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手提纸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7483发布日期:2019-12-24 20:5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承载手提纸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提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承载手提纸袋。



背景技术:

手提纸袋时现今常见是盛放物体的一种容器,是用纸作为制作材料的一种环保型用品。在商场购物中会大量得使用到,但是以纸张为主的手提袋其自身力学性能受制于纸张自身。在不采用另外材质的基础上,如何以有限的纸张来提高手提袋的受力性能则是主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承载手提纸袋,凸弧边的形状决定了衬纸在袋体的正面、背面向两侧下延伸,结合提手与袋体之间的力学传递,提手与袋体间的力量均匀过渡,通过增加有限面积的衬纸,提高了手提纸袋整体结构强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承载手提纸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承载手提纸袋,包括:袋体,呈顶部具备开口的六面体,开口的边沿重合于一空间平面;衬纸,与袋体的内圈贴附,衬纸的上边沿与开口齐平,衬纸的下边沿具备依次相切交替连接的凹弧边、凸弧边,袋体的正面、背面对应的衬纸下边沿为凹弧边,袋体的两侧面对应的衬纸下边沿为凸弧边,袋体的正面、背面的宽度大于袋体两侧面的宽度;提手,具备埋入段和位于袋体开口上方的露出段,埋入段位于袋体与衬纸之间,埋入段的底部与凹弧边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弧边的形状决定了衬纸在袋体的正面、背面向两侧下延伸,结合提手与袋体之间的力学传递,便于中心上方的提手与大尺寸的袋体间的力量均匀过渡,强化提手与袋体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凸弧边的最高高度也低于凹弧边的最低高度,越远离提手的部位越需要得到加强,同时凹弧边与凸弧边整体不存在应力集中处,衬纸不容易撕裂。通过增加有限面积的衬纸,提高了手提纸袋整体的结构强度,均匀了受力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凹弧边与凸弧边的相切处位于袋体的侧棱线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凹弧边与凸弧边交界处较为合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凸弧边的顶端、提绳的中点、袋体的正面的形心、袋体的背面的形心重合于同一空间平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整体力的传递对称均匀,防止局部受力过大而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袋体的两侧面具备内凹的折痕,凸弧边的底部具备上凹的豁口,豁口与折痕相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折痕与豁口对应,制造一个人为的局部薄弱处,便于纸袋依旧在折痕处折叠,减小纸袋占用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提手的埋入段贴附有内衬片,内衬片的面积小于衬纸的面积,内衬片与衬纸、袋体胶粘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衬片在埋入段与衬纸、袋体间增加了一个过渡部,进一步均匀力的传递,进一步强化提手与袋体结合处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内衬片呈矩形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矩形便于由长条纸卷切断而来,加工效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提手为纸捻结构,袋体、衬纸、提手、内衬片材质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整体可以全由同一纸张原料制成,原料通用,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1-袋体;101-折痕;102-开口;2-提手;201-露出段;202-埋入段;3-衬纸;301-凹弧边;302-凸弧边;303-豁口;4-内衬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高承载手提纸袋,包括:袋体1,呈顶部具备开口102的六面体,开口102的边沿重合于一空间平面;衬纸3,与袋体1的内圈贴附,衬纸3的上边沿与开口齐平,衬纸3的下边沿具备依次相切交替连接的凹弧边301、凸弧边302,袋体1的正面、背面对应的衬纸3下边沿为凹弧边301,袋体1的两侧面对应的衬纸3下边沿为凸弧边302,袋体1的正面、背面的宽度大于袋体1两侧面的宽度;提手2,具备埋入段202和位于袋体1开口上方的露出段201,埋入段202位于袋体1与衬纸3之间,埋入段202的底部与凹弧边301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弧边的形状决定了衬纸在袋体的正面、背面向两侧下延伸,结合提手与袋体之间的力学传递,便于中心上方的提手与大尺寸的袋体间的力量均匀过渡,强化提手与袋体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凸弧边的最高高度也低于凹弧边的最低高度,越远离提手的部位越需要得到加强,同时凹弧边与凸弧边整体不存在应力集中处,衬纸不容易撕裂。通过增加有限面积的衬纸,提高了手提纸袋整体的结构强度,均匀了受力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凹弧边301与凸弧边302的相切处位于袋体1的侧棱线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凹弧边与凸弧边交界处较为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弧边302的顶端、提绳2的中点、袋体1的正面的形心、袋体1的背面的形心重合于同一空间平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整体力的传递对称均匀,防止局部受力过大而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袋体1的两侧面具备内凹的折痕101,凸弧边302的底部具备上凹的豁口303,豁口303与折痕101相交。

豁口303与凸弧边302也是均匀过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折痕与豁口对应,制造一个人为的局部薄弱处,便于纸袋依旧在折痕处折叠,减小纸袋占用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提手2的埋入段202贴附有内衬片4,内衬片4的面积小于衬纸3的面积,内衬片4与衬纸3、袋体1胶粘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衬片在埋入段与衬纸、袋体间增加了一个过渡部,进一步均匀力的传递,进一步强化提手与袋体结合处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内衬片4呈矩形状。

图1、图3、图4相比图2,利用虚线表现了内轮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矩形便于由长条纸卷切断而来,加工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提手2为纸捻结构,袋体1、衬纸3、提手2、内衬片4材质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整体可以全由同一纸张原料制成,原料通用,成本低廉。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