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单梁行车的吊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6650发布日期:2020-05-22 21:1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单梁行车的吊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单梁行车的吊钩。



背景技术:

行车、吊车、天车都是人们对起重机的俗称,其主要是利用吊钩对重物在空间内实现垂直升降或水平运移。

中国专利cn206359139u公开了一种电动单梁桥式行车,其包括横梁、支撑在横梁两端的支架、与横梁滑移连接的电动葫芦、通过吊绳与电动葫芦连接的吊钩。

上述行车在使用时,通常利用吊钩直接钩住重物后,再对重物进行运输。但是当重物上未设置供吊钩钩紧的钩接部时,只能利用绳索对重物进行捆绑后,再对重物进行钩紧和运输,吊钩的功能较为单一,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单梁行车的吊钩,具有多功能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动单梁行车的吊钩,包括矩形的框架,所述框架上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吊环,且下端面的中部设置有锁钩,所述框架内嵌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托板侧壁的中部位置,所述框架的两侧内侧壁均竖直设置有供所述滚轮滑移的凹槽,所述托板的两端端面与所述框架的两端侧壁相平齐,并且所述框架的上端侧壁转动连接有用于压紧所述托板端面的锁定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吊装含有钩接部的重物时,直接利用锁钩钩接重物,即可实现重物的运输。当需要吊装不含钩接部的重物时,先转动锁定块远离托板的两端端面,然后转动托板翻转,直至托板呈水平状态后,再驱动托板向下运动,直至托板的端面抵触框架的底壁后,实现托板的展开,此时即可利用托板对重物进行运输。当运输完毕后,先驱动托板向上运动,直至托板上的滚轮运动至凹槽的中部位置时,反向转动托板,直至托板呈竖直状态后,框架的底壁对托板进行支撑,然后再转动锁定块压紧托板的端面,即可实现托板的收纳和固定。因此通过设置可收纳且方便收纳的托板以及锁钩的配合,使得上述吊钩可以对不同种类的重物进行运输,提高了整个吊钩的适配性和多功能化。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的下端面设置有一对螺栓,所述螺栓位于所述锁钩的两侧,并且所述托板的两端端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托板时,旋动螺栓向上运动,直至螺栓旋入螺纹孔内后,实现托板的固定,因此增大托板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板的两端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防滑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凸块增大托板表面的摩擦力,进而避免重物出现滑落现象,实现重物的稳定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板的其中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传输容易滚动的重物时,将含有容纳槽的一端朝上,然后将重物放置于容纳槽内,避免重物出现滚落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板包括板体、设置于所述板体两端的拉杆,所述拉杆靠近所述板体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杆,并且所述板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供所述支杆滑移的滑动孔,并且所述支杆位于所述板体内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滑动孔内壁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运输多个重物时,拉动拉杆带动支杆向外滑移,直至支杆上的挡板抵触滑动孔的内壁时,实现支杆的展开,此时实现整个托板使用面积的扩充,进而使得托板可以一次性运输多个重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一对所述拉杆上的多个所述支杆呈相互交错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交错状的支杆,合理的利用板体的使用空间,最大程度的增加支杆的长度,从而增大托板的使用面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可收纳且方便收纳的托板以及锁钩的配合,使得上述吊钩可以对不同种类的重物进行运输,提高了整个吊钩的适配性和多功能化;

2.通过设置螺栓与螺纹孔的配合,实现托板的固定,因此增大托板使用时的稳定性;

3.通过在托板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槽,使得该端端面可以容纳容易滚动的重物,从而避免重物出现滚落现象,同时达到了多功能化的效果;

4.通过设置使用面积可扩充的托板,使得托板可以一次性运输多个重物,提高了对重物的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框架;11、吊环;12、锁钩;13、凹槽;14、锁定块;15、螺栓;2、托板;21、滚轮;22、防滑凸块;23、容纳槽;24、螺纹孔;25、板体;26、拉杆;27、支杆;28、滑动孔;2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动单梁行车的吊钩,包括矩形的框架1,框架1上端面的中部设置有吊环11,且下端面的中部设置有锁钩12。

如图1、图3所示,框架1内嵌设有托板2,并且托板2的两端端面与框架1的两端侧壁相平齐。托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轮21,滚轮21位于托板2侧壁的中部位置。

如图1、图3所示,框架1的两侧内侧壁均竖直设置有供滚轮21滑移的凹槽13,并且框架1的上端侧壁转动连接有用于压紧托板2端面的锁定块14。

当将上述吊钩应用于行车上时,将吊装绳索固定于吊环11上,实现吊钩的安装固定。并且当需要吊装含有钩接部的重物时,直接利用锁钩12钩接重物,即可实现重物的运输。

当需要吊装不含钩接部的重物时,先转动锁定块14远离托板2的两端端面,然后转动托板2沿着滚轮21位置翻转。直至托板2呈水平状态后,再驱动托板2向下运动,直至托板2的端面抵触框架1的底壁后,实现托板2的展开,此时即可利用托板2对重物进行运输。

当运输完毕后,先驱动托板2向上运动,直至托板2上的滚轮21运动至凹槽13的中部位置时,再反向转动托板2。直至托板2呈竖直状态后,框架1的底壁对托板2进行支撑,并且框架1围绕整个托板2,此时再转动锁定块14压紧托板2的端面,即可实现托板2的收纳和固定。

如图1、图2所示,托板2的两端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防滑凸块22,并且托板2的其中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槽23。

当需要运输容易滚动的重物时,将含有容纳槽23的一端朝上,使得重物可以放置于容纳槽23内,进而避免重物出现滚落现象。并且在运输重物时,通过设置防滑凸块22增大重物与托板2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重物出现滑落现象,实现重物的稳定运输。

如图2、图3所示,框架1的下端面设置有一对螺栓15,螺栓15位于锁钩12的两侧,并且托板2的两端端面上均设置有与螺栓15相匹配的螺纹孔24。

当托板2水平放置于框架1上时,旋动螺栓15向上运动,此时螺栓15逐渐靠近托板2上的螺纹孔24。直至螺栓15旋入螺纹孔24内后,即可实现托板2的固定,因此增大托板2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托板2出现晃动现象。

如图3所示,托板2包括板体25、设置于板体25两端的拉杆26,拉杆26靠近板体25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杆27,一对拉杆26上的多个支杆27呈相互交错状设置。

如图3所示,板体25的两端均设置有供支杆27滑移的滑动孔28,并且支杆27位于板体25内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压紧滑动孔28内壁的挡板29。

当运输多个重物时,拉动拉杆26远离板体25,此时拉杆26带动支杆27沿着滑动孔28内壁向外滑移。直至支杆27上的挡板29抵触滑动孔28的内壁时,实现支杆27的展开,此时实现整个托板2使用面积的扩充,进而使得托板2可以一次性运输多个重物。

当运输完毕后,推动拉杆26靠近板体25,此时拉杆26带动支杆27沿着滑动孔28内壁向内滑移。直至拉杆26抵触板体25的侧壁后,支杆27完全嵌入滑动孔28内,从而实现支杆27的收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