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容器的封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0775发布日期:2019-11-27 20:1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用于容器的封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用于容器的封闭装置,所述容器带有容器开口,其中,所述封闭装置具有用于封闭容器开口的盖元件、配属于所述该盖元件的腔室和内壳体,此外其中,所述腔室和内壳体具有相互适配的封闭器件和打开器件,所述封闭器件和打开器件彼此相互作用,从而能够通过与盖元件相连的封闭器件相对于内壳体的旋转运动,开放配属于腔室的作为打开器件的排放口,从而存储在腔室中的介质能够排出至容器中。

现有技术

上述类型的封闭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这种封闭容器用于封闭容器并且同时提供一种腔室,所述腔室用于单独地存储液体的或者粉末状的介质、例如茶提取物等等,使得在填充容器时所述介质不直接与容器的内容物、就是说例如水接触和/或混合,而是在封闭装置从容器上脱离的时刻才与容器的内容物、就是说例如水接触和/或混合。这通常是要饮用容器的内容物的时刻。

文献wo2007/129116a1例如涉及一种前述类型的封闭装置,其在通过该封闭装置封闭的容器被打开时向容器中释放处于腔室中的附加液体。该封闭装置具有盖元件、腔室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具有排放口,与内壳体相连的塞子元件密封地嵌入排放口。盖元件和内壳体通过螺纹相互连接,其中,盖元件能相对于内壳体从闭合位置向排放位置升高,在闭合位置中塞子元件封闭腔室的排放口,在排放位置中塞子元件至少部分地从排放口拉回,以便提供从腔室向容器的主液体腔中的连通路径。在此,存储在腔室中的介质向容器中排出,并在那里与处于容器中的介质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从上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封闭装置,该封闭装置能够在有利的可制造性的情况下在去除盖元件的过程中实现对腔室的有效排空。

为此本发明根据第一解决方案规定,封闭器件是与腔室固定连接的封闭塞,所述封闭塞具有沿旋转方向给定的垂直的延伸段,并且封闭器件在所述垂直的延伸段上构造有不同的区域、即贯通区域和封闭区域。

该封闭器件优选是封闭塞。所述封闭区域在此可以构造为筒状件,所述筒状件具有与打开器件、例如排放口的内径相当或略大的外径。当打开器件在该区域中由弹性的柔软材料、尤其例如热塑性弹性体制成时,筒状件的外径比打开器件的内径略大是有利的且可行的。

与之相应地,贯通区域可以是在封闭器件的整个周向或仅周向的一部分上的收窄区域。当收窄区域通过盖元件的相应旋转向上突伸出打开器件时,形成了空隙,包含在腔室中的物料、例如尤其液体能够通过所述空隙从排放口流出。在此,贯穿区域还可以甚至完全或部分地在打开器件的内部延伸。

所述技术问题还通过一种封闭装置解决,其中规定,封闭器件是封闭塞,并且封闭塞借助卡锁件与腔室相连。将封闭器件构造为与腔室卡锁的封闭塞,这种构造实现了在材料方面与腔室的构造不同的构造。腔室还可以在封闭器件的侧面上首先敞开地构造,并且由此能够更好地例如通过塑料注塑方法制造。封闭器件与腔室的卡锁还可以同时用于在卡锁区域中的密封。

作为备选,封闭器件尤其在所示第一解决方案的背景下还可以构造为与腔室固定连接的封闭塞。

可选地,排放口还可以称作封闭口。

封闭器件、在此尤其封闭塞布置在腔室上,而打开器件、也即在此尤其封闭口或者说排放口优选构造在内壳体上。在封闭装置的封闭位置中,封闭塞封闭所述封闭口,方法是封闭塞要么嵌入封闭口,要么覆盖封闭口。通过封闭装置的开启,即盖元件相对于容器拉开间距和与此同时腔室相对于内壳体的移动,封闭塞从封闭口移除,使得包含在腔室中的介质能通过封闭口流入容器。在制造封闭装置时,腔室有利地对中地向内壳体中导入,其中,封闭塞同时朝封闭所述封闭口的位置移位。因为封闭塞固定地与腔室相连,所以即使在封闭装置的组装期间封闭塞也保持其相对于腔室的相对位置和定向,使得封闭塞通过在腔室上的这种位置和定向自动地与封闭口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解决方案规定,在盖元件从容器移除的过程中,相对于腔室沿盖元件的移除方向在盖元件的第一运动区段中盖元件相对于容器受限地运动,并且在第二运动区段中与容器运动耦合。由此可以实现盖元件的一定程度的取下,而不会使容器连带运动。

盖元件尤其在第一运动区段中相对于腔室可旋转地运动。

此外优选地规定,盖元件在第一运动区段中能够垂直于腔室运动。也就是说盖元件例如通过旋拧出运动抬升,而腔室则沿垂直方向保持其最初占据的位置。

根据另一种方案构思规定,打开器件具有在打开时可相对于腔室运动的打开件,所述打开件形成两个环绕的密封区,所述密封区在与打开器件在打开时给定的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腔室相互对中地布置。

打开器件能够在两个相互对中构造的密封区中分别与腔室共同作用。在此可以形成与和腔室固定连接的封闭塞的共同作用,并且形成与环绕封闭塞构造的、在用于打开器件的腔室上的容纳口的共同作用。

优选地,能够从腔室中排出的介质处于压力下。为此,当介质是液体时,在填充时在液面高度上方设有相应的压力气体区域。

尤其对于这种处于压力下的介质来说,可靠的、但也生产技术有利地形成的密封是关键的。

由于构成两个对中的密封区,可以适当地密封地包围两个环绕的、进一步优选筒状的区域。这两个密封区尤其可以是腔室的相应区域的筒状的内表面和筒状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被打开器件密封地包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密封容器、尤其饮料瓶的容器开口的密封装置,其中,密封装置具有盖元件、布置在盖元件上的腔室和内壳体,其中,所述腔室和内壳体具有相互适配的封闭器件和打开器件,所述密封器件和打开器件彼此相互作用,使得包含在腔室中的介质鉴于盖元件相对于内壳体的运动能够排出至容器中。

为了进一步改进上述类型的封闭装置,根据另一种解决方案规定,封闭器件是借助卡锁件与腔室相连的封闭塞,所述封闭塞通过盖元件相对于内壳体的运动能够从内壳体的构成打开器件的封闭口中移除。

封闭塞在该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能够相对于腔室独立地制造,此外相应地能够在封闭装置的装配过程中首先作为松散件存在。这提供了制造方面的优点,进一步尤其是在材料选择方面的优点。封闭塞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由与最终固持封闭塞的腔室不同的材料、尤其塑料材料制成。

优选地,封闭塞与腔室卡锁,例如通过使用为此设置的卡锁件或卡锁区段实现卡锁。此外,为将封闭塞固持在腔室上,焊接、必要时粘接都是可行的。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容器的封闭装置,所述容器带有容器开口,其中,所述封闭装置具有用于封闭容器开口的盖元件、布置在所述该盖元件上的腔室和内壳体,其中,所述腔室和内壳体具有相互适配的封闭器件和打开器件,所述封闭器件和打开器件彼此相互作用,使得能够通过盖元件相对于内壳体的旋转运动开放配置在腔室中的排放口,从而存储在腔室中的介质能够排出至容器中,此外其中,盖元件具有螺纹,以便将封闭装置从容器上拧开。

这种封闭装置由上述现有技术已知。

为了在此提供备选的封闭装置,本发明在技术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规定,内壳体具有第一输出成形部,所述第一输出成形部在拧开时仅通过发生在腔室与内壳体之间的相对旋转,形成与构造在腔室上的第二输出成形部一致的定向。

根据本发明,只有当内壳体和腔室的输出成形部处于一致的位置时,才可以通过排放口使存储在腔室中的介质排出至容器中。这可以仅通过盖元件相对于内壳体的旋转实现。通过所述旋转使其中一个输出成形部处于与另一个输出成形部相适配的位置中。而且所述旋转运动还可以与轴向定向的移动叠加。

优选地,盖元件的运动、尤其旋转是受止挡限制的。

通过将一个输出成形部移动至与另一个输出成形部的定向一致,才在腔室与排放口之间构成输出路径。

封闭装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发挥与旋转阀相同的作用。

根据另一种方案构思,与之关联地规定,腔室具有(第二)输出成形部,所述(第二)输出成形部通过腔室与内壳体之间的轴向的相对移动打开输出路径。

封闭装置在此发挥类似于滑阀的作用。通过盖元件相对于内壳体的相对移动、尤其通过盖元件的旋转移动,腔室的输出成形部沿轴向移动至使从腔室至容器内部的流动路径开放的位置。

输出成形部可以通过相关部件中的通道形成,作为备选还可以通过内壳体和腔室的相互作用的表面的区域中的槽状的凹陷形成。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腔室侧的(第二)输出成形部构造在腔室侧的封闭器件的区域中,并且必要时为此适配地在内壳体侧的打开器件的区域中构造有(第一)输出成形部。

可以规定,封闭塞与腔室一体式地构造。在此尤其推荐的是,包括封闭塞在内的腔室借助塑料注塑方法制造,从而不需要单独的用于使封闭塞与腔室连接的制造步骤。由于腔室通常由塑料、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制成,所以提供一种注塑方法。由于封闭塞在腔室上的一体式构造,封闭塞相对于腔室的位置和定向保持恒定,从而使封闭塞在腔室与内壳体相连时可靠地达到对封闭口封闭的位置。原则上除了一体式的构造之外还可行的是,封闭塞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布置在腔室上。例如可以将封闭塞粘接或焊接在腔室上。封闭塞或承载该封闭塞的区段也可以与腔室卡固,从而形成操作中不会松脱的卡锁连接。制造腔室与封闭塞的固定连接是关键的,使得封闭塞在装入封闭装置中期间不能从腔室上脱离。

此外还规定,封闭塞具有自由突出的、能导入封闭口中的封闭端部。例如,封闭塞可以按照l形的接片的形式布置在腔室壁上,使得自由的封闭端部朝内壳体的封闭口的方向指向。在腔室筒形地构造的情况中,封闭塞的承载封闭端部的端部区域布置在腔室的纵轴线上。原则上也可以考虑封闭塞的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多个星形地布置的接片也可以径向地从腔室的内壁向纵轴线延伸,其中,多个接片星形地承载具有封闭端部的端部区域。有利的是,封闭塞在此布置在腔室的局部区域中,所述局部区域按照出口区域的方式相对于腔室的其他区域收窄地构造,使得腔室在封闭塞的区域中具有更小的直径。

此外,封闭端部有利地具有基本上相当于封闭口的内径的直径。在此,封闭端部的外直径和封闭口的内径适配地构造,从而使封闭端部能导入封闭口中,必要时在封闭端部和封闭口中间布置有密封元件。所述封闭端部因而按照塞子的形式向封闭口中插入。在备选的情况、即封闭端部不被插入封闭口中,而是相反地从外部封闭所述封闭口的情况中建议的是,封闭端部的直径比封闭口的直径相应地更大。

按照本发明建议,为封闭口和/或封闭塞配设用于通过封闭塞流体密封地封闭所述封闭口的密封元件。不管是在封闭塞的封闭端部布置在封闭口之前的情况中,还是在封闭端部向封闭口中突伸或贯穿封闭口并且有时从底侧伸出封闭口的情况中,都建议用于封闭端部或封闭塞和封闭口的流体密封的连接的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可以有利地是密封橡胶件或者类似物。该密封元件可以或者布置在内壳体的限定封闭口的边缘区域上、封闭塞的封闭端部上,或者既布置在封闭口上又布置在封闭塞上。

有利的是,封闭口的内壁配有密封元件,其中,所述内壁尤其涂层有密封材料。在此规定,封闭塞的封闭端部在中间支承密封元件/涂层的情况下向封闭口中导入。通过利用密封材料对封闭口的内侧的涂层可以构造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始终保持其在封闭口上的位置,并且因而有助于封闭口的理想密封。

此外还建议,封闭口是流动通道的部分,所述流动通道的长度最少相当于流动通道的直径的五倍,并且最大相当于其直径的二十倍。从腔室流出的介质因而必须流过流动通道,以便到达容器中。因而实现的是,介质不是浪涌式从腔室释放出,而是相反地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并且以比较细的流束方式释放出。这还促进了存在于容器中的介质与从腔室流出的介质的更好的混合性。封闭塞的封闭端在此不必在流动通道的整个长度上导入流动通道中,而是例如可以仅在封闭口的区域中、例如以几毫米的长度区段导入流动通道。以此使得腔室与内壳体的接合更容易,因为封闭端部或者说封闭塞不必在更大的长度上、尤其不必在封闭塞和/或流动通道的整个纵向延伸部上置入流动通道中。

而且还可以规定,腔室具有容器侧的开口,并且卡锁件在横截面u形构造的情况下包围开口的开口边缘。开口的开口边缘优选构造用于卡锁固定具有封闭件的卡锁件。卡锁固定在运行中是不可取消的。

此外,腔室的(第二)输出成形部还可以在封闭部的打开状态下构成输出路径的最下方的区域。此外,必要时具有输出成形部的封闭器件还可以在封闭部的打开位置中利用其背离腔室的自由端部、也即不直接被内壳体的区段包围的自由端部优选自由地伸入容器的内部。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内壳体上的输出开口可以形成贴靠在腔室的封闭器件上的密封唇。所述密封唇优选在封闭器件的圆筒状构造中环绕地设计,并且优选无论在封闭部的封闭位置中还是在打开位置中都与所面对的、封闭器件的外表面共同作用。

通过打开封闭部,介质优选在压力下排出。贴靠在封闭器件上的密封唇通过排出的介质抬升至打开位置中。在腔室被排空且密封唇上的压力相应下降之后,密封唇因其自身的弹性的复位性能重新贴靠在封闭器件的外表面上。通过密封唇的布置和作用克服了介质余量的不受控的流出(滴落)。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腔室可以具有腔室底部,其中,腔室底部可以过渡至具有排放口的沟槽中。在这种设计方式的情况下,沟槽底部优选沿轴向相对于腔室底部的区域保持间距。可以在腔室底部与沟槽、优选与沟槽底部之间形成斜坡,所述斜坡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必要时仅单独通过限定沟槽底部的沟槽壁构造在与腔室底部的过渡部位中。

沟槽可以环形闭合地构造,尤其相对于旋转轴线环形地构造。由此,沟槽可以必要时完全包围腔室底部,必要时还同时沿径向向外限制所述腔室底部。

排放口可以构造在沟槽底部中和/或沟槽侧壁中。在排放口布置或者构造在沟槽底部中时,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式中形成了排放口的尽可能深的布置。中央贯穿排放口的轴线可以在此基本上垂直于腔室底部,或者说朝横向于旋转轴线定向的底部平面延伸。

在排放口布置或者说构造在沟槽侧壁的区域中时,形成了介质自腔室从沟槽开始沿径向向外指向的排放流。这种排放口优选构造在沟槽的轴向的高度延伸部以内,必要时在此至少与沟槽底部相切。

此外,排放口还能够既构造在沟槽底部中又构造在沟槽侧壁中,必要时通过在沟槽底部中设置排放口并且在沟槽侧壁中设置排放口实现。此外还可以仅就横截面而言在从沟槽底部至沟槽侧壁的过渡区域中设置排放口。

而且还可以在沟槽的周向构造多个排放口,可以要么仅在沟槽底部的区域中要么仅在沟槽侧壁的区域中构造;然而此外必要时还可以交替地构造在沟槽底部和沟槽侧壁的区域中。

尤其为了与封闭器件密封地共同作用,在一种可行的设计方式中,腔室底部可以具有软质塑料层。尤其在封闭位置中封闭器件优选与软质塑料层共同作用。在另一种可行的且优选的设计方式中,软质塑料层向沟槽区域中延伸,在此尤其向包括排放口区域在内的沟槽区域中延伸。

由此,软质塑料层还可以在沟槽底部和/或沟槽侧壁上延伸。

排放口在此情况下必要时可以仅成型在软质塑料层中。相应地,软质塑料层在此向排放口的区域中延伸,优选完全构成排放口的壁部。

封闭器件可以塞子状地伸入排放口中,从而密封地封闭排放口。在一种备选的设计方式中,封闭器件滑块式地发挥作用。

为了制造软质塑料层,可以例如使用热塑性弹性体。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尽的阐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穿过第一实施方式的封闭装置的垂直剖视图;

图2示出布置在容器上的根据图1的封闭装置,其涉及封闭位置;

图3示出图2中区域iii的放大图;

图4示出根据图2的视图,然而其涉及排放位置;

图5示出图4中区域v的放大图;

图6示出根据图2的视图,其涉及第二实施方式;

图7示出图6中区域vii的放大图;

图8示出处于排放位置中的封闭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9示出图8中区域ix的放大图;

图10示出根据图9的视图,其涉及另一种备选实施方式;

图11示出根据图2的视图,其涉及另一种备选实施方式;

图12示出图11中区域xii的放大图;

图13示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排放位置;

图14示出图13中区域xiv的放大图;

图15示出大体与图11相对应的剖视图,其涉及另一实施方式;

图16示出根据图15中剖切线xvi-xvi的剖视图;

图17示出图15中区域xvii的放大图;

图18示出大体与图13相对应的视图,其涉及根据图15至图17的实施方式;

图19示出图18中区域xix的放大图;

图20示出大体与图2相对应的穿过另一实施方式的封闭装置的剖视图,其涉及封闭位置;

图21示出图20中区域xxi的放大图;

图22示出根据图20的视图,然而其涉及排放位置;

图23示出根据图21的放大剖视图,其涉及根据图22的区域xxiii。

具体实施方式

所示和所述的是带有腔室6的封闭装置1,腔室6具有下开口,相对于下开口地设置有打开器件,所述打开器件实现腔室6的排空。打开器件具体地由打开件构成,打开件进一步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密封元件10构成。打开件具有两个环绕的密封区,即一个是优选构造在打开器件的外周面上的密封区,该密封区与腔室6的内侧面共同作用,另一个是相对于上述密封区向内错移地构造的密封区,该密封区在此实施例中与形成封闭器件v的封闭塞7共同作用。所述两个密封区沿一个(相对于打开器件开启时所给定的运动方向r)垂直的方向相对于腔室6彼此对中地布置。

图2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容器2、在此为饮料瓶的上部的局部区域,在所述容器的容器开口3上布置有封闭装置1。封闭装置1相对于容器2处于流体密封地封闭容器口3的位置中。封闭装置1以通常的方式旋拧在容器2上,使得容器口3被封闭。在此状态中,容器2可以存放很长时间,而内容物不会从容器2中流出。为了打开容器2,封闭装置1以通常的方式从容器2上拧下,使得容器口3最终完全敞露。

封闭装置1具有盖元件4、布置在盖元件4上的腔室6以及内壳体5。在所示的(而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盖元件4是例如由聚丙烯(pp)或者聚乙烯(pe)制成的塑料盖。

图1至图5示出封闭装置1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腔室6例如通过塑料注塑方法制造为单独的部件。还可以为制造腔室使用注射拉伸吹塑方法,其中,为由热塑性塑料制造空心体,在常见的吹塑方法(挤出吹塑成型)之外在吹塑成型之前或同时对受热的型坯沿纵向采取拉伸,例如利用导引穿过型坯开口的拉伸棒采取拉伸。在此可实现的吹气速度(最小出口直径:最大外径)可以例如高达1:10。

由此制成的腔室6与盖元件4卡锁地卡固,相应卡锁在盖元件上。

为此如图所示,在腔室6的壁外侧上设置了环绕的凸肩19,用于与盖元件4的适配的卡锁凸起20卡锁地共同作用。

在腔室壁的周向上并且在盖元件壁的适配的区域中可以例如设置整平部21,用于在盖元件4的旋拧操作时旋拧力矩的传递。腔室6抗扭地固持在盖元件4上。图2示例性地示出穿过封闭装置1的整平区域的纵剖图。图2中的纵剖图相对于图1和4的另外的纵剖图围绕纵轴线错移大致90°示出。

由此实现了腔室6在环绕的腔室壁和腔室顶盖以及沿纵向延伸部邻接在腔室壁上的排放接头13方面与容器侧的开口的整体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封闭器件v或者说封闭塞7卡锁固持在腔室6上、尤其在排放接头13上。为此使用卡锁件22。卡锁件22在纵剖图中观察基本上u形地构造,其带有环绕的、包围排放接头13的自由端部区域的卡锁凸肩23。卡锁凸肩在卡锁固定位置中沿开口边缘咬合排放接头13的相应配合的径向台阶。

卡锁件22成型为内部的环绕壁部,该环绕壁部在壁内侧上支撑在排放接头13上。在该壁部上封闭塞7例如成型在十字接条装置上。

内壳体5是罐状的设计方式,其带有环绕的罐壁和用于支撑在包围容器开口3的容器边缘上的凸肩。

在内壳体凸肩底侧上环绕地成型有密封唇24。密封唇与包围容器开口3的容器壁处于匹配位置中。

内壳体5在此还在罐底侧成型为通道拱顶14。通道拱顶居中地具有具备流动通道11的塞子状的设计方式。具有流动通道11的塞子状的成形部可以(然而未详细示出)通过十字接条状连接部与通道拱顶14相连。

尤其上述连接区域在所示实施例中由密封元件10的材料注塑而成,从而密封元件10基本上面向腔室6地延伸,此外还至少部分在拱顶顶盖下方延伸。

密封元件10可以如图1所示面向腔室6漏斗状地在横截面中从径向外部朝中心收窄。

密封元件10的外径相当于通道拱顶14的外径,并且此外还与承载封闭塞7的卡锁件22的自由内径相匹配,从而在使用位置中实现密封元件10与腔室6的内壁或卡锁件22之间的密封作用。

卡锁件22此外还可以通过焊接固持在腔室6上。

内壳体5在此还通过螺纹15与腔室壁相连。

在根据图2的封闭位置中,封闭塞7插入封闭口或者说排放口8中,以便将腔室6密封地封闭。

由于盖元件4和此外腔室6,实现了封闭塞7相对于内壳体5的轴向的相对移动,其中,封闭塞7使封闭口8开放,以使存储的介质从腔室6释放至容器内部。

内壳体5通过密封唇24与容器壁之间的摩擦接合(首先)防止扭转。

另一实施方式在图6至9中示出。在此,腔室6、尤其环绕的腔室壁和腔室顶盖优选设计为插入件,所述插入件为构成盖元件4被注塑包封。腔室6的基本上形成排放接头13的且在该实施方式中一体式地构成封闭塞7的区段(如优选地)可以单独地制造,并且为了构成腔室6最终与所述插入件基于优选的焊接相连。

排放接头13具有漏斗状收窄的区段,所述区段过渡至从端侧承载封闭塞7的筒区段25。封闭塞7在此还优选通过十字接条装置固持在筒区段25上,其中,封闭塞7沿轴线延伸方向从筒区段25的自由端部突伸出来。

内壳体侧的密封元件10罐状地设计,其带有环绕的密封壁,所述密封壁贴靠在排放接头13的筒区段上的壁外侧上。

在密封罐底部中构造有封闭口8。流动通道11基本上通过密封元件10构造。

罐状的密封元件10环绕地在壁外侧上并且在密封罐底部的底侧上被内壳体5的相应罐状构造的区段覆盖。

在根据图6和7的封闭位置中形成了基本上在两个对中的区域中的密封。这两个对中的区域中的一个是在排放接头13的筒状壁与环绕的密封罐壁之间的区域,这两个对中的区域中的另一个是流动通道11的这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密封元件10的相应的环绕壁贴靠在封闭塞7的适配的外壁上。

封闭塞7具有(第二)输出成形部26。第二输出成形部通过纵向指向的槽构成,所述槽朝向封闭塞7的环绕的壁表面以及朝向封闭塞的自由端部敞开。

在封闭位置中,封闭塞7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完全处于流动通道11中。输出成形部26在此在轴向长度上延伸,该轴向长度小于封闭塞7与密封元件10之间的密封区域的轴向长度。那么输出成形部26例如在封闭塞7的轴向长度的一半上延伸。

仅示出呈槽形式的输出成形部26。此外,多个沿周向分布构造的槽的布置方式等也是可行的。此外,环绕的径向颈缩也能构造所述输出成形部26。

在此通过腔室6相对于内壳体5的轴向移动使封闭塞7抬升至根据图9所示的位置,在该所示的位置中,封闭塞7的与密封元件10密封地共同作用的、在横截面上未被影响的区域离开流动通道11,并且使输出成形部26处于开放腔室内部与流动通道11之前的流动路径的位置。输出成形部26抬升到输出口的平面以上。

如图9所示,封闭塞7不完全从密封元件10中移除也足够了,即使如图10所示也能实现这种解决方案。

此外,该输出成形部26还可以在封闭塞7向下相应地轴向延长超出内壳体5时在根据图9的排放状态下构成输出路径的最下方的区域(见图9虚线所示)。

封闭塞7和内壳体5或密封元件10在该实施方式中以滑阀的方式作用。

图11至14示出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封闭塞7和密封元件10以旋转阀的方式共同作用。

基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封闭装置1的基本布置和构造,在此,内壳体5不通过螺纹、而是通过卡锁连接部与腔室6相连,所述卡锁连接部允许腔室6相对于内壳体5的相对旋转、优选在预先给定的角度范围内的相对旋转。

封闭塞7在该实施方式中永久地安置在密封元件10中,相应地不相对于密封元件轴向移动。

仅在周向上实现封闭塞7相对于密封元件10的移动,这优选被止挡限制在大约180°的角度范围内。

如所述实施例,封闭塞7在此还具有(第二)输出成形部26,所述第二输出成形部呈在壁侧上沿轴向延伸的槽的形式。第二输出成形部在根据图11和12的封闭位置中基于垂直于轴向延伸部的横截面相对于内壳体侧的第一输出成形部27错移大约180°地定向。所述第一输出成形部27优选也呈槽的方式构造,优选呈沿轴向延伸部延伸的槽的形式构造,所述第一输出成形部布置在通过密封元件10构成的流动通道11的壁侧上。输出成形部27从封闭口8开始或者说从指向腔室6的开口平面开始在流动通道11的长度延伸部的约一半上延伸。

相应地在该区域中形成通道横截面的在周向上局部的径向拓宽。

通过旋转移动,封闭塞7安置在密封元件10中并且旋转至排放位置,在根据图14的排放位置中,输出成形部26和27一致地定向。形成了槽状的输出成形部沿轴向的重叠,从而使输出成形部构成流动通道以便将处于腔室6中的介质输出。

在该实施方式中,内壳体5为达到排放位置也已经通过大约180°的第一旋转位移沿轴向相对于容器开口3抬升。密封唇24具有足够的轴向长度,以便即使在从封闭位置旋转移动到排放位置的过程中存在轴向移动,也能施加足够高的固持力矩来阻止内壳体5旋转。

在输出口28的区域中,在内壳体5上成型有或设有直接由密封元件10构成的环绕的密封唇29。无论在封闭位置中还是在排放位置中,密封唇29都相对于封闭塞7的所配属的区域的周向面作用。由此尤其在封闭装置1的排放位置中形成流动通道11的密封,所述排放位置也相当于被移除的盖位置。在介质从腔室6中输出至容器2之后被取下且放置在放置面上的盖件不会使可能存在的介质余量从腔室6中遗失。由此克服工作面或者说环境的污染。

因为在排放位置中输出介质之后在腔室6中不再存在相对于环境提高的压力,所以这种唇状的密封足以克服可能的余量的滴落。

封闭装置1可以以通常的方式被装填:填充——预装配——压力加载——装配。

此外,还可以在填充腔室6之后将内壳体5卡锁在腔室6上的阀打开位置中,此后以压力加载腔室6并且通过内壳体5和腔室6的相对旋转封闭腔室。还可行的是,在填充腔室6之后将内壳体5卡锁在阀封闭位置中。

密封元件10构造为,使得密封元件在输出口28的区域中基本上永久地以预应力贴靠在封闭塞7上。一方面由此避免密封元件10与封闭塞7之间在第一输出成形部27中可能的沉淀。另一方面密封唇29可以有效防止滴落。

密封唇29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在外侧面上具有内凹30,以便进一步提高灵活性,由此在完全挤压排放腔室内容物时形成尽可能小的阻力。

图15至19示出其他实施方式,在此基本上基于根据图11至14的实施例。

而且在此腔室6、排放接头13和封闭塞7也抗扭地相互连接,并且总体上相对于内壳体5可相对旋转移动,然而沿轴向相对于内壳体固定相连。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此在排放接头13上优选外部环绕的凸起9嵌合在内壳体5的相配属的环形槽12中。由此形成尤其封闭塞7相对于内壳体5的相对旋转移动。相反,沿轴向则阻止相对移动。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盖元件4从封闭位置开始沿盖移除位置的方向的旋转(首先)导致腔室6连同封闭塞7相对于内壳体5的旋转,并且与此叠加地导致内壳体5和腔室6连同封闭塞7沿盖移除方向的轴向移动,从而在根据图15至19的实施方式中,在盖元件4从根据图15的封闭位置旋转开始时首先仅实施封闭塞7通过腔室6相对于内壳体5的旋转,而不实施上述轴向移动。

腔室6连同封闭塞7和内壳体5沿移除方向的轴向移动优选直到达到根据图18和19所示的排放位置时才停止。

这基本上通过沿轴向延伸方向观察盖元件4相对于腔室6的空转实现。

为此可以从腔室6的壁外侧在腔室上设置在根据图15的纵剖图中沿径向外部朝盖元件4的壁内侧方向指向的止挡唇15。在根据图15以轴向间距位于止挡肋条15下方的盖封闭位置中,从盖元件4的壁内侧设有在所示实施例中基本上沿径向向内突伸的联动肋条16。

在有时封装的根据图15的盖封闭位置中,沿轴向延伸方向观察在联动肋条16与止挡肋条15之间的间距优选可以根据盖元件4在其旋转180°时的轴向移动位移调整。那么所述轴向间距可以约为1mm至2.5mm,此外例如约为1.6mm至1.8mm。

腔室6抗扭地固持在盖元件4上,然而通过上述措施在盖元件4中沿轴向延伸方向可线性移动。为此,在腔室6的壁外侧设置沿轴向延伸的肋条31,所述沿轴向延伸的肋条31与壁内侧的盖元件4的相应匹配设置的、同样沿轴向延伸的肋条32啮合(参照图16)。

由此在腔室6通过盖元件4旋转联动的同时,实现了腔室6和与腔室6相连的元件相对于盖元件4的垂直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盖元件4从根据图15的封闭位置开始的旋转移动和腔室6的相应的旋转联动,封闭塞7也安置在密封元件中并且旋转至排放位置,在根据图18和19所示的排放位置中输出成形部26和27一致地定向。在此形成了槽状的输出成形部沿轴向的重叠,从而输出成形部构成用于介质输出的流动路径。

在经过例如约为180°的旋转位移的第一旋转移动过程中,不形成腔室6以及内壳体5的轴向移动。优选在达到根据图18和19的排放位置时,在盖元件4的继续旋转移动且由此通过盖侧的肋条32引起对腔室侧的肋条31的加载时,才开始尤其用于将内壳体5从容器开口3远离的轴向移动。

图20至23示出另一实施方式,其中,如大体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内壳体5在匹配状态下构成腔室底部33。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该腔室底部在基于图20的剖视图中相对于封闭装置1的主体轴线成锐角定向的平面中延伸。

腔室底部33环绕其整个周向地过渡至沟槽34。所述沟槽在根据图20的剖视图中通过内部的沟槽侧壁35和径向外部的沟槽侧壁36以及沟槽底部37限定。

径向内部的侧壁35过渡至腔室底部33,而径向外部的沟槽侧壁36基本上成型为内壳体5的壳体壁。

尤其沟槽底部37的表面、此外优选径向内部的沟槽侧壁35的面向沟槽空间的表面和必要时如图所示腔室底部33的面向腔室6的表面被软质塑料层38覆盖。如优选地,软质塑料层可以通过双组分注塑方法与内壳体5共同制造。作为备选,软质塑料层38能过单独地制造为罐状部件并且例如能够卡锁固定在内壳体5内侧。

在沟槽底部37的区域中构造至少一个排放口或者说封闭口8,其带有与封闭装置1的主体轴线优选相同定向的开口轴线,从而相应地在容器2的竖立状态下基本上沿垂线定向。

排放口8孔眼状设计,不仅在腔室底部33的区域中贯穿硬质塑料材料,而且还在软质塑料层38的区域中贯穿软质材料。

如参照图11至19的实施方式所述和所示,在图20至23的实施方式中,封闭器件和密封元件以旋转阀方式共同作用。

密封元件10通过软质塑料层38构成。封闭器件v在该实施方式中基本上塞子状地构造、尤其通过排放接头13的壁成型。

排放接头13基本上以圆筒形式延伸,其中,在使用状态下以正常方式面向下的、相应环形围绕的自由端部插入内壳体5的沟槽34中。

封闭器件v、在此相应为排放接头13的环形的端部区域永久地安置在密封元件10、在此沟槽34中,相应地不相对于密封元件沿轴线方向移动。优选仅在周向上实现封闭器件v相对于密封元件10、尤其相对于软质塑料层38的移动,这例如被止挡限制在大约180°的角度范围内。

封闭器件v在此具有(第二)输出成形部26,其呈槽的形式,该槽沿径向向内朝径向内部的沟槽侧壁35的方向且沿轴向向下朝排放口8的方向边缘开放。第二输出成形部在根据图20和21的封闭位置中相对于在沟槽侧壁35的区域中朝沟槽34方向定向的第一输出成形部27错移大约180°地定向。第一输出成形部相应地成型在软质塑料层38的区域中。

所述第一输出成形部27优选也以槽的形式构造,尤其以沿轴向延伸的槽的形式构造。此外根据所示实施例,第一输出成形部27与排放口8轴向间隔地设置在从沟槽内壁35至腔室底部33的过渡部位中。

相应地在第一输出成形部27的区域中形成了沟槽34的径向拓宽部。

通过旋转移动,塞子状的封闭器件v安置在密封元件34中并且旋转至排放位置,在根据图23的排放位置中,输出成形部26和27一致地定向。沿轴向形成了槽状的输出成形部的重叠,以及第二输出成形部26与排放口8的匹配,从而输出成形部构成用于输出处于腔室6中的介质的流动路径。

第一输出成形部27沿轴向朝腔室6开放。

上述实施方式用于阐述全部包含在本申请中的发明,本发明至少通过以下技术特征分别对现有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改进,也即: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封闭器件是与腔室6固定连接的封闭塞7,所述封闭塞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给定的垂直的延伸段,并且封闭器件在所述垂直的延伸段上构造有不同的区域,即贯通区域和封闭区域。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封闭器件是封闭塞7,并且封闭塞7与腔室借助卡锁件22相连。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打开器件具有与旋转方向相关地构造的输出成形部26、27。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内壳体5具有(第一)输出成形部27,所述第一输出成形部在拧开时仅通过在腔室6与内壳体5之间的相对旋转与构造在腔室6上的第二输出成形部26一致地定向。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第二)输出成形部26构造在封闭塞7上。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封闭塞7与腔室6借助卡锁件22相连。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在腔室6与内壳体5之间没有轴向相对运动的情况下进行。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盖元件4从容器2移除的过程中,相对于腔室6沿盖元件4的移除方向在盖元件4的第一运动区段中盖元件4相对于容器2受限地运动,并且在第二运动区段中与容器2运动耦合。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当仅在水平面中给定了封闭器件与打开器件之间的运动时,腔室6与内壳体5之间的运动实现介质的排放。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盖元件1在第一运动区段中相对于腔室6能够旋转运动。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腔室6具有作为封闭器件的封闭塞7,并且打开器件与封闭件共同作用。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封闭塞7与腔室6一体式地构造。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封闭塞7具有自由突出的、能导入封闭口8中的封闭端部9。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封闭端部9具有直径,所述直径基本上相当于封闭口8的内径。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封闭口8和/或封闭塞7配有用于通过封闭塞7流体密封地封闭所述封闭口8的密封元件10。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封闭口8的内壁配有密封元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涂层有密封材料,用于构造密封元件10。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封闭口8是流动通道11的部分,所述流动通道的长度最少相当于流动通道的直径的五倍,并且最大相当于其直径的二十倍。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腔室6对中地布置在内壳体5中,其中,腔室6通过封闭装置1的打开过程能够在容器2上沿轴向在内壳体5内部移动。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腔室6具有容器侧的开口,并且卡锁件22在横截面u形构造的情况下包围开口的开口边缘。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腔室6的(第一)输出成形部27还在封闭部的打开状态下构成输出路径的最下方的区域。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内壳体5上的输出口形成贴靠在腔室6的封闭器件上的密封唇29。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腔室6具有腔室底部33,并且腔室底部33过渡至具有排放口8的沟槽34中。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沟槽34环形闭合地构造。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排放口8构造在沟槽底部37中和/或沟槽侧壁36中。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沟槽34的周向上构造多个排放口8。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腔室底部33具有软质塑料层38。

一种封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排放口8仅成型在软质塑料层38中。

所有的公开的技术特征(本身,或者以不同组合方式)都具有创造性。在本申请的公开文件中还将所属/所附优先权文件(在先申请文本)的公开内容全部包含,而且为此目的还将这些文件的特征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中。从属权利要求以其特征表征了现有技术的独有的创造性的改进方案,尤其用于基于这些从属权利要求进行分案申请。

附图标记清单

1封闭装置

2容器

3容器开口

4盖元件

5内壳体

6腔室

7封闭塞

8封闭口

9突起

10密封元件

11流动通道

12环形槽

13排放接头

14通道拱顶

15止挡肋条

16联动肋条

17螺纹

18螺纹

19凸肩

20卡锁突起

21整平部

22卡锁件

23卡锁凸肩

24密封唇

25筒区段

26输出成形部

27输出成形部

28输出口

29密封唇

30内凹

31肋条

32肋条

33腔室底部

34沟槽

35沟槽侧壁

36沟槽侧壁

37沟槽底部

38软质塑料层

v封闭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