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66006发布日期:2020-03-06 08:3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供纸盒的供纸装置、以及具备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装置,公知有具备供纸盒的供纸装置。供纸盒能够切换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供纸盒安装部的安装状态、和从供纸盒安装部拉出的拉出状态。在安装状态下能够从供纸盒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供纸,在拉出状态下能够进行纸张的补充、更换。

在供纸盒设置有对收容的纸张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部、以及将收容的纸张向上方推起而使纸张与拾取辊接触的可动载置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限制部是对纸张的侧端部以及后端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部件。限制部构成为能够移动,以便能够应对纸张尺寸的变更。在可动载置板与限制部的移动范围对应地形成有开口部。开口部形成为限制部和可动载置板不干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152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5992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以往的限制部构成为能够移动,以便能够应对纸张尺寸的变更,但能够应对的纸张尺寸受到限制。例如,即便应对a4、b3之类的纸张尺寸,有时也无法应对a6、明信片那样的更小的纸张尺寸。这是由于,为了应对多种多样的纸张尺寸,需要扩大限制部的移动范围,伴随于此,不得不增大形成于可动载置板的开口部。

若增大形成于可动载置板的开口部,则供纸张载置的部分的宽度变窄,在载置较大的尺寸的纸张的情况下,存在有不能稳定地支承纸张的担忧。另外,为了抑制因增大开口部而引起的可动载置板的强度降低,也需要变更可动载置板的构造、原材料。因此,上述以往的限制部能够应对的纸张尺寸存在限制。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为了应对明信片那样较小的纸张尺寸而在可动载置板设置小尺寸用的其他部件的技术。然而,对于专利文献2的技术而言,在使用小尺寸的纸张时需要将其他部件安装于可动载置板,在不使用小尺寸的纸张的情况下需要拆卸其他部件,较为麻烦。另外,在不使用小尺寸用的其他部件的情况下,还需要收纳其他部件的场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够通过可动载置板稳定地支承纸张的基础上,不需要其他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的麻烦而能够应对各种纸张尺寸的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供纸装置,具备供纸盒,所述供纸盒相对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供纸盒安装部可拆装,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纸盒具备:

收容部,其收容纸张;

第一限制部,其设置于上述收容部的底部的同时对纸张的位置进行限制;以及

可动载置板,其将收容于上述收容部的纸张向上方推起,

上述可动载置板具有第二限制部,

所述第二限制部对与被上述第一限制部可限制的纸张的尺寸不同尺寸的纸张的位置进行限制(第一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在可动载置板设置有第二限制部,第二限制部对与能够由第一限制部限制的纸张的尺寸不同尺寸的纸张的位置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通过可动载置板稳定地支承纸张并且能够不需要其他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的麻烦而与各种纸张尺寸对应。

在上述第一构成中,也可以是,

上述第二限制部能够收纳于上述可动载置板(第二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第二限制部能够收纳于可动载置板。因此,在不使用第二限制部的情况下,能够收纳于可动载置板,不需要另外准备收纳场所。

在上述第一或者第二构成中,也可以是,

上述第二限制部能够将姿势切换为相对于上述可动载置板的上表面立起的立起姿势、和收纳于上述可动载置板的收纳姿势(第三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第二限制部能够将姿势切换为立起姿势和收纳姿势。在使用第二限制部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二限制部切换为立起姿势,在不使用第二限制部而使用第一限制部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二限制部切换为收纳姿势。因此,能够根据使用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限制部中的哪一个而容易地切换第一限制部的姿势。

在上述第二或者第三构成中,也可以是,

上述可动载置板具有收纳上述第二限制部的收纳部(第四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可动载置板具有收纳第二限制部的收纳部。因此,能够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将第二限制部收纳于收纳部,从而不妨碍使用第一限制部。

在上述第一~第四任一个结构中,也可以是,

将收容于上述供纸盒的纸张被供给的方向设为供纸方向,

将收容于上述收容部的纸张的端部中的与上述供纸方向平行的端部设为侧端部,

将收容于上述收容部的纸张的端部中的、相对于上述供纸方向而位于后方侧的端部设为后端部,

上述第二限制部具有:

侧端限制部,其对上述侧端部的位置进行限制;和

后端限制部,其对上述后端部的位置进行限制(第五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第二限制部具有对侧端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侧端限制部和对后端部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后端限制部。因此,能够通过第二限制部限制纸张的位置。

在上述第五构成中,也可以是,

上述侧端限制部和上述后端限制部形成为一体(第六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第二限制部的侧端限制部和后端限制部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使侧端限制部和后端限制部的位置稳定。

在上述第五构成中,也可以是,

上述侧端限制部和上述后端限制部分别独立地形成(第七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第二限制部的侧端限制部和后端限制部分别独立地形成。因此,能够分别独立地设定侧端限制部以及后端限制部的位置。

在上述第一~第七中任一个结构中,也可以是,

上述第二限制部能够以与纸张的尺寸对应的方式调整位置(第八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第二限制部能够以与纸张的尺寸对应的方式调整位置。因此,能够使第二限制部应对各种纸张尺寸。

在上述第一~第八中任一个结构中,也可以是,还具备:

纸张检测部,其检测上述第一限制部以及上述第二限制部的哪一个用于纸张的位置的限制;和

纸张尺寸判断部,其基于上述纸张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纸张的尺寸(第九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纸张尺寸判断部基于纸张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纸张的尺寸。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纸张的尺寸的判断。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第一~第九中任一个构成的供纸装置(第十构成)。

根据上述构成,在可动载置板设置有第二限制部,第二限制部对与能够被第一限制部限制的纸张的尺寸不同尺寸的纸张的位置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通过可动载置板稳定地支承纸张并且不需要其他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的麻烦而能够应对各种纸张尺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可动载置板稳定地支承纸张,并且不需要其他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的麻烦而能够应对各种纸张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供纸盒的俯视图。

图3是供纸盒的立体图。

图4是可动载置板以及第二限制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可动载置板的下表面的立体图。

图6是构成第二限制部的第一限制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图2的a-a线的位置处将供纸盒剖切后的可动载置板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2的b-b线的位置处将可动载置板剖切后的第二限制部的动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纸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01、原稿台202、扫描仪部203、排纸托盘205、供纸盒安装部206以及供纸装置100。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01是图像形成装置200的主体部分。原稿台202是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01的上表面的玻璃体。扫描仪部203设置于原稿台202的下方,并对载置在原稿台202上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01的内部设置有图像形成部(未图示)。由扫描仪部203读取到的图像数据输入至图像形成部,通过电子照片图像形成法,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于纸张的表面。排纸托盘205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01的上部中央(扫描仪部203的下方位置),排出形成有图像的纸张。

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100设置于排纸托盘205的下方。在供纸装置100设置有上下两层供纸盒安装部206。在各供纸盒安装部206安装有构成本发明的供纸装置100的供纸盒10。

供纸盒10能够切换安装状态和拉出状态。安装状态是供纸盒10相对于供纸盒安装部206安装的状态。拉出状态是供纸盒10从供纸盒安装部206拉出的状态。图1所示的供纸盒10是拉出状态,能够通过相对于供纸盒安装部206从图示近前侧朝向进深侧推入而切换为安装状态。

接下来,对构成供纸装置100的供纸盒10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供纸盒10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供纸盒10具备供纸盒主体11、收容部20、第一限制部30以及可动载置板40。在可动载置板40设置有第二限制部50。

供纸盒主体11是成为供纸盒10的基体的部分。

收容部20形成于供纸盒主体11的内侧。在收容部20收容有纸张p(p1或者p2)。在安装状态下,收容于收容部20的纸张p被拾取辊pr拉出,通过供纸辊(未图示)沿纸张搬运路径(未图示)搬运。在沿纸张搬运路径被搬运的纸张p的表面,在图像形成部中形成有图像。将安装状态下收容于供纸盒10的纸张p被供给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x1,将与第一方向x1相对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x2。另外,将相对于第一方向x1以及第二方向x2而与水平方向正交的一方的方向设为第三方向x3,将与第三方向x3相对的方向设为第四方向x4。

收容于收容部20的纸张p(p1、p2)根据纸张尺寸而被第一限制部30或者第二限制部50限制位置。在使用纸张p1的情况下,纸张p1由第一限制部30限制位置,在使用纸张p2的情况下,纸张p2由第二限制部50限制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由第一限制部30限制的纸张p1的尺寸与能够由第二限制部50限制的纸张p2的尺寸不同,纸张p2的尺寸比纸张p1的尺寸小。例如,纸张p1的尺寸是a4、a3、b5、b4等,纸张p2的尺寸是a6、明信片尺寸等。

将收容于收容部20的纸张p(p1、p2)的端部中的相对于第一方向x1而位于前方侧的端部(相对于第二方向x2而位于后方侧)设为前端部e1。另外,将相对于第一方向x1而位于后方侧的端部(相对于第二方向x2而位于前方侧的端部)设为后端部e2。另外,收容于收容部20的纸张p(p1、p2)的端部中的与第一方向x1平行的端部(第三方向x3以及第四方向x4的端部)设为侧端部e3。

第一限制部30设置于收容部20的底部21,对纸张p1的位置进行限制。第一限制部30具有侧端限制部件31以及后端限制部件33。

侧端限制部件31是对纸张p1的侧端部e3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部件。侧端限制部件31具有第一限制部件311以及第二限制部件312。第一限制部件311以及第二限制部件312以从两侧夹着纸张p1的侧端部e3的方式对置配置。第一限制部件311以及第二限制部件312构成为分别能够沿第三方向x3以及第四方向x4移动,在与纸张p1的尺寸对应地调整间隔时,相互向相反方向联动地移动。

后端限制部件33是对纸张p1的后端部e2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部件。后端限制部件33能够沿第一方向x1以及第二方向x2移动,能够与纸张p1的尺寸对应地调整位置。

可动载置板40是将收容于收容部20的纸张p(p1、p2)的前端部e1向上方推起而与拾取辊pr接触的部件。可动载置板40具有载置部41以及侧壁部42。

载置部41是供纸张p(p1、p2)配置的部分。载置部41配置于底部21的上方。在载置部41设置有开口部45以及第二限制部50。

侧壁部42竖立设置于载置部41的第三方向x3以及第四方向x4的两端部。侧壁部42通过支承轴4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供纸盒主体11连接。

可动载置板40能够相对于供纸盒主体11旋转。将可动载置板40相对于供纸盒主体11旋转而以使纸张p(p1、p2)的前端部e1与拾取辊pr接触的方式旋转的姿势设为供纸姿势pa1(参照图3以及图7b)。另外,将可动载置板40以使纸张p(p1、p2)的前端部e1从拾取辊pr分离的方式旋转的姿势设为非供纸姿势pa2(参照图7a)。可动载置板40构成为,若成为供纸盒10相对于供纸盒安装部206安装的安装状态,则从非供纸姿势pa2切换为供纸姿势pa1,若成为供纸盒10相对于供纸盒安装部206被拉出的拉出状态,则从供纸姿势pa1切换为非供纸姿势pa2。

开口部45形成为,为了供设置于底部21的第一限制部件311以及第二限制部件312贯穿。开口部45形成得比第一限制部件311以及第二限制部件312的可动范围大,以使可动载置板40不会干扰第一限制部件311以及第二限制部件312。

第二限制部50设置为,为了对比能够由第一限制部30限制的纸张p1的尺寸小的纸张p2的位置进行限制。换言之,通过设置有第二限制部50,从而能够应对第一限制部30无法应对的较小的尺寸的纸张p2。第二限制部50设置于可动载置板40的载置部41中的被开口部45夹着的区域ar。第二限制部50对载置于可动载置板40的区域ar的纸张p2的位置进行限制。

第二限制部50具有第一限制体51以及第二限制体52。第一限制体51以及第二限制体52具有彼此大致对称的结构。因此,以下主要对第一限制体51进行说明,省略对第二限制体52的详细的说明。

第一限制体51具有侧端限制部54以及后端限制部56。侧端限制部54是对纸张p2的侧端部e3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部分。后端限制部56是对纸张p2的后端部e2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部分。侧端限制部54和后端限制部56形成为一体。针对第一限制体51的结构将在下文中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是供纸盒10的立体图。图3中示出可动载置板40切换为供纸姿势pa1的状态。第一限制体51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载置部41竖起倒下,在载置部41形成有收纳倒下的姿势的第一限制体51的收纳部47。将第一限制体51相对于载置部41的上表面立起的姿势设为立起姿势pb1(参照图8b),将第一限制体51相对于载置部41的上表面倒下而收纳于收纳部47的姿势设为收纳姿势pb2(参照图8a)。第一限制体51在立起姿势pb1中成为相对于载置部41的上表面垂直地立起的姿势,在收纳姿势pb2中,成为收纳于载置部41的区域ar的中央侧所设置的收纳部47的姿势。

第一限制体51根据使用第一限制体51的情况和不使用第一限制体51的情况来切换姿势。具体而言,在使用第一限制体51的情况下,将第一限制体51切换为立起姿势pb1,在不使用第一限制体51的情况下,将第一限制体51切换为收纳姿势pb2。图3中示出第一限制体51以及第二限制体52切换为立起姿势pb1的状态。

图4是可动载置板40以及第二限制部50(第一限制体51)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可动载置板40的侧壁部42在上端部形成有倾斜部421。倾斜部421形成为随着相对于第一方向x1朝向前方去而逐渐变低。倾斜部421形成为,在可动载置板40切换为供纸姿势pa1的状态下,为了抑制侧壁部42向供纸盒主体11的上方突出(参照图3、图7b)。因此,在可动载置板40切换为供纸姿势pa1的状态下,可防止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01的供纸盒安装部206与侧壁部42干扰。

在载置部41形成有收纳第一限制体51的收纳部47。收纳部47通过能够收纳侧端限制部54的凹状部来形成。在收纳部47的侧部设置有支承第一限制体51的第一轴481、第二轴482以及第三轴483。另一方面,在第一限制体51的侧端限制部54的下部设置有第一保持部551、第二保持部552以及第三保持部553。第一保持部551、第二保持部552以及第三保持部553分别将第一轴481、第二轴482以及第三轴483保持为能够旋转。通过利用第一保持部551、第二保持部552以及第三保持部553将第一轴481、第二轴482以及第三轴483保持为能够旋转,从而第一限制体51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载置部41竖起倒下。

在第一保持部551、第二保持部552以及第三保持部553分别设置有抵接部561、562、563(参照图6)。在第一限制体51为立起姿势pb1的状态下,抵接部561、562、563与载置部41抵接,从而防止第一限制体51相对于载置部41旋转超过90度。

在第一限制体51的侧端限制部54形成有凹部57、突起部58以及倾斜部59(参照图6)。

凹部57形成为,在将第一限制体51从收纳姿势pb2切换为立起姿势pb1时,用于供使用者钩挂手指而容易拉起第一限制体51。凹部57形成于侧端限制部54的上端的边缘部。在可动载置板40的载置部41形成有凹部49。凹部49在第一限制体51成为收纳姿势pb2的状态下形成于与凹部57对置的位置。在第一限制体51成为收纳姿势pb2的状态下,第一限制体51的凹部57和载置部41的凹部49对置,从而在第一限制体51和收纳部47之间形成有间隙(参照图8a)。通过该间隙,使用者的手指容易钩挂于第一限制体51的边缘部,能够容易地将第一限制体51的姿势从收纳姿势pb2切换为立起姿势pb1。

突起部58形成于侧端限制部54的上端的边缘部。突起部58是在第二限制部50之间收容纸张p2时引导纸张p2,并且在通过第二限制部50限制纸张p2的位置时抑制纸张p2越过第一限制体51的部件。突起部58相对于立起姿势pb1中的侧端限制部54沿第三方向x3(水平方向)延伸,并抑制纸张p2越过第一限制体51。突起部58的端部中的相对于第一方向x1而位于后方侧的端部(相对于第二方向x2而位于前方侧的端部)朝向上方倾斜。因此,当在第二限制部50之间收容纸张p2时,容易将纸张p2插入突起部58的下方。

突起部58以及后端限制部56相对于侧端限制部54向第三方向x3突出。因此,为了防止在收纳姿势pb2中突起部58以及后端限制部56与收纳部47干扰,在收纳部47形成有供突起部58以及后端限制部56收纳的突起部用狭缝471以及后端限制部用狭缝472(参照图5)。

倾斜部59形成为随着相对于第一方向x1朝向前方去而逐渐变低。倾斜部59形成为,在第一限制体51切换为立起姿势pb1并且可动载置板40切换为供纸姿势pa1的状态下,抑制第一限制体51向供纸盒主体11的上方突出(参照图7b)。因此,倾斜部59设定为在第一限制体51切换为立起姿势pb1的状态下成为与可动载置板40的侧壁部42的倾斜部421相同程度的高度。

图5是表示可动载置板40的下表面的立体图。在图5中,可看到作为收纳部47的下表面部的收纳底部475。在收纳底部475形成有突起部用狭缝471以及后端限制部用狭缝472。在将第一限制体51切换为收纳姿势pb2的状态下,第一限制体51的突起部58收纳于突起部用狭缝471,第一限制体51的后端限制部56收纳于后端限制部用狭缝472。

图6是构成第二限制部50的第一限制体51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在第一限制体51的侧端限制部54的下部设置有第一保持部551、第二保持部552以及第三保持部553。第一保持部551、第二保持部552以及第三保持部553分别将分别设置于收纳部47的侧部的第一轴481、第二轴482以及第三轴483保持为能够旋转。在第二保持部552以及第三保持部553各自的端部中的相对于第一方向x1而位于后方侧的端部(相对于第二方向x2而位于前方侧的端部)形成有呈圆锥台形状形成的倾斜面572、573。倾斜面572、573抑制朝向第一方向x1供给的纸张p2钩挂于第二保持部552以及第三保持部553等的干扰。

接下来,参照图7以及图8对可动载置板40以及第二限制部5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在图2的a-a线的位置处将供纸盒10剖切后的可动载置板40的动作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图2的b-b线的位置处将可动载置板40剖切后的第二限制部50的动作的剖视图。图7中示出供纸盒10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01的供纸盒安装部206的状态。

图7a中示出第二限制部50切换为立起姿势pb1,可动载置板40切换为非供纸姿势pa2的状态。图7b中示出第二限制部50切换为立起姿势pb1,可动载置板40切换为供纸姿势pa1的状态。

图8a中第二限制部50切换为收纳姿势pb2,图8b中第二限制部50切换为立起姿势pb1。如图8a所示,在收纳姿势pb2中,第一限制体51以及第二限制体52收纳于收纳部47。在将第二限制部50切换为收纳姿势pb2的状态下,能够使用第一限制部30收容纸张p1。如图8b所示,在将第二限制部50切换为立起姿势pb1的状态下,能够使用第二限制部50收容纸张p2。

根据以上说明的供纸装置100,在可动载置板40设置有第二限制部50,第二限制部50对与能够被第一限制部30限制的纸张p1的尺寸不同尺寸的纸张p2的位置进行限制。因此,能够通过可动载置板40稳定地支承纸张p,并且不需要其他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的麻烦而能够应对各种纸张尺寸。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纸装置100a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纸装置100中,构成第二限制部50的第一限制体51和第二限制体52的侧端限制部54与后端限制部56形成为一体,但在供纸装置100a中,将构成第二限制部50a的第一限制体51a和第二限制体52a的侧端限制部54a与后端限制部56a分别设为不同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分别独立地设定侧端限制部54a以及后端限制部56a的位置。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纸装置100b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纸装置100中,构成第二限制部50的第一限制体51和第二限制体52的位置恒定,但在供纸装置100b中,构成第二限制部50b的第一限制体51b和第二限制体52b能够以与纸张p2的尺寸变更对应的方式调整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第二限制部50b应对各种纸张尺寸。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不是限定性解释的依据。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仅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来解释,而是基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载来划分。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构成第二限制部50的第一限制体51和第二限制体52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另外,也可以设置纸张检测部和纸张尺寸判断部,所述纸张检测部对第一限制部30以及第二限制部50的哪一个用于纸张p(p1、p2)的位置的限制进行检测,所述纸张尺寸判断部基于纸张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断纸张p(p1、p2)的尺寸。纸张检测部也可以设置于供纸盒10,也可以设置于供纸盒安装部206。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在第二限制部50设置被检测部,利用纸张检测部来检测被检测部的位置,从而判断是否使用第二限制部50。在这种情况下,纸张尺寸判断部基于纸张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纸张的尺寸,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纸张的尺寸的判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备供纸盒的供纸装置以及具备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0供纸装置

200图像形成装置

206供纸盒安装部

10供纸盒

20收容部

30第一限制部

40可动载置板

50第二限制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