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环送料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1548发布日期:2020-03-24 14:4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环送料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环送料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某一铜环逐个放入治具对其进行加工,如图1所示,该铜环的外围设置有一圈凸边1,凸边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锥面2和第二锥面3,第一锥面2的环宽大于第二锥面3的环宽。传统的送料方式为人工上料,就是操作人员手工将铜环一个个放入治具,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人工放置位置不精准,影响产品后期加工质量,也容易出现铜环正反面放置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后期自动加工时出现故障,影响整体效率,最终影响企业效益。

因此,设计了一种铜环送料模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环送料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环送料模组,该铜环的外围设置有一圈凸边,所述凸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的环宽大于所述第二锥面的环宽;包括水平设置的送料槽,所述送料槽的一侧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第一气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下端设置有直径小于所述铜环内径的套筒;所述送料槽一端对接有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输送通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传料数量的第一传送口和筛选所述铜环正反面的第二传送口,所述第一传送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口的下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传送口设置有用于掉落所述铜环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输送通道的内侧边距离大于所述铜环外径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所述铜环外径的二分之三。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传送口设置有筛选板,所述筛选板上开设有可通过所述铜环的掉料孔,所述掉料孔与所述输送通道的内侧边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锥面环宽的二分之一且小于所述第二锥面环宽的二分之一,所述筛选板向内侧倾斜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套筒可拆卸式套设在所述第二气缸的下端,所述套筒材料为橡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送料槽的上端设置有压条。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压条一侧设置有观察口。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送料模组,通过振动盘和自动化拨料结构,实现了铜环的自动供料,保证了供料效率以及铜环正反面的一致性,降低故障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铜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传送口示意图。

图5为第二传送口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凸边1,第一锥面2,第二锥面3,送料槽4,连接板5,第一气缸6,安装板7,第二气缸8,套筒9,振动盘10,第一传送口11,第二传送口12,缺口13,筛选板14,掉料孔15,压条16,观察口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铜环送料模组,该铜环的外围设置有一圈凸边1,凸边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锥面2和第二锥面3,第一锥面2的环宽大于第二锥面3的环宽;包括水平设置的送料槽4,送料槽4的一侧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连接板5,连接板5的下端与第一气缸6连接,连接板5的上端固定有安装板7,安装板7上设置有第二气缸8,第二气缸8下端设置有直径小于铜环内径的套筒9;送料槽4一端对接有振动盘10,振动盘10的输送通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传料数量的第一传送口11和筛选铜环正反面的第二传送口12,第一传送口11设置在第二传送口12的下层。第一传送口11设置有用于掉落铜环的缺口13,缺口13与输送通道的内侧边距离大于铜环外径的二分之一且小于铜环外径的二分之三。第二传送口12设置有筛选板14,筛选板14上开设有可通过铜环的掉料孔15,掉料孔15与输送通道的内侧边距离大于第二锥面3环宽的二分之一且小于第二锥面3环宽的二分之一,筛选板14向内侧倾斜设置。

注:振动盘10的输送轨道为常见结构,因此在附图中未示出,只要保证第一传送口11和第二传送口12均设置在输送轨道上且第一传送口11设置在第二传送口12的下层即可,也就是说铜环先经过第一传送口11再经过第二传送口12。

送料原理:首先,将铜环倒入振动盘10,振动盘10对铜环进行由下往上的输送;当铜环经过第一传送口11时,由于缺口13的设置,输送通道仅能通过一个铜环,其他同排的铜环在缺口13处掉落下去,保证了铜环单个排列输送;当铜环经过第二传送口12时,由于设置有倾斜的筛选板14,铜环会由水平输送状态转换为竖立的输送状态,由于铜环第一锥面2的环宽和第二锥面3的环宽不同,只要保证筛选板14上的铜环通道宽度能够使第二锥面3经过不掉落而第一锥面2经过掉落,即可保证输送的铜环均为正面或反面,经过筛选板14后又恢复到水平输送状态,掉落孔则用于铜环的掉落;随着铜环在振动盘10上继续前进,铜环进入送料槽4,由于振动盘10的作用,铜环在水平送料槽4内也会继续向前推送,铜环到达第二气缸8正下方时,第二气缸8带动套筒9向下进入铜环内圈,然后第一气缸6动作,使得连接板5带动安装板7令套筒9向一侧拨料,铜环则会进入对接设备上的治具内,实现对接供料。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3所示,套筒9可拆卸式套设在第二气缸8的下端,套筒9材料为橡胶。便于更换不同直径的套筒9,来适应多种不同内径的铜环使用,增加了适用范围;套筒9采用橡胶类软材料,可以防止套筒9进入铜环执行拨料动作时对产品造成损伤,提高产品质量。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3所示,送料槽4的上端设置有压条16。控制送料槽4上方高度,防止铜环堆叠,保证送料效率。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3所示,压条16一侧设置有观察口17。便于观察,也防止卡料造成机械故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送料模组,通过振动盘和自动化拨料结构,实现了铜环的自动供料,保证了供料效率以及铜环正反面的一致性,降低故障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