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智能打结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7337发布日期:2019-12-17 15:4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智能打结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丝线编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全自动智能打结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种丝线需要人工进行打结以将客户纱车上的多锭丝卷上的丝线持续地喂入编织机以供测试丝线质量。如此工作效率较低且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打结以将客户纱车两面一共48锭丝卷上的丝线持续地喂入编织机且不需要手动翻车、能实现一个人开三台机器、工作效率是人工打结的两倍以上的全自动智能打结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全自动智能打结器,包括工作支架、可沿工作支架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打结单元及固定设置于工作支架一侧的喂线支架,喂线支架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喂线孔;打结单元具有打结平台,打结平台朝向喂线支架的一端突出延伸设置有喂线块,喂线块上开设有第二喂线孔,喂线块位于喂线支架的下方;第一喂线孔中穿设有铝管;打结平台于朝向喂线支架的一端及远离喂线支架的一端分别突出设置有无杆气缸支架,无杆气缸支架之间平行设置有第一无杆气缸及第二无杆气缸;第一无杆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上下设置有上吸嘴,上吸嘴的下方设置有下吸嘴;第二无杆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侧吸嘴,侧吸嘴与上吸嘴位于同一水平面;打结平台上于侧吸嘴远离上吸嘴的一侧设置有送线转接头;打结平台靠近喂线支架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剪刀单元,第一剪刀单元远离喂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勾丝单元;第一剪刀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剪刀单元,第一勾丝单元靠近第二剪刀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勾丝单元;打结平台上靠近侧吸嘴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剪刀单元,第三剪刀单元朝向第二剪刀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勾丝单元;打结平台靠近上吸嘴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剪刀单元,第四剪刀单元朝向第一剪刀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勾丝单元;上吸嘴与喂线支架上的第一喂线孔处于同一水平面,下吸嘴与喂线块上的第二喂线孔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勾丝单元与第四勾丝单元之间设置有吹气打结单元;所述第四剪刀单元远离第三剪刀单元的一侧设置有剪刀移动气缸,剪刀移动气缸的末端设置有第五剪刀单元及第五勾丝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支架上沿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齿条及导轨,齿条远离导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齿槽,导轨的顶面开设有导槽,打结平台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移动驱动器,移动驱动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打结平台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滚轮安装块,滚轮安装块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滚轮位于导轨的导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上吸嘴连接有第一废丝管,下吸嘴连接有标准丝废丝管,第一废丝管上设置有第一丝线感应器;侧吸嘴连接有第二废丝管,第二废丝管上设置有第二丝线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打结平台上于第一勾丝单元与第四勾丝单元之间,间隔地设置有第一托丝单元及第二托丝单元,吹气打结单元设置于第一托丝单元与第二托丝单元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全自动智能打结器包括工作支架、可沿工作支架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打结单元及固定设置于工作支架一侧的喂线支架,喂线支架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喂线孔;打结单元具有打结平台,打结平台朝向喂线支架的一端突出延伸设置有喂线块,喂线块上开设有第二喂线孔,喂线块位于喂线支架的下方;第一喂线孔中穿设有铝管;打结平台于朝向喂线支架的一端及远离喂线支架的一端分别突出设置有无杆气缸支架,无杆气缸支架之间平行设置有第一无杆气缸及第二无杆气缸;第一无杆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上下设置有上吸嘴,上吸嘴的下方设置有下吸嘴;第二无杆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侧吸嘴,侧吸嘴与上吸嘴位于同一水平面;打结平台上于侧吸嘴远离上吸嘴的一侧设置有送线转接头;打结平台靠近喂线支架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剪刀单元,第一剪刀单元远离喂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勾丝单元;第一剪刀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剪刀单元,第一勾丝单元靠近第二剪刀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勾丝单元;打结平台上靠近侧吸嘴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剪刀单元,第三剪刀单元朝向第二剪刀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勾丝单元;打结平台靠近上吸嘴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剪刀单元,第四剪刀单元朝向第一剪刀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勾丝单元;上吸嘴与喂线支架上的第一喂线孔处于同一水平面,下吸嘴与喂线块上的第二喂线孔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勾丝单元与第四勾丝单元之间设置有吹气打结单元;所述第四剪刀单元远离第三剪刀单元的一侧设置有剪刀移动气缸,剪刀移动气缸的末端设置有第五剪刀单元及第五勾丝单元。如此能够自动打结以将多锭丝卷上的丝线持续地喂入编织机、工作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智能打结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智能打结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打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打结单元移除无杆气缸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智能打结器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智能打结器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智能打结器包括工作支架10、可沿工作支架1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打结单元20及固定设置于工作支架10一侧的喂线支架30。喂线支架30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喂线孔31。

请参考图2,工作支架10于打结单元20的下方且沿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齿条11及导轨12,齿条11远离导轨1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齿槽,导轨12的顶面开设有导槽121。

打结单元20具有打结平台21,打结平台2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移动驱动器22,移动驱动器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齿条11啮合的齿轮221,打结平台2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滚轮安装块231,滚轮安装块23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232,滚轮232位于导轨12的导槽121中。

请参考图3,打结平台21朝向喂线支架30的一端突出延伸设置有喂线块40,喂线块40上开设有第二喂线孔41。喂线块40位于喂线支架30的下方。喂线块40用于喂入标准丝。

第一喂线孔31中穿设有铝管32。

本实施方式中,铝管32的数量为48个,48个铝管32中依次穿设有1至48号普通丝,普通丝通过铝管32及第一喂线孔31喂入打结单元20。第二喂线孔41用于喂入标准丝。

请参考图4至图6,打结平台21于朝向喂线支架30的一端及远离喂线支架30的一端分别突出设置有无杆气缸支架,无杆气缸支架之间平行设置有第一无杆气缸241及第二无杆气缸245。

第一无杆气缸24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上下设置有上吸嘴242及下吸嘴249,上吸嘴242连接有第一废丝管243,下吸嘴249连接有标准丝废丝管,第一废丝管243上设置有第一丝线感应器244。上吸嘴242及下吸嘴249均设置有真空吸附单元,以进行抽真空实现吸附丝线的作用。第一废丝管243对应第一丝线感应器244的位置开设有通孔,第一丝线感应器244为光电感应器,能够感应第一废丝管243中是否存在丝线。

第二无杆气缸24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侧吸嘴246,侧吸嘴246与上吸嘴24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侧吸嘴246连接有第二废丝管247,第二废丝管247上设置有第二丝线感应器248,用于感应第二废丝管247中是否存在丝线。

打结平台21上于侧吸嘴246远离上吸嘴242的一侧设置有送线转接头251,送线转接头251为一瓷眼。丝线穿过送线转接头251后送入编织机。

打结平台21上靠近喂线块4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剪刀单元261,第一剪刀单元261远离喂线块4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勾丝单元271;第一剪刀单元26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剪刀单元262,第一勾丝单元271靠近第二剪刀单元26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勾丝单元272;打结平台21上靠近侧吸嘴246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剪刀单元263,第三剪刀单元263朝向第二剪刀单元26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勾丝单元273;打结平台21上靠近上吸嘴242及下吸嘴249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剪刀单元264,第四剪刀单元264朝向第一剪刀单元26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勾丝单元274。

第四剪刀单元264远离第三剪刀单元263的一侧设置有剪刀移动气缸266,剪刀移动气缸266的末端设置有第五剪刀单元265及第五勾丝单元。

上述剪刀单元均具有剪刀气缸及剪刀头,勾丝单元均具有位于打结平台21下方的勾丝移动气缸及设置于勾丝移动气缸的输出轴的末端的勾丝针。勾丝针的形状为箭头状或船锚状,能够勾住丝线向下移动,以保证丝线不脱离剪刀单元的行程范围。勾丝移动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打结平台21。

第一至第四剪刀单元的剪刀气缸位于打结平台21的下方,剪刀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打结平台21并与剪刀头连接。

上吸嘴242与喂线支架30上的第一喂线孔31处于同一水平面,下吸嘴249位于上吸嘴242的下方,且与喂线块40上的第二喂线孔41处于同一水平面。

相邻的铝管3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废丝管243与第二废丝管247之间的距离相等,打结单元20的一侧靠近喂线支架30,喂线支架30上的部分铝管32与第一剪刀单元261及第二剪刀单元262相对。其中与第一剪刀单元261对应的铝管32为第一铝管321,与第二剪刀单元262对应的铝管32为第二铝管322。

打结平台21上于第一勾丝单元271与第四勾丝单元274之间,或第二勾丝单元272与第三勾丝单元273之间,间隔地设置有第一托丝单元255及第二托丝单元256,第一托丝单元255及第二托丝单元256均包括位于打结平台21下方的托丝气缸及设置于托丝气缸的输出轴的托板。托丝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打结平台21。

第一托丝单元255与第二托丝单元256之间设置有吹气打结单元,吹气打结单元包括位于第一托丝单元255及第二托丝单元256的第一侧的吹气打结单元气缸252及位于第一托丝单元255及第二托丝单元256的第二侧的打结块254,吹气打结单元气缸252的输出端设置有吹气打结头253。吹气打结头253为本领域所习知的打结单元,其通过吹气实现丝线的打结。

请参考图7,其实现前端的标准丝102与后端的1号普通丝101之间的打结。在设备启动前,从喂线块40的第二喂线孔41喂入的标准丝102由人工手动穿过送线转接头251后接入编织机,之后的过程无需手动连接丝线。第二无杆气缸245驱动侧吸嘴246朝向第二铝管322移动,并从第二铝管322处吸取1号普通丝101后远离第二铝管322移动,移动到位信号灯亮后,第一托丝单元255及第二托丝单元256向上托起标准丝102及1号普通丝101。吹气打结单元气缸252驱动吹气打结头253与打结块254配合实现标准丝102与1号普通丝101打结。之后第一勾丝单元271升起并落下,第一剪刀单元261剪断标准丝102。同时第三勾丝单元273升起并落下后,第三剪刀单元263剪断普通丝101靠近废丝管的一端。如此进入编织机的丝线由标准丝102切换为1号普通丝101。请参考图8,其实现前端的1号普通丝101与后端的2号普通丝101之间的打结。1号普通丝101编织一定长度后需要更换为2号普通丝101,因此需要将1号普通丝101与2号普通丝101连接。第一无杆气缸241驱动上吸嘴242朝向第一铝管321移动,并从第一铝管321处吸取2号普通丝101后远离第一铝管321移动。第一托丝单元255及第二托丝单元256向上托起两根普通丝101。吹气打结单元气缸252驱动吹气打结头253与打结块254配合实现两根普通丝101之间的打结。第二勾丝单元272升起并落下,之后第二剪刀单元262剪断右侧的1号普通丝101;与此同时,第五勾丝单元升起并落下,左侧的2号普通丝101由第五剪刀单元265剪断靠近废丝管的一端。由于第五剪刀单元265设置为剪断普通丝,第四剪刀单元264设置为剪断标准丝。如此进入编织机的丝线由右侧的1号普通丝101切换为左侧的2号普通丝101。之后打结单元20沿工作支架10的长度方向向左移动,如箭头c所示,使得原先靠近第一剪刀单元261的2号普通丝101靠近第二剪刀单元262。也就是说,2号普通丝的位置从第一铝管321相对地变换为第二铝管322(实际铝管未更换,只是说相对打结单元20来说的)。

请继续参考图8,2号普通丝101编织一定长度后,需要将2号普通丝101与3号普通丝101连接。具体工作过程与图8中的描述相似。

以此类推,逐渐依次实现1至6号普通丝的打结。

请再次参考图8,6号普通丝101编织一定长度后,需要将6号普通丝101更换为标准丝102。第一无杆气缸241驱动下吸嘴249朝向喂线块40移动,并从喂线块40处吸取标准丝102,第一托丝单元255及第二托丝单元256向上托起6号普通丝101及标准丝102。吹气打结单元气缸252驱动吹气打结头253与打结块254配合实现6号普通丝101及标准丝102之间的打结。第二勾丝单元272升起并落下,落下到位后(到位信号亮起)第二剪刀单元262剪断普通丝。与此同时,第四勾丝单元274升起并落下后,第四剪刀单元264剪断标准丝。

以此类推,每6次普通丝后更换为标准丝。以上为六个普通丝和一个标准丝编织的过程。本机器可以实现2-12个普通丝和一个标准丝打结。

打结平台21上靠近喂线支架30的位置还设置有用于侦测第一无杆气缸241或第二无杆气缸245朝向喂线支架30移动到预定位置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感应到第一无杆气缸241或第二无杆气缸245到位后,真空吸附单元生产负压,开始吸丝。

打结平台21上还设置有打结感应器,用于感应吹气打结单元气缸252伸出的位置是否达到预定位置,到达预定位置后吹气打结头253开始工作。

打结平台21上还设置有托板感应器,用于感应第一托丝单元255及第二托丝单元256的托板的升降位置。

打结平台21上还设置有勾丝针感应器,用于感应勾丝针的升降位置。

第一丝线感应器244及第二丝线感应器248感应到丝线吸入时,第一无杆气缸241或第二无杆气缸245开始后退,若5s内仍未感应到丝线,则停机报警。

上述各个勾丝单元的勾丝移动气缸驱动勾丝针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后向下移动,从而将丝线勾住并向下拉动,实现丝线的限位及相对固定,便于剪刀单元切断丝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全自动智能打结器包括工作支架10、可沿工作支架10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打结单元20及固定设置于工作支架10一侧的喂线支架30,喂线支架30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喂线孔31;打结单元20具有打结平台21;第一喂线孔31中穿设有铝管32;打结平台21于朝向喂线支架30的一端及远离喂线支架30的一端分别突出设置有无杆气缸支架,无杆气缸支架之间平行设置有第一无杆气缸241及第二无杆气缸245;第一无杆气缸24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上下设置有上吸嘴242及下吸嘴249;第二无杆气缸24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侧吸嘴246;打结平台21上于侧吸嘴246远离上吸嘴242的一侧设置有送线转接头251;打结平台21靠近喂线支架3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剪刀单元261,第一剪刀单元261远离喂线支架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勾丝单元271;第一剪刀单元26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剪刀单元262,第一勾丝单元271靠近第二剪刀单元26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勾丝单元272;打结平台21上靠近侧吸嘴246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剪刀单元263,第三剪刀单元263朝向第二剪刀单元26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勾丝单元273;打结平台21靠近上吸嘴242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剪刀单元264,第四剪刀单元264朝向第一剪刀单元26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勾丝单元274;第一托丝单元255与第二托丝单元256之间设置有吹气打结单元;第四剪刀单元264远离第三剪刀单元263的一侧设置有剪刀移动气缸266,剪刀移动气缸266的末端设置有第五剪刀单元265及第五勾丝单元。如此能够自动打结以将多锭丝卷上的丝线持续地喂入编织机、工作效率提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