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5323发布日期:2020-10-23 12:1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组件。



背景技术:

产品诸如茶叶一类的非必须食品,通常由消费者一时冲动而购买。因此,产品的包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公司通常也会投入相当大的资源开发在视觉上吸引消费者的特色产品,并且开发能够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独特、有创意的产品包装。

纸制品包装,是包装工业品中用量最大的种类,其中纸箱是最主要的运输包装形式,而纸盒广泛用做食品、医药、电子等各种产品的销售包装。其中,纸盒是一个立体的造型,它是由若干个组成的面的移动、堆积、折叠、包围而成的多面形体构成的。纸盒包装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其精美造型和装潢来宣传美化商品,提高商品的竞争性。由于纸盒的造型和结构设计往往要由被包装商品的形状特点来确定,故其式样和类型很多。

对于茶叶一类的产品,售卖时往往通过多个小包装分装后,再统一放在大包装内进行销售。现有的包装方式中,通常是用多个小包装分别装好后,将小包装放入大包装中,但小包装在大包装内的放置方式,或是通过其它组件进行隔离后排列整齐、或是随意散装在大包装内,这种包装组件在美观性和实用性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包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形美观、拿取便利,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的包装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装组件,包括,外包装件,所述外包装件内部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内包装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内包装件内部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放置产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包装件包括闭合形态和铺展形态,所述铺展形态通过折叠后形成所述闭合形态,所述外包装件处于闭合形态,其包括构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顶面和底面;所述左面和所述右面为相对的两个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为相对的两个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铺展形态下,所述前面还包括第一前面和第二前面,所述第一前面沿第一前面对角线折叠,所述第二前面沿第二前面对角线折叠后,共同构成所述前面,且所述第一前面对角线和所述第二前面对角线重合于所述前面的前面对角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铺展形态下,所述后面包括第一后面和第二后面,所述第一后面沿第一后面对角线折叠,所述第二后面沿第二后面对角线折叠后,共同构成所述后面,且所述第一后面对角线和所述第二后面对角线重合于所述后面的后面对角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闭合形态下,所述前面的所述前面对角线和所述后面的所述后面对角线在空间上互相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包装件还包括外折叠面,所述外折叠面与所述顶面侧连接,且通过折叠与所述右面相连;所述闭合形态下,所述折叠面的一条连接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面的所述前面对角线和所述后面的所述后面对角线相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沿所述前面对角线、所述后面对角线和所述外折叠面打开所述外包装件,形成开口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包装件包括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左侧面上设置左侧折线,沿所述左侧折线折叠所述左侧面,且所述左侧面包括第一左侧面和第二左侧面;所述右侧面上设置右侧折线,沿所述右侧折线折叠所述右侧面,且所述右侧面包括第一右侧面和第二右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包装件还包括第一内折叠面和第二内折叠面,所述第一内折叠面连接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所述第二内折叠面连接所述左侧面和所述右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包装件和所述内包装件均由可折叠材料折叠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包装套多个内包装的包装组件,打开外包装后,能够直接取用内包装里的产品,内包装排列整齐且充分利用了外包装内的空间,无需其它隔离和排列的辅助件,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外包装件铺展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外包装件闭合形态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外包装件闭合形态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中外包装件在闭合形态下开口区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内包装件铺展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外包装件开口区打开时包装组件从某一角度观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外包装件开口区打开时包装组件从另一角度观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装组件的外包装件100,外包装件100包括闭合形态和铺展形态,其中,铺展形态通过折叠后形成闭合形态。

参照图1,图1为外包装件100铺展形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外包装件100包括第一前面101a、第二前面101b、第一后面102a、第二后面102b、左面103、右面104、顶面105和底面106,

其中,第一前面101a和第二前面101b折叠后共同构成前面101,第一后面102a和第二后面102b折叠后共同构成后面102。第一前面101a、第二前面101b、第一后面102a和第二后面102b四个面的大小相等,左面103和右面104的大小相等,顶面105和底面106的大小相等。

具体的,第一前面101a上设置有第一前面对角线l1,第二前面101b上设置有第二前面对角线l2,第一前面101a和第二前面101b能够分别沿第一前面对角线l1和第二前面对角线l2折叠,由于第一前面101a和第二前面101b的大小相等,因此第一前面对角线l1和第二前面对角线l2的长度相等,第一前面101a和第二前面101b分别沿第一前面对角线l1和第二前面对角线l2折叠后,形成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共同构成前面101;由于第一后面102a和第二后面102b的大小相等,因此第一后面对角线m1和第二后面对角线m2的长度相等,第一后面102a和第二后面102b分别沿第一后面对角线m1和第二后面对角线m2折叠后,形成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共同构成后面10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前面101a、第二前面101b、第一后面102a和第二后面102b四个面的大小相等,由其折叠后构成的前面101和后面102大小也相等。

优选的,第一前面101a、第二前面101b、第一后面102a、第二后面102b、左面103、右面104、顶面105和底面106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

外包装件100还包括外折叠面107,其中,外折叠面107的一条连接边n与顶面105的一边相连。

优选的,外折叠面107的形状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

可以理解的是,外折叠面107可以与左面103、右面104、顶面105和底面106的其中一个面的一条边相连。

优选的,外包装件100在铺展形态下,共计九个面。

由于外包装件100在铺展形态下通过折叠后能够形成闭合形态,因此外包装件100由可折叠材料制成,如纸、金属箔、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材料,本实施例中,外包装件100由纸折叠而成。具体的,可折叠材料可以选择单粉纸、双铜纸、坑纸等。

如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组件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该实施例为包装组件的外包装件100由铺展形态折叠后形成的闭合形态,此时外包装件100为一方形盒体,其内部包括第一容纳空间300。

将实施例1中铺展形态的外包装件100折叠后,成为闭合形态的外包装件100,具体的,折叠过程如下:将左面103、右面104、顶面105和底面106分别沿其所在面与其相连面的连接线进行折叠,折叠时各个面应按照同一折叠折向,折叠后的每个面与其相邻面之间的角度为90度。可以理解的是,折叠后左面103、右面104、顶面105和底面106四个面形成一个闭环。此时,左面103和右面104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顶面105和底面106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

将第一前面101a和第二前面101b分别沿第一前面对角线l1和第二前面对角线l2折叠,且折叠的折向相同,由于第一前面101a和第二前面101b大小相等,因此折叠后形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令第一前面对角线l1和第二前面对角线l2重合,重合于前面对角线l,此时折叠后的第一前面101a和第二前面101b共同构成前面101,前面对角线l为前面101上的对角线;将第一后面102a和第二后面102b分别沿第一后面对角线m1和第二后面对角线m2折叠,且折叠的折向相同,由于第一后面102a和第二后面102b大小相等,因此折叠后形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令第一后面对角线m1和第二后面对角线m2重合,重合于后面对角线m,对角线m为后面102的对角线。参照图2~3,此时前面101与后面102为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且互相平行,前面对角线l和后面对角线m也互相平行。

将外折叠面107沿其与顶面105相连的连接边n折叠,折叠后的外折叠面107连接在外包装件100的内部,外折叠面107与顶面105相连的连接边的两端,分别与对角线l和对角线m的端点相接。在本实施例中,外折叠面107连接于右面104的内壁,此时外包装件100为一密封的盒体。

如图4所示,图4为外包装件100在闭合形态下打开后的形态,需要打开外包装件100时,沿外包装件100的前面对角线l、后面对角线m和外折叠面107撕开,此时外包装件100上形成开口区108,通过开口区108,可以向外包装件100内部的第一容纳空间300取出或放入产品等物品。

如图5~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组件提供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该实施例中包装组件还包括内包装件200,内包装件200由可折叠材料制成,包括闭合形态和铺展形态,所述铺展形态通过折叠后形成所述闭合形态。

如图5所示,为内包装件200的铺展形态,此时内包装件200包括前侧面201、后侧面202、左侧面203和右侧面204。其中,左侧面203上设置有左侧折线p,左侧折线p将左侧面203分成第一左侧面203a和第二左侧面203b;右侧面204上设置有右侧折线q,右侧折线q将右侧面204分成第一右侧面204a和第二右侧面204b。

优选的,前侧面201和后侧面202的大小相等,左侧面203和右侧面204的大小相等,第一左侧面203a、第二左侧面203b、第一右侧面204a和第二右侧面204b的大小相等。

内包装件200还包括第一内折叠面205和第二内折叠面206,其中,第一内折叠面205与后侧面202相连,第二内折叠面206与左侧面203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折叠面205也可以与前侧面201的一边相连,第二内折叠面206也可以与前侧面201相连。

内包装件200由可折叠材料制成,如纸、金属箔、一种或多种聚合物材料,本实施例中,内包装件200由纸折叠而成。

内包装件200由图5的铺展形态折叠后成为闭合形态的内包装件200,其具体折叠过程如下:将前侧面201、后侧面202、左侧面203、右侧面204、第一内折叠面205和第二内折叠面206沿其连接线折叠,折叠时沿同一折向。折叠后,第一内折叠面205和第二内折叠面206贴合在内包装件200的内壁,其中,第一内折叠面205连接前侧面201和后侧面202,第二内折叠面206前侧面201和左侧面203。此时,内包装件200为一个一端开口的包装袋形状,通过其开口端能够向内包装件200的第二容纳空间400内放置或取出产品。

优选的,将左侧面203和右侧面204分别沿其所在面的左侧折线p和右侧折线q折叠,折叠的折向为朝向内包装件200的内部。经过折叠后的左侧面203被分成第一左侧面203a和第二左侧面203b两个部分,右侧面204被分成第一右侧面204a和第二右侧面204b两个部分,此时内包装件200为闭合形态。

当外包装件100和内包装件200均为闭合形态时,通过组合成为完整的包装组件。即包装组件包括外包装件100和内包装件200,将内包装就200放置在外包装件100内部,其中,内包装件200的开口端,应与外包装件100打开时的开口区108的开口方向相同。参照图6~7,此时打开外包装件100时,可以通过开口区108和内包装件200的开口端直接拿取内包装件200内放置的产品。

优选的,内包装件200的前侧面201、后侧面202、左侧面203和右侧面204的边长长度应小于外包装件100的前面101、后面102、左面103、右面104、顶面105和底面106的边长长度。

优选的,放置在外包装件100内的内包装件200的个数至少为两个,内包装件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商家的需求以及外包装件100的大小设定。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