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水袋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73460发布日期:2019-11-08 21:0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水袋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真空包装袋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隔水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真空包装袋也称减压包装,是将包装容器内的空气采用真空封口机等抽真空设备全部抽出密封,维持袋内处于高度减压状态,空气稀少相当于低氧效果,使微生物没有生存条件,以达到果品新鲜、无病腐发生的目的。传统的真空包装袋对于无液体流动的物品(例如食品)进行抽真空密封的效果较好,降低了袋体内的物品保藏期限,而对于带有液体流动的物品(例如带汤汁的食品)进行抽真空密封的效果差,而且在抽真空过程中容易将液体带入真空封口机导致真空封口机损坏。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真空密封带有液体流动的物品的隔水袋。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隔水袋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隔水袋,包括袋体以及容设于袋体内的隔水透气件,所述袋体的顶部设置有袋口,所述隔水透气件设置于袋口的底部,所述隔水透气件的两端分别压合于所述袋体的两侧。优选的,所述袋体的一面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气凸脊。优选的,所述隔水透气件为隔水透气棉层。优选的,所述隔水透气棉层的侧边与所述袋体的侧边之比为1:4~10。优选的,所述袋体是由两片共挤膜热压而成,所述隔水透气件的两端均压合于两片共挤膜之间。优选的,所述共挤膜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阻隔层、第一粘结层、第二阻隔层、第二粘结层和热封加强层。优选的,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原料是熔融温度为220-240℃、密度为1.08-1.18g/cm3的尼龙;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原料是熔融温度为220-240℃、密度为1.08-1.18g/cm3的尼龙;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原料包括5-15重量份的粘接树脂tie和30-50重量份的lldpe;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原料包括5-15重量份的粘接树脂tie和30-50重量份的lldpe。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阻氧层的原料和第二阻氧层的原料均采用特定熔融温度和密度的尼龙,提高阻隔氧气和水分的效果,还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耐冲击强度、耐磨性和耐化学性,透光率高。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均采用粘接树脂tie和lldpe复配,完全规避了现有的复合膜采用溶剂型胶粘剂粘合,能有效降低溶剂残留,避免物品装入隔水袋后造成污染,粘合力更强,环保性更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使用的lldpe均是熔融指数为1.5-2.5g/10min、密度为0.916-0.924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本发明采用的粘接树脂tie包括但不限于酸酐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酸酐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酸酐改性聚丙烯聚合物或酸酐改性高密度聚乙烯聚合物。优选的,所述热封强度层的原料包括20-40重量份的ldpe、50-70重量份的lldpe和8-12重量份的mlldpe。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封强度层采用ldpe、lldpe和mlldpe复配协同作用,在保证较强的抗穿刺能力基础上,提高热封过程中分子量运动、缠结的影响力,提高了所述热封强度层在100-120℃范围内的热封强度,提高两片共挤膜热封后的剥离强度,从而提高密封效果。所述热封强度层使用的lldpe是由熔融指数为1.5-2.5g/10min、密度为0.918-0.924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与熔融指数为0.2-0.9g/10min、密度为0.926-0.936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3-5:1混合而成;所述ldpe是熔融指数为1.5-2.5g/10min、密度为0.918-0.928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该ldpe的热熔接性、成型加工性能好,柔软性良好,抗冲击韧性、耐低温性好,提高共挤膜的柔性、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所述mlldpe是熔融指数为0.6-1.0g/10min、密度为0.901-0.924g/cm3的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该mlldpe具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耐撕裂强度、热封强度和突出的光学性能,提高了热封效果,与lldpe、ldpe混用大大提高了热封强度层的耐穿刺性。优选的,所述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各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得到各层熔融物料;(s2)、步骤(s1)得到的各层熔融物料进入层叠式模头完成共挤,形成膜坯;(s3)、步骤(s2)形成的膜坯在吹胀比为1:2-5、温度为70-90℃的条件下进行吹膜,再经水冷定型,即得共挤膜。上述共挤膜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其中,步骤(s1)中,将各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以获得各层的熔融物料,便于层与层之间在共挤过程中结合成一体。步骤(s2)中,共挤形成的膜坯呈一体式结构;经步骤(s3)吹膜后形成共挤膜,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水冷定型的水温控制在10-25℃,避免水温过高导致共挤膜出现水纹。进一步的,带有均匀分布多个导气凸脊的共挤膜的制备方法由如下步骤制得:将上述步骤(s3)制得的共挤膜采用带有凸块纹/凹槽纹的辊轴压辊机热压后即得。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氧层的熔融物料、第一粘结层的熔融物料、第二阻氧层的熔融物料、第二粘结层的熔融物料和热封强度层的熔融物料按重量比14-17:10-12:14-17:10-12:17-20进入层叠式模头;所述第一阻氧层的加工温度为250-300℃,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加工温度为200-250℃,所述第二阻氧层的加工温度为250-300℃,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加工温度为200-250℃,所述热封强度层的加工温度为180-2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各层熔融物料的共挤重量比,制得的共挤膜阻隔性能较强,且耐刺穿强度、抗拉强度、抗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比现有的复合膜好。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的隔水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隔水透气件夹设于两片共挤膜之间,然后采用100-130℃的温度条件下压合两片共挤膜的边沿以及压合两片共挤膜抵靠所述隔水透气件的两端的区域,并保留所述袋口,冷却后即得隔水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所述隔水透气件的两端与袋体的两侧密封连接,避免液体沿隔水透气件的两端穿过隔水透气件并流出袋口,提高密封效果;控制热封温度在100-130℃,提高热封加强层在热封过程中分子量运动、缠结的影响力,提高了热封强度,提高两片共挤膜热封后的剥离强度,从而提高袋体的密封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隔水袋,在袋体内设置隔水透气件,在装入带有液体流动的物品进行抽真空时,隔水透气件阻隔液体穿过隔水透气件并流出袋口,既避免了液体因气压差而被带出袋体外导致损坏真空封口机,又避免了封口过程中液体残留在袋口导致袋口的热封效果差,提高了密封效果,延长了袋体内的物品保藏期限,同时物品保留了液体存在,大大提高物品的品质。本发明的隔水袋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控制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共挤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5中a隔水袋密封后的效果图;图5是实施例5中b隔水袋密封后的效果图。附图标记为:1、袋体;2、隔水透气件;3、袋口;4、共挤膜;41、第一阻隔层;42、第一粘结层;43、第二阻隔层;44、第二粘结层;45、热封加强层;5、导气凸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隔水袋,包括袋体1以及容设于袋体1内的隔水透气件2,所述袋体1的顶部设置有袋口3,所述隔水透气件2设置于袋口3的底部,所述隔水透气件2的两端分别压合于所述袋体1的两侧。该隔水袋在袋体1内设置隔水透气件2,在装入带有液体流动的物品进行抽真空时,隔水透气件2阻隔液体穿过隔水透气件2并流出袋口3,既避免了液体因气压差而被带出袋体1外导致损坏真空封口机,又避免了封口过程中液体残留在袋口3导致袋口3的热封效果差,提高了密封效果,延长了袋体1内的物品保藏期限,同时物品保留了液体存在,大大提高物品的品质。本发明的隔水袋适用于真空密封普通食品,特别适用于真空密封带汤汁的食品,保留食品原有的风味,且适合家用。进一步的,所述隔水袋抽真空后将所述袋口3热封,即可达到真空密封隔水袋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袋体1是由两片共挤膜4热压而成,所述隔水透气件2的两端均压合于两片共挤膜4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所述隔水透气件2的两端与袋体1的两侧密封连接,避免液体沿隔水透气件2的两端穿过隔水透气件2并流出袋口3;所述袋体1是由两片共挤膜4热压而成,使袋体1的边沿紧密压合,提高隔水袋的密封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共挤膜可以替换成复合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共挤膜4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阻隔层41、第一粘结层42、第二阻隔层43、第二粘结层44和热封加强层4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阻隔层41和第二阻隔层43隔绝外界的气体和水渗入到袋体1内,大大提高了密封效果;两片共挤膜4热压时,两片共挤膜4的热封加强层45相互紧密粘合,提高密封效果。第一阻隔层41、第一粘结层42、第二阻隔层43、第二粘结层44和热封加强层45分别为聚酰胺材料层、聚乙烯粘合材料层、聚酰胺材料层、聚乙烯粘合材料层和聚乙烯材料层,采用的材料均为现有材料,在此仅作为应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袋体1的一面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气凸脊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水袋在装入带有液体流动的物品进行抽真空时,所述袋体1的内部空间逐渐缩小,直至所述袋体1的两面内壁相互抵靠,由于所述袋体1的一面的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气凸脊5,使所述袋体1的内部空间残留的气体更容易从相邻两个导气凸脊5之间流通并排出袋体外,避免气体残留;而在抽真空过程中,由于隔水袋外界的气压大于隔水袋内部的气压,所述袋体1的两面分别与隔水透气件2的两面瞬间紧密压合在一起,使隔水透气件2占据了相邻两个导气凸脊5之间的空隙,避免了液体经由相邻两个导气凸脊5之间流通并流向所述袋口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水透气件2为隔水透气棉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所述袋体1的两面分别与隔水透气件2的两面瞬间紧密压合在一起时,与隔水透气棉层贴合的导气凸脊5抵靠隔水透气棉层,使隔水透气棉层发生形变,隔水透气棉层占据相邻两个导气凸脊5之间的空隙。进一步的,隔水透气棉层采用的原料为市面上有售的隔水透气棉;优选的,所述隔水透气棉为食品级隔水透气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水透气棉层的侧边与所述袋体1的侧边之比为1:4~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隔水透气棉层的隔水强度,保证所述隔水透气棉层达到较好的隔水效果,从而提高真空密封效果。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隔水透气棉层的侧边为隔水透气棉层的宽度,隔水透气棉层的侧边以b表示;所述袋体的侧边为袋体的长度,袋体的侧边以a表示;即所述隔水透气棉层的侧边与所述袋体1的侧边之比为b:a=1:4~10。优选的,所述隔水透气棉层的侧边与所述袋体1的侧边之比为1:5。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原料是熔融温度为230℃、密度为1.10g/cm3的尼龙;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原料是熔融温度为230℃、密度为1.10g/cm3的尼龙;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原料包括10重量份的粘接树脂tie和40重量份的lldpe;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原料包括10重量份的粘接树脂tie和40重量份的lldpe。所述第一粘结层使用的lldpe是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20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二粘结层使用的lldpe是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20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一粘结层使用的粘接树脂tie为酸酐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所述第二粘结层使用的粘接树脂tie为酸酐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封强度层的原料包括30重量份的ldpe、60重量份的lldpe和10重量份的mlldpe。所述热封强度层使用的lldpe是由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22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与熔融指数为0.5g/10min、密度为0.930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4:1混合而成;所述ldpe是熔融指数为2.0g/10min、密度为0.920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所述mlldpe是熔融指数为0.8g/10min、密度为0.912g/cm3的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各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得到各层熔融物料;(s2)、步骤(s1)得到的各层熔融物料进入层叠式模头完成共挤,形成膜坯;(s3)、步骤(s2)形成的膜坯在吹胀比为1:4、温度为80℃的条件下进行吹膜,再经水冷定型,即得共挤膜。所述步骤(s3)中,水冷定型的水温控制在18℃。所述第一阻氧层的熔融物料、第一粘结层的熔融物料、第二阻氧层的熔融物料、第二粘结层的熔融物料和热封强度层的熔融物料按重量比15:11:15:11:18进入层叠式模头;所述第一阻氧层的加工温度为280℃,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加工温度为230℃,所述第二阻氧层的加工温度为280℃,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加工温度为230℃,所述热封强度层的加工温度为200℃。所述隔水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隔水透气件夹设于两片共挤膜之间,然后采用115℃的温度条件下压合两片共挤膜的边沿以及压合两片共挤膜抵靠所述隔水透气件的两端的区域,并保留所述袋口,冷却后即得隔水袋。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原料是熔融温度为220℃、密度为1.08g/cm3的尼龙;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原料是熔融温度为240℃、密度为1.18g/cm3的尼龙;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原料包括5重量份的粘接树脂tie和30重量份的lldpe;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原料包括15重量份的粘接树脂tie和50重量份的lldpe。所述第一粘结层使用的lldpe是熔融指数为1.5g/10min、密度为0.916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二粘结层使用的lldpe是熔融指数为2.5g/10min、密度为0.924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一粘结层使用的粘接树脂tie为酸酐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所述第二粘结层使用的粘接树脂tie为酸酐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所述热封强度层的原料包括20重量份的ldpe、50重量份的lldpe和8重量份的mlldpe。所述热封强度层使用的lldpe是由熔融指数为1.5g/10min、密度为0.918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与熔融指数为0.2g/10min、密度为0.926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3:1混合而成;所述ldpe是熔融指数为1.5g/10min、密度为0.918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所述mlldpe是熔融指数为0.6g/10min、密度为0.901g/cm3的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各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得到各层熔融物料;(s2)、步骤(s1)得到的各层熔融物料进入层叠式模头完成共挤,形成膜坯;(s3)、步骤(s2)形成的膜坯在吹胀比为1:2、温度为70℃的条件下进行吹膜,再经水冷定型,即得共挤膜。所述步骤(s3)中,水冷定型的水温控制在10℃。所述第一阻氧层的熔融物料、第一粘结层的熔融物料、第二阻氧层的熔融物料、第二粘结层的熔融物料和热封强度层的熔融物料按重量比14:10:14:10:17进入层叠式模头;所述第一阻氧层的加工温度为250℃,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加工温度为200℃,所述第二阻氧层的加工温度为300℃,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加工温度为250℃,所述热封强度层的加工温度为180℃。所述隔水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隔水透气件夹设于两片共挤膜之间,然后采用100℃的温度条件下压合两片共挤膜的边沿以及压合两片共挤膜抵靠所述隔水透气件的两端的区域,并保留所述袋口,冷却后即得隔水袋。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原料是熔融温度为240℃、密度为1.18g/cm3的尼龙;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原料是熔融温度为220℃、密度为1.08g/cm3的尼龙;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原料包括15重量份的粘接树脂tie和50重量份的lldpe;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原料包括5重量份的粘接树脂tie和30重量份的lldpe。所述第一粘结层使用的lldpe是熔融指数为2.5g/10min、密度为0.924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二粘结层使用的lldpe是熔融指数为1.5g/10min、密度为0.916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一粘结层使用的粘接树脂tie为酸酐改性聚丙烯聚合物;所述第二粘结层使用的粘接树脂tie为酸酐改性聚丙烯聚合物。所述热封强度层的原料包括40重量份的ldpe、70重量份的lldpe和12重量份的mlldpe。所述热封强度层使用的lldpe是由熔融指数为2.5g/10min、密度为0.924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与熔融指数为0.9g/10min、密度为0.936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5:1混合而成;所述ldpe是熔融指数为2.5g/10min、密度为0.928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所述mlldpe是熔融指数为1.0g/10min、密度为0.924g/cm3的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各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得到各层熔融物料;(s2)、步骤(s1)得到的各层熔融物料进入层叠式模头完成共挤,形成膜坯;(s3)、步骤(s2)形成的膜坯在吹胀比为1:5、温度为90℃的条件下进行吹膜,再经水冷定型,即得共挤膜。所述步骤(s3)中,水冷定型的水温控制在25℃。所述第一阻氧层的熔融物料、第一粘结层的熔融物料、第二阻氧层的熔融物料、第二粘结层的熔融物料和热封强度层的熔融物料按重量比17:12:14:10:20进入层叠式模头;所述第一阻氧层的加工温度为300℃,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加工温度为250℃,所述第二阻氧层的加工温度为250℃,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加工温度为200℃,所述热封强度层的加工温度为230℃。所述隔水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隔水透气件夹设于两片共挤膜之间,然后采用130℃的温度条件下压合两片共挤膜的边沿以及压合两片共挤膜抵靠所述隔水透气件的两端的区域,并保留所述袋口,冷却后即得隔水袋。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原料是熔融温度为225℃、密度为1.15g/cm3的尼龙;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原料是熔融温度为236℃、密度为1.12g/cm3的尼龙;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原料包括7重量份的粘接树脂tie和36重量份的lldpe;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原料包括12重量份的粘接树脂tie和42重量份的lldpe。所述第一粘结层使用的lldpe是熔融指数为1.8g/10min、密度为0.923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二粘结层使用的lldpe是熔融指数为2.3g/10min、密度为0.921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一粘结层使用的粘接树脂tie为酸酐改性高密度聚乙烯聚合物;所述第二粘结层使用的粘接树脂tie为酸酐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所述热封强度层的原料包括23重量份的ldpe、67重量份的lldpe和11重量份的mlldpe。所述热封强度层使用的lldpe是由熔融指数为2.2g/10min、密度为0.921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与熔融指数为0.7g/10min、密度为0.928g/cm3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按重量比4:1混合而成;所述ldpe是熔融指数为1.8g/10min、密度为0.923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所述mlldpe是熔融指数为0.9g/10min、密度为0.905g/cm3的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共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各层原料分别加入各层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得到各层熔融物料;(s2)、步骤(s1)得到的各层熔融物料进入层叠式模头完成共挤,形成膜坯;(s3)、步骤(s2)形成的膜坯在吹胀比为1:3、温度为76℃的条件下进行吹膜,再经水冷定型,即得共挤膜。所述步骤(s3)中,水冷定型的水温控制在13℃。所述第一阻氧层的熔融物料、第一粘结层的熔融物料、第二阻氧层的熔融物料、第二粘结层的熔融物料和热封强度层的熔融物料按重量比16:10:15:11:19进入层叠式模头;所述第一阻氧层的加工温度为265℃,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加工温度为205℃,所述第二阻氧层的加工温度为278℃,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加工温度为210℃,所述热封强度层的加工温度为195℃。所述隔水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隔水透气件夹设于两片共挤膜之间,然后采用105℃的温度条件下压合两片共挤膜的边沿以及压合两片共挤膜抵靠所述隔水透气件的两端的区域,并保留所述袋口,冷却后即得隔水袋。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隔水袋不含有隔水透气件。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共挤膜替换成复合膜,所述复合膜从外至内依次由pa层、pe层、pa层、pe层和pe层复合而成。实施例6性能测试(i)、取a/b两个实施例2制得的隔水袋,a隔水袋的规格和b隔水袋的规格均为300mm*200mm*0.2mm,a隔水袋和b隔水袋均装入3张折叠两次的擦手纸,此时称量并记录a隔水袋的初始重量和b隔水袋的初始重量,精确至0.1g,向a隔水袋内加入10g水、向b隔水袋内加入15g水,然后采用真空热封机分别对a隔水袋和b隔水袋进行抽真空密封,结果如图4-5所示。由图4-5可知,a隔水袋中的隔水透气棉上部分和下部分的颜色不同,有明显的渗水痕迹,b隔水袋中的隔水透气棉未见不同颜色(完全渗水),说明了隔水透气棉具备隔水效果。然后称量并记录密封后a隔水袋的重量和密封后b隔水袋的重量,精确至0.1g;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a隔水袋b隔水袋初始重量6.36.5密封后的重量16.221.4由上表1可知,a隔水袋和b隔水袋均能保持较高的隔水效果,保证了隔水袋内的物品的保湿性。(ii)、取实施例2-5和对比例1-2的隔水袋,分别测试其氧气透过率、水蒸气透过率、密封效果和隔水效果。测试方法如下:氧气透过率:依照gb/t1038-2000的规定进行测试,单位为cm3/(m2·24h·0.1mpa)。水蒸气透过率:依照astmf1249-2013的规定进行测试,单位为g/(inch2·24h)。密封效果:取规格为300mm*200mm*0.2mm的隔水袋,隔水袋装入3张折叠两次的擦手纸,向隔水袋内加入10g水,然后采用真空热封机对隔水袋进行抽真空密封,将密封后的隔水袋完全浸入到红色溶液中并持续24h,然后取出洗净外表面,观察隔水袋内是否存在颜色变化。隔水效果:取规格为300mm*200mm*0.2mm的隔水袋,隔水袋装入3张折叠两次的擦手纸,此时称量并记录隔水袋的初始重量,精确至0.1g,向隔水袋内加入10g水,然后采用真空热封机对隔水袋进行抽真空密封,再称量并记录密封后隔水袋的重量,精确至0.1g。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表2由上表2可知,与实施例2相比,对比例1的密封效果较差,且抽真空过程将部分水带出,隔水效果较差,而实施例2采用了隔水透气棉后隔水效果和密封效果均较好,实施例2的隔水袋既能保持密封性又能起到较大的保湿作用。与实施例2相比,对比例2采用复合膜制得的隔水袋阻隔性能较差,不利于隔水袋长久保藏物品。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