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施工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84942发布日期:2019-10-29 04:1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新型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施工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预制场的选址受所架设桥梁位置以及周围结构物分布的影响,且应从满足工期、造价合理等多方面综合确定,而预制场的规划布置又受场地形状、地质情况、运输方式及企业资源等多个方面因素限制。所以,对于场地面积小、地质条件差的横列式布置预制场,为满足工期要求、提高预制场地利用率、降低预制场投入成本,可采用轨道正交式预制场。

目前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可以通过设置轮胎式搬梁机单独作业实现折线形转运梁的施工。但轮胎式搬梁机的走行运输不需要轨道,需单独处理其走行基础,且使用时需要较大的走行、转向空间。此外,轮胎式搬梁机的造价成本昂贵,预制场需投入较高的费用,一般应用于大型甚至特大型预制场内。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本发明实施例用以实现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设备采用施工设备进行,所述施工设备包括设置于转运区的制梁台座、设置于存放区的存梁台座、垂直于所述制梁台座长度方向设置于制梁台座两侧的制梁轨道、垂直于所述存梁台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存梁台座两侧的存梁轨道、与所述制梁轨道和存梁轨道正交连接的正交轨道、门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正交轨道转向装置、以及移梁台车,所述门式起重机可沿所述制梁轨道和存梁轨道平移,所述移梁台车可沿所述正交轨道平移,所述起重机转向装置连接于所述门式起重机与轨道之间,所述正交轨道转向装置设置于正交轨道与制梁轨道正交处、以及存梁轨道与制梁轨道正交处之间;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a、设置所述施工设备;

b、控制移梁台车行走至于所述制梁轨道相交的正交轨道上;

c、控制门式起重机通过两个吊具将制梁台座中的预制梁提梁出槽,并通过门式起重机将预制梁从制梁台座沿着制梁轨道运至正交轨道处,将预制梁通过两个吊具安放并固定牢固于移梁台车上,然后将两个吊具从预制梁上卸下,使得门式起重机与移梁台车成为独立行走体系;

d、通过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对门式起重机进行转向,并控制正交轨道转向装置进行正交轨道转向使门式起重机可沿所述正交轨道移动;

e、调整门式起重机至空载行走状态,控制门式起重机和移梁台车沿着正交轨道同步移动至所述存梁轨道上;

f、调整门式起重机至负载行走状态;

g、通过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对门式起重机进行转向,并控制正交轨道转向装置进行正交轨道转向使门式起重机可沿所述存梁轨道移动,控制门式起重机通过两个吊具将移梁台车上的预制梁提起后沿着存梁轨道移动至存梁台座上进行存梁;

h、将门式起重机和移梁台车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移梁台车包括沿正交轨道延伸方向间距可调节的前台车和后台车,所述步骤b还包括:根据所运输预制梁长度调节前台车和后台车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门式起重机通过支腿与轨道相连,所述正交轨道的间距与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一侧支腿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门式起重机的支腿通过行走横梁和行走齿轮与轨道相连,所述行走齿轮与所述行走横梁通过竖直设置的转轴相连,所述行走横梁连接于所述门式起重机的支腿的底部,所述行走齿轮在行走电机驱动下沿轨道移动,所述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包括与行走横梁相连用从轨道上于顶起所述行走横梁的千斤顶。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防撞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齿轮通过锁轨装置与所述制梁轨道可控制地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正交轨道转向装置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轨道段,所述制梁轨道与正交轨道的正交处、制梁轨道与存梁轨道的正交处设置有轨道间隔,所述轨道段可旋转地连接所述轨道间隔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新型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施工设备,所述施工设备包括设置于转运区的制梁台座、设置于存放区的存梁台座、垂直于所述制梁台座长度方向设置于制梁台座两侧的制梁轨道、垂直于所述存梁台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存梁台座两侧的存梁轨道、与所述制梁轨道和存梁轨道正交连接的正交轨道、门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正交轨道转向装置、以及移梁台车,所述门式起重机可沿所述制梁轨道和存梁轨道平移,所述移梁台车可沿所述正交轨道平移,所述起重机转向装置连接于所述门式起重机与轨道之间,所述正交轨道转向装置设置于正交轨道与制梁轨道正交处、以及存梁轨道与制梁轨道正交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门式起重机通过支腿与轨道相连,所述正交轨道的间距与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一侧支腿的间距相同;

所述门式起重机的支腿通过行走横梁和行走齿轮与轨道相连,所述行走齿轮与所述行走横梁通过竖直设置的转轴相连,所述行走横梁连接于所述门式起重机的支腿的底部,所述行走齿轮在行走电机驱动下沿轨道移动,所述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包括与行走横梁相连用从轨道上于顶起所述行走横梁的千斤顶;

所述行走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防撞装置;

所述行走齿轮通过锁轨装置与所述制梁轨道可控制地锁紧;

所述正交轨道转向装置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轨道段,所述制梁轨道与正交轨道的正交处、制梁轨道与存梁轨道的正交处设置有轨道间隔,所述轨道段可旋转地连接所述轨道间隔处。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制梁轨道、存梁轨道和正交轨道实现移梁台车和门式起重机的折线输送梁体,实现了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的功能,提高了预制场的场地使用效率,解决了目前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使用一般轨道式起重机无法实现转运梁的难题。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一般轨道式起重机和移梁台车的配合使用实现预制梁的折线形转运,为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的施工提供了新方法、拓宽了新思路。

2)该方法使用的起重机和移梁台车走行运输所占用的预制场地面积,相比于轮胎式搬梁机走行运输所占面积大幅度降低,提高了预制场场地利用率。

3)该方法使用的起重机和移梁台车设备的购置、运行及维护成本远低于轮胎式搬梁机的费用,经济上更占优、合理。

4)由于该方法使用的起重机和移梁台车设备相比于轮胎式搬梁机的自重更低,所以其走行运输地基基础标准低于轮胎式搬梁机地基基础,对预制场场地地质要求更低,更具有节约成本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门式起重机底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转运区2-制梁台座3-预制梁4-门式起重机5-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6-移梁台车7-正交轨道转向装置8-存梁台座9-存放区10-制梁轨道11-存梁轨道12-正交轨道20-锁轨装置30-走行齿轮40-液压千斤顶50-走行电机60-防撞装置70-转向系统80-转向锁动装置90-走行横梁100-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施工方法,所述施工设备采用施工设备进行,所述施工设备包括设置于转运区1的制梁台座2、设置于存放区9的存梁台座8、垂直于所述制梁台座2长度方向设置于制梁台座2两侧的制梁轨道10、垂直于所述存梁台座8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存梁台座8两侧的存梁轨道11、与所述制梁轨道10和存梁轨道11正交连接的正交轨道12、门式起重机4、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5、正交轨道转向装置7、以及移梁台车6,所述门式起重机4可沿所述制梁轨道10和存梁轨道11平移,所述移梁台车6可沿所述正交轨道12平移,所述起重机转向装置5连接于所述门式起重机4与轨道之间,所述正交轨道转向装置7设置于正交轨道12与制梁轨道10正交处、以及存梁轨道11与制梁轨道10正交处之间;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a、设置所述施工设备;

b、控制移梁台车行走至于所述制梁轨道10相交的正交轨道12上;

c、控制门式起重机4通过两个吊具将制梁台座2中的预制梁提梁出槽,并通过门式起重机4将预制梁从制梁台座2沿着制梁轨道10运至正交轨道12处,将预制梁通过两个吊具安放并固定牢固于移梁台车6上,然后将两个吊具从预制梁上卸下,使得门式起重机与移梁台车成为独立行走体系;

d、通过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5对门式起重机4进行转向,并控制正交轨道转向装置7进行正交轨道转向使门式起重机4可沿所述正交轨道12移动;

e、调整门式起重机4至空载行走状态,控制门式起重机4和移梁台车6沿着正交轨道12同步移动至所述存梁轨道11上;

f、调整门式起重机4至负载行走状态;

g、通过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5对门式起重机4进行转向,并控制正交轨道转向装置7进行正交轨道转向使门式起重机4可沿所述存梁轨道11移动,控制门式起重机4通过两个吊具将移梁台车6上的预制梁提起后沿着存梁轨道11移动至存梁台座8上进行存梁;

h、将门式起重机和移梁台车复位。

本发明已在一个轨道正交式预制梁场应用,在一个受预制场地形状、面积及地质条件的多方面影响和经济性的考虑下,通过该转运梁技术方法的运用,较原有技术下只能设置51个存梁台座的情况下,增加至70个存梁台座,提高了预制场地使用率。与此同时,采用门式起重机和移梁台车搭配转运梁使用,大大节约了搬梁机的购置费用及行走地基处理费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移梁台车6包括沿正交轨道12延伸方向间距可调节的前台车和后台车,所述步骤b还包括:根据所运输预制梁长度调节前台车和后台车的距离。移梁台车通过设置有前台车和后台车可以根据预制梁的尺寸来调节间距,提高了运梁的灵活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门式起重机通过支腿100与轨道相连,所述正交轨道12的间距与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5一侧支腿100的间距相同。所述门式起重机4的支腿100通过行走横梁90和行走齿轮30与轨道相连,所述行走齿轮30与所述行走横梁90通过竖直设置的转轴70相连,所述行走横梁90连接于所述门式起重机4的支腿100的底部,所述行走齿轮30在行走电机50驱动下沿轨道移动,所述门式起重机转向装置5包括与行走横梁90相连用从轨道上于顶起所述行走横梁90的千斤顶40。所述行走齿轮30的一侧设置有防撞装置60。所述行走齿轮30通过锁轨装置20与所述制梁轨道10可控制地锁紧。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行走齿轮可以使门式起重机可以沿着轨道行进,同时通过设置千斤顶可以在门式起重机正交转向时将行走齿轮顶起,然后转换行走齿轮的移动方向,提高了门式起重机转向的灵活性。另外通过设置防撞装置可以防止行走齿轮与运梁台车等碰撞,通过锁轨装置能够实现行走齿轮与轨道的锁定,提高了门式起重机的安全性。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正交轨道转向装置7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轨道段,所述制梁轨道10与正交轨道12的正交处、制梁轨道10与存梁轨道11的正交处设置有轨道间隔,所述轨道段可旋转地连接所述轨道间隔处。通过设置正交轨道转向装置可以实现门式起重机在三条轨道上进行转向。在具体使用时,门式起重机的行走齿轮走到轨道段上方后,通过千斤顶将行走齿轮顶起,然后旋转底板上的轨道段的方向和旋转行走齿轮的方向,使行走齿轮能够沿着其它轨道行走,方便快捷。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本发明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流程图如图3所示。

步骤一,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场区、轨道布置;各预制及存放区轨道平行布置,它们之间利用正交的运输轨道连接,运输轨道间距8米,运输轨道间距与门式起重机单侧两支腿中心间距相同。此外,各轨道基础应满足承载力和地基变形要求。正交轨道转向装置位于轨道交叉处,通过该装置可实现正交不同方向轨道连接,为门式起重机提供正交双向通道。

步骤二,移梁台车提前就位,通过轨道行走至接收要转运预制梁区间,并根据所运输预制梁长度调节前、后台车间距离,等待运梁;移梁台车主要由前车、后车两大部分组成,前、后车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所运输预制梁长度任意调整。其行走轨道间距与门式起重机单侧两支腿中心间距相同,走行频率可调节。运输走行时,其频率调至与门式起重机一致,实现机、车同步运梁。

步骤三,利用门式起重机两个天车下的吊具提梁出槽,将预制梁从制梁台座精确运至正交轨道处,缓慢同时调整起重机两天车位移,使预制梁平稳安放并固定牢固于移梁台车上,然后将两个吊具从预制梁上卸下,使得门式起重机与移梁台车成为独立行走体系,待门式起重机完全具备独立空载横向走行条件后,调整移梁台车走行频率,与门式起重机走行频率一致,实现同步运梁;门式起重机具备除一般起重机提、运梁功能外,还具有通过液压千斤顶及控制转向系统的正交转向和控制走行系统的双向移动使用功能。

步骤四,先通过门式起重机一侧走行横梁下的两个千斤顶将单侧横梁抬起至走行齿轮高出轨道,打开转向锁动装置,各走行部件及轨道完成正交转向后,千斤顶卸载走行齿轮落至正交向轨道上,锁定该侧转向锁动装置。然后相同操作步骤完成另一侧走行部件转向;

步骤五,转向后,门式起重机不得负载只能空载走行;起重机司机手柄操纵龙门吊和运梁车,确保两设备走行频率一致后,同时启动走行,实现机、车同步运梁,并精确运至所需存放区的轨道正交处;

步骤六,重复步骤四,将门式起重机各走行部件调整至常规工作位置,使得门式起重机能够负载运行。注意,只有抬升起走行横梁脱离轨道后才能解除锁动装置,即受力状态必须锁定转向锁动装置;

步骤七,完成门式起重机转向后,再次将吊具安装固定在预制梁上,将预制梁提升至一定高度,完全离开移梁台车。启动门式起重机走行,将预制梁运至存梁区存梁台座上,完成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预制梁的折线形转运;

步骤八,将门式起重机、移梁台车通过类似操作返回原来位置,准备下片预制梁转运。

通过该发明技术方法的使用,实现了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折线形转运梁的功能,提高了预制场的场地使用效率,解决了目前轨道正交式预制场内使用一般轨道式起重机无法实现转运梁的难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