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9599发布日期:2020-02-21 19:3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两年,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国内媒体热门话题之一。有的报道称电池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一节电池可以污染六万立方米的水。有的甚至说废电池随生活垃圾处理可以引起诸如日本水俣病之类的危害,还有一节号废电池就可以使一平方土地荒废等,这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有很多热爱环保的人士和团体开展或参加了回收废电池的活动。

科学调查表明,一颗普通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亿只。据了解,我国生产的电池有为锌锰电池和铅酸锰电池,其主要成份为锰、汞、锌等重金属。废电池无论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份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为了避免废电池的随意丢弃,专门为收集废电池提供了收集装置。但是现有的废电池收集装置结构单一,将所有种类的废旧电池集中在一个腔体内,每次收集存储后,需要定期外售的时候,都需要将各种废电池进行分类回收。目前该过程都是人工进行处理,耗时耗力,分类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设置有多种电池容纳腔,将电池在收集过程中就分好类别,等到定期外售的时候,直接出售即可,省去了再次进行人工分类处理的过程,省时省力,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本体,所述回收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且所述回收箱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箱底;所述回收箱本体内通过竖直设置的若干个分隔板将其分隔为多个容纳腔,多个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均开设有电池收集口,且所述容纳腔的上方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存放通孔,且所述挡板上方还平行设置有将废电池运输到容纳腔内的驱动结构;所述箱盖上开设有废电池投放口,所述回收箱本体底部一端与所述箱底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升降设置在所述箱底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上设置有废电池预存箱,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用于驱动第二驱动结构移动,且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废电池预存箱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回收箱本体两侧的第一丝杠和导杆,所述第一丝杠的两端通过固定座一安装在所述回收箱本体的相对内侧壁上,所述导杆通过固定座二固定安装在所述回收箱本体的相对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丝杠和导板,所述第二丝杠和导板的两端分别共同设置在安装基座上,所述安装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上,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废电池预存箱的一侧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板上,其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凸耳,所述凸耳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二丝杠配合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第二丝杠贯穿所述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下方固定处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所述挡板之间形成锐角夹角,且所述缓冲板的固定端位于所述存放通孔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箱本体底部一端通过伸缩气缸与所述箱底升降设置,所述伸缩气缸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箱底内底面上,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回收箱本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箱底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支座,所述回收箱本体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转动支座相配合的转轴。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均设置为倾斜状,其靠近所述电池收集口的一侧低于远离所述电池收集口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箱底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回收箱本体的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均位于箱底内的四个角落处,且所述承载平台上均设置有缓冲垫;且所述箱底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支撑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收集方便,设置有多种电池容纳腔,将电池在收集过程中就分好类别,等到定期外售的时候,直接出售即可,省去了再次进行人工分类处理的过程,省时省力,分类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的爆炸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中回收箱本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中回收箱本体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中箱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收箱本体,2-箱盖:21-废电池投放口,3-箱底:31-伸缩气缸、32-转动支座、33-承载平台、34-缓冲垫、35-支撑座;

1-回收箱本体:11-分隔板、12-容纳腔、13-电池收集口、14-挡板、141-存放通孔、15-驱动结构:151-第一驱动结构、1511-第一丝杠、1512-导杆、1513-固定座一、1514-固定座二、1515-第一驱动电机、152-第二驱动结构、1521-第二丝杠、1522-导板、1523-安装基座、1524-第二驱动电机、153-废电池预存箱:1531-滑块、1532-凸耳、16-缓冲板、1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电池用环保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本体1,该回收箱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箱盖2,箱盖2可以为透明状,也可以为不透明的,通过螺钉固定在回收箱本体1的上方且将回收箱本体1的顶部闭合,另外回收箱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箱底3,该回收箱本体1的底部一端与箱底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其另一端升降设置在箱底3上可以让回收箱本体1以转轴为中心转动倾斜,便于收集后的废旧电池倒出进行定期出售;另外该回收箱本体1内通过竖直设置的若干个分隔板11将其分隔为多个容纳腔12,容纳腔12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仅可以设置为等间距的,还可以设置为符合其他规格的废电池的收集的间距,多个所述容纳腔12的一侧均开设有电池收集口13,如图所示,该电池收集口13开设在回收箱本体1的一侧,且容纳腔12的上方均设置有挡板14,挡板14上开设有存放通孔141,且挡板14上方还平行设置有将废电池运输到容纳腔12内的驱动结构15;箱盖2上开设有废电池投放口21。

具体地,上述驱动结构15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驱动结构151和第二驱动结构152,第二驱动结构152上设置有废电池预存箱153,废电池预存箱153的大小与上述废电池投放口21的大小相对应,第一驱动结构151用于驱动第二驱动结构152在挡板14上来回移动,且第二驱动结构152用于驱动废电池预存箱153在挡板14上来回移动,将投放的废旧电池送入对应的容纳腔12内。在废旧电池收集过程中,第二驱动结构152驱动废电池预存箱153位于废电池投放口21的正下方,然后将废旧电池从废电池投放口21中投入,废旧电池进入废电池预存箱153内,然后第二驱动结构152再驱动废电池预存箱153在回收箱本体1内纵向移动,将废电池预存箱153移动到对应的容纳腔12的正上方,再通过第一驱动结构151驱动第二驱动结构152整体横向移动,带动废电池预存箱153到达存放通孔141,且从存放通孔141内进入对应的容纳腔12内,完成废旧电池的分类存储,等到需要定期出售的时候,将存储的废旧电池从电池收集口13倒出进行出售,省去了再次进行人工分类处理的过程,省时省力,分类效率高。

更为详细的对上述第一驱动结构151进行描述,上述第一驱动结构151包括平行设置在回收箱本体1内相对两侧壁的第一丝杠1511和导杆1512,第一丝杠1511的两端通过固定座一1513安装在回收箱本体1的相对内侧壁上,导杆1512通过固定座二1514固定安装在回收箱本体1的相对内侧壁上,且第一丝杠1511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1515,驱动第一丝杠1511转动带动第二驱动结构152在导杆1512上来回移动,其中第一驱动电机1515的输出端通过位于固定座一1513内的两个垂直啮合的锥齿轮与第一丝杠1511进行传动连接,该方式不是唯一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比如直接连接或者传动带连接均可以,具体的连接方式根据安装空间的大小来决定。

更为详细的对上述第二驱动结构152进行描述,上述第二驱动结构15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丝杠1521和导板1522,第二丝杠1521和导板1522的两端分别共同设置在安装基座1523上,安装基座152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结构151上,具体地,第一丝杠1511上传动连接有丝杠螺母,其中一端的安装基座1523固定安装在该丝杠螺母上,导杆1512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另外一端的安装基座1523固定安装在该导向块上,第一驱动结构151可以带动整个第二驱动结构152来回移动,在第二丝杠1521的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524,驱动废电池预存箱153进行来回移动,其中第二驱动电机1524的输出端通过位于安装基座1523内的两个垂直啮合的锥齿轮与第二丝杠1521进行传动连接,该方式不是唯一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比如直接连接或者传动带连接均可以,具体的连接方式根据安装空间的大小来决定。上述第一驱动电机1515和第二驱动电机1524的具体型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更为详细的对废电池预存箱153的连接进行描述,上述废电池预存箱153的一侧通过滑块1531滑动连接在导板1522上,其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凸耳1532,凸耳1532内开设有与第二丝杠1521配合螺纹连接的螺纹孔,第二丝杠1521贯穿该螺纹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回收箱本体1的底部一端通过伸缩气缸31与箱底3升降设置,该伸缩气缸3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箱底3的内底面上,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回收箱本体1的底部。且箱底3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支座32,回收箱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与转动支座32相配合的转轴17,通过驱动伸缩气缸31工作,将回收箱本体1的一端顶起,回收箱本体1的另一端围绕转轴17转动,使回收箱本体1呈倾斜状,方便收集后的废旧电池从电池收集口13倒出进行出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箱底3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承载回收箱本体1的承载平台33,承载平台33均位于箱底3内的四个角落处,且承载平台33上均设置有缓冲垫34,避免长时间使用对回收箱本体1进行磨损;且箱底3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支撑座35,该支撑座35位于箱底3的底部四个角落处,减小箱底3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压强,放置更稳定,通过支撑座35使箱底3与地面有一定的空间,防止箱底3受潮腐蚀,降低其使用寿命;另外为了方便移动,也可以将支撑座替换为万向轮,其数量不做要求,能实现随时移动,停止移动移动使进行锁定即可。

上述电池收集口13和废电池投放口21上均通过合页设置有盖板(图中未示出),避免杂质进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和图4,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挡板14的下方固定处设置有缓冲板16,缓冲板16与挡板14之间形成锐角夹角,且缓冲板16的固定端位于存放通孔141的一侧,废旧电池从存放通孔141进入容纳腔12时,不会垂直掉落,通过缓冲板16缓慢滑入容纳腔12内,避免废旧电池直接从存放通孔141进入容纳腔12,直接将其他存在于容纳腔12的废旧电池捣烂,同时也避免电池堆积在容纳腔12的中间,使收集装置的存放空间减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与上述实施例均不同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多个容纳腔12的底部均设置为倾斜状,其靠近电池收集口13的一侧低于远离电池收集口13的另一侧,当回收箱本体1倾斜收集时,电池很容易从电池收集口13出来,收集方便,同时也方便容纳腔12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

与上述实施例均不同的是,为了使支撑装置的支撑稳定性更好,在回收箱本体1的两侧与箱底3上设置有伸缩连杆机构,或者缓冲弹簧装置(图中均未示出),分担伸缩气缸31的承载压力,使其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以实施例一为例进行说明):

在废旧电池收集过程中,第二驱动结构152驱动废电池预存箱153位于废电池投放口21的正下方,然后将废旧电池从废电池投放口21中投入,废旧电池进入废电池预存箱153内,然后第二驱动结构152再驱动废电池预存箱153在回收箱本体1内纵向移动,将废电池预存箱153移动到对应的容纳腔12的正上方,再通过第一驱动结构151驱动第二驱动结构152整体横向移动,带动废电池预存箱153到达存放通孔141,且从存放通孔141内进入对应的容纳腔12内,完成废旧电池的分类存储,等到需要定期出售的时候,将存储的废旧电池从电池收集口13倒出进行出售,省去了再次进行人工分类处理的过程,省时省力,分类效率高。

存储完成轴,驱动伸缩气缸31工作,将回收箱本体1的一端顶起,回收箱本体1的另一端围绕转轴17转动,使回收箱本体1呈倾斜状,方便收集后的废旧电池从电池收集口13倒出进行出售。

该过程还可以通过plc变成进行自动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