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裁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3145发布日期:2020-04-17 17:16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裁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包装,具体涉及一种裁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效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邮寄文件大部分是依靠快递来完成。因此,国内快递包装的使用量是非常巨大的,目前的邮政快递信封主要原材料为木浆,采用硬纸板制作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包装。从而使快递可以存放不同尺寸产品,如物流行业,文件,小盒子快递。当包装制成信封状时,一般只能放置文件,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裁片,可以折叠成体积可变的信封,从而使其可用于多种尺寸的产品,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裁片,包括底板、连接于底板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侧板、连接于底板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有四片且分别位于底板四角,所述连接片连接于第一侧板一端和第二侧板一端,其中一块所述第一侧板远离底板一侧连接有顶板,所述第一侧板上间隔设有n根第一折线,n为奇数,所述第一折线平行于底板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侧板上间隔设有n根第二折线,所述第二折线平行于底板宽度方向,每根所述第一折线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折线交汇,每个所述连接片上设有第三折线和第四折线,所述第三折线和第四折线沿最中间的第一折线呈对称设置,每个连接片上第三折线和第四折线均设有(n+1)/2根,对应的第三折线、第四折线和第一侧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侧边形成三角插板,所述三角插板设有若干个且相互为相似三角形,所述连接片和第一侧边上均开设有用于插设三角插板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需包装的物品放在底板上,根据实际要包装的物品大小,选择一对第三折线和第四折线折叠,从而形成三角插板,然后将三角插板插入对应的插槽内,从而形成了信封。每组第三折线和第四折线对应可形成的信封长宽高均不相同,从而使该采用可用于多种尺寸的产品,有较大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沿其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折叠后用于与第二侧板增大接触面积的第一抵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裁片折叠成信封后可更加稳定的保持在信封形态。同时也减小了折叠成型后顶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折线经过底板沿长度方向的侧边一端或第一折线一端,所述第四折线经过第一侧板远离底板的侧边一端或第一折线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可更方便的沿着折痕将裁片折叠成信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片为直角梯形或直角三角形,所述连接片的斜边与其中一条第四折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折叠裁片时,只需沿第三折线折叠连接片即可形成一个三角插片,进而可更方便的将裁片折叠成信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片的斜边上设有折叠后用于与三角插板增大接触面积的第二抵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裁片折叠成信封后可更加稳定的保持在信封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未连接有顶板的第一侧板沿其长度方向一侧侧边连接有折叠后用于增大与顶板接触面积的第三抵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裁片折叠成信封后可更加稳定的保持在信封形态。同时也减小了折叠成型后顶板和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抵接板两侧连接有折叠后用于增大与第二侧板接触面积的第四抵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裁片折叠成信封后可更加稳定的保持在信封形态。同时也减小了折叠成型后第三抵接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抵接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侧侧边呈圆弧形设置且开口朝向第一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方便的对第三抵接板施力,将第三抵接板从信封中取出,使信封呈现开口的状态,可用于取放物品。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可折叠成变换尺寸的信封,从而使其可用于多种尺寸的产品,扩大了其适用范围;2、折叠成信封后可稳定的保持在信封形态;3、方便折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第一种折叠形态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第一种折叠形态封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第二种折叠形态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第二种折叠形态封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第三种折叠形态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第三种折叠形态封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顶板;5、连接片;6、第一折线;7、第二折线;8、第三折线;9、第四折线;10、插槽;11、三角插板;12、第一抵接板;13、第二抵接板;14、第三抵接板;15、第四抵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裁片,包括底板1、连接于底板1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一侧板2、连接于底板1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二侧板3。其中一块第一侧板2远离底板1一侧连接有顶板4。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片5,连接片5设有四片且分别位于底板1四角。连接片5为直角梯形,连接片5的腰长与第二侧板3宽度相等且连接于第二侧板3。连接片5的长底边长与第一侧板2的宽度相等且连接于第一侧板2。

如图1所示,第一侧板2上间隔设有3根第一折线6,第一折线6平行于底板1长度方向。第二侧板3上间隔设有3根第二折线7,第二折线7平行于底板1宽度方向。每根第一折线6两端分别与位于其两侧的两根第二折线7交汇。

如图1所示,每个连接片5上设有第三折线8和第四折线9,第三折线8和第四折线9沿最中间的第一折线6呈对称设置,每个连接片5上第三折线8和第四折线9均设有2根。其中一根第三折线8与底板1沿长度方向的侧边一端交汇,另一根第三折线8与最靠近底板1的第一折线6一端交汇。其中一根第四折线9与第一侧板2远离底板1的侧边一端交汇,另一根第四折线9与最远离底板1的第一折线6一端交汇。

如图1所示,每个连接片5的第三折线8、第四折线9和连接片5的长底边形成两个三角插板。两个三角插板为相似三角形。连接片5和第一侧边上均开设有用于插设三角插板的插槽10。

在实际实用时,将需包装的物品放在底板1上,根据实际要包装的物品大小,选择一对第三折线8和第四折线9折叠,从而形成三角插板11(如图5所示),然后将三角插板11插入对应的插槽10内,从而形成了一个立体信封,可以用于装具有一定厚度的物品。或直接沿第一折线6和第二折线7折叠,形成一个扁平的信封,可以用于装文件。折叠后的裁片的三种形态如图2~图7所示。

如图1所示,为了使连接片5被折叠成三角插板后可更稳定的保持三角插板的形态,连接片5的斜边上设有第二抵接板13,折叠后第二抵接板13抵接于三角插板。

如图1所示,为了使折叠后的信封更好的保持其信封的形态,顶板4沿其宽度方向两侧设有第一抵接板12,折叠后用于与第二侧板3增大接触面积的第一抵接板12。未连接有顶板4的第一侧板2沿其长度方向一侧侧边连接有第三抵接板14。第三抵接板14远离第一侧板2的一侧侧边呈圆弧形设置,且该侧侧边的开口朝向第一侧板2。第三抵接板14两侧连接有第四抵接板15。在折叠后,第一抵接板12抵接于第二侧板3,第三抵接板14抵接于顶板4,第四抵接板15抵接于第二侧板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