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零件分离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7683发布日期:2019-12-13 18:4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圆形零件分离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形零件分离定位装置,用于螺栓垫片、离合器或者制动器圆环形摩擦片、电磁离合器或者制动器圆形衔铁等外周为圆形的零件分离定位。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机器人参与的生产过程中,各零件在被装配前需要放到设定的位置,对于螺栓垫片、离合器或者制动器圆环形摩擦片、电磁离合器或者制动器圆形衔铁等外周为圆形的零件,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振动缸上料机将零件依次送入分离机构,分离机构将最前端的工件分离出来放在设定位置,然后被机械手抓走。存在的缺陷是:现有的分离机构一次只能将一个零件放在设定位置,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的圆形零件分离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形零件分离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靠山板和定位分离板;定位分离板安装在气缸的活塞杆上;定位分离板上设置有定位分离板槽和分离杆;分离杆的尾部固定在定位分离板槽上,分离杆为多根,沿着定位分离板槽的中心线的方向依次设置,将定位分离板槽分隔成一个一个的定位槽,这些定位槽依次排列;这些分离杆的长度沿着定位分离板槽的中心线的方向依次递减;靠山板位于定位分离板槽的对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槽的槽面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离杆头部的两侧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次分离定位多个圆形零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气缸1、靠山板2和定位分离板3。

气缸1固定安装在工位上。

定位分离板3安装在气缸1的活塞杆上。定位分离板3上设置有定位分离板槽31和分离杆32。分离杆32的尾部固定在定位分离板槽31上,分离杆32为多根,沿着定位分离板槽31的中心线5的方向依次设置,将定位分离板槽31分隔成一个一个的定位槽33,这些定位槽33依次排列。定位槽33的槽面为圆弧形。这些分离杆32的长度沿着定位分离板槽31的中心线5的方向依次递减。分离杆32头部的两侧为弧形,方便插入相邻两片圆形零件4之间。

靠山板2固定安装在工位上,且位于定位分离板槽31的对面。

使用时,通过振动缸上料机或者人工将多个圆形零件4放在定位分离板槽31和靠山板2之间,然后气缸1的活塞杆带动定位分离板3逐渐向靠山板2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分离杆32的头部插入相邻两片圆形零件4之间,将圆形零件4分离后一个一个卡入定位槽33中,待活塞杆移动到位后,圆形零件4就被卡在定位槽33和靠山板2之间,由于气缸1和靠山板2均是固定安装在工位上的,活塞杆移动到位后,每个定位槽33都是位于设定的位置,因此定位槽33中的圆形零件4就得到了定位。由于分离杆32的长度沿着定位分离板槽31的中心线方向依次递减,在分离过程中,这些分离杆32与圆形零件4是逐渐接触的,可防止同时接触而发生卡片现象。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