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即配饮料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0021发布日期:2019-12-06 16:5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长效即配饮料瓶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即一种长效即配饮料瓶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饮料都是由水和溶质混合而成,装在饮料瓶内,瓶口由瓶盖密闭,人们打开瓶盖即可饮用。由于溶质和水混合在一起,饮料的保质期比单独存放水和溶质要短得多。而且溶质的浓度不能调整,不能适合不同口味的需要。近年来,市场上推出一种即配饮料,这种饮料把水和溶质分开,水装在饮料瓶内,溶质装在另一个密闭的小盒内,小盒多设在瓶外或瓶盖内部,饮用时把溶质混入水中,现配现饮。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延长饮料的保质期,也便于调配溶质的比例。可是,小盒放在瓶外的不便携带,容易散落。小盒设在瓶盖内的虽然解决了携带不便的问题,但使用时还要把瓶盖打开后,再把装溶质的小盒破开,很不方便,也不卫生。有的虽然不用开盖即可把小盒的密封膜破坏,倒出溶质,但密封膜残破部分容易落入水中,饮用不慎会吞入腹内,增加了饮用的难度。此外,小盒在瓶盖内的产品结构多比较复杂,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饮料瓶的瓶盖,这种瓶盖能够单独包装溶质,并能够打开包装把溶质混入水中,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卫生,使用方便。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出一种长效即配饮料瓶盖,包括与饮料瓶嘴外围相配合的管状的围壁和围壁一端封闭的顶板,其特点是:所述围壁内设有一个可盛装饮料溶质的内管,内管的外径小于饮料瓶嘴的内径,内管的上端与顶板相固连,内管的下端由薄膜密封,内管里面设有横断面为半环状的推管,推管的上端与顶板固连,下端设有多个尖刺,所述顶板为上凸的弧面,顶板在压力下可向下凹陷,顶板上凸时推管下端的尖刺高于薄膜,顶板下凹时推管下端的尖刺切割薄膜。

所述推管的下端边缘为下凹的弧线,即下面的尖刺高低不齐,且中间的最低,两侧渐高。

所述瓶盖的顶板外上侧周围设有凸台,凸台的上端高于顶板。

所述瓶盖的围壁向下延伸一段防伪环,围壁与防伪环之间开有断裂线。

所述瓶盖的内管向下接出一支拉线,拉线下端连接一个可填装氢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气囊,气囊下面与饮料瓶相连接。

所述内管向下接出连杆,连杆下端固连着管状的气囊,气囊的下端设有出口,出口设有柱塞状的开关,饮料瓶瓶底上设有可与开关相接合的卡座。

所述开关的上部是与气囊开口插接配合的柱塞,柱塞下面是一个圆柱状的插柱,插柱的内侧是一个圆锥状的锥凹槽,插柱两侧壁上开有平置的销孔,销孔内各插一支滑动销;所述卡座外围是一个圆管,圆管上端边缘内折呈钩状,卡座的上口直径大于开关插柱的外径,卡座中部是一个锥状的凸台,凸台的形状与插柱的锥凹槽相配合。

所述瓶盖的顶板外上侧周围设有环状的凸台,凸台外侧与防护帽的内侧插接配合并且通过挂钩相连,防护帽外围向上延伸后再向内下方回折再向内平折而形成下凹环,下凹环内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盘状的压盖,压盖下压后可压迫瓶盖的顶板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溶质盛装在瓶盖内,饮用前下压盖板即可刺破大部分薄膜,放出溶质,配成饮料。薄膜刺破后仍有部分与内管相连,不会落入瓶内,安全卫生。控制推管下行幅度,可以改变溶质的投放量,调整饮料的口味。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等特点,可大幅延长饮料的储存时间,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局剖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8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是第四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0是第五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1是第五种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12是第五种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13是第五种实施例的又一种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14是第五种实施例的等同结构主视图;

图15是第六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6是第六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17是第六种实施例的部件开关的主视图;

图18是第六种实施例的部件开关的俯视图;

图19是第六种实施例的部件卡座的主视图;

图20是第六种实施例的部件卡座的俯视图;

图21是第六种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22是第六种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23是第六种实施例的又一种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24是第七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5是第七种实施例的部件防护帽的主视图;

图26是第七种实施例的部件防护帽的俯视图。

图中可见:瓶盖1,围壁2,顶板3,内管4,推管5,尖刺6,薄膜7,饮料瓶8,瓶嘴9,溶质10,水11,凸台12,防伪环13,断裂线14,拉线15,气囊16,连杆17,出口18,开关19,卡座20,插柱21,销孔22,滑动销23,锥凹槽24,锥凸台25,防护帽26,下凹环27,压盖28,挂钩29。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例:图1、图2、图3介绍了一种长效即配饮料瓶盖,所述瓶盖1包括与饮料瓶8的瓶嘴9外围相配合的围壁2,围壁上口由顶板3封闭,其特点是:所述围壁2内设有一个可盛装饮料溶质的内管4,内管的外径小于饮料瓶嘴的内径,内管上端与顶板3相固连,内管的下端由薄膜7密封,内管里面设有横断面为半环状的推管5,推管的上端与顶板固连,下端设有多个尖刺6。为了节省材料,推管壁开有开有多条通孔。所述顶板为中心上凸的弧面,其材料可用食品级塑料,在人手指的压力下可向下凹陷。平时,顶板上凸,下面的推管也随之处于高位,推管下端的尖刺高于薄膜,薄膜不会破裂。在顶板手压而下凹时,推管下行,尖刺可切割薄膜。

使用时,如图4所示,先把饮料的溶质10制成固体物,装在内管里面,随后用食品级粘合剂把薄膜粘贴到内管的下口上,同时把净水灌入饮料瓶内,再把瓶盖扣在饮料瓶的瓶嘴上面,密封即可。饮用前,如图5所示,人用手指下压瓶盖的顶板,使之下凹,推管的尖刺即可刺破薄膜,溶质就会落入水中。由于推管呈半环状,只能切割一大部分薄膜,另有一部分还连接在内管下面,不会落入水中。如果想要保留一部分溶质,可以轻压顶板,减少推管及尖刺下行的行程,使薄膜的破口变小,即可控制溶质的流量和比例,调整饮料的口味。

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如图6所示,推管5的下端边缘为下凹的弧线,即下面的尖刺高低不齐,且中间的最低,两侧渐高。这样,再推管下行时,中部的尖刺先刺破薄膜,两侧的尖刺后接触薄膜。这样,人就可以更好的控制薄膜开口的大小,调整溶质下落的数量。

第三种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如图7、图8所示,瓶盖的盖顶外上侧周围设有凸台12,凸台高于顶板。凸台可以是一个连续的圆环,也可以是一个断续的环,或者是几个圆柱。其作用是在有重物下压时,凸台能够保护顶板,防止顶板下陷刺破薄膜,使溶质不能散落。

第四种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如图9所示,瓶盖的围壁向下延伸一段防伪环13,围壁与防伪环之间开有断裂线14。装配时,防伪环被压在饮料瓶嘴外侧的凸环以下,拧动瓶盖时,防伪环即可自断裂线断开而脱离围壁,留在瓶嘴的外面,以防止不法人员冒用饮料瓶和瓶盖。

第五种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根据现有技术,饮料当中添加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改善口感。另据最近资料,在饮料当中添加氢气,制成“水素水”,可以中和人体血液和细胞里的活性氧(自由基),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可是,上述气体在水中保持的时间都很短,都很容易挥发出去,因此最好在饮用之前添加。可是,目前在饮用前添加二氧化碳的饮料还未见报道。饮用前在水中加氢的水杯已经上市,但多采用电解的方法或化学反应的方法制取氢气,结构复杂,成本昂贵,售价高达几千元,普及难度很大。本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加气方法和构造:

如图10所述,瓶盖1的内管4向下接出一支拉线15,拉线15下端连接一个气囊16,气囊最好用食品级的弹性薄膜制成,气囊里面充填氢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气囊里面充填气体的方式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结合图11可见,这种气囊下面与饮料瓶相连接。连接的方式很多,图中介绍的是在饮料瓶的瓶底设有一个挂钩,在气囊下面设置一个挂孔,挂钩和挂孔相挂接。饮用前如图12所示,先下压瓶盖1的顶板,使推管下行,刺破薄膜,洒落溶质。再如图13所示,取下瓶盖,带动拉线15上拉,拉下气囊16开口的密封塞,气囊里面的氢气或二氧化碳即可放出,混入水中。当时饮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气体的作用。

当然,这里的气囊16也可以如图14所示,用强度较高的玻璃或食品级硬质树脂制成,可以与饮料瓶制成一体结构。气囊上端设置一个可开关的开口,开口内设有弹性塞,拉线下端与弹性塞相连。在打开瓶盖以后,即可拉动拉线,拉出弹性塞,使气囊的开口放开,放出里面的气体。

第六种实施例:在第五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如图15所示的瓶盖1与前述实施例一样,也设有围壁2、顶板3、内管4、推管5、尖刺6和薄膜7,其改进是:内管向下接出连杆17,连杆可以是两支,也可以多支。连杆17的长度以及之间的空隙以便于向内管填装溶质,便于粘贴薄膜为宜。连杆下端固连着管状的气囊16,气囊的下端设有出口18,出口设有柱塞状的开关19。如图16所示,开关19与饮料瓶8瓶底上的卡座20为可连接的配合件。

显然,开关19和卡座20的配合方式很多。下面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配合结构:图17、图18介绍一种开关19。开关上部是与气囊出口18插接配合的柱塞,柱塞下面是一个圆柱状的插柱21,插柱21的内侧是一个圆锥状的锥凹槽24,插柱两侧壁上开有平置的销孔22,销孔内各插一支滑动销23。内推滑动销23,滑动销的外端可缩回插柱内。图19、图20介绍了一种与开关19相配合的卡座20。卡座外围是一个圆管,圆管上端边缘内折呈钩状,卡座的上口直径大于开关19插柱21的外径。卡座中部是一个锥状的凸台25,凸台25的形状与插柱的锥凹槽24相吻合。

图21、图22、图23当中还例举的一种可向气囊16充气的开关19,其柱塞上部是由食品级的柔软高弹材料制成的胶管,胶管里面插装一支前端密闭一侧开孔的芯管,胶管紧紧压迫芯管,在向芯管充入高压气体时,气体会冲开胶管进入气囊。充气完成后气囊内气体被胶管阻隔而不能从入口回流。

结合图16可见,灌装饮料时,先把溶质装在内管4里面,封好薄膜7。再向气囊16内充入氢气或二氧化碳气体,随后封闭出口18,同时向饮料瓶内灌装净水。再如图21所示,把滑动销23内推使其端部与插柱表面持平,再把气囊16连同内管4插入饮料瓶8内,把插柱向下插入卡座的上口。在插柱进入卡座并向下运行的同时,卡座的锥凸台25进入锥凹槽24,锥凸台25尖端进入两个滑动销之间,使两侧的滑动销外移,即可如图22所示,进入卡座的钩状折边内,开关19与卡座20即可挂接在一起,随后封闭瓶盖即可。

饮用饮料时,人手指下压瓶盖顶板3,推管5下移,尖刺6刺破薄膜7,放出溶质,与水混合。再向上开启瓶盖1,拉动气囊16上行,开关19因被卡座固定而从气囊出口18中脱出,囊内气体即可从开口放出而与水混合。

第七种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瓶盖的结构进行改进。如图24所示,所述瓶盖1的顶板3外上侧周围设有环状的凸台12,凸台12外侧与防护帽26的内侧插接配合,并且通过挂钩29相连。结合图25、图26可见,这种防护帽26的外围向上延伸后再向内下方回折再向内平折而形成下凹环27,下凹环27内部边缘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圆盘状的压盖28,压盖下压后可压迫瓶盖的顶板3向下移动。压盖的上端应低于防护帽外围的高度。显然,压盖与瓶盖1是两个相配合的部件,压盖扣在瓶盖上以后,压盖受到外围的保护,当有重物压迫时压盖不会下落,下面的顶板3也就不会下移,瓶盖里面的溶剂就不会散落。当需要配制饮料时,人手压下压盖28,即可压动下面的顶板3,使顶板下面的推管5下行,尖刺刺破薄膜7,内管4内的溶剂流出。可见,有了这个防护帽26,溶剂的保存会更加安全可靠。

此外,有了这个防护帽以后,顶板3可以做得很薄,而且弹性更好,上下行程会更大,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在此基础上,可以把防护帽26与凸台12之间的挂钩29加大尺寸,制成插接后不能分离的结构,压盖28与下凹环27之间通过薄壁脆弱连接,平时靠防护帽外围的保护压盖不会下落,当人手压压盖下行完成溶剂释放动作的时候,压盖与下凹环27的连接部断裂,即可达到一次性使用的防伪目的。

显然,这种瓶盖可以用于前述各个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