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4797发布日期:2019-11-15 21:25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已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焚烧炉渣经机械输送系统排入渣池,然后通过渣吊装入自卸汽车运送至厂外综合利用或填埋。考虑渣池水蒸汽大及布置需要,渣吊控制室一般设在电缆夹层。但由于电缆夹层层高较低、管线较多且无法自然采光,导致操作人员进出控制室存在危险。特别对于大型垃圾发电厂,渣坑较长,导致操作人员视野受限,存在操作上的隐患,且人工装车易洒落,装车等待时间较长,恶劣的环境会影响作业人员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包括布置于垃圾焚烧炉下方的渣池,还包括至少一个装车料仓以及用于在所述渣池与所述装车料仓之间转运炉渣的炉渣转运装置,各所述装车料仓底部均设有卸料机构。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装车料仓均配置有用于检测仓内装料状况的装料检测元件。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装料检测元件包括设于所述装车料仓内的料位计或设于料仓侧壁的称重传感器。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炉渣转运装置包括可在所述渣池与各所述装车料仓之间运行的渣吊。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装车料仓底部的卸料门以及用于启闭所述卸料门的卸料门驱动单元。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卸料门为单开门或对开门,且门体均铰接于所述装车料仓的侧壁上;所述卸料门为单开门时,所述卸料门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料仓固定结构件上且与所述卸料门的其中一端铰接;所述卸料门为对开门时,所述卸料门驱动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料仓固定结构件上且分列于所述装车料仓两侧的两组驱动构件,两组驱动构件分别与所述卸料门的两扇门体铰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装车料仓的有效容积大于运渣车的有效装料容积。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装车料仓有多个;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还包括滑移轨道以及用于承载运渣车的载车平台,所述滑移轨道连接各所述装车料仓所对应的装车点,所述载车平台滑设于所述所述滑移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通过设置固定式装车料仓,实现定点装车功能,提高操作视野模糊时的装车效率并大幅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甚至代替人工操作,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缩短运渣车装渣停留时间,提高装车效率,避免人工操作渣吊装车过程中泄漏、撒料等情况,改善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包括渣池1、至少一个装车料仓3以及用于在所述渣池1与所述装车料仓3之间转运炉渣的炉渣转运装置,各所述装车料仓3底部均设有卸料机构。

上述炉渣转运装置可采用渣吊2或皮带上料机等上料设备,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采用渣吊2,渣吊2为本领域常规设备,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其可在所述渣池1与各所述装车料仓3之间运行。

上述装车料仓3可采用常规的料仓结构,此处不作详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通过设置固定式装车料仓3,实现定点装车功能,提高操作视野模糊时的装车效率并大幅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甚至代替人工操作,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缩短运渣车5的装渣停留时间,提高装车效率,避免人工操作渣吊装车过程中泄漏、撒料等情况,改善作业环境。

进一步优化上述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的结构,各所述装车料仓3均配置有用于检测仓内装料状况的装料检测元件,装料状况的检测主要是该装车料仓3的装料量的检测,基于该装料检测元件检测到的仓内装料状况,一方面可以知悉该装车料仓3是否已装满,方便控制是否对该装车料仓3上料以及上料量,即实现定量上料;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定量排料,避免炉渣泄漏、撒料。本实施例中,基于前述内容,该装料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装车料仓3内的装料量,其可以采用料位计或称重传感器等:采用料位计时,其设于装车料仓3内;采用称重传感器时,其优选为设于装车料仓3侧壁上,具体地,装车料仓3通过料仓固定结构件4安装于炉渣处置车间内,例如,其是通过多个支耳承托在对应的料仓固定结构件4上,则上述的称重传感器安设于装车料仓3与料仓固定结构件4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渣吊2采用自动控制,而取代人工操作渣吊2的方式,根据装车料仓3的装料状况,渣吊2自动抓料、自动提升、运行到指定的装车位置并打开抓斗放料。即渣吊具有自动抓放料和定点装车功能;优选地,上述装料检测元件与渣吊联锁控制,实现渣吊自动上料。

进一步地,对于装车料仓3有多个的情况,预先对各装车料仓3进行编号,以及预先将各装车料仓3的位置存储于车间控制系统内;根据前述装料检测元件反馈的装车料仓3的仓内装料状况,以及渣吊2当前所处位置,由炉渣处置车间控制系统计算渣吊2与需要上料的装车料仓3之间的最佳运行路径,从而指导渣吊2的运行驱动机构进行相应动作。

进一步优化上述装车料仓3的结构,其优选为采用自动卸料方式,本实施例中,例举如下两种实施方式:

(1)其卸料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装车料仓3底部的卸料门31以及用于启闭所述卸料门31的卸料门驱动单元32。

其中,所述卸料门31可以为单开门或对开门,且门体均铰接于所述装车料仓3的侧壁上;所述卸料门31为单开门时,所述卸料门驱动单元32安装于所述料仓固定结构件4上且与所述卸料门31的其中一端铰接;所述卸料门31为对开门时,所述卸料门驱动单元32包括安装于所述料仓固定结构件4上且分列于所述装车料仓3两侧的两组驱动构件,两组驱动构件分别与所述卸料门31的两扇门体铰接。

如图1,优选地,上述门体为弧形门板且滑设于装车料仓3底部,其通过连杆与装车料仓3侧壁上的铰轴连接。采用弧形门板便于根据排料量控制卸料门31的开度,且保证料仓3两侧的炉渣能在自重作用下自动下料。

上述卸料门驱动单元32可采用气缸、电动推杆等直线驱动设备,其壳体铰接于料仓固定结构件4上。

(2)其卸料机构包括设于装车料仓3底部的连杆、位于连杆下方且铰接于装车料仓3侧壁上的卸料溜槽以及用于驱动卸料溜槽在竖向平面内滑动的溜槽驱动机构,连杆上设有卸料阀。

上述卸料阀为自动控制阀门,可以控制装车料仓3的排料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车料仓3的有效容积大于运渣车5的有效装料容积,保证一个装车料仓3可满足至少一台运渣车5的装车需求,避免运渣车5在多个装车料仓3之间运行而影响炉渣装车效率。

进一步优化上述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的结构,所述装车料仓3有多个,可以成排布置也可以分散布置;该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上料系统还包括滑移轨道以及用于承载运渣车5的载车平台,所述滑移轨道连接各所述装车料仓3所对应的装车点(例如,对于装车料仓3成排布置的结构,该滑移轨道的导向方向与各装车料仓3的排列方向平行),所述载车平台滑设于所述所述滑移轨道上。基于该结构,可以实现运渣车5与对应装车料仓3的精确定位,保证运渣车5准确运行至对应装车料仓3的正下方,减少因运渣车5驾驶员操作不当而造成撒料等情况。可以理解地,该载车平台连接有平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该载车平台在滑移轨道上滑动,该平台驱动机构可以是电机、液压缸等常规驱动设备,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在上述载车平台上设有称重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运渣车5是否装满,进一步保证炉渣装车量的准确性以及自动化控制。

基于上述结构,驾驶员在将运渣车5开至载车平台上之后,即可离开运渣车5,从而改善其工作环境。进一步地,可设置围挡并将各装车料仓3及滑移轨道围设于内,围挡上开设相应地运渣车5出入通道即可,在围挡顶部或侧方可设置抽尘设备,可以减少因渣吊2下料以及装车料仓3排料等造成的扬尘情况,进一步改善车间工作环境。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运渣车驾驶员可手动或遥控装车料斗开启,在料仓固定结构件4上设置相应的按钮或操控件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炉渣上料系统设备控制只需接入控制系统即可;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自动化控制均为常规自动控制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