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3154发布日期:2019-07-10 09:4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搬送煤等散状物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在对火力发电厂中的煤、石膏及湿灰、炼铁厂中的铁矿石及辅助材料等散状物(以下,称为搬送物)进行平稳搬送的输送带装置中,已知有一种对防粉尘及防噪音有效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的一例。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中,对输送带的往向侧及复向侧分别设置有流槽状的槽,且输送带从各个槽上通过。在各槽的底部形成有多个空气吹出口,以从下方覆盖这些空气吹出口的形式设置有沿着槽延伸的供气集管(空气管道)。并且,压送至供气集管的空气通过各空气吹出口吹出至输送带与槽之间,从而使输送带悬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164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设置的经过数年以上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中,粉尘会堆积于供气集管的内部。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如下共识:由于悬浮的输送带与槽的间隙微小,且空气从该间隙流出,因此几乎不存在来自搬送物的粉尘进入输送带与槽之间并侵入至供气集管的情况。因此,以往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不具备将堆积在供气集管的内部的粉尘除去的手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将堆积在供气集管的内部的粉尘除去的手段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种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机主体,其具有无端状的输送带,且将搬送物载置在所述输送带的搬送面上并向规定方向搬送;

往向侧带支持体,其从下侧支持所述输送带的往向部分,且设置有向上表面与所述输送带的非搬送面之间吹出悬浮用空气的多个空气吹出口;

至少一个供气集管,其具有与所述多个空气吹出口连通的集管室,且设置于所述往向侧带支持体的下部;

鼓风机,其向所述供气集管输送空气;

导管,其对在所述集管室开口的入口与在所述往向侧带支持体的上表面且较所述输送带的所述搬送面靠近上方处开口的出口进行衔接,从而形成将堆积在所述集管室的粉尘从所述入口引导至所述出口的排出通路;以及

开闭装置,其对所述排出通路进行开闭。

在上述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中,若操作开闭装置从而使排出通路开放,并利用鼓风机向集管室输送空气,则堆积在集管室中的粉尘藉由空气的流动而飞扬,并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通过排出通路向输送带的搬送面的上方排出。经排出的粉尘掉落至输送带的搬送面,并与搬送物一并被输送带搬送。像这样,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具备将堆积在供气集管的内部(集管室)的粉尘除去的手段。

也可以是在所述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中,所述往向侧带支持体为与所述搬送物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导管形成沿着所述往向侧带支持体的圆弧的外周以圆弧状延伸的所述排出通路。

藉此,排出通路成为从位于下方的入口朝向位于上方的出口的圆弧状的流路。因此,通过排出通路的空气及与之相伴的粉尘被顺畅地搬运至出口,并从出口排出。

也可以是所述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还具备:复向侧带支持体,其位于所述往向侧带支持体的下方,且支持所述输送带的复向部分;以及带翻转机构,其以使通过所述复向侧带支持体的所述输送带的所述搬送面变为朝上的形式翻转所述输送带。

与搬送物一并被输送带搬送的粉尘在输送带的折返部分离开输送带的搬送面,但有时粉尘中细微的会附着于搬送面而不离开搬送面。在像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以使通过复向侧带支持体的输送带的搬送面变为朝上的形式翻转输送带,因此也能防止粉尘附着或掉落至复向侧带支持体的上表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具备将堆积在供气集管的内部(集管室)的粉尘除去的手段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的与搬送物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往向槽及供气集管的与搬送物的搬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的示意图,图2是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的与搬送物f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截面的示意图。另外,在图1中,透过外壳20示出了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的内部构造。

如图1及图2所示,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具备:输送机主体cm;往向侧带支持体(以下,称为“往向槽4”);复向侧带支持体(以下,称为“复向槽5”);设置于往向槽4及复向槽5的供气集管6、7;和向供气集管6、7压送空气的鼓风机10。

输送机主体cm由无端状的输送带1、驱动轮2、从动轮3、及马达(未图示)等构成。输送带1卷绕在作为头轮的驱动轮2与作为尾轮的从动轮3之间。驱动轮2由马达(未图示)沿箭头r方向旋转驱动。

在驱动轮2与从动轮3之间设置有:往向槽4,其从下侧支持输送带1的往向部分1a;及复向槽5,其从下侧支持输送带1的复向部分1b。复向槽5配设于往向槽4的下方。

又,在复向槽5的长度方向一方的端部与驱动轮2之间、以及复向槽5的长度方向另一方的端部与从动轮3之间设置有使带180度翻转的第一、第二带翻转机构8a、8b。第一带翻转机构8a在输送带1的复向部分1b的移动方向的上游部将搬送面(载置搬送物f的面)朝下状态的输送带1翻转为搬送面朝上状态。第二带翻转机构8b在输送带1的复向部分1b的移动方向的下游部将搬送面朝上状态的输送带1翻转为搬送面朝下状态。第一、第二带翻转机构8a、8b例如可由扭转输送带1从而使其翻转的多个滚轮构成。

图3是往向槽4及供气集管6的与搬送物f的搬送方向平行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往向槽4是截面为大致下半圆弧状,且呈与输送带1的往向部分1a对搬送物的搬送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流槽形状。在往向槽4的底部设置有空气吹出口4a,该空气吹出口4a在往向槽4的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距排列。

在往向槽4的下部设置有供气集管6,该供气集管6沿着该往向槽4的长度方向延伸。另外,对一排往向槽4设置有至少一个供气集管6,在本实施形态中,设置有串联排列的多个供气集管6。在各供气集管6的内部形成有与空气吹出口4a连通的集管室61。

在供气集管6上设置有供气口6a,该供气口6a将从鼓风机10压送来的空气导入至集管室61。供气口6a与鼓风机10通过配管11等连接。在本实施形态的往向槽4中,供气口6a设置于往向槽4的下部,且朝下开口,但供气口6a的位置并不限于本实施形态。

此外,供气集管6在其长度方向的端部开口有排出通路80的入口6b。理想的是排出通路80的入口6b设置于在供气集管6的长度方向上远离供气口6a的位置。排出通路80的入口6b在供气集管6的侧部横向开口。排出通路80的入口6b的开口面积与各空气吹出口4a的开口面积相比足够大。

排出通路80的出口4b在往向槽4的上表面且较输送带1的搬送面靠近上部处开口。并且,该出口4b与上述的入口6b通过导管81连接。藉由该导管81形成衔接入口6b与出口4b的排出通路80。由导管81形成的排出通路80的通路截面面积与各空气吹出口4a的开口面积相比足够大。

在本实施形态中,导管81以沿着往向槽4的下表面从供气集管6升起的形式进行配置。另外,排出通路80设置于供气集管6的长度方向一方的端部,但也可以是在供气口6a设置在供气集管6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情况下,将排出通路80设置于供气集管6的长度方向两方的端部。

排出通路80通过开闭装置82来切换开闭。在排出通路80开放时,容许从排出通路80的入口6b至出口4b的空气及与之相伴的粉尘的移动。在排出通路80关闭时,从排出通路80的入口6b至出口4b的空气及与之相伴的粉尘的移动受到阻止。理想的是开闭装置82具有在关闭时能将开闭装置82气密性地密封的构造。

开闭装置82只要是滑动式挡板、阀等对开闭装置82的开闭进行切换的装置,则其形态不限。又,开闭装置82可以是自动式,也可以是手动式。开闭装置82为手动式的情况下,在外壳20的外侧设置有开闭装置82的操作件。

复向槽5是截面为大致下半圆弧状,且呈与输送带1的复向部分1b对搬送物f的搬送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流槽形状。复向槽5的底部设置有空气吹出口5a,该空气吹出口5a在该复向槽5的长度方向上以规定间距排列。即,复向槽5具有与往向槽4实质性相同的结构。

在复向槽5的下部设置有供气集管7,该供气集管7沿着该复向槽5的长度方向延伸。另外,可以对一排复向槽5设置串联排列的多个供气集管7。在供气集管7的内部形成有与空气吹出口5a连通的集管室71。

在供气集管7上设置有供气口7a,该供气口7a将从鼓风机10压送来的空气导入至集管室71。供气口7a与鼓风机10通过配管11等连接。供气集管7除了未设置排出通路80(导管81)之外,具有与上述的供气集管6实质性相同的结构。

上述输送机主体cm、往向槽4、复向槽5、及供气集管6、7收容于外壳20。在外壳20上设置有向输送带1供给的搬送物f的入口21、及由输送带1搬送的搬送物f的出口22。又,在外壳20上经由袋式过滤器23而连接有集尘风机24。

此处,对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驱动鼓风机10及集尘风机24。使从鼓风机10通过配管11压送至供气集管6的集管室61的空气自空气吹出口4a向往向槽4的上表面与输送带1的往向部分1a的非搬送面之间吹出,从而使输送带1悬浮。同样地,使从鼓风机10通过配管11压送至供气集管7的集管室71的空气自空气吹出口5a向复向槽5的上表面与输送带1的复向部分1b的非搬送面之间吹出,从而使输送带1悬浮。

接着,驱动输送机主体cm的马达,由此使驱动轮2向箭头r方向旋转。输送带1藉由驱动轮2的旋转而在驱动轮2与从动轮3之间环绕转动,将从入口21供给的搬送物f向驱动轮2侧搬送,并从出口22排出。由输送带1搬送中的搬送物f所产生的粉尘藉由集尘风机24进行的外壳20内的强制排气而被捕获至袋式过滤器23。

在停止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时,输送机主体cm的马达停止,鼓风机10及集尘风机24的驱动停止。如此一来,在外壳20内飞扬的粉尘沉降,大部分落在输送带1上,有些则落在往向槽4的上表面上。落在往向槽4的上表面的粉尘中的一部分从输送带1与往向槽4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空气吹出口4a掉落至供气集管6的集管室61。像这样侵入集管室61的粉尘虽然很少,但粉尘d会在集管室61中逐渐堆积。

因此,例如以一至数年的相对长期的跨度定期地进行集管室61的清扫,将堆积在集管室61中的粉尘d除去。具体而言,在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停止的状态下,操作开闭装置82从而使排出通路80开放,并驱动鼓风机10向供气集管6的集管室61压送空气。另外,理想的是在衔接供气集管6的供气口6a与鼓风机10的配管11、衔接供气集管7的供气口7a与鼓风机10的配管11上分别设置切换向各供气口6a、7a的供气及停止的阀,从而选择性地向要清扫的供气集管6供气。

排出通路80的入口6b与空气吹出口4a相比,开口面积足够大,因此如上述那样从供气口6a流入集管室61的空气会通过入口6b流入至排出通路80。藉由集管室61内产生的气流使堆积在集管室61内的粉尘d飞扬,飞扬的粉尘d随着气流通过入口6b流入排出通路80。

流入排出通路80的粉尘被气流搬运至出口4b,并从出口4b吹出。另外,排出通路80的出口4b向水平方向或较水平方向向斜上方开口,从排出通路80的出口4b吹出的粉尘落在输送带1的往向部分1a的搬送面上。落在输送带1的搬送面上的粉尘在下一次使输送带1环绕转动时与搬送物一并被输送带1搬送。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形态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具备:输送机主体cm,其具有无端状的输送带1,且将搬送物f载置在输送带1的搬送面上并向规定方向搬送;往向槽4(往向侧带支持体),其从下侧支持输送带1的往向部分1a,且设置有向上表面与输送带1的非搬送面之间吹出悬浮用空气的多个空气吹出口4a;至少一个供气集管6,其具有与多个空气吹出口4a连通的集管室61,且设置于往向槽4的下部;以及鼓风机10,其向供气集管6输送空气。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还具备:导管81,其对在集管室61开口的入口6b与在往向槽4的上表面且较输送带1的搬送面靠近上方处开口的出口4b进行衔接,从而形成将堆积在集管室61的粉尘从入口6b引导至出口4b的排出通路80;以及开闭装置82,其对排出通路80进行开闭。

根据上述结构,若在输送带1停止时,操作开闭装置82从而使排出通路80开放,并利用鼓风机10向集管室61压送空气,则堆积在集管室61中的粉尘藉由空气的流动而飞扬,并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通过排出通路80向输送带1的搬送面的上方排出。经排出的粉尘掉落至输送带1的搬送面,并与搬送物f一并被输送带1搬送,从而被有效利用。

像这样,本实施形态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具备将堆积在供气集管6的内部(集管室61)的粉尘除去的手段。

又,本实施形态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中,往向槽4(往向侧带支持体)为与搬送物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截面呈圆弧状,且导管81形成沿着该往向槽4的圆弧的外周以圆弧状延伸的排出通路80。

藉此,排出通路80成为从位于下方的入口6b朝向位于上方的出口4b的圆弧状的流路。因此,通过排出通路80的空气及与之相伴的粉尘被顺畅地搬运至出口4b,并从出口4b排出。

又,本实施形态的空气悬浮式输送带装置100还具备:复向槽5(复向侧带支持体),其位于往向槽4(往向侧带支持体)的下方,且支持输送带1的复向部分1b;以及带翻转机构8a、8b,其以使通过复向槽5的输送带1的搬送面变为朝上的形式翻转输送带1。

掉落至输送带1且与搬送物一并被搬送的粉尘在输送带1的折返部分处离开输送带1的搬送面,但有时粉尘中细微的会附着于搬送面而不离开搬送面。在像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以使通过复向槽5的输送带1的搬送面变为朝上的形式翻转输送带1,因此也能防止粉尘附着或掉落至复向槽5的上表面。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也包括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形态的具体的结构和/或功能的详细内容进行变更。

符号说明:

1 输送带;

1a 往向部分;

1b 复向部分;

2 驱动轮;

3 从动轮;

4 往向槽(往向侧带支持体);

4a 空气吹出口;

4b (排出通路的)出口;

5 复向槽(复向侧带支持体);

5a 空气吹出口;

6 供气集管;

6a 供气口;

6b (排出通路的)入口;

7 供气集管;

7a 供气口;

8a、8b 带翻转机构;

10 鼓风机;

20 外壳;

21 入口;

22 出口;

23 袋式过滤器;

24 集尘风机;

61、71 集管室;

80 排出通路;

81 导管;

82 开闭装置;

100 空气悬浮式带输送装置;

cm 输送机主体;

f 搬送物;

d (已堆积的)粉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