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汽车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5330发布日期:2019-05-22 02:28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汽车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汽车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液压千斤顶又称油压千斤顶,是一种采用柱塞或液压缸作为刚性顶举件的千斤顶。简单起重设备一般只备有起升机构,用以起升重物。构造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移动方便。常用的简单起重设备有液压千斤顶、滑车和卷扬机等。

现有的汽车用千斤顶一般采用液压结构,通过手动控制液压油使千斤顶的顶举装置升起,这种千斤顶一般结构比较笨重,不易随身携带,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按压费时费力,因此设计了一种汽车用便携式液压千斤顶,该汽车用便携式液压千斤顶操作方便且便于携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汽车液压千斤顶,方便携带和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汽车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液压油基座、套筒、升降顶柱、顶板、储油桶、供油组件、移动组件和气动复位组件;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液压油基座和储油桶;所述的液压油基座内设置有与液压油基座密封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将液压油基座内部分隔为油室和气室;所述的油室顶部设置有与套筒连通的出油口;

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升降顶柱,所述的供油组件驱动第一活塞将油室内的液压油压缩至套筒内,升降顶柱上升;

所述套筒底部设置有排油孔,所述的储油桶上设置有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排油孔通过排油单向阀与第一回油口连接;第二回油口通过回油单向阀与油室连接;

所述的气动复位组件向套筒和升降顶柱内泵入气体液压油压缩至储油桶内,升降顶柱回缩;

所述的底座下方设置有移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供油组件包括第一活塞、驱动柱、齿条、齿轮和驱动电机;所述的第一活塞在朝向气室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柱;驱动柱的一端伸出气室,驱动柱的底部设置有齿条;齿条的下方设置有齿轮,齿轮由驱动电机驱动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降顶柱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外柱体、中部柱体和内柱体;外柱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注油腔,外柱体在第一注油腔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油口和中部柱体活动槽口;中部柱体位于第一注油腔内,其顶部的柱体伸出中部柱体活动槽口;所述中部柱体内设置有第二注油腔;中部柱体在第二注油腔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第二进油口和内柱体活动槽口;所述的内柱体位于第二注油腔内,其顶部的柱体伸出内柱体活动槽口与顶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外柱体的柱塞与套筒密封滑动连接;所述中部柱体的柱塞与外柱体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内柱体的活塞与内柱体密封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柱体与内柱体活动槽口密封滑动连接,中部柱体与中部柱体活动槽口密封滑动连接,外柱体与套筒顶部开口密封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柱体、中部柱体和内柱体的柱塞的上方设置有弧形倒角。

进一步地,气动复位组件包括充气泵、排气阀、进气管、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三进气孔、排油孔、排油管和排油单向阀;所述第一进气孔设置于套筒上,当外柱体上升至最高点时,第一进气孔位于外柱体柱塞的上方,第一进气孔与外柱体之间留有供空气进入的空间;所述的第一进气孔通过进气管与充气泵连接,进气管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外柱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进气孔,中部柱体位于最高点时,第二进气孔位于中部柱体柱塞的上方,与中部柱体之间留有供空气进入的空间;所述在中部柱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进气孔,内柱体位于最高点时,第三进气孔位于内柱体柱塞的上方,与内柱体之间留有供空气进入的空间。

进一步地,当启动充气泵时,关闭排气阀,第一活塞压缩液压油进入套筒时打开排气阀92。

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座下部的万向轮,万向轮安装于升降板上,所述的升降板位于底座的下方,底座内设置有容纳升降板和万向轮的空间,所述的升降板通过压力弹簧与底座连接,升降板上设置有电磁片,底板上设置有磁块,底板上设置有控制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未使用状态下的体积较小,减小携带时的占地面积,方便携带。

本发明无需手动按压千斤顶进行操作,通过供油组件驱动第一活塞杆将液压油泵入套筒内,升降顶柱在伸出套筒的同时,自身伸长至最长的状态。

本发明的当千斤顶使用结束后,升降顶柱需要回缩至套筒内,关闭排气阀,打开充气泵充气,气压将液压油泵入储油桶,并且使得升降顶柱在缩回至套筒的同时,自身收缩至最短的状态。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控制供油组件和气动复位组件,控制升降顶柱的上升和下降的高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升降顶柱回缩时的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升降顶柱伸出时的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位移动组件与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便携式汽车液压千斤顶,包括底座1、液压油基座2、套筒3、升降顶柱4、顶板5、储油桶6、供油组件7、移动组件8和气动复位组件9。

本发明的底座1上设置有液压油基座2和储油桶6;底座1的底部安装能够驱动底座1移动的移动组件8,所述的移动组件8为隐藏式机构,当需要移动时,移动组件伸出底座1外部,不需要移动时,移动组件缩回底座1的内部,底座的稳定性更强。

本发明的液压油基座2内设置有腔室。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活塞21,第一活塞21的右侧为油室22,第一活塞21的左侧气室23;第一活塞21与液压油基座2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套筒3的底部和顶部均开口,油室22的顶部设置有与套筒3连通的出油口24。

本发明的供油组件7包括第一活塞21、驱动柱71、齿条72、齿轮73和驱动电机74,第一活塞21在朝向气室23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柱71;驱动柱71的一端伸出气室23,驱动柱71的底部设置有齿条72,齿条72通过螺栓安装在驱动柱71的底部。齿条72的下方设置有齿轮73,齿轮71转动安装在齿轮支座上,齿轮支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齿轮支座上还设置有驱动齿轮71转动的驱动电机74。驱动电机74顺时针旋转,与之啮合的齿条带动驱动柱71向右侧移动,第一活塞21将油室22内的液压油压缩至套筒3内。

本发明的套筒3内设置升降顶柱4,升降顶柱4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设的外柱体41、中部柱体42和内柱体43。本发明的外柱体41、中部柱体42和内柱体43均包括下部的柱塞和上部的柱体。

所述的外柱体4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注油腔44,外柱体41在第一注油腔44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油口45和中部柱体活动槽口46;中部柱体42位于第一注油腔44内,其顶部的柱体伸出中部柱体活动槽口46;所述中部柱体42内设置有第二注油腔47;中部柱体42在第二注油腔47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第二进油口48和内柱体活动槽口49。所述的内柱体43位于第二注油腔47内,其顶部的柱体伸出内柱体活动槽口49与顶板5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外柱体41的柱塞与套筒3密封滑动连接;所述中部柱体42的柱塞与外柱体41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内柱体43的活塞与内柱体43密封滑动连接。

当第一活塞21将液压油压缩至套筒内后,液压油的压力驱动内柱体43、中部柱体42和外柱体41依次向上移动,升降顶柱4一方面伸出套筒3,另一方面其自身的长度也变长,将车顶起。由于本发明的升降顶柱4为可伸缩的结构,因此本发明的套筒可以设计的较短。

本发明通过气动复位组件9驱动升降顶柱4回缩复位,升降顶柱4回缩的时候不需要通过驱动柱的移动,因为通过驱动柱使升降顶柱4回缩后驱动柱就必须伸出液压油基座2的外部,增加了占地面积,不便于携带。

本发明的气动复位组件9包括充气泵91、排气阀92、进气管93、第一进气孔94、第二进气孔95、第三进气孔96、排油孔97、排油管98和排油单向阀99。本发明的第一进气孔94设置于套筒3上,当外柱体41上升至最高点时,第一进气孔94位于外柱体柱塞的上方,第一进气孔94与外柱体41之间留有供空气进入的空间;所述的第一进气孔94通过进气管93与充气泵91连接,进气管93上设置有排气阀92。当启动充气泵91时,关闭排气阀92,第一活塞21压缩液压油进入套筒3时打开排气阀92。本发明在外柱体4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进气孔95,中部柱体42位于最高点时,第二进气孔95位于中部柱体柱塞的上方,与中部柱体之间留有供空气进入的空间;本发明在中部柱体42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进气孔96,内柱体43位于最高点时,第三进气孔96位于内柱体43柱塞的上方,与内柱体43之间留有供空气进入的空间。外柱体41与内柱体活动槽口49密封滑动连接,中部柱体42与中部柱体活动槽口46密封滑动连接,外柱体41与套筒3顶部开口密封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储油桶6上设置有第一回油口61和第二回油口62,第一回油口61通过排油管98与套筒3底部的排油孔97连接,排油管98上设置有排油单向阀99,由于排油单向阀99的设置,液压油只能从套筒进入储油桶6内。第二回油口62与油室22内的第三回油口25连接,第三回油口25内设置有回油单向阀26,由于回油单向阀26的存在,液压油只能由储油桶6进入油室22。

当千斤顶使用结束后,升降顶柱4需要回缩至套筒3内,此时关闭排气阀92,打开充气泵91充气,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孔94进入套筒内,不断增加的气压将外柱体41压向下移动,液压油挤压至储油桶6内,外柱体41向下移动后外柱体上的第二进气孔95处于接通状态,气体通过第二进气孔95进入外柱体41内,气压将外柱体41向下压,液压油继续被挤入储油桶内,中部柱体下移后,气体通过第三进气孔96进入中部柱体内部,气压将内柱体43下压,继续充气,将液压油压入储油桶6内。

再次使用千斤顶时,首先,通过齿轮和齿条驱动第一活塞杆移动,通过负压将储油桶内的液压油泵入油腔22内,然后使用。

本发明的移动组件8包括设置于底座1下部的万向轮81,万向轮安装于升降板82上,所述的升降板82位于底座1的下方,底座内设置有容纳升降板82和万向轮81的空间,所述的升降板82通过压力弹簧83与底座连接,升降板82上设置有电磁片84,底板上设置有磁块85,底板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打开控制开关,电磁片得电,与磁块吸附在一起,移动组件隐藏至底板内部。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