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条、链轮系统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069发布日期:2020-01-24 12:3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链条、链轮系统及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链条、链轮系统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链条一般地讲,在汽车、工业用机械等的动力传递机构或搬运机械等中,具备通过卷挂于驱动侧链轮与从动侧链轮的链条来传递动力的传动装置。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传动技术领域中。

虽然现有技术中有将链条用作为输送功能,如专利公开号:cn106144413,专利名称为:一种输送链条,专利公开号:cn107428473,专利名称为:一种输送链条,其技术方案均仅仅只将链条作为送料平台进行物料输送,都需要额外借助工具将物料放置于链条上,如需要进一步的分料、排料,也需要利用其它辅助工具才能实现。在使用上受到了局限,且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链条、链轮系统及输送系统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传动、输送、分料、拨料、排料多种用途的链条、链轮系统及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链条,包括多个交替连接至少有一对外链板和/或一对内链板形成的链节、通过销轴首尾相接形成的可弯曲结构,当链条做弧线运行时,所述链节运动方向的前端形成凸起。

优选的,所述外链板和内链板均包括载置面、自所述载置面的两端弯折延伸的前进面和后退面、及连接于所述前进面和后退面之间的啮合面,所述凸起设于所述载置面和前进面的连接处,所述外链板和/或内链板的销轴中心到前进面和/或后退面的半径或距离大于链板高度的1/2或销轴中心到链板设有所述凸起的载置面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载置面和啮合面均为直边结构,所述前进面和后退面均为圆弧面。

优选的,所述载置面和啮合面均为直边结构,所述前进面和后退面临近载置面为直边结构,临近啮合面为圆弧结构。

优选的,所述前进面、后退面与载置面的连接处设有圆倒角。

优选的,所述销轴中心到设有凸起的载置面的距离大于销轴中心到没有凸起的载置面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载置面、前进面和后退面均为直边结构,所述啮合面为齿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链轮系统,包括上述的链条,和至少两个与所述链条的啮合面啮合、且带动其转动的链轮,所述链轮可以只有一个主动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包括上述的链轮系统和送料平台,所述送料平台位于其中一个所述链轮运动方向的相反侧送料平台。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链轮系统,所述第二链轮系统设于所述链轮系统的对面,且第二链轮系统的链条与链轮系统的链条的载置面之间形成用于输送物料的通道。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链条运动方向的前端设计有凸起,利用该凸起对送料平台输送过来的物料进行自动分料、拨料,且利用链条的运转将物料有序排列于链条的载置面上进行输送,由此实现了传动、输送、分料、拨料和排料的多种用途,适用性更广,物料输送效率更高。另外,还可以利用二组链轮系统形成的输送物料的通道,使物料排列更加整齐、紧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部分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输送系统另一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的输送系统另一种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的部分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种实施例的部分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种实施例的部分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六种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部分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链条;11-外链板;12-内链板;13-链节;14-销轴;15-凸起;101-载置面;102-前进面;103-后退面;104-啮合面;105-直边部;106-圆弧部;2-链轮;3-送料平台;200-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包括链条1、链轮2和送料平台3。

所述链条1包括多个交替连接至少有一对外链板11和/或一对内链板12形成的链节13、通过销轴14首尾相接形成的可弯曲结构。所述链条1可为滚子链或套筒链。

所述外链板11和内链板12均包括载置面101、自所述载置面101的两端弯折延伸的前进面102和后退面103、及连接于所述前进面102和后退面103之间的啮合面104。以链条运动方向为参考,所述前进面102为运动方向的前面,反之为后退面103;所述外链板11和内链板12的上端为载置面101,反之,下端为啮合面104。

如图2所示,设计时,将所述外链板11和/或内链板12的销轴中心到前进面(102)和/或后退面(103)的半径或距离r1大于链板高度h的1/2或销轴中心到链板载置面101的距离a,由此,在载置面101和前进面102的连接处,当链条1做弧线运行时,所述链节运动方向的前端形成了凸起15。当链条1做水平运动时,该凸起消失,整个链条形成一个完整连续的平面,即用于放置物料的载置面10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置面101和啮合面104均为直边结构,所述前进面102和后退面103均为圆弧面。

如图1所示,所述链轮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可以只有一个主动轮。所述链轮2与所述链条1的啮合面104啮合,并带动链条1转动。所述送料平台3位于其中一个链轮2运动方向相反侧,且与所述链轮2的齿根圆的法向平齐。

本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1所示,物料200为片状物,竖直排列放置于送料平台3上、并向链轮2的方向位移,链轮2沿图1所示进行逆时针旋转,链条1向左行进;

因送料平台3与所述链轮2的齿根圆的法向平齐,当链节13由链轮2的旋转转为弧线运动时,其凸点15拨动竖放的物料平放在载置面101上,并与链条1一同向左位移,由此实现了拨料、排料和输送的功能。因需要保证物料200在载置面101上均匀地、有间隙的排布,所以,送料平台3的位移速度、链轮2的旋转速度与物料200的外形尺寸有关,且速度可调。

另,如图4所示,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第二链轮系统4,所述第二链轮系统4设于所述链轮系统的上方,且第二链轮系统4的链条41与链轮系统的链条1的载置面101之间形成用于输送物料的通道5。所述通道5可以使分拨出来的物料更紧密、更平整。所述第二链轮系统4的链条可与链轮系统的链条1结构相同,也可以为普通链条。链条运转速度可独立调整,从而,可根据需要调整排料密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5、图6所示,所述链条1的所述载置面101和啮合面104均为直边结构,所述前进面102和后退面103临近载置面101为直边结构,临近啮合面104为圆弧结构。

如图6所示,设计时,将所述外链板11和/或内链板12的销轴中心到前进面(102)和/或后退面(103)的半径或距离r1、r2、r3大于链板高度h的1/2或销轴中心到链板载置面101的距离a,由此,在载置面101和前进面102的连接处,即链条1运动方向的前端形成了凸起15。

另,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同样可以设有两个链轮系统,两输送链条之间形成以使分拨出来的物料更紧密、更平整的通道,其结构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施例其它部件的结构、连接关系及运动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链条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如图8所示,所述前进面102、后退面103与载置面101的连接处设有圆倒角。

本实施例其它部件的结构、连接关系及运动原理与实施例二相同。

实施例四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置面101和啮合面104均为直边结构,所述前进面102和后退面103均包括直边部105和自所述直边部105的两端分别向所述载置面101和啮合面104延伸的圆弧部106。

本实施例其它部件的结构、连接关系及运动原理与实施例二相同。

实施例五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置面101、前进面102和后退面103均为直边结构,所述啮合面104为齿形结构。

本实施例其它部件的结构、连接关系及运动原理与实施例二相同。

实施例六

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销轴中心到设有凸起的载置面的距离a大于销轴中心到没有凸起的载置面的距离r4,即,链条的载置面自前进面向后退面设有一台阶,链条由旋转运动转为直线运动时,其前进面上的凸起与物料接触,后退面不与物料接触。

本实施例其它部件的结构、连接关系及运动原理与实施例二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