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9939发布日期:2020-06-09 19:38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天然气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能源需求消费与环境可承载能力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大规模发展石油、天然气能源无疑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现实的选择。在石油、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实现安全、绿色开采显得尤为重要。

在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单井地面工艺中,单井井场不设气田产出水收集装置,气田产出水随地面集输管线一起输送至集气站进行集中收集。产能试井作业时单井产出水量较大,特别是在冬季,地面集输管线易因单井产出水冻堵,导致单井或干管上多口单井无法正常生产,严重影响了气田生产。

目前在单井试采或产能试井,试油抽吸排液,单井产出水的收集装置多采用非标钢罐或玻璃钢罐,因其自身结构原因,均存在以下不安全因素:可燃气体储存于半封闭容器易燃易爆;一般排液管线采用硬管线连接,在排液时,如果排液控制不好,气液混合流体冲击管线会出现较大幅度晃动,管线可能与钢罐罐体发生碰撞产生火花;排液时液体的搅动会导致电荷在储集空间中的聚集,由于玻璃钢罐罐体不导电,钢罐罐体如果接地不良,储液罐将成为井场上较大的风险源

现有的解决方式大多为防止罐体中静电的产生,而没有考虑到罐体在高温情况下仍然具有较大的隐患,但现有的装置中部并没有针对高温问题而设计的罐体,且没有针对气体浓度设计的罐体,来防止气体爆炸。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日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井口移动式储液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能够时储液罐在使用中始终的保持在低温的状态,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气体被点燃的问题发生,同时降低了气体的浓度,降低了爆炸的可能性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包括罐体、吊耳、人孔、通风系统、注液系统、降温储气系统和移动系统,所述通风系统、注液系统和降温储气系统均安装在罐体内,所述通风系统安装在注液系统的顶部,所述降温储气系统安装在罐体的内腔右侧,所述移动系统安装在罐体的底部,所述吊耳安装在罐体的顶部左右两侧,所述人孔开在罐体的顶部,所述人孔的顶部安装有密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通风系统包括导风管、出风管、进气扇和止逆阀,所述进气扇安装在罐体的左侧壁,所述进气扇与罐体连接处的内壁与出风管连接,所述出风管上与止逆阀连接,所述出风管上均匀开有多个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注液系统包括进料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料管安装在罐体的顶部,所述出水管安装在罐体的左侧壁,所述进料管和出水管上均安装有水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降温储气系统包括辅助出风管、隔板、引导扇、水泵和水管,所述隔板安装在罐体的内壁右侧,所述引导扇安装在隔板上,所述辅助出风管安装在罐体的外壁右侧,所述水泵安装在罐体的内腔底部,所述水管安装在罐体与连接处的内壁,所述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水管的另一端与进料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系统包括底板和移动轮,所述底板安装在罐体的底部,所述底板的外壁与四个移动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罐体的内腔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罐体的底部安装有接地线,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水管上,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在出水管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中在考虑罐体在存储的过程中容易爆炸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方式是防止静电的产生,与可燃气体混合造成爆炸,此种解决方式较为片面,本申请文件中,通过减少储液罐在存储过程中的高温状态来防止气体的爆炸,同时将气体进行短暂的存储降温后进行排放,不会造成高温爆炸的情况发生,同时,储液罐内的气体可以通过进气扇与外部空气进行混合,降低气体浓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的进气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罐体、110底板、111移动轮、120出水管、130吊耳、140人孔、150导风管、160进料管、170辅助出风管、180隔板、181引导扇、190接地线、200水泵、210水管、220进气扇、221止逆阀、230出风管、240液位传感器、25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防爆型多功能井口移动式储液罐,请参阅图1-3,包括罐体100、吊耳130、人孔140、通风系统、注液系统、降温储气系统和移动系统,通风系统、注液系统和降温储气系统均安装在罐体100内,通风系统安装在注液系统的顶部,降温储气系统安装在罐体100的内腔右侧,移动系统安装在罐体100的底部,吊耳130安装在罐体100的顶部左右两侧,人孔140开在罐体100的顶部,人孔140的顶部安装有密封板。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3,通风系统包括导风管150、出风管230、进气扇220和止逆阀221,进气扇220安装在罐体100的左侧壁,进气扇220与罐体100连接处的内壁与出风管230连接,出风管230上与止逆阀221连接,出风管230上均匀开有多个风孔,具体的,导风管150用于将罐体100内混合气体快速的排出到罐体100外,出水管120用于将外部空气均匀的注入到罐体100内,进气扇220用于引导外部空气进入到罐体100内,止逆阀221用于防止进气扇220在关闭后内部气体倒流。

请再次参阅图1,注液系统包括进料管160和出水管120,进料管160安装在罐体100的顶部,出水管120安装在罐体100的左侧壁,进料管160和出水管120上均安装有水阀,具体的,进料管160用于将液体注入到罐体100内,出水管120用于将液体从罐体100排出,出水管120和进料管160上均安装有阀门,阀门用于控制进料管160和出水管120的开合。

请再次参阅图1-2,降温储气系统包括辅助出风管170、隔板180、引导扇181、水泵200和水管210,隔板180安装在罐体100的内壁右侧,引导扇181安装在隔板180上,辅助出风管170安装在罐体100的外壁右侧,水泵200安装在罐体100的内腔底部,水管210安装在罐体100与连接处的内壁,水管210的一端与水泵200的输出端连接,水管210的另一端与进料管160连接,具体的,辅助出风管170用于将降温后的气体排出,隔板180用于隔绝气体和液体,引导扇181用于将罐体100内腔气体引导到隔板180与罐体100连接的右侧腔体内,水泵200和水管210用于形成降温系统。

请再次参阅图1,移动系统包括底板110和移动轮111,底板110安装在罐体100的底部,底板110的外壁与四个移动转动连接,底板110用于对移动轮111进行固定,达到承重的作用,移动轮111用于方便使用者的牵引。

请再次参阅图1,罐体100的内腔安装有液位传感器240和温度传感器250,罐体100的底部安装有接地线190,温度传感器250安装在水管210上,液位传感器240安装在出水管120处,具体的,液位传感器240用于检测罐体100内液体位置,温度传感器250用于检测隔板180右侧腔体的温度。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将液体通过进料管160注入到罐体100内,气体位于液体的顶部,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打开进气扇220,外部空气注入到罐体100内后通过出风管230均匀与罐内气体混合,达到稀释气体的目的,稀释后的气体通过导风管150排出,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打开进气扇220的同时,关闭导风管150,打开引导扇181和水泵200,水泵200注水到水管210后形成水循坏,对隔板180右侧腔体进行降温处理,将稀释后的气体通过引导扇181注入到腔体内,在对混合气体进行降温后,通过辅助出风管170排出,同时通过移动轮111和吊耳130可以方便使用者对罐体100进行不同方式的移动,通过接地线190防止静电的产生,通过液位传感器240防止液位过高导致堵住进气扇220的情况发生,通过温度传感器250可以实时的检测腔体内的温度。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