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6660发布日期:2020-05-22 21:14阅读:865来源:国知局
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具,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中运用的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



背景技术:

与传统建筑方式不同,装配式建筑作为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用预制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在国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但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叠合板的吊装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在传统的叠合板安装过程中,在完成叠合楼板支撑系统搭设之后,将进行叠合楼板的吊运安装,吊运的方式为钢丝绳直接固定在塔式起重机上吊运,由堆放处将一块叠合楼板吊运到施工层安装,安装完成后再次从堆放处吊运,循环操作,每次仅能吊装一块叠合楼板,随着高度的增加,每次吊装的时间将逐渐加大,大大的影响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该工具可以一次性吊装多块叠合楼板,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吊装方便、安全平稳、吊装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包括两条横梁和两条纵梁,两条横梁和两条纵梁分别为工字钢,两条横梁相互平行设置,两条纵梁垂直连接在两条横梁之间,每条纵梁底面在靠近横梁的端部位置连接有支脚,每条横梁的上表面连接有两个上吊耳,两条横梁上表面的上吊耳位置分别一一对应,每条横梁的下表面连接有六个下吊耳,两条横梁下表面的下吊耳位置分别一一对应,每条横梁下表面的六个下吊耳由左到右依次为下吊耳ⅰ、下吊耳ⅱ、下吊耳ⅲ、下吊耳ⅳ、下吊耳ⅴ、下吊耳ⅵ,下吊耳ⅲ与下吊耳ⅳ为上层叠合楼板吊耳,下吊耳ⅲ与下吊耳ⅳ对称设置在横梁中点两侧,下吊耳ⅱ与下吊耳ⅴ为中层叠合楼板吊耳,下吊耳ⅱ与下吊耳ⅴ也对称设置在横梁中点两侧,下吊耳ⅰ与下吊耳ⅵ下层叠合楼板吊耳,下吊耳ⅰ与下吊耳ⅵ也对称设置在横梁中点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吊耳ⅲ与下吊耳ⅳ之间的间距为l,下吊耳ⅱ与下吊耳ⅴ之间的间距为2.7l-2.9l,下吊耳ⅰ与下吊耳ⅵ之间的间距为3.5l-3.9l。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吊耳ⅲ与下吊耳ⅳ之间的间距为1000mm,下吊耳ⅱ与下吊耳ⅴ之间的间距为2860mm,下吊耳ⅰ与下吊耳ⅵ之间的间距为3770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支脚为工字钢。

本实用新型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经济性好:本实用新型工具可一次吊装三块叠合楼板,提高了施工效率两倍,提高了起重机械的利用率,缩短了工期,有效降低了人工和费用。

2、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工具制作简单,可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加工,通过焊接便可实现快速制作,结构简单、制作简便。

3、安全性好:焊接固定牢靠,安全平稳、吊装方便及安装效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截面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吊装叠合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横梁,2-上吊耳,3-吊装钢丝绳,4-下吊耳ⅰ,5-上层叠合楼板,6-支脚,7-纵梁,8-下吊耳ⅱ,9-下吊耳ⅲ,10-下吊耳ⅳ,11-下吊耳ⅴ,12-下吊耳ⅵ,13-中层叠合楼板,14-下层叠合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包括两条横梁和两条纵梁,两条横梁和两条纵梁分别为工字钢,在本实施例中未18#工字钢。两条横梁相互平行设置,两条纵梁垂直连接在两条横梁之间。每条纵梁底面在靠近横梁的端部位置连接有支脚,支脚为工字钢,支脚用于支撑横梁和纵梁组成的矩形框架,避免下吊耳被压坏。每条横梁的上表面连接有两个上吊耳,两条横梁上表面的上吊耳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上吊耳用于起重设备吊装。每条横梁的下表面连接有六个下吊耳,两条横梁下表面的下吊耳位置分别一一对应,下吊耳用于吊装叠合楼板的钢丝绳固定。每条横梁下表面的六个下吊耳由左到右依次为下吊耳ⅰ、下吊耳ⅱ、下吊耳ⅲ、下吊耳ⅳ、下吊耳ⅴ、下吊耳ⅵ,下吊耳ⅲ与下吊耳ⅳ为上层叠合楼板吊耳,下吊耳ⅲ与下吊耳ⅳ对称设置在横梁中点两侧,下吊耳ⅱ与下吊耳ⅴ为中层叠合楼板吊耳,下吊耳ⅱ与下吊耳ⅴ也对称设置在横梁中点两侧,下吊耳ⅰ与下吊耳ⅵ下层叠合楼板吊耳,下吊耳ⅰ与下吊耳ⅵ也对称设置在横梁中点两侧。

下吊耳ⅲ与下吊耳ⅳ之间的间距为l,下吊耳ⅱ与下吊耳ⅴ之间的间距为2.7l-2.9l,下吊耳ⅰ与下吊耳ⅵ之间的间距为3.5l-3.9l。在本实施例中,下吊耳ⅲ与下吊耳ⅳ之间的间距为1000mm,下吊耳ⅱ与下吊耳ⅴ之间的间距为2860mm,下吊耳ⅰ与下吊耳ⅵ之间的间距为3770mm。采用上述长度设置使得下层叠合楼板和中层叠合楼板与钢丝绳的夹角为100°-110°之间,上层叠合楼板与钢丝绳夹角为75°-85°之间,三层叠合楼板不会互相干涉碰撞,保证吊装安全。

吊装时如图4所示,三块叠合楼板由上至下水平布置,每块叠合楼板通过四根钢丝绳连接,钢丝绳一端固定在下吊耳上,一端固定在叠合楼板上。首先将第一块叠合楼板(上层叠合楼板)用钢丝绳固定在最内侧的下吊耳ⅲ与下吊耳ⅳ上,然后将第一块叠合楼板(上层叠合楼板)吊起一段距离,而后将第二块叠合楼板(中层叠合楼板)通过钢丝绳固定在中间的下吊耳ⅱ与下吊耳ⅴ上,再吊起一段距离,而后将第三块叠合楼板(下层叠合楼板)通过钢丝绳固定在最外侧的下吊耳ⅰ与下吊耳ⅵ上,之后控制起重设备一次将三块叠合楼板吊运至施工楼层上。安装时依次先安装最下部下层叠合楼板,安装完成后水平移动,再安装中部中层叠合楼板,安装完成后再次水平移动,安装最上部上层叠合楼板,三块叠合楼板都安装完成后,重复上述步骤再次吊运三块进行重复安装。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列举的形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横梁(1)和两条纵梁(7),两条横梁(1)和两条纵梁(7)分别为工字钢,两条横梁(1)相互平行设置,两条纵梁(7)垂直连接在两条横梁(1)之间,每条纵梁(7)底面在靠近横梁(1)的端部位置连接有支脚(6),每条横梁(1)的上表面连接有两个上吊耳(2),两条横梁(1)上表面的上吊耳(2)位置分别一一对应,每条横梁(1)的下表面连接有六个下吊耳,两条横梁(1)下表面的下吊耳位置分别一一对应,每条横梁(1)下表面的六个下吊耳由左到右依次为下吊耳ⅰ(4)、下吊耳ⅱ(8)、下吊耳ⅲ(9)、下吊耳ⅳ(10)、下吊耳ⅴ(11)、下吊耳ⅵ(12),下吊耳ⅲ(9)与下吊耳ⅳ(10)为上层叠合楼板吊耳,下吊耳ⅲ(9)与下吊耳ⅳ(10)对称设置在横梁(1)中点两侧,下吊耳ⅱ(8)与下吊耳ⅴ(11)为中层叠合楼板吊耳,下吊耳ⅱ(8)与下吊耳ⅴ(11)也对称设置在横梁(1)中点两侧,下吊耳ⅰ(4)与下吊耳ⅵ(12)下层叠合楼板吊耳,下吊耳ⅰ(4)与下吊耳ⅵ(12)也对称设置在横梁(1)中点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吊耳ⅲ(9)与下吊耳ⅳ(10)之间的间距为l,下吊耳ⅱ(8)与下吊耳ⅴ(11)之间的间距为2.7l-2.9l,下吊耳ⅰ(4)与下吊耳ⅵ(12)之间的间距为3.5l-3.9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吊耳ⅲ(9)与下吊耳ⅳ(10)之间的间距为1000mm,下吊耳ⅱ(8)与下吊耳ⅴ(11)之间的间距为2860mm,下吊耳ⅰ(4)与下吊耳ⅵ(12)之间的间距为377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6)为工字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多块叠合楼板一次性吊装工具,包括两条横梁和两条纵梁,两条横梁和两条纵梁分别为工字钢,两条横梁相互平行设置,两条纵梁垂直连接在两条横梁之间,每条纵梁底面在靠近横梁的端部位置连接有支脚,每条横梁的上表面连接有一一对应的两个上吊耳,每条横梁的下表面连接有一一对应的六个下吊耳,每条横梁下表面的六个下吊耳由左到右依次为下吊耳Ⅰ、下吊耳Ⅱ、下吊耳Ⅲ、下吊耳Ⅳ、下吊耳Ⅴ、下吊耳Ⅵ,下吊耳Ⅲ与下吊耳Ⅳ为上层叠合楼板吊耳,下吊耳Ⅱ与下吊耳Ⅴ为中层叠合楼板吊耳,下吊耳Ⅰ与下吊耳Ⅵ下层叠合楼板吊耳。本实用新型工具可以一次性吊装多块叠合楼板,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吊装方便、安全平稳、吊装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蓝彬溪;邝华春;黎莉;陈小科;赵泽俊;阳茜;龙语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3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