放置在所述突出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避让孔/槽,当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中转筐堆砌在一起时,位于下方的电池中转筐内的电池的上部至少部分插入位于上方的电池中转筐的所述避让孔/槽内。

优选地,所述安置框架、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结构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中转筐,该电池中转筐用于容置比第一容置腔的高度高的电池,使得电池可以放置在该电池中转筐内进行敲钢珠操作,减少了电池拿取次数,减轻电池磕碰,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减少工步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的电池中转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的电池中转筐的俯视图。

图中,

1、安置结构;11、第一容置腔;12、安置框架;13、底座;131、分隔定位筋;132、避让孔/槽;14、中固板;15、突出结构;2、支撑结构;21、第二容置腔;3、卡合结构;31、卡合部;311、矩形结构;32、配合部;321、L形结构;3211、第一面;3212、第二面;4、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考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中转筐,包括用于安置电池4的安置结构1和位于所述安置结构1下侧的支撑结构2,所述电池中转筐还包括卡合结构3,所述卡合结构3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结构2上的卡合部31和位于所述安置结构1上的配合部32,在竖向上,所述电池中转筐通过卡合部31和配合部32与相邻的电池中转筐配合,所述安置结构1构成第一容置腔11,所述第一容置腔11用于容置比其高度高的电池4,一方面,可方便电池4的拿取,另一方面,方便电池4直接放置在电池中转筐内进行敲钢珠操作,所述支撑结构2构成第二容置腔21,所述第一容置腔1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21的高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池4的高度,以保证可以将电池中转筐堆砌在一起,避免上、下两个电池4的正、负极接触发生打火现象,方便运输和放置。

该电池中转筐即电池4在中转过程中使用的容器,使用本申请的电池中转筐在敲钢珠工序可以减少电池4拿取次数,能够直接在电池中转筐内直接敲钢珠。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化成流程结束,电池4正常下柜,先观察电池中转筐内是否干净无异物,然后将电池4放入干净的电池中转筐内,保证电池4正极朝上,负极朝下,用小推车将电池4运送到测试OCV(开路电压)处,运送过程中,相邻的电池中转筐通过卡合部31和配合部32堆砌在一起,平稳放在小推车上。测试完OCV的电池4需要及时进行钢珠封堵操作,还是用小推车将整齐堆层放置的电池中转筐送入敲钢珠房,当温湿度达到要求后,将电池中转筐整齐的摆在工作台面上,摆成一层,然后进行敲钢珠,过程中无需将电池4拿出来放到传统的敲钢珠装置上进行敲钢珠,避免了电池4放置位置改变引起的磕碰、漏敲,同时是大大提高了电池4的生产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池4的产品合格率。

参考图1和2所示,本申请中的电池中转筐的结构简单,有效的减少了电池4在敲钢珠工序的拿取次数,即,无需将电池4从电池中转筐内取出,再放到敲钢珠装置中进行注液嘴封堵操作,而是可以直接在该电池中转筐内进行敲钢珠,减少了电池4拿取次数,更好了避免了电池4发生磕碰,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减少了工步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参考图1和2所示,安置结构1包括安置框架12和底座13,所述底座13位于所述安置框架12底部,与所述安置框架12相连,所述电池4放置到所述底座13上,以保证电池4的稳定放置,优选底座13包括分隔定位筋131,用于所述电池4的分隔和定位放置,既方便电池4的定位放置,提高拿取效率,又能使得放置到电池中转筐内的电池4分隔开来,确保电池4的稳定,避免相邻电池4之间发生碰撞,也为后续的敲钢珠操作提供操作空间,方便敲钢珠的进行。

参考图1和2所示,安置结构1还包括中固板14,中固板14位于所述安置框架12的中部,所述中固板14上设置有供所述电池4穿过的中固孔,所述电池4穿过所述中固孔放置到所述底座13上,即,当电池4放入电池中转筐后,中固板14大致位于电池4的高度上的中间位置,用于固定电池4的中部,以保证电池4更稳定地放置在安置结构1内,进一步为后续的敲钢珠提供方便,也保证了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电池4发生碰撞。优选中固板14与所述安置框架12活动连接,方便中固板14的拆卸,所述安置框架12的内侧设置有与支撑所述中固板14的突出结构15,所述中固板14放置在所述突出结构15上,一能保证中固板14的稳定放置,以对电池4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也方便中固板14的拿取,同时使得该电池中转筐的结构更加简单,方便电池中转筐的加工制作。

当相邻的电池中转筐堆砌在一起时,为了更好地避免位于下方的电池4的正极与位于上方的电池4的负极发生打火现象,同时减少电池中转筐的空间占用,降低电池中转筐的材料成本,参考图1所示,在所述底座13上设置有避让孔/槽132(“/”指和/或),当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中转筐堆砌在一起时,位于下方的电池中转筐内的电池4的上部至少部分插入位于上方的电池中转筐的所述避让孔/槽132内,合理的利用底座13的厚度,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并且,设置避让孔/槽132,当相邻两个电池中转筐堆砌在一起时,下方的电池4的正极插入在避让孔/槽132内,对两个电池中转筐堆砌时起到一定的定位效果,更加方便电池中转筐的堆砌,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2所示,安置框架12、底座13和支撑结构2为一体结构,以更好地保证电池中转筐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安置框架12和底座13为一体结构,支撑结构2与安置框架12或底座13紧固连接,或者,底座13和支撑框架为一体结构,安置框架12与底座13或支撑结构2紧固连接,再或者,安置框架12和支撑结构2为一体结构,底座13与安置框架12或支撑结构2紧固连接,还可以将安置框架12、底座13和支撑结构2分别加工制作,然后再紧固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1和2所示,该电池中转筐中的卡合部31和配合部32的目的之一是保证相邻的电池中转筐可以稳定的堆砌在一起,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配合部32和/或所述卡合部31构造为L形结构321,在竖向上,所述电池中转筐通过卡合部31和配合部32的配合与相邻的电池中转筐配合,例如将配合部32设置成L形结构321,参考图1所示,L形结构321包括第一面3211和第二面3212,卡合部31构造为矩形结构311,当相邻连个电池中转筐堆砌在一起时,位于下方的电池中转筐的卡合部31的端面与L形结构321的第一面3211抵接,卡合部31的内侧面与第二面3212接触,使得相邻两个电池中转筐稳定的堆砌在一起。

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配合部32也可以构造为第一U形槽结构(图中未示出),位于上方的电池中转筐的卡合部31通过插入到位于下方的电池中转筐的第一U形槽结构内实现稳定堆砌,显然,也可卡合部31构造为第二U形槽结构(图中未示出),位于下方的电池中转筐的配合部32通过插入到位于上方的电池中转筐的第二U形槽结构内实现稳定堆砌。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卡合部31可以由整个支撑结构2构成,也可以由支撑结构2的部分构成,卡合部31的结构形式与支撑结构2的结构形式没有必然的联系,两者的结构是形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例如参考图1所示,支撑结构2的与L形结构321相配合的部分构成卡合部31,并且卡合部31的结构形式与支撑结构2的结构形式相同。

该电池中转筐使得电池4可以放置在该电池中转筐内进行敲钢珠操作,减少了电池4拿取次数,减轻电池4磕碰,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减少工步工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