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式提升机尾轴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3053发布日期:2019-12-27 14:3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斗式提升机尾轴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升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斗式提升机尾轴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垂直斗式提升机可用来提升各种散状物料,如:矿石、煤、水泥、水泥熟料、粮食、化肥等,在各工业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提升机在作业过程中,输送链会逐渐变得张力不足,因此需配备张紧装置,为输送链提供足够张紧力的同时,还能阻止尾轴上下跳动,但是,在提升机工作过程中,尾轴还会出现轴向窜动的情况,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张紧可靠、能对尾轴轴向窜动进行缓冲的斗式提升机尾轴张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斗式提升机尾轴张紧装置,包括提升机本体、重箱和杠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本体相对两侧面安装有滑板和滑板压条,所述滑板压条将滑板压在提升机本体上,滑板和提升机本体滑动连接,滑板上开设有供尾轴端部穿出的通孔,尾轴端部安装有轴承座,滑板外侧安装有用于安装轴承座的安装座,所述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安装在尾轴端部,所述轴承座端部安装用于对轴承外圈进行定位的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的下部连接有用于支撑杠杆的连接架,所述杠杆的一端连接在提升机本体上,杠杆的中部支撑设置在连接架上,杠杆的另一端挂有重箱;所述轴承端盖通过缓冲紧固件与轴承座连接在一起,所述缓冲紧固件包括螺栓和缓冲弹簧,所述轴承座和轴承端盖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螺栓上,并位于轴承座和轴承端盖之间。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承座与尾轴通过油封进行密封。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承端盖上设置有进油口。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紧固件设置六个,沿轴承端盖周向均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张紧装置为输送链提供足够的张紧力、阻止尾轴上下跳动,另外,轴承端盖通过缓冲紧固件与轴承座连接在一起,可防止尾轴小范围内轴向移动,对尾轴起到缓冲吸振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提升机本体1、滑板2、滑板压条3、杠杆4、重箱5、尾轴6、轴承座7、安装座8、缓冲弹簧9、螺栓10、轴承端盖11、进油口12、轴承13、油封14、连接架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

本实施例为一种斗式提升机尾轴张紧装置,包括提升机本体1、重箱5和杠杆4,提升机本体1相对两侧面安装有滑板2和滑板压条3,滑板压条3将滑板2压在提升机本体1上,滑板2和提升机本体1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滑板2上开设有供尾轴6端部穿出的通孔,尾轴6端部安装有轴承座7,滑板2外侧安装有用于安装轴承座7的安装座8,轴承座7内安装有轴承13,轴承13套设安装在尾轴6端部,轴承座7端部安装用于对轴承13外圈进行定位的轴承端盖11,轴承端盖11的下部连接有用于支撑杠杆4的连接架15,杠杆4的一端连接在提升机本体1上,杠杆4的中部支撑设置在连接架15上,杠杆4的另一端挂有重箱5。

本实施例中,轴承端盖11通过缓冲紧固件与轴承座7连接在一起,缓冲紧固件设置六个,沿轴承端盖11周向均布。缓冲紧固件包括螺栓10和缓冲弹簧9,轴承座7和轴承端盖11通过螺栓10连接;缓冲弹簧9套设在螺栓10上,并位于轴承座7和轴承端盖11之间。缓冲紧固件可防止尾轴6小范围内轴向移动,对尾轴6起到缓冲吸振作用,减轻了尾轴6的损害程度。

本实施例中,轴承13需通过润滑油进行润滑,因此在轴承端盖11上设置有进油口12,通过进油口12,定期向轴承13处添加润滑油,并且轴承座7与尾轴6通过油封14进行密封,油封14防止润滑油漏出。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