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烟灰分离功能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1459发布日期:2020-02-08 00:17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烟灰分离功能的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烟灰分离功能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就使用场合可分为公共垃圾桶和家庭垃圾桶。就盛放垃圾形式可分为独立垃圾桶和分类垃圾桶。就加工材料可分为塑料垃圾桶、不锈钢垃圾桶、陶瓷垃圾桶、木质垃圾桶、水泥垃圾桶和纸浆垃圾桶等等。就开启方式有敞口式、揭盖式、踩踏开盖、感应式(红外线)等。一般室外用到的垃圾桶的上方都携有烟灰缸,烟灰缸部分只是整个上方圆盘结构形状的,并不会设有烟灰区与滤嘴放置区,所以在后期的处理与清洗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并且垃圾桶本身不具备醒目性,在光线差的地方,不易被人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夜光条与垃圾桶相结合的方式,在垃圾桶本身设置夜光条,即使在光线暗的地方,也能及时让人员发现,提高安全性,同时烟灰缸部分采用烟灰与滤嘴分开的方式,能够减少后期人员清洗的难度,并且烟灰缸设为可移动的方式,也方便了后期的清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烟灰分离功能的垃圾桶,主要包括垃圾桶本体,所述垃圾桶上方设有烟灰缸,所述烟灰缸为圆形凹槽式结构,所述凹槽式结构为四周凹槽,中间部分为网状凸起结构,所述垃圾桶下部分为垃圾口,所述垃圾口为两个,分别在垃圾桶两侧,所述垃圾口与烟灰缸之间设有夜光条,所述烟灰缸凹槽侧边设有烟雾报警装置,所述烟灰缸底部也设有烟雾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凸起结构与下方垃圾桶为互相连接结构。互相连通的方式是为了在人员使用烟灰缸时,能够将烟灰通过上方的网状结构直接掉落至下方垃圾桶内,可以减少后期维护人员的清洗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烟灰缸部分为可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设定是为了后期的拿取方便,在对垃圾桶进行清洗时只需要将烟灰缸部分拿起,单独清洗即可,同时烟灰缸的圆弧形设计也非常容易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烟灰缸与下方垃圾桶连接部分设有卡扣装置。卡扣装置的设计是为了固定好烟灰缸,同时卡扣不仅容易拆卸,也容易安装,在面对意外情况时,垃圾桶与烟灰缸不会分离,方便管理与摆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四周凹槽部分内部放有砂子。砂子不仅能够快速将烟头熄灭,同时也能美观整体垃圾桶,后期清洗时只需要将砂子倒出,通过水流进行清洁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了夜光条与垃圾桶相结合的方式,在垃圾桶本身设置夜光条,即使在光线暗的地方,也能及时让人员发现,提高安全性,同时烟灰缸部分采用烟灰与滤嘴分开的方式,能够减少后期人员清洗的难度,并且烟灰缸设为可移动的方式,也方便了后期的清洁,侧边的烟雾报警装置是提醒人员注意,当不慎将烟头丢入垃圾桶内引起火灾时能够及时发现,避免出现更大的危险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烟灰缸平面与底部示意图。

图中,1-烟灰缸,2-凹槽式结构,3-网状凸起结构,4-垃圾口,5-夜光条,6-卡扣装置,7-烟雾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烟灰分离功能的垃圾桶,主要包括垃圾桶本体,所述垃圾桶上方设有烟灰缸1,所述烟灰缸1为圆形凹槽式结构2,所述凹槽式结构2为四周凹槽,中间部分为网状凸起结构3,所述垃圾桶下部分为垃圾口4,所述垃圾口4为两个,分别在垃圾桶两侧,所述垃圾口4与烟灰缸1之间设有夜光条5,所述烟灰缸1凹槽侧边设有烟雾报警装置7,所述烟灰缸1底部也设有烟雾报警装置7。

本实施例中,网状凸起结构3与下方垃圾桶为互相连接结构。互相连通的方式是为了在人员使用烟灰缸时,能够将烟灰通过上方的网状结构直接掉落至下方垃圾桶内,可以减少后期维护人员的清洗难度。

本实施例中,烟灰缸1部分为可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设定是为了后期的拿取方便,在对垃圾桶进行清洗时只需要将烟灰缸部分拿起,单独清洗即可,同时烟灰缸的圆弧形设计也非常容易清洗。

本实施例中,烟灰缸1与下方垃圾桶连接部分设有卡扣装置6。卡扣装置6的设计是为了固定好烟灰缸,同时卡扣不仅容易拆卸,也容易安装,在面对意外情况时,垃圾桶与烟灰缸不会分离,方便管理与摆放。

本实施例中,四周凹槽部分内部放有砂子。砂子不仅能够快速将烟头熄灭,同时也能美观整体垃圾桶,后期清洗时只需要将砂子倒出,通过水流进行清洁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