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线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6272发布日期:2020-06-05 19:34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线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线装置,具体是一种铝线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铝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难溶于水。相对密度2.70。熔点660℃。沸点2327℃。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居第三位,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航空、建筑、汽车三大重要工业的发展,要求材料特性具有铝及其合金的独特性质,这就大大有利于这种新金属铝的生产和应用。应用极为广泛。铝线是指其纵向全长,横截面均一的实是指以纯铝或铝合金为原料制成的金属线形材料。沿心压力加工产品,并成卷交货。横截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多边形等。按材质分为纯铝线和合金铝线。按用途分为工业铝线和工艺铝线。

在对铝线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将铝线缠绕到卷线盘上。但是,目前市面上传统的铝线收线装置,其结构不够优化、设计不够合理,在对铝线进行收线的时候,无法对铝线的缠绕的位置进行引导,收线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线收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线收线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通过其顶部设置的支腿固定安装有传动箱,所述基座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顶部贯穿传动箱的底部并延伸至传动箱的上方,所述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通过其底部开设的圆形滑槽滑动连接有若干支撑滑柱,且支撑滑柱的底部与传动箱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箱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通过其内壁顶部安装的轴承转动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底部依次贯穿安装框的底部与传动箱的顶部并延伸至传动箱的内部,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滑动连接在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连接在安装框并与所述螺纹杆平行,所述传动板的正面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两个横向限位辊,所述传动板的正面且位于横向限位辊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竖向限位辊,所述传动箱内部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二传动装置之间设置有转向切换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旋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与螺纹杆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转动安装件,两个第一转动安装件之间转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与第一圆形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二传动装置的结构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向切换装置包括安装架与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安装件,所述第二转动安装件上转动安装有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二安装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圆形齿轮相适配的第二圆形齿轮,所述第二转动安装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其顶部安装的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一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板顶部的一侧贯穿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传动板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杆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板顶部的另一侧贯穿开设有与限位杆相适配的滑孔,所述传动板通过滑孔与限位杆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两个伞形齿轮,且两个伞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结构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动安装件由垫块与轴承组成,所述第二转动安装件与第一转动安装件的结构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通过旋转电机、旋转轴、承载板、第一传动机构、第一转动安装件、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螺纹杆、转向切换装置、横向限位辊、传动板与竖向限位辊的配合使用,从而可使铝线在进行收线的过程中上下往复的移动,可对铝线在卷线盘上缠绕的位置进行引导,使铝线可均匀的缠绕到卷线盘上,大大的提高了对卷线盘的使用率,收线均匀、且收线效果佳,其结构更加优化、设计更加合理。

2、本实用通过旋转电机、旋转轴、承载板、第一传动机构、第一转动安装件、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螺纹杆、转向切换装置、横向限位辊、传动板与竖向限位辊的配合使用,一个旋转装置即可带动旋转轴与螺纹杆同时进行旋转,且也可对螺纹杆旋转的方向进行调节控制,使用效果佳。

3、本实用通过横向限位辊与竖向限位辊的配合使用,可将铝线的位置限定在横向限位辊与竖向限位辊之间,提高装置收线的稳定性,且摩擦力小,对铝线的保护效果佳,不易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铝线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铝线收线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一种铝线收线装置的图1中b处放大图。

图中:基座1、旋转电机2、传动箱3、支撑滑柱4、旋转轴5、承载板6、第一传动机构7、第一转动安装件8、传动轴9、第一传动装置10、第二传动装置11、安装框12、螺纹杆13、限位杆14、竖向限位辊15、第二传动机构16、第一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8、第一圆形齿轮19、第二转动安装件20、电动伸缩杆21、转向切换装置22、第一安装轴23、连接块24、第二安装轴25、第二圆形齿轮26、横向限位辊27、传动板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铝线收线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通过其顶部设置的支腿固定安装有传动箱3,基座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2,旋转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旋转轴5,且旋转轴5的顶部贯穿传动箱3的底部并延伸至传动箱3的上方,旋转轴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6,承载板6通过其底部开设的圆形滑槽滑动连接有若干支撑滑柱4,且支撑滑柱4的底部与传动箱3固定连接,传动箱3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框12,安装框12通过其内壁顶部安装的轴承转动安装有螺纹杆13,且螺纹杆13的底部依次贯穿安装框12的底部与传动箱3的顶部并延伸至传动箱3的内部,螺纹杆13的底部通过轴承与传动箱3内壁的底部转动连接,螺纹杆13上设置有传动板28,传动板28滑动连接在一限位杆14,限位杆14连接在安装框12并与所述螺纹杆13平行,传动板28的正面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两个横向限位辊27,传动板28的正面且位于横向限位辊27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竖向限位辊15,传动箱3内部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装置10与第二传动装置11,第一传动装置10与第二传动装置11之间设置有转向切换装置22,第一传动装置10与旋转轴5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7,第二传动装置11与螺纹杆13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16,第一传动装置10包括两个第一转动安装件8,两个第一转动安装件8之间转动安装有传动轴9,传动轴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8与第一圆形齿轮19,第一传动装置10与第二传动装置11的结构一致,转向切换装置22包括安装架与电动伸缩杆21,电动伸缩杆21的活动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安装件20,第二转动安装件20上转动安装有第二安装轴25,第二安装轴25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圆形齿轮19相适配的第二圆形齿轮26,第二转动安装件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24,连接块24通过其顶部安装的轴承转动安装有第一安装轴23,第一安装轴2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7,且第一锥齿轮17与第二锥齿轮18相啮合,传动板28顶部的一侧贯穿开设有与螺纹杆13相适配的螺纹孔,传动板28通过螺纹孔与螺纹杆13传动连接,传动板28顶部的另一侧贯穿开设有与限位杆14相适配的滑孔,传动板28通过滑孔与限位杆14滑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7包括两个伞形齿轮,且两个伞形齿轮相啮合,第一传动机构7与第二传动机构16结构一致,第一转动安装件8由垫块与轴承组成,第二转动安装件20与第一转动安装件8的结构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将卷线盘放在承载板6上,将铝线的一端固定在卷线盘上,旋转电机2带动旋转轴5进行旋转,使位于承载板6上的卷线盘进行转动,实现对铝线的收线操作,同时在第一传动机构7的传动下,使第一传动装置10随旋转轴5进行旋转,在转向切换装置22上第一锥齿轮17的传动作用下,使第二传动装置11随第一传动装置10进行旋转,在第二传动机构16的传动作用下,使螺纹杆13随第二传动装置11,在螺纹杆13与传动板28的竖向传动作用下,可使传动板28向下移动,对铝线进行引导,当传动板28向下移动到特定位置时,工作人员控制电动伸缩杆21上升,使第一锥齿轮17与第二锥齿轮18分离,使第一圆形齿轮19与第二圆形齿轮26传动,使转向切换装置22通过两个第二圆形齿轮26进行传动,使螺纹杆13呈反向旋转,使传动板28向上运动,当传动板28向上移动到特定位置时,工作人员控制电动伸缩杆21下降,使第一锥齿轮17与第二锥齿轮18啮合,使传动板28向上移动,如此往复,从而可使铝线在进行收线的过程中上下往复的移动,可对铝线在卷线盘上缠绕的位置进行引导,使铝线可均匀的缠绕到卷线盘上,大大的提高了对卷线盘的使用率,收线均匀、且收线效果佳,同时一个旋转装置即可带动旋转轴5与螺纹杆13同时进行旋转,且也可对螺纹杆13旋转的方向进行调节控制,使用效果佳,通过横向限位辊27与竖向限位辊15的配合使用,可将铝线的位置限定在横向限位辊27与竖向限位辊15之间,提高装置收线的稳定性,且铝线与横向限位辊27和竖向限位辊15均为滚动接触,摩擦力小,对铝线的保护效果佳,不易磨损,其结构更加优化、设计更加合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