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R热熔胶管及其封装工艺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51455发布日期:2019-12-06 21:26阅读:1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PUR热熔胶管及其封装工艺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包装领域,特别是一种pur热熔胶管及其封装工艺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pur热熔胶全称为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作用机理是聚氨酯预聚体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固化交联而形成稳定的化学结构。比如30ml包装的pur热熔胶,一般保质期为6个月。超过保质期,其表面结皮厚,粘度上升、性能明显下降。而影响pur保质期的最主要因素为胶管里未填充胶水的部分,其气体中痕量的水与pur反应,导致未使用前已有部分的pur固化交联。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小包装的pur(由于客户的特殊要求30ml胶管只装少量的pur,例如10g或20g)其残留水分更多,故因为以上原因导致小包装的的pur保质期更短,只有3-4个月,严重影响到小包装pur的使用。本项发明的目的是解决pur,特别是小包装pur保质期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避免pur热熔胶表面结皮的pur热熔胶管。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避免pur热熔胶表面结皮的pur热熔胶管封装工艺和使用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一种pur热熔胶管,主体为一中空管状容器,该中空管状容器底部收口为一纤细出胶口,出胶口处塞有一塞子;中空管状容器后部为一敞口,该敞口处设有密封尾盖,中空管状容器内紧靠出胶口处有pur热熔胶层,其特征在于:pur热熔胶层朝向密封尾盖的一端设有至少一层隔绝填充物层。

进一步,所述隔绝填充物层,其不会与pur热熔胶层相容,透湿率低于15g/(m2*d),在80~120℃软化为硬度为2~20a或在80~120℃具有流动性。

进一步,所述隔绝填充物层,其为uv胶隔绝填充物层、apao隔绝填充物层、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或是apao-聚丙烯混合物隔绝填充物层其中一种。

进一步,所述uv胶隔绝填充物层,为固化后的uv胶隔绝填充物层,其所用uv胶的tg点在-30℃~60℃。

进一步,所述uv胶隔绝填充物层,其厚度为0.1~10mm。

进一步,所述apao隔绝填充物层,其所用apao材料软化点在40~120℃之间,其厚度为0.1~50mm。

进一步,所述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其所用聚丙烯材料软化点在40~120℃之间,其厚度为0.1~50mm。

进一步,所述apao-聚丙烯混合物隔绝填充物层,其所用apao-聚丙烯混合物软化点在40~120℃之间,其厚度为0.1~50mm。

进一步,所述隔绝填充物层,其所用材料为无定型聚烯烃、合成橡胶或乙烯醋酸乙烯酯。

进一步,所述无定型聚烯烃,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丁烯三聚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共聚物。

进一步,所述合成橡胶,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或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交联物。

进一步,所述隔绝填充物层与pur热熔胶层颜色不同。

进一步,所述中空管状容器在底部收敛为纤细针状向外突出形态的出胶口,且在出胶口周围围绕一圈向外凸起的螺接口,该螺接口设有内螺纹;所述塞子,以塞子的底盖向同方凸起两圈环状套筒,称之为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外套筒以底盖中心呈同心圆分布,其中内套筒的外径与出胶口的螺接口内径尺寸对应,内套筒外壁设有螺纹,塞子的内套筒旋入出胶口与螺接口之间空隙,通过螺纹与螺接口螺接后,出胶口顶靠于底盖中心,外套筒覆盖于螺接口外。

进一步,所述底盖中心处设有一凸粒,塞子螺接于出胶口后,该凸粒顶靠于出胶口,并塞入出胶口内,顶靠于pur热熔胶层底部。

进一步,所述中空管状容器其容积为10~50ml。

进一步,所述中空管状容器其中pur热熔胶层为5~60g的胶量。

一种pur热熔胶管封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先从底部出胶口往中空管状容器中灌装加热后的液体pur热熔胶,灌装预设的重量后在出胶口旋上塞子;从中空管状容器的上方开口灌装液态化的隔绝填充物,灌装到需要的厚度后,盖上密封尾盖,冷却。

进一步,所述隔绝填充物为uv胶,此时需在灌装完隔绝填充物后利用405nm紫外光200mw条件下照射1~10秒,再用365nm紫外光200mw条件下照射1~10秒,使得uv胶固化进而形成固化后的uv胶隔绝填充物层。

进一步,所述隔绝填充物为apao、聚丙烯其中一种或两种混合,此时需在灌装前将隔绝填充物加热为液态化。

进一步,所述隔绝填充物为无定型聚烯烃、合成橡胶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其中一种。

进一步,所述无定型聚烯烃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丁烯三聚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共聚物。

进一步,所述合成橡胶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或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交联物。

一种pur热熔胶管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pur热熔胶管加热到80-120℃,这时隔绝填充物层会变软或变成液体,与中空管状容器的粘接力急剧下降,打开密封尾盖并加入气压时,变为液态的pur热熔胶从下方出胶口排出,进行使用。

采用上述方案后,因隔绝填充物层所使用的材料不会与pur热熔胶相容,且封装过程中皆为软化状态(或流动状态),封装后才固化,因此隔绝填充物层与pur热熔胶可保持相互贴合但不溶合的状态,避免彼此之间有间隙,避免空气泡的存在,因此隔绝了空气中水汽对pur热熔胶的化学反应,延长了保质期;该方案工艺简单易行,材料易于购买,但其效果却尤为显著,为整个电子pur行业的产业水平提升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技术方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uv胶隔绝填充物,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疏水性丙烯酸酯预聚体30~60%;

活性稀释剂35~60%;

光引发剂2~7%;

硅烷偶联剂0~3%。

所述的疏水性丙烯酸酯预聚体为美国沙多玛公司的cn301、cn307、cn310ns、cn9014ns;韩国shin-a公司的suo-8130、suo-h8130、suo-8628、suo-h8628;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活性稀释剂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环己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十二烷基丙烯酸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异辛酯、三羟甲基丙烷缩甲醛丙烯酸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二环戊二烯甲基丙烯酸酯、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磷、α,α’-二甲基苯偶酰缩酮、二苯甲酮、异丙基硫杂蒽酮、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种uv胶隔绝填充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准确称取各原料,35~60%的活性稀释剂;2~7%的光引发剂,0~3%的硅烷偶联剂;将上述组分混合,在温度控制25℃,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7mpa,转速为50转/分条件下搅拌1小时,直至无颗粒;再加入30~60%的疏水性丙烯酸酯预聚体,温度控制在25℃,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7mpa,于50转/分搅拌1小时,搅拌均匀,避光密封包装即可。

利用上述工艺制备三种uv胶隔绝填充物,分别称之为uv胶1、uv胶2、uv胶3,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uv胶1的制备:

按重量百分比准确称取各原料,四氢呋喃丙烯酸酯30g;十二烷基丙烯酸酯30g;二苯甲酮,3g;α,α’-二甲基苯偶酰缩酮,2g;将上述各组分加入双行星动力混合搅拌机内,温度控制在25℃,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7mpa,于50转/分搅拌1小时,直至无颗粒;再加入沙多玛cn301树脂35g,温度控制在25℃,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7mpa,于50转/分搅拌1小时,搅拌均匀,即得到本专利的紫外光固化胶,避光密封包装即可uv胶1。

2、uv胶2的制备:

按重量百分比准确称取各原料,丙烯酸异冰片酯25g;十二烷基丙烯酸酯10g;二苯甲酮,3g;α,α’-二甲基苯偶酰缩酮,2g;将上述各组分加入双行星动力混合搅拌机内,温度控制在25℃,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7mpa,于50转/分搅拌1小时,直至无颗粒;再加入沙多玛cn307树脂60g,温度控制在25℃,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7mpa,于50转/分搅拌1小时,搅拌均匀,即得到本专利的紫外光固化胶,避光密封包装即可uv胶2。

3、uv胶3的制备:

按重量百分比准确称取各原料,丙烯酸异冰片酯30g;四氢呋喃丙烯酸酯10g;二苯甲酮3g;α,α’-二甲基苯偶酰缩酮2g;硅烷偶联剂kh551,3g;将上述各组分加入双行星动力混合搅拌机内,温度控制在25℃,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7mpa,于50转/分搅拌1小时,直至无颗粒;再加入沙多玛cn301树脂52g,温度控制在25℃,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07mpa,于50转/分搅拌1小时,搅拌均匀,即得到本专利的紫外光固化胶,避光密封包装即可uv胶3。

将以上三种uv胶做以下性能测试,具体参看表一:

表一三种uv胶性能比较

由表一可知,以上制备的三种uv胶其性能都符合本专利要求。

如图1、图2所示,一种pur热熔胶管1,主体为一中空管状容器11,所述中空管状容器11其容积为30ml,该中空管状容器11底部收口为一纤细出胶口12,出胶口12处塞有一塞子13;中空管状容器11上部为一敞口17,该敞口17处设有密封尾盖14,中空管状容器11内紧靠出胶口12处有pur热熔胶层15,pur热熔胶层15朝向密封尾盖14的一端设有一层隔绝填充物层16,所述隔绝填充物层16其为uv胶隔绝填充物层16,所述uv胶隔绝填充物层16其厚度为0.1~10mm,其uv胶的tg点在-30℃~60℃。

所述中空管状容器11在底部收敛为纤细针状向外突出形态的出胶口12,且在出胶口12周围围绕一圈向外凸起的螺接口121,该螺接口121设有内螺纹122;所述塞子13,以塞子13的底盖131向同方凸起两圈环状套筒,称之为内套筒132和外套筒133,内、外套筒以底盖131中心呈同心圆分布,其中内套筒132的外径与出胶口12的螺接口121内径尺寸对应,内套筒132外壁设有螺纹1321,塞子13的内套筒132旋入出胶口12与螺接口121之间空隙,通过螺纹与螺接口121螺接后,出胶口12顶靠于底盖131中心,外套筒133覆盖于螺接口121外。

所述底盖131中心处设有一凸粒134,塞子13螺接于螺接口121后,该凸粒134塞入出胶口12的入口内,顶靠于pur热熔胶层15的底部,该设计密闭效果好,使得pur热熔胶层15的底部与塞子13的凸粒134无缝隙接触,彻底避免了空气水分对pur热熔胶层15底部的影响。

所述uv胶隔绝填充物层16其颜色为无色透明,pur热熔胶层15其颜色为黑色。

所述中空管状容器11其中pur热熔胶层15为10g的胶量。

所述pur热熔胶管1封装工艺如下:

步骤一:先从底部出胶口12往中空管状容器11中灌装110℃左右pur热熔胶,灌装10g重量后在出胶口12塞入塞子13;

步骤二:从中空管状容器11的上部敞口灌装uv胶,待uv胶的厚度达到10mm则停止灌装,盖上密封尾盖14,利用405nm紫外光200mw条件下照射3s,再用365nm紫外光200mw条件下照射2s,则形成固化后的uv胶隔绝填充物层16,进一步冷却,然后真空密封包装。

由于中空管状容器11其容积为30ml,而灌装的热熔胶只有10g,因此在中空管状容器11内会有较多存余的空气,因uv胶隔绝填充物层16其中使用的uv胶不会与pur热熔胶相容,因此在保藏的过程中uv胶隔绝填充物层16与pur热熔胶层15可保持相互贴合但不溶合的状态。同时其在常温状态下为液态,液态利于uv胶隔绝填充物层16与pur热熔胶层15较好的全面贴合,此时经过紫外光照固化后,有效的避免彼此之间有间隙,避免空气泡的存在,因此隔绝了空气中水汽对pur热熔胶的化学交联反应,避免了结皮,延长了保质期;

另,因使用的uv胶透湿率足够低,同时uv胶隔绝填充物层16与中空管状容器11的管壁具有一定的粘接力,进一步避免水汽从uv胶隔绝填充物层16的周围渗入pur热熔胶,能更好的起到隔绝水汽的作用;

现提供以下实验数据来验证此专利实施例一的有效性:

采用实施例一中所制备的三种uv胶作为隔绝填充物进行以上封装工艺得出不同pur热熔胶管样品,并与相同体积的未加隔绝填充物层的pur热熔胶管对比样1(带密封尾盖)、对比样2(不带密封尾盖)进行以下性能的对比,具体如下表二:

表二结胶皮测试结果

由上表二可知,由该专利方法所得的pur热熔胶管,其uv胶隔绝填充物层16有效的隔绝了空气中的痕量水分,使其在180天时pur热熔胶表面几乎无结胶皮,与无隔绝填充物层的对比样1、对比样2相比,pur热熔胶表面结胶皮现象大大减弱;进一步测试其中pur热熔胶性能,利用三种uv胶隔绝填充后,30、180天的pur热熔胶粘度增长很小,30、180天的pur热熔胶强度衰减也很小,远比未进行任何隔绝填充的对比样1和对比样2小的多,大大的增加了pur热熔胶管内pur热熔胶的保质期,有着实质性的产业意义。

上述pur热熔胶管1使用方法,将pur热熔胶管1加热到80~120℃,这时uv胶隔绝填充物会变软,与中空管状容器11的粘接力急剧下降,打开密封尾盖14并加入气压时,pur热熔胶变为液态从下方出胶口12排出,进行使用;

此时在pur热熔胶管的使用过程中,1)因uv胶隔绝填充物层在100℃左右足够软,不影响气压传递给pur热熔胶层促进pur热熔胶的排出使用;2)因其中使用的uv胶不会与pur热熔胶相容,因此在加热到80~120℃的过程中uv胶隔绝填充物层16与pur热熔胶层15可保持相互贴合但不溶合的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所示,一种pur热熔胶管1,主体为一中空管状容器11,所述中空管状容器11其容积为42ml,该中空管状容器11底部收口为一纤细出胶口12,出胶口12处塞有一塞子13;中空管状容器11上部为一敞口17,该敞口17处设有密封尾盖14,中空管状容器11内紧靠出胶口12处有pur热熔胶层15,pur热熔胶层15朝向密封尾盖14的一端设有一层隔绝填充物层16,所述隔绝填充物层16其为apao隔绝填充物层16,所述apao隔绝填充物层16其厚度为30mm,其apao材料软化点在40~120℃之间。

所述apao隔绝填充物层16其颜色为白色,pur热熔胶层15其颜色为黑色。

所述中空管状容器11其中pur热熔胶层15为20g的胶量。

pur热熔胶管1封装工艺:

步骤一:先从底部出胶口12往中空管状容器11中灌装110℃左右pur热熔胶,灌装20g重量后在出胶口12塞入塞子13;

步骤二:从中空管状容器11的上部敞口灌装加热到150~200℃的apao,待apao的厚度达到30mm则停止灌装,盖上密封尾盖14,冷却,则形成apao隔绝填充物层16。

由于中空管状容器11其容积为42ml,而灌装的pur热熔胶只有20g,因此在中空管状容器11内会有较多存余的空气,因apao隔绝填充物层16其中使用的apao不会与pur热熔胶相容,因此在保藏的过程中apao隔绝填充物层16与pur热熔胶层15可保持相互贴合但不溶合的状态,且此处使用的apao材料软化点在40~120℃之间,因此,在封装过程中由于加热apao材料为软化或液化状态,利于apao隔绝填充物层16与pur热熔胶层15较好的全面贴合,避免彼此之间有间隙,避免空气泡的存在,因此隔绝了剩余空气中水汽对pur热熔胶的化学交联反应,避免了结皮,延长了保质期;

另,因使用的apao材料透湿率足够低,同时apao隔绝填充物层16与中空管状容器11的管壁具有一定的粘接力,进一步避免水汽从apao隔绝填充物层16的周围渗入pur热熔胶,能更好的起到隔绝水汽的作用;

现提供以下实验数据来验证此专利实施例二的有效性:

采用三种不同型号的apao材料(分别为apao材料1-赢创vestoplast508;apao材料2-赢创vestoplast502;apao材料3-赢创vestoplast751)作为隔绝填充物进行以上封装工艺得出不同pur热熔胶管样品,并与相同体积的未加隔绝填充物层的pur热熔胶管样品对比样3(带密封尾盖)、对比样4(不带密封尾盖)进行以下性能的对比,具体如下表:

表三三种不同型号apao材料性能比较

由表三可知,采用的三种型号apao材料都符合本专利权利范围所要求。

表四结胶皮测试结果

由上表四可知,由该专利方法所得的pur热熔胶管,其apao隔绝填充物层16有效的隔绝了空气中的痕量水分,使其在180天时pur热熔胶表面几乎无结胶皮,与无隔绝填充物层的对比样3、对比样4相比,pur热熔胶表面结胶皮现象大大减弱;进一步测试其中pur热熔胶性能,利用三种apao材料隔绝填充后,30、180天的pur热熔胶粘度增长很小,30、180天的pur热熔胶强度衰减也很小,远比未进行任何隔绝填充的对比样3和对比样4小的多,大大的延长了pur热熔胶管内pur热熔胶的保质期,有着实质性的产业意义。

上述pur热熔胶管1使用方法,将pur热熔胶管1加热到80~120℃,这时apao隔绝填充物会变软或变成液体,与中空管状容器11的粘接力急剧下降,打开密封尾盖14并加入气压时,pur热熔胶变为液态从下方出胶口12排出,进行使用;

此时在pur热熔胶管的使用过程中,1)因apao隔绝填充物层在100℃左右具有流动性或者足够软,不影响气压传递给pur热熔胶层促进pur热熔胶的排出使用;2)因其中使用的apao材料不会与pur热熔胶相容,因此在加热到80~120℃的过程中apao隔绝填充物层16与pur热熔胶层15可保持相互贴合但不溶合的状态;3)因此处apao隔绝填充物层16其颜色为白色,pur热熔胶层15其颜色为黑色,两者有颜色区分,意味着使用过程可与依据颜色变化来判断使用情况,保证pur热熔胶使用完之后不再继续挤压pur热熔胶管。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所示,一种pur热熔胶管1,主体为一中空管状容器11,所述中空管状容器11其容积为30ml,该中空管状容器11底部收口为一纤细出胶口12,出胶口12处塞有一塞子13;中空管状容器11上部为一敞口17,该敞口17处设有密封尾盖14,中空管状容器11内紧靠出胶口12处有pur热熔胶层15,pur热熔胶层15朝向密封尾盖14的一端设有一层隔绝填充物层16,所述隔绝填充物层16其为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所述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其厚度为50mm,其聚丙烯材料软化点在40~120℃之间。

所述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其颜色为红色,pur热熔胶层15其颜色为无色透明。

所述中空管状容器11其中pur热熔胶层15为10g的胶量。

pur热熔胶管1封装工艺:

步骤一:先从底部出胶口12往中空管状容器11中灌装110℃左右pur热熔胶,灌装10g重量后在出胶口12塞入塞子13;

步骤二:从中空管状容器11的上部敞口灌装加热到150~180℃的聚丙烯,待聚丙烯的厚度达到50mm则停止灌装,盖上密封尾盖14,冷却,则形成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

由于中空管状容器11其容积为30ml,而灌装的pur热熔胶只有10g,因此在中空管状容器11内会有较多存余的空气,因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其中使用的聚丙烯不会与pur热熔胶相容,因此在保藏的过程中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与pur热熔胶层15可保持相互贴合但不溶合的状态,且此处使用的聚丙烯材料软化点在40~120℃之间,因此,在封装过程中由于加热聚丙烯材料为液化状态,利于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与pur热熔胶层15较好的全面贴合,避免彼此之间有间隙,避免空气泡的存在,因此隔绝了剩余空气中水汽对pur热熔胶的化学交联反应,避免了结皮,延长了保质期;

另,因此次使用的聚丙烯材料透湿率足够低,同时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与中空管状容器11的管壁具有一定的粘接力,进一步避免水汽从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的周围渗入pur热熔胶,能更好的起到隔绝水汽的作用;

现提供以下实验数据来验证此专利实施例三的有效性:

采用三种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1-日本出光s400;聚丙烯材料2-日本出光t500;聚丙烯材料3-日本出光s600)作为隔绝填充物进行以上封装工艺得出不同pur热熔胶管样品,并与相同体积的未加隔绝填充物层的pur热熔胶管样品对比样5(带密封尾盖)、对比样6(不带密封尾盖)进行以下性能的对比,具体如下表:

表五三种不同型号聚丙烯材料性能比较

由表五可知,采用的三种型号聚丙烯材料都符合本专利权利范围所要求。

表六结胶皮测试结果

由上表六可知,由该专利方法所得的pur热熔胶管,其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有效的隔绝了空气中的痕量水分,使其在180天时pur热熔胶表面几乎无结胶皮,与无隔绝填充物层的对比样5、对比样6相比,pur热熔胶表面结胶皮现象大大减弱;进一步测试其中pur热熔胶性能,利用三种聚丙烯材料隔绝填充后,30、180天的pur热熔胶粘度增长很小,30、180天的pur热熔胶强度衰减也很小,远比未进行任何隔绝填充的对比样5和对比样6小的多,大大的延长了pur热熔胶管内pur热熔胶的保质期,有着实质性的产业意义。

上述pur热熔胶管1使用方法,将pur热熔胶管1加热到80~120℃,这时聚丙烯隔绝填充物会变成液体,与中空管状容器11的粘接力急剧下降,打开密封尾盖14并加入气压时,pur热熔胶变为液态从下方出胶口12排出,进行使用;

此时在pur热熔胶管的使用过程中,1)因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在100℃左右具有流动性或者足够软,不影响气压传递给pur热熔胶层促进pur热熔胶的排出使用;2)因其中使用的聚丙烯材料不会与pur热熔胶相容,因此在加热到80~120℃的过程中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与pur热熔胶层15可保持相互贴合但不溶合的状态;3)因此处聚丙烯隔绝填充物层16其颜色为红色,pur热熔胶层15其颜色为无色透明,两者有颜色区分,意味着使用过程可与依据颜色变化来判断使用情况,保证pur热熔胶使用完之后不再继续挤压pur热熔胶管。

本专利中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均以以下标准测试方法所得:

1、胶皮厚度测试:在常温下7天测量pur热熔胶上表面的硬质结皮厚度。(结皮的来源:pur热熔胶与空气中的湿气反应,化学交联,形成一层加热不会融化的固体物质,导致出胶不稳定从而影响使用);

2、软化点测试:按照标准astme28测试,将待检测物按标准要求制样,以5℃/min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落时为其软化点。

3、tg点测试:按照标准astmd7028测试,将uv胶样品制成膜,再用led紫外灯进行固化,利用dma测试其tg点。

4、固化收缩率:按照标准iso1675测试。用密度杯测试其液体密度,用密度天平测试其固体密度,根据公式计算其固化收缩率。

5、透湿率(0.2mm厚度):按照标准gbt16928测试。将待检测物制成0.2mm厚度的膜,在60℃,95%湿度条件下测试透湿率。

6、对pp粘接力(中空管状容器的材质一般为聚丙烯):按照标准astmd1002测试。测试时,将待检测物涂覆在pp片材上,用pp片材压合。0.13mm铜丝控制厚度,搭接面积为12.7*25.4mm2,再用led紫外灯进行固化(apao和聚丙烯自然冷却);固化后使用万能试验机将两个片材沿相反方向拉开,将所测得的力值以强度(mpa)记录;

7、粘度增长比例测试:按照标准gb/t2794测试。将pur热熔胶在100℃下加热20min后,使用博勒飞旋转粘度计用27#转子20rpm条件下测试其粘度,与起始粘度对比即可得出粘度增长比例。

8、pur热熔胶强度衰减比例测试:按照标准astmd1002测试。将pur热熔胶在100℃下加热20min后,涂布在pc片材上,用pc片材压合。0.13mm铜丝控制厚度,搭接面积为12.7*25.4mm2,在23℃、50%的湿度条件下放置48h后,使用万能试验机将两个片材沿相反方向拉开,将所测得的力值以强度(mpa)记录。与起始强度对比即可得出强度衰减值和强度衰减比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