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拉片的撕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8095发布日期:2019-10-09 06:20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带拉片的撕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密封包装容器中的内隔室的撕膜。撕膜是双层结构,包括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撕膜设置有撕开区域和撕条,所述撕条包括布置在顶部构件中的拉片。本文还公开包括撕膜的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消费品,具体是散装固体,通常包装在相对刚性的纸板包装容器中,所述容器在制造商和零售商端运输和储存期间并且在消费者端储存和分配期间保护散装固体。散装包装容器领域的重要因素中的一个是确定被包装的产品的质量从容器的初始打开直到被包装的产品已完全消耗都保持在高水平。容器通常设置有可打开和可关闭的盖子,并且另外设置有内部运输密封件,所述内部运输密封件保持内容物新鲜并且防止污染,直到消费者第一次打开包装容器。一种类型的运输密封件是包括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的撕膜。顶部构件设置有切口,从而形成撕条和包括所述撕条的撕开区域。通过拉动形成在顶部构件中的撕条,在由撕条构成的区域内的顶部构件与底部构件之间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将引起底部构件沿顶部构件中的切口断裂。因此,可撕掉区域内的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两者可以从容器中移除,以使容器中的内容物可供使用。

这些类型的撕膜非常有效地在运输和储存期间为散装固体提供保护,并且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生产技术由少量组件容易地制造。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通常由柔性材料层制成,并且已经发现,由于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的层之间的密封以及层的柔韧性,所述层也在非粘附区域内(诸如拉片区域内)倾向于彼此粘附。因此,用户可能在识别和抓住拉片方面遇到困难。

因此,仍然需要如本文所公开的用于包装容器的撕膜的进一步改进的开口装置。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更可靠的开口装置的撕膜,以及设置有改进的撕膜的包装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上述一个或多个目的可以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散装固体的包装容器的撕膜或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用于散装固体的包装容器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在以下描述中并且在附图中阐述进一步的实施例。

如本文所公开的用于密封包装容器中的内隔室的层压撕膜包括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所述顶部构件和所述底部构件是片材。顶部构件具有顶部构件外围边缘部分,并且底部构件具有底部构件外围边缘部分。顶部构件第二表面面向底部构件,并且底部构件第一表面面向顶部构件第二表面。撕膜包括撕条和由布置于所述顶部构件中的轮廓线所界定的撕开区域,所述撕条布置在所述顶部构件中并且是所述撕开区域的一部分。撕条包括布置在撕条的抓握端处的拉片,并且拉片面向布置于底部构件中的拉片面对区域。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沿顶部构件外围边缘部分和底部构件外围边缘部分互连。此外,一个或多个离散间隔元件布置在所述底部构件的所述拉片面对区域中或所述拉片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间隔元件具有0.1mm或更大的高度(h),如分别从底部构件的第一表面的表面或从顶部构件的第二表面测量。

拉片集成在顶部构件中并且是撕开区域的一部分(即不是在撕膜的整个圆周外突出的单独部分)的布置在插入包装容器之前在撕膜的外观、制造和分开储存方面赋予优势。然而,片材相对较薄并且拉片集成在顶部构件中的事实可能导致难以在视觉上发现拉片并且物理地将顶部构件与底部构件分离并抓住拉片的前边缘以撕掉撕开区域以便从包装容器中部分或完全移除撕膜。底部构件的间隔元件凸出抵靠顶部构件,从而在拉片材料中产生对应的印记,使得消费者易于在视觉上识别拉片,并且还用于从底部构件释放拉片并且从而有助于抓住拉片。可替代地,由顶部构件构成的拉片的间隔元件凸出抵靠底部构件,从而在拉片中产生阴影,使得消费者易于识别拉片,并且还用于从底部构件释放拉片并且从而有助于抓住拉片。

如本文所公开的撕膜可以具有适合于包装容器主体的对应横截面的任何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矩形和修正的矩形形状。

可能优选的是,如本文所公开的撕膜具有修正的矩形形状,其具有通过四个弯曲拐角部分连接的四个侧边。修正的矩形形状包括修正的方形形状,即具有相等长度的侧边的矩形形状。

具有矩形或修正的矩形形状的撕膜的侧边可以包括第一纵向侧边和第二纵向侧边以及第一横向侧边和第二横向侧边,所述纵向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横向侧边的长度。侧边可以是直的侧边或者可以具有轻微的曲率,其曲率半径在200-700mm的范围内,优选在300-60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400-500mm的范围内。

侧边通过弯曲拐角部分连接,其中拐角部分的曲率半径可以在5-60mm的范围内,优选在10-4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30mm的范围内。

在如本文所公开的撕膜中,撕条的宽度可以在10毫米至30毫米的范围内,诸如15毫米至25毫米。

撕条的宽度是限定在撕条切割线的轮廓区段之间的撕条的外边缘与撕条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撕条的宽度在撕条的不是拉片的部分中测量,并且宽度沿撕条的长度可以是恒定的,或者可以沿撕条的长度变化。作为示例,撕条的拉片部分可以具有与撕条的其他部分的宽度不同的宽度,诸如较大的宽度,以在撕条的拉片端处提供扩大的可抓握部分。

顶部构件与底部构件的粘合优选地通过热密封来进行,但是粘合剂附接件可以用作替代物或补充物。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优选是层压制品,包括聚合物保护层和/或可粘合层和结构层,诸如铝箔、纸层等。

顶部构件与底部构件之间的附接件是永久性附接件,这意味着在拉动撕条时,层中的材料将在附接件断裂之前破裂。

边界密封件优选是围绕撕膜的整个外围延伸的连续密封件,诸如连续焊接密封件。边界密封件优选是气密的。边界密封件的宽度可以是1毫米至5毫米,诸如1.5毫米至4毫米。

除了边界密封件之外,另外的附接件可以布置在顶部构件与底部构件之间,诸如撕条附接区域。撕条和/或撕开区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附接件,诸如焊接区域。一个这种示例是沿撕条的轮廓在撕开区域中的离散附接件,例如呈箭头的形式,其同时可以充当适当撕裂方向的指示。

拉片/拉片面对区域可以由在拉片/拉片面向区域的总宽度上垂直延伸的基线界定,所述基线布置成在撕条附接区域的点处在拉片/拉片面对区域的宽度上延伸,所述点具有到拉片的前边缘的最短距离。包括拉片的撕条可以由撕条切割线界定。随后,拉片/拉片面对区域的总面积对应于在基线与撕条切割线之间延伸的区域。基线可以由撕条区域中的互连区域(诸如在撕开区域中将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互连的焊接区域)的外边界确定。拉片/拉片面对区域的这种基线可以布置在距拉片的前边缘的2.5到1cm处。

可选地,拉片面对区域可以具有比覆盖拉片面对区域的拉片的对应面积更大的表面积。然而,拉片可以具有比拉片面对区域更小的表面积。拉片面对区域的前边缘可以布置在距拉片的前边缘的横向距离处。因此,撕条切割线可以包括外部拉片面对区域切割线和内部拉片切割线,其中当拉片处于扁平非凸起位置时,拉片面对区域的前部也是可见的。拉片面对区域切割线和拉片切割线可以重合或者可以彼此之间设置一定距离。这还可以有助于视觉识别和抓握拉片。

可选地,一个或多个间隔元件的表面覆盖率为拉片的总面积的约25%至75%。已经看到一个或多个间隔元件具有约25%至约75%的表面覆盖率的事实提供拉片/拉片面对区域的显著凸起,并且因此有助于抓握拉片。

可选地,一个或多个间隔元件的表面覆盖率高达拉片的总面积的100%。已经看到一个或多个间隔元件具有约25%至约75%的表面覆盖率的事实提供拉片/拉片面对区域的显著凸起,并且因此有助于抓握拉片。

可选地,一个或多个间隔元件各自具有0.3mm或更大的高度,例如在0.3mm至1.3mm的范围内,如从底部构件的第一表面的表面或从拉片的第二表面的表面测量。间隔元件的高度影响拉片/拉片面对区域的凸出以及拉片从底部构件升高的程度。本发明人已经发现,0.3mm或更大的高度使得拉片从撕膜稍微升高,以使得使用者更容易抓握拉片。然而,还发现,当间隔元件的高度太高时,这可能在制造时并且在插入包装容器之前在撕膜的可堆叠性方面引起问题。如果拉片(诸如拉片的前边缘)从撕膜的其他方面的平坦表面突出太多,则其可能在制造过程中卡住而导致不希望的停止,这也可能导致撕膜堆叠的不稳定和困难。

此外,还发现,当如本文所述的撕膜布置成堆叠时,已发现底部构件的拉片面对区域中的间隔元件的压花图案撞击拉片中的材料,从而导致拉片材料根据底层中的间隔元件变形。因此,间隔元件的压痕形成在拉片中,当将撕膜施加在容器中时,所述压痕是可见的。

可选地,四个或更多个离散间隔元件和/或一个或多个细长的离散的细长间隔元件布置在底部构件的拉片面对区域中或在拉片中。

可选地,多个离散间隔元件布置在底部构件的拉片面对区域中或在拉片中,并且其中离散间隔元件与相邻间隔元件的距离在1mm至8mm的范围内,诸如2mm至6mm,诸如3mm至5mm,如在每一个间隔元件之间测量。通过分布多个离散间隔元件,以使得间隔元件与相邻的间隔元件的距离在1mm至8mm的范围内,拉片面对区域通过自由拉片(诸如拉片的前边缘)在抓握的位置中的改善提升而在更大区域上向上凹入。可替代地并且以对应的方式,当多个离散间隔元件设置在顶部构件中,并且在形成拉片的部分的第二表面上,并且间隔元件与相邻的间隔元件的距离在1mm至8mm的范围内时,拉片通过自由拉片(诸如拉片的前边缘)在抓握的位置中的改善提升而在更大区域上抵靠底部构件的第一表面向下凹入。

相应地,已经发现,如果一个或多个离散间隔元件的总表面积为5mm2或更大,诸如8mm2或更大,则可能就足够了。

如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间隔元件在底部构件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压印元件(诸如压印点)或由其组成。

完全或部分可移除的撕膜可以是可撕裂的内部密封构件,并且顶部层压构件片材的结构层可以是金属箔或纸层和热塑性焊接层。

底部构件可以包括层压片材,所述层压片材包括金属箔或纸层和热塑性焊接层,所述底部层压片材通过在一个或多个离散焊接区域中焊接而连接到顶部构件。

顶部构件可以包括金属箔层(诸如铝箔层)以及聚合物焊接层和/或聚合物保护层。顶部构件可以包括金属箔层,所述金属箔层的厚度为5至20μm。

底部构件可以包括金属箔层(诸如铝箔层)以及聚合物焊接层和/或聚合物保护层。顶部构件可以包括金属箔层,所述金属箔层的厚度为5至20μm,诸如5至18μm。

已经表明,当构件设置有压印元件时,所述层可以具有至少5μm的厚度以使压花图案随时间推移保留在层中。优选地,设置有压花的构件包括金属箔和聚合物焊接层,可选地,并且为了使压花更加清楚,金属箔的厚度优选为热塑性焊接层的厚度至少30%,诸如至少40%,如聚乙烯层的厚度的至少30%。

本文还公开了包装容器,其包括作为内部密封构件的如本文所公开的撕膜。所述包装容器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包括从容器底部延伸到容器开口的容器壁以及包括盖的封闭装置,所述撕膜的外围边缘部分附接到所述容器壁的内表面,所述撕膜形成跨容器开口的运输密封件。

包装容器优选为如本文所定义的纸板包装容器。

可选地,包装容器具有内隔室,并且内隔室具有高于环境压力的压力。当包装容器的内隔室设置有轻微的过压时,压缩的空气将压靠撕膜并为撕膜和拉片提供凸起,所述凸起将稍微提升拉片并与间隔元件配合以有助于抓握拉片。

如本文所用,纸板包装容器是容器主体由纸板片材形成的包装容器。纸板容器可以以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式形成,例如,通过使纸板片材弯曲成管状形状并通过连接重叠或邻接纸板材料的侧边缘来纵向封闭管从而形成容器主体。侧边缘之间的连接可以由密封条覆盖。在如本文所公开的纸板包装容器中,容器底部由单独的底盘形成,所述底盘附接在容器主体管的底端处。底盘可以附接在容器主体管的内侧上,并且可以从容器主体底部边缘插入,以容纳附接到容器主体的内表面的底部加强边缘和/或形成用于容器的堆叠的容纳空间。

如本文所用,纸板材料是主要由纤维素纤维或纸纤维制成的片材。片材可以以连续卷材的形式提供,或者可以作为单独的材料片提供。纸板材料可以是单层或多层材料,并且可以是包括一层或多层材料的层压材料,诸如聚合物膜和涂层、金属箔等。聚合物膜和涂层可以包括热塑性聚合物或由热塑性聚合物组成。纸板材料可以是被涂覆、印刷、压印等,并且可以包括填料、颜料、粘合剂以及本领域已知的其他添加剂。如本文所公开的纸板材料还可称为硬纸板或纸箱材料。

如本文所用,术语“散装固体”是指固体散装材料,其中的所需量的产品可以从包装容器中倾倒、舀取或用手取出。散装材料可以是干燥的或潮湿的。适用于在如本文所公开的纸板包装容器中被包装的散装固体包括微粒、颗粒、研磨物、植物碎片、短纤维、薄片、种子、碎片等形式的任何材料。

如本文所公开的纸板包装容器可以是用于食品(诸如婴儿配方奶粉、咖啡、茶、大米、面粉、糖、谷物、汤粉、蛋糊粉、意大利面、零食等)的容器。可替代地,散装固体可以是非食品的,诸如烟草、洗涤剂,肥料、化学品等。

如本文所公开的可撕裂撕膜可以是气密的或透气的。气密性撕膜可以包括结构层,诸如金属箔层(例如铝箔层)或纸层和聚合物保护层和/或粘合层。当储存在包装容器中的散装固体对空气和/或水分敏感时,气密性撕膜是有利的,并且希望避免被包装的散装固体与环境空气接触。

本文所公开的包装容器的阻隔性能可以根据包装在包装容器中的物品而被设计成满足不同的密封性要求。作为示例,相比于用于例如婴儿配方奶粉的包装容器而言,更低的阻隔水平对于用于干燥粉末(诸如糖或面粉)的包装容器可能就足够了,所述婴儿配方奶粉对氧气和水分暴露高度敏感。

当储存在包装容器中的材料对空气和/或水分敏感时,气密性包装容器是特别有利的。还可能需要将香料和香气保持在包装容器中并防止包装内容物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气味和香味。如果包装容器已经填充在保护性气体气氛中,则气密性撕膜将保护性气体与包装内容物一起保持在密封的内隔室中。

当打开由如本文所公开的撕膜密封的包装容器时,通过拉动撕条的抓握端并沿着界定撕开区域的轮廓切割线撕开来移除撕膜的撕开区域。撕开区域限定在移除撕开区域时形成在包装容器中的进入开口的尺寸。撕开区域可以布置在撕膜中,以使得当在包装容器中形成进入开口时,移除密封边界内的所有或仅一部分撕膜。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并参考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撕膜的分解图;

图1b示出图1a中的撕膜的透视图;

图2示出根据图1a至图1b的撕膜,其中拉片处于升起位置;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撕膜;

图4示出图3中的撕膜,其中拉片处于打开位置;以及

图5示出包装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各个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图中所示的包装容器和撕膜仅作为示例提供,并且不应视为限制本文所公开的发明。具体地,应该理解,本文所公开的撕膜可以应用于除了提供可重新闭合的盖子之外,还需要易碎运输密封件的任何包装容器。此外,包装容器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对应的撕膜可以与图中所示的不同。撕条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和形状,并且可以具有不同形状的拉片部分。

参考图1a和图1b,示出了撕膜1。撕膜1具有顶部构件2和底部构件3。顶部构件2具有顶部构件外围边缘部分4和顶部构件外围边缘4a。底部构件3具有底部构件外围边缘部分5和底部构件外围边缘5a。顶部构件2和底部构件3各自为层压片材,具有顶部构件第一表面2a和顶部构件第二表面2b,以及底部构件第一表面3a和底部构件第二表面3b,其中顶部构件第二表面2b被层压为面向底部构件第一表面3a。

在图1a和图1b中,示出顶部构件2大于底部构件3,其中顶部构件外围边缘4a侧向地布置在底部构件外围边缘5a的外侧。可替代地,顶部构件2和底部构件3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或者如图所示的底部构件3可以大于顶部构件2,其中底部构件外围边缘5a横向布置在顶部构件外围边缘4a的外侧。从底部构件3的外围边缘5向外延伸的顶部构件2的边缘部分为撕膜1提供用于将撕膜1密封到容器壁的更薄更柔韧的密封边界13。

如图1a和图1b所示,撕膜1还包括在顶部构件2与底部构件3之间的离散附接件,所述附接件布置在撕条8的区域中并且沿着撕条8布置,这里呈焊接和压印箭头的形式,其同时可以充当适当撕裂方向的指示。

如在图1b中由虚线区域所示,顶部构件2在边界密封件14中连接到底部构件3,所述边界密封件14沿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2、3的外围边缘部分4、5布置。在图1a中,未示出边界密封件14形式的互连区域。边界密封件14优选是围绕撕膜1的整个外围延伸的连续密封件,诸如连续焊接密封件。仅由顶部构件2构成的较薄的密封边界13形成撕膜1的外围部分,其布置在边界密封件14和底部构件3的外围边缘5a的外侧并且围绕边界密封件14。

撕膜1包括撕开区域6,所述撕开区域6由布置于顶部构件2中的轮廓线7来界定。撕条8布置在顶部构件2中并且形成撕开区域6的一部分。撕条8包括拉片9,所述拉片9布置在撕条8的抓握端处。拉片9没有到底部构件3的附接件,并且可与撕膜1的底部构件3分离。拉片面对区域10布置在底部构件3中的面向顶部构件2中设置的拉片9的区域中。构成底部构件3的片材已经压印在拉片面对区域10中,以形成多个离散间隔元件11。如从底部构件3的第一表面3a测量,间隔元件11具有0.1mm或更大的高度(h)。间隔元件11凸出抵靠顶部构件2,从而在拉片9中产生印记,从而使得拉片9更容易可视化。间隔元件11还在顶部构件2与底部构件3之间提供有利于抓握拉片9的距离。一个或多个间隔元件11还可以形成在拉片9中,以使得从顶部构件2的第二表面2b凸起,一个或多个间隔元件11可以具有0.1mm或更大的高度(h),如从顶部构件2的第二表面2b测量。

拉片面对区域10可以具有比覆盖拉片面对区域10的拉片9的对应面积更大的面积。拉片9的前边缘9a可以设置在距拉片面对区域10的前边缘10a(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横向距离处。这还可以有助于视觉识别和抓握拉片。

除了边界密封件14之外,撕膜1的顶部构件2和底部构件3还在布置在拉片9的内部部分处的撕条附接区域15中的互连区域中彼此连接,撕条附接区域15示为虚线区域。附加的撕条附接区域15示出为边界密封件14的加宽部分,并且当拉开撕开区域6时可以帮助启始底部构件3沿顶部构件2中的切口适当撕裂。附加的撕条附接区域15是如本文所公开的撕膜1的可选特征,并且可以省略。此外,撕条附接区域15可以具有任何有用的尺寸或形状。仅作为示例,撕条附接区域可以在撕条的宽度的较大部分上(诸如在撕条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和/或可以沿撕条进一步延伸等。

图2示出撕膜1,其中拉片9处于升高位置。拉片9已经与周围的顶部构件2分离,从而暴露下面的拉片面对区域10。拉片面对区域10由在拉片9的总宽度(w)上垂直延伸的基线12界定,所述基线12布置成在撕开区域6中的顶部构件和底部构件2、3之间的互连的点(p)处在拉片9的宽度(w)上延伸,所述点(p)具有到拉片9的前边缘9a的最短距离,并且其中拉片面对区域10的区域ap是面向拉片9的区域,并且在内端处由基线12界定。基线由撕条附接区域15中的互连、焊接、区域的外边界确定。撕条8进一步由设置在顶部构件2中的撕条切割线16界定,并且拉片面对区域10的总面积ap限定在基线12与撕条切割线16之间。

图3和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撕膜1,所述撕膜1具有顶部构件2和底部构件3。顶部构件2具有顶部构件外围边缘部分4和顶部构件外围边缘4a。底部构件3具有底部构件外围边缘部分5和底部构件外围边缘5a。顶部构件2和底部构件3是层压片材,其中底部构件第一表面3a面向顶部构件2。

撕膜1包括撕开区域6,所述撕开区域6由布置于顶部构件2中的轮廓线7来界定。撕条8布置在顶部构件2中并且形成撕开区域6的一部分。撕条8包括拉片9,所述拉片9布置在撕条8的抓握端处。撕条由撕条切割线16界定。拉片9可与撕膜1的底部构件3分离。拉片面对区域10布置在底部构件3中面向顶部构件2中设置的拉片的区域中。构成底部构件3的片材已经压印在拉片面对区域10中,以形成沿拉片面对区域10的前边缘10a延伸的弧形间隔元件11。如从底部构件3的第一表面3a测量,间隔元件11具有0.1mm或更大的高度(h)。间隔元件11凸出抵靠顶部构件2,从而产生使得拉片9更容易被发现的阴影。间隔元件11还在顶部构件2与底部构件3之间提供有利于抓握拉片9的距离。

图5示出包装容器100,其是如用于如本文所定义的可倾倒或可舀取的散装固体的包装容器,并且包括容器主体102,所述容器主体102包括容器壁103,所述容器壁103包括前壁部分103a、后壁部分103b以及两个侧壁部分103c、103d。容器壁103从容器底部104延伸到容器开口105。容器壁103具有面向包装容器100中的内隔室的内表面107和背离内隔室并暴露于包装容器100的外部的外表面108。底盘定位在容器主体102的底部104处。容器主体102由如本文所定义的纸板材料制成。容器主体102可以通过将纸板卷材的侧边缘放在一起从而使得材料呈现管状形状,随后将侧边缘密封在一起而形成。侧边缘的密封可以通过如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方法进行,诸如通过焊接或胶合,优选焊接。如本领域已知,容器主体卷材的侧边缘的密封可以涉及使用密封条。底盘可以由纸板、金属、塑料或如本领域已知的此类材料的任何合适组合制成。主体可以形成任何所期望的管状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矩形和修正的矩形形状,诸如具有圆拐角的修正的矩形形状,如图4所示。

如本领域中已知,容器底部104可替代地通过折叠容器壁材料而形成,而没有底盘。

纸板包装容器100设置有封闭装置,所述封闭装置包括盖112和沿容器壁103的上边缘延伸的加强边缘115。

加强边缘115可以是塑料边缘,诸如热塑性边缘。加强边缘115优选地通过焊接在容器开口105处附接到容器壁103的内表面107。

通过供应能量以加热并局部软化或熔化热塑性边缘115中和/或容器壁103的内表面107上的涂层或薄膜中的一个或多个热塑性部件并且通过在垂直于容器壁103的方向上将加强边缘115和容器壁103按压在一起来形成焊接密封。

盖112具有内盖表面,当盖112在容器开口105上闭合时,所述内盖表面面向底盘。

盖112通过铰链113连接到框架结构130,盖112和框架结构130一起形成盖部件。铰链113可以是活动铰链,其形成为盖112与框架结构130之间的柔性连接。图示的铰链113仅用作非限制性示例,并且应理解,任何其他类型的功能铰链可以用于框架结构130与盖112之间的连接。而且,盖可以是可移除类型,不与框架结构、加强边缘或容器主体永久连接。还应理解,如图5所示的封闭装置不是对要求保护的发明的限制,并且如本文所公开的撕膜可以用作具有其他类型的封闭装置(诸如其中盖与单个边缘或与容器主体的上边缘配合以封闭和打开包装容器的封闭装置)的包装容器中的运输密封件。

在图5所示的包装容器100中,框架结构130通过搭扣连接机械地附接到加强边缘115。

内隔室用如本文所公开的撕膜1(例如,如图1所示的撕膜1)密封。撕膜1对包含在内隔室中的包装物品形成运输密封。撕膜1的密封边界117例如通过焊接附接到容器壁103。密封边界117与容器壁103之间的密封优选为气密密封或至少防撒漏密封。撕膜1可以从容器主体102的顶端或从容器主体102的底端附接到容器壁,在这种情况下,它在附接底盘之前附接。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撕膜1已从容器主体102的顶端施加,其中附接到容器壁103的撕膜1的边缘部分117向上指向。边缘部分117优选仅包括撕膜1的顶部构件但还可以包括撕膜1的底部构件或者仅包括撕膜1的底部构件。

为了首先获得被包装的商品,使用者需要打开盖112并且随后通过抓住拉片9,沿着撕条8撕开撕膜1并最终完全移除撕膜1的撕开区域6来暴露被包装的商品。

在撕膜1的撕开区域6已经移除之后,撕膜1的窄边缘部分可以留在容器壁103的内表面107处。撕膜1的任何这种剩余部分优选尽可能小,以便不影响开口区域。可能优选的是,剩余的撕膜边缘部分具有至多7毫米的宽度,诸如1-6毫米、2-5毫米或3-4毫米。可能优选的是,剩余的撕膜部分的向内延伸为4毫米或更小。

一旦撕膜1已经移除,就足以打开盖112,以便通过容器开口105获得内隔室中的被包装商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