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零部件上料用振动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5503发布日期:2020-01-31 13:5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零部件上料用振动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盘,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零部件上料用振动盘。



背景技术:

在电子零部件的加工、组装等设备中,均需要上料装置来实现电子零部件的自动上料操作。由于电子零部件的结构各不相同,不同的电子零部件需要的上料朝向不同,而以正确的朝向上料,才能使下一工序顺利的进行。

现有的很多加工设备会采用振动盘作为上料输送装置,而对于具有特殊结构、特殊朝向要求的产品,现有的振动盘已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零部件上料用振动盘,可获得朝向正确、排序整齐,并一一输送的电子零部件,为后续工序完成上料操作,满足后续加工组装要求,筛选精度高,效率高,实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零部件上料用振动盘,包括振动盘本体,在该振动盘本体上中心位置处具有一料斗,在该料斗内底部向上延伸设置有一螺旋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在该螺旋输送轨道尾端连接有若干弧形筛选轨道,该弧形筛选轨道包括连接于螺旋输送轨道尾端的一前弧形输送轨道、一后弧形输送轨道、及连接于前弧形输送轨道与后弧形输送轨道之间的一筛选转盘机构;该筛选转盘机构包括一底座、设置于底座内的一转动驱动电机、连接于转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一中心转轴、及设置于底座上且套设于中心转轴外围的一转盘组件;该转盘组件包括设置于基座上且套设于中心转轴外围的一固定底盘、及设置于固定底盘上且套设于中心转轴外围的一转盘,该转盘随中心转轴转动而转动,在该转盘边缘向内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开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底盘包括套设于中心转轴外围的一中心盘、形成于中心盘外边缘的一半弧形支撑块、及设置于半弧形支撑块外边缘的一支撑顶块,其中,该转盘位于中心盘与半弧形支撑块上端面上;该支撑顶块的尾端超出半弧形支撑块的尾端,使在该支撑顶块内侧且位于半弧形支撑块尾端形成一掉落口;该前弧形输送轨道尾端位于支撑顶块首端的外侧边,该后弧形输送轨道首端由支撑顶块尾端下方穿过,并延伸至掉落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槽的开口端口径比内侧端口径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前弧形输送轨道上设置有一挡料结构,该挡料结构主要由设置于前弧形输送轨道上方的一上挡条、及设置于上挡条端部的一挡轴组成,该上挡条盖设于前弧形输送轨道上形成一半封闭式输送轨道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螺旋输送轨道尾端设置有一分流轨道,在该分流轨道上设置有与前弧形输送轨道一一对应的一分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筛选轨道的数量为3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增设筛选转盘机构,由转盘组件的特殊结构设计,对电子零部件的朝向进行筛选后,然后排序输送,最终获得朝向正确、排序整齐,并一一输送的电子零部件,为后续工序完成上料操作,满足后续加工组装要求,筛选精度高,效率高,实用性高。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振动盘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零部件上料用振动盘,包括振动盘本体,在该振动盘本体上中心位置处具有一料斗1,在该料斗1内底部向上延伸设置有一螺旋输送轨道2,在该螺旋输送轨道2尾端连接有若干弧形筛选轨道3,该弧形筛选轨道3包括连接于螺旋输送轨道2尾端的一前弧形输送轨道31、一后弧形输送轨道32、及连接于前弧形输送轨道31与后弧形输送轨道32之间的一筛选转盘机构3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该筛选转盘机构33包括一底座331、设置于底座331内的一转动驱动电机、连接于转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一中心转轴332、及设置于底座331上且套设于中心转轴332外围的一转盘组件333;该转盘组件333包括设置于基座331上且套设于中心转轴332外围的一固定底盘3331、及设置于固定底盘3331上且套设于中心转轴332外围的一转盘3332。在工作时,固定底盘3331固定不动,而转盘3332随中心转轴332转动而转动,以实现对电子零部件的传送;在该转盘3332边缘向内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开槽333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槽33321的开口端口径比内侧端口径大,使开槽33321的形状与电子零部件外形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底盘3331包括套设于中心转轴332外围的一中心盘33311、形成于中心盘332外边缘的一半弧形支撑块33312、及设置于半弧形支撑块33312外边缘的一支撑顶块33313,其中,该转盘3332位于中心盘33311与半弧形支撑块33312上端面上;该支撑顶块33313的尾端超出半弧形支撑块33312的尾端,使在该支撑顶块33313内侧且位于半弧形支撑块33312尾端形成一掉落口33314;该前弧形输送轨道31尾端位于支撑顶块33313首端的外侧边,该后弧形输送轨道32首端由支撑顶块33313尾端下方穿过,并延伸至掉落口33314下方。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在所述前弧形输送轨道31上设置有一挡料结构34,该挡料结构34主要由设置于前弧形输送轨道31上方的一上挡条341、及设置于上挡条341端部的一挡轴342组成,该上挡条341盖设于前弧形输送轨道31上形成一半封闭式输送轨道段。在电子零部件通过弧形筛选轨道3时,存在物料堆叠在一起的现象,本实施例由挡料结构34的上挡条341与挡轴342相结合,将堆叠在上方的物料挡住推出,掉回螺旋输送轨道2中,而保证只有一一排列好的物料才能顺利经过挡料结构34,进入到筛选转盘机构33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筛选轨道3的数量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定,优选的,本实施例弧形筛选轨道3的数量为3条。为了使螺旋输送轨道2上的数个电子零部件能够分流到3条弧形筛选轨道中,本实施例在所述螺旋输送轨道2尾端设置有一分流轨道21,在该分流轨道21上设置有与前弧形输送轨道31一一对应的一分流板211,由分流板211的作用,配合上螺旋输送轨道2的振动作用,使电子零部件能够有序的分流到3条弧形筛选轨道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盘,特别适用于电子零部件的上料工序,在对电子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等时使用。电子零部件的结构如图4所示,电子零部件主要由中段10、前段20与后段30连接而成,前段20的端部为圆弧形,而后段30整体为圆柱形,且该前段20端部直径比后段30直径小,电子零部件的整体形状与转盘3332边缘上的开槽33321形状相匹配。

工作时,具体的,将物料电子零部件放入振动盘本体的料斗1中,在振动盘本体内置电机的振动作用力下,物料沿螺旋输送轨道2向上移动,进入分流轨道21,并由分流板211将物料分流到各个弧形筛选轨道3上。

接着,物料通过弧形筛选轨道3时,存在物料堆叠在一起的现象;当经过挡料结构34时,由挡料结构34的上挡条341与挡轴342相结合,将堆叠在上方的物料挡住推出,掉回螺旋输送轨道2中,而只有一一排列好的物料才能顺利经过挡料结构34。

然后,进入筛选转盘机构33,当电子零部件输送到固定底盘3331侧边时,随着转盘3332的转动,电子零部件尝试进入转盘3332边缘的开槽33321中,但是,只有正向(前段20在前,后段30在后)的电子零部件才能顺利进入到开槽33321中,而反向(后段30在前,前段20在后)的电子零部件在后段30进入到开槽33321中时,由于后段30的直径比开槽33321内侧端的口径大,无法顺利进入,因此,被迫跳出,调回到螺旋输送轨道2中。因此,只有正向的电子零部件能够一一顺利的进入到开槽33321中。同时,由半弧形支撑块33312与支撑顶块33313相结合作支撑,随着转盘3332的转动,使电子零部件一一转送到靠近后弧形输送轨道32的一端,当电子零部件被转动到掉落口33314位置处时,电子零部件的后段30由支撑顶块33313支撑,而前段20先掉入掉落口33314中,然后后段30随着掉入掉落口33314中,最终使整个电子零部件掉入后弧形输送轨道32中。然后,沿着后弧形输送轨道32的输送方向,电子零部件保持正向的状态移动,最终以正确的朝向一一排序好,由后弧形输送轨道32输送到下一工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