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导光板用顶角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2999发布日期:2019-08-24 09:1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成品导光板用顶角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导光板包装储运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品导光板用顶角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导光板(lightguideplate)是将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利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其底面通过诸如激光雕刻、网格雕刻和uv网版印刷之类的技术手段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光源如灯发出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至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向各个角度或称各个方向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此外可通过各种疏密不同、大小有异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具体而言,导光板设计原理源于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屏,是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高科技产品。采用光谱分析原理与数码uv印刷技术相结合并在恒温、恒湿且洁净无尘环境下制成的。具有超薄、超亮、导光均匀、节能、环保、无暗区、耐用、不易黄变以及安装维修简捷等长处。

导光板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光源系统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关于导光板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1187639c(导光板及其模具的制作方法)、cn100376955c(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cn100389330c(导光板制造方法)、cn100529874c(导光板)和cn101738676b(导光板的制作方法),等等。

如业界所知,制作完成的成品导光板在包装工序中通常以复数枚自上而下摞置的形式装入包装袋中并且对包装袋抽真空,抽真空至工艺所要求的真空度后,将包装袋袋口封闭。

已有技术通常采用铝箔复膜包装袋并且在自动真空包装机上对前述导光板包装而得以达到对导光板的隔热、隔潮和防尘之目的。

此外,为了保护成品导光板表面及端面的结构,通常在其上下表面各附设保护膜,并且将保护膜的四周边际部分探出导光板边部约5-20mm,以利对导光板的四周边缘部保护。由于前述保护膜之间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因而摞置的各上下两相邻的导光板之间通常不太会出现超出期望要求的错动或窜动情形。但是如果处于摞置状态的某一或某些导光板未能良好对齐,那么该未能对齐的导光板的顶角会呈突出状态,于是在诸如仓储、运输之类的物流环节中无法避免损坏乃至造成报废的现象。据本申请人对导光板生产厂商所作的市场调研表明:因前述某一或某些导光板未能充分对齐而导致的报废率约占导光板总量的1%左右。从而一方面造成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增大了生产厂商的制造成本。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虽然可见诸对被运输的产品进行保护的技术信息,如cn108996026a(一种运输保护装置)、cn109018689a(一种木材运输用保护装置)、cn108973411a(一种纸张保护装置)和cn206942164u(一种边角保护装置及气膜建筑基础),等等,但是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专利文献并不是针对导光板的包装的,并且对于在物流环节中如何避免损及导光板顶角不具有启示作用。

典型的如cn103429002b推荐的“一种pcb板保护装置”,但是该专利方案是针对在制作厚度相对较薄的pcb板生产线上制作厚度相对较厚的pcb板时有可能出现的诸如摩擦、挤压之类的问题而提出的。

更为典型如cn105383802b提供的“一种壳体结构顶角保护装置”,该专利是针对机械设备的顶角保护而提出的并且客观上具有说明书第0011至0015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通过对该专利的实施例1和2阅读可知其对于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导光板顶角保护同样不具有可借鉴的启示意义。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试验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可靠地对成品导光板的顶角进行有效防护并得以避免在诸如包装、仓储和运输之类的物流环节中造成损坏、有利于保障结构的简练性而得以方便制作并且体现经济的廉价性、有益于体现良好的周转使用效果而得以节约资源的成品导光板用顶角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成品导光板用顶角保护装置,包括一四周以及底部封闭并且构成有一箱体腔的箱体,一与箱体铰接的用于对箱体腔的腔口部位封闭或开启的箱体腔腔口启闭机构,该箱体腔腔口启闭机构与所述箱体的箱体腔的上沿铰接,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用于阻止以摞置状态设置在箱体腔内的导光板的顶角与箱体腔的箱体腔角壁接触的导光板顶角防接触机构,该导光板顶角防接触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腔的箱体腔侧壁上并且凸起于箱体腔侧壁朝向所述箱体腔的一侧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箱体腔的箱体腔侧壁包括箱体腔左侧壁、箱体腔右侧壁、箱体腔前侧壁和箱体腔后侧壁;所述的箱体腔腔口启闭机构包括左箱盖、右箱盖、前箱盖和后箱盖,左箱盖的一侧中部与所述箱体腔左侧壁的上沿铰接,右箱盖的一侧中部与所述箱体腔右侧壁的上沿铰接,前箱盖的一侧与所述箱体腔前侧壁的上沿铰接,后箱盖的一侧与所述箱体腔后侧壁的上沿铰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箱盖的一侧中部通过左箱盖铰接件与所述箱体腔左侧壁的上沿铰接;所述右箱盖的一侧中部通过右箱盖铰接件与所述箱体腔右侧壁的上沿铰接;所述前箱盖的一侧通过前箱盖铰接件与所述箱体腔前侧壁的上沿铰接;所述后箱盖的一侧通过后箱盖铰接件与所述箱体腔后侧壁的上沿铰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箱盖的前端向右折展而构成有一左箱盖前端折边,在该左箱盖前端折边的右侧面的上部固定有一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在所述左箱盖的后端向右折展构成有一左箱盖后端折边,该左箱盖后端折边与左箱盖前端折边相对应并且在该左箱盖后端折边的右侧面的上部固定有一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在所述箱体腔前侧壁上并且在与所述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配合孔,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与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配合孔相配合或解除配合,在所述箱体腔后侧壁上并且与所述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配合孔,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与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配合孔相配合或解除配合;所述右箱盖的结构并且与所述箱体腔前侧板以及与所述箱体腔后侧板的配合方式是与所述左箱盖相同的。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箱盖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厚度比长度方向的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厚,而该左箱盖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是彼此相等的;所述右箱盖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厚度比长度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厚,而该左箱盖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是彼此相等的;所述前箱盖以及所述后箱盖的形状呈凸字形。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前箱盖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厚度大于两端的厚度,所述后箱盖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厚度同样大于两端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箱盖的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为中部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左箱盖的中部左侧下方间隔固定有左箱盖三角座,所述右箱盖的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为中部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右箱盖的中部右侧下方间隔固定有右箱盖三角座,左、右箱盖三角座的位置相互对应。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前箱盖的两端的厚度为中部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前箱盖的中部后侧下方间隔固定有前箱盖三角座,所述后箱盖的两端的厚度为中部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后箱盖的中部前侧下方间隔固定有后箱盖三角座,前、后箱盖三角座的位置相互对应。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板顶角防接触机构包括左弹性片三角座、右弹性片三角座、前弹性片三角座和后弹性片三角座,左弹性片三角座以间隔状态固定在所述箱体腔左侧壁朝向所述箱体腔的一侧并且在其右侧面结合有左弹性片,右弹性片三角座以间隔状态在所述箱体腔右侧壁朝向箱体腔的一侧并且在其左侧面结合有右弹性片,前弹性片三角座以间隔状态固定在所述箱体腔前腔壁朝向箱体腔的一侧并且在其后侧面结合有前弹性片,后弹性片三角座以间隔状态固定在所述箱体腔后腔壁朝向箱体腔的一侧并且在其前侧面结合有后弹性片。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弹性片、右弹性片、前弹性片和后弹性片为橡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箱体的箱体腔内设置了用于阻止以摞置状态设置在箱体腔内的导光板的顶角与箱体腔的箱体腔角壁接触的导光板顶角防接触机构,因而能有效地对导光板的顶角进行防护,避免在诸如包装、仓储以及运输之类的物流环节中出现损坏的情形;之二,由于整个导光板保护装置可以回收利用,因而能够节约资源;之三,由于整体结构简单并且经济廉价,因而得以满足导光板生产厂商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暨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以图1目前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形状呈矩形体即呈长方体的四周以及底部封闭并且构成有一箱体腔11的箱体1,示出了一与箱体1铰接的用于对箱体腔11的腔口部位封闭或开启的箱体腔腔口启闭机构2,该箱体腔腔口启闭机构2与前述箱体1的箱体腔11的上沿铰接。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成品导光板用顶角保护装置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用于阻止以摞置状态设置在箱体腔11内的并且由图2示意的导光板4的顶角41与箱体腔11的箱体腔角壁111接触的导光板顶角防接触机构3,该导光板顶角防接触机构3设置在前述箱体腔11的箱体腔侧壁上并且凸起于箱体腔侧壁朝向前述箱体腔11的一侧的表面。

前述箱体1的箱体腔11的箱体腔侧壁包括箱体腔左侧壁112、箱体腔右侧壁113、箱体腔前侧壁114和箱体腔后侧壁115;前述的箱体腔腔口启闭机构2包括左箱盖21、右箱盖22、前箱盖23和后箱盖24,左箱盖21的一侧中部与前述箱体腔左侧壁112的上沿铰接,右箱盖22的一侧中部与前述箱体腔右侧壁113的上沿铰接,前箱盖23的一侧与前述箱体腔前侧壁114的上沿铰接,后箱盖24的一侧与前述箱体腔后侧壁115的上沿铰接。

继续见图1,前述左箱盖21的一侧中部通过左箱盖铰接件213与前述箱体腔左侧壁112的上沿铰接;前述右箱盖22的一侧中部通过右箱盖铰接件221与前述箱体腔右侧壁113的上沿铰接;前述前箱盖23的一侧通过前箱盖铰接件231与前述箱体腔前侧壁114的上沿铰接;前述后箱盖24的一侧通过后箱盖铰接件241与前述箱体腔后侧壁115的上沿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左箱盖铰接件213、右箱盖铰接件221、前箱盖铰接件231以及后箱盖铰接件241的数量各有一对,但并非受到一对的限制,并且均采用铰链铰接,但也可采用销轴。

继续见图1,以目前左箱盖21以及右箱盖22所处的状态为例,在左箱盖21的前端向右折展而构成有一左箱盖前端折边211,在该左箱盖前端折边211的右侧面的上部通过螺钉固定有一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2111,在前述左箱盖21的后端向右折展构成有一左箱盖后端折边212,该左箱盖后端折边212与左箱盖前端折边211相对应并且在该左箱盖后端折边212的右侧面的上部通过螺钉固定有一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2121;在前述箱体腔前侧壁114上并且在与前述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211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配合孔1141,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2111与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配合孔1141相配合或解除配合,具体而言,关闭左箱盖21时,则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2111与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配合孔1141相配合,反之亦然。在前述箱体腔后侧壁115上并且与前述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2121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图1中未示出的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配合孔,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2121与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配合孔相配合或解除配合。

由于前述右箱盖22的结构并且与前述箱体腔前侧板114以及与前述箱体腔后侧板115的配合方式是与前述左箱盖21相同的,因而不再重复说明。

继续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左箱盖2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厚度比长度方向的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厚,而该左箱盖21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是彼此相等的;前述右箱盖2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厚度比长度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厚,而该左箱盖22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是彼此相等的;前述前箱盖23以及前述后箱盖24的形状呈凸字形。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前箱盖2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厚度大于两端的厚度,前述后箱盖24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厚度同样大于两端的厚度。

前述左箱盖21的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为中部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左箱盖21的中部左侧下方间隔固定有左箱盖三角座214,前述右箱盖22的前端以及后端的厚度为中部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右箱盖22的中部右侧下方间隔固定有右箱盖三角座222,左、右箱盖三角座214、222的位置相互对应。

前述前箱盖23的两端的厚度为中部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前箱盖23的中部后侧下方间隔固定有前箱盖三角座232,前述后箱盖24的两端的厚度为中部的厚度的二分之一,并且在后箱盖24的中部前侧下方间隔固定有后箱盖三角座242,前、后箱盖三角座232、242的位置相互对应。

优选地,在前述左箱盖三角座214的下部粘固有左箱盖三角座弹性橡胶垫2141,在右箱盖三角座222朝向下的一侧粘固有右箱盖三角座弹性橡胶垫2221;在前箱盖三角座232朝向下的一侧粘固有前箱盖三角座弹性橡胶垫2321;在后箱盖三角座242朝向下的一侧粘固有后箱盖三角座弹性橡胶垫2421。

由图1的示意可知,当前述的左、右箱盖21、22、前箱盖23以及后箱盖24翻转到对箱体腔11的上部敞口部位即翻转到对箱体腔11的腔口封闭的程度时,左箱盖21的前端的箱盖厚度与前箱盖23的左端的箱盖厚度之和恰好与左箱盖21的中部的厚度相一致,也与前箱盖23的中部的厚度相一致,其余同理,不再赘述。

继续见图1,前述的导光板顶角防接触机构3包括左弹性片三角座31、右弹性片三角座32、前弹性片三角座33和后弹性片三角座34,左弹性片三角座31以间隔状态固定在前述箱体腔左侧壁112朝向前述箱体腔11的一侧并且在其右侧面结合有左弹性片311,右弹性片三角座32以间隔状态在前述箱体腔右侧壁113朝向箱体腔11的一侧并且在其左侧面结合有右弹性片321,前弹性片三角座33以间隔状态固定在前述箱体腔前腔壁114朝向箱体腔11的一侧并且在其后侧面结合有前弹性片331,后弹性片三角座34以间隔状态固定在前述箱体腔后腔壁115朝向箱体腔11的一侧并且在其前侧面结合有后弹性片341。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左弹性片311、右弹性片321、前弹性片331和后弹性片341为橡胶。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左、右箱盖21、22、前箱盖23以及后箱盖24处于开启的状态下,具体地讲,开启时先打开左、右箱盖21、22,再打开前、后箱盖23、24,打开左箱盖21时,应先将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2111从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配合孔1141解除锁定,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2121以及右箱盖22同例与箱体1解除锁定。接着将摞置状态的并且对齐的以及处于由保护膜6的保护状态下的导光板4置于箱体腔11内,由图2所示,导光板4的顶角41与箱体腔角壁111保持有非接触的距离,导光板4的前、后、左、右边缘部位分别由前述的左、右弹性片311、321、前弹性片331以及后弹性片341限定,并且在关闭左、右箱盖21、22、前箱盖23以及后箱盖24后,由前述的左、右箱盖三角座214、222、前箱盖三角座232和后箱盖三角座242对前述保护膜6的保护膜冗余部位61限定(即对保护膜6的边缘部位限定)。由于弹性橡胶的弹性,可通过弹性橡胶对保护膜6产生一定的加紧力(即挟紧力),起到对导光板4的限定作用。

在关闭左、右、前、后箱盖21、22、23、24后,将前述的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2111卡入前述的左箱盖前端折边卡脚配合孔1141内实施锁定,左箱盖后端折边卡脚2121以及右箱盖22上的两处卡脚同例锁定。而后将装有导光板4的箱体1置于一铝箔复合膜袋5中进行抽真空。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通过夹紧部件夹住导光板4的边缘的保护,使其(导光板4)定位在箱体腔11中的中部区域,即导光板4的四周边缘部位与箱体腔11的内壁处于非接触状态。在运输之类的物流环节中,即使存在外力冲击,导光板4仍处于安然无恙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