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管收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0205发布日期:2020-05-20 01:58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新型气管收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的收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气管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在日常生产中很常见,在机械、化工、生物等领域都随处可见。然而当气管处于闲置状态时,气管的处理却往往被忽视。事实上,若气管闲置时对其置之不理,随意摆放,很可能会对工作人员造成阻碍,降低工作效率。

而对于气管闲置时的处理,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是人工收纳或者采用收纳装置收纳,但采用人工收纳的方法存在效率低的不足;而用收纳装置虽然比人工收纳效率高,但是一般的收纳装置只能处理一或两条气管,当气管数量较多时,容易出现气管摆放顺序被打乱、气管缠绕错乱等情况,甚至会降低气密性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气管收卷装置,以解决气管收纳不方便,效率低,气管易发生缠绕从而影响气密性等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气管收卷装置,包括可自转动的绕管筒,绕管筒的外壁形成有用于气管收卷的空间,绕管筒内设置有空腔,绕管筒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穿管孔;空腔内设置有相对绕管筒固定的绕管轴,绕管轴内设置有若干个气流通道,绕管轴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气流通道对应连通的外气管接头,外气管接头连通至空腔外;绕管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密封套设于绕管轴上的转接环,转接环上设置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内气管接头。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如下:

在该新型气管收卷装置工作前,需要收卷的气管的一端接在内气管接头上,该气管通过穿管孔伸出到绕管筒的外部,伸出到绕管筒外部的气管是待收卷的气管;再用另外的气管将外气管接头和设备连接在一起,到此就完成了气管的安装。设备工作时,气流从设备中流入与设备相连的气管内,通过外气管接头,流入绕管轴内的气流通道内,再经过内气管接头,进入与内气管接头相连的气管内,经过气管进入相应的工具里。当该新型气管收卷装置工作后,绕管筒围绕绕管轴开始转动,带动转接环和内气管接头围绕绕管轴转动,处于绕管筒外的待收卷部分的气管逐渐缠绕在绕管筒上;而绕管轴在该新型气管收卷装置工作时不会随绕管筒的转动而转动,因此外气管接头也是固定不动的,与外气管接头相连的气管自然也是固定不动的。而气管从内气管接头到穿管孔的距离在该新型气管收卷装置工作时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缠绕在绕管筒上的气管之间是互不干涉的,气管之间发生缠绕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进一步的,绕管筒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绕管导向槽,绕管导向槽沿绕管筒的轴向呈螺旋布置。绕管轴与绕管筒同轴布置。设置绕管导向槽的目的在于使气管有序地缠绕在绕管筒上,使气管收卷装置收放气管的过程更顺畅。

进一步的,绕管轴外轮廓呈圆柱结构,绕管轴一端设置有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与绕管轴同轴设置且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的固定部;外气管接头设置在连接部上。通过将固定部固定将绕管轴相对绕管筒固定;外气管接头设置在连接部上,与该新型气管收卷装置外部的设备通过气管连接。

进一步的,绕管筒包括呈筒状结构且两端开口的绕管筒本体,分别盖合于绕管筒本体两端的端盖;空腔内设置有与绕管轴平行的支撑杆,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端盖相连。支撑杆可用于带动内气管接头和转接环围绕绕管轴转动。

进一步的,绕管筒上设置有可供外力驱动并与绕管筒同步转动的传动轮。传动轮起传动作用,用驱动设备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带动绕管筒转动。

进一步的,绕管轴上沿自身轴向布置有若干个限位槽,限位槽围绕绕管轴设置并布置于转接环的两侧,限位槽上设置有可限制转接环移动的限位卡扣。限位槽和限位卡扣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在该气管收卷装置工作时转接环沿绕管轴的轴向过度移位,造成内气管接头与气流通道不连通的情况。

进一步的,转接环包括呈筒状结构且两端开口的转接环本体,转接环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内气管接头并与气流通道连通的安装通孔;转接环本体的两端分别密封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与绕管轴的外表面密封连接,保证了气密性。

进一步的,空腔内设置有包裹绕管轴的导流板。气管从内气管接头到穿出穿管孔,气管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弯折,而设置了导流板,气管接上内气管接头后顺着导流板的引导方向穿出穿管孔,可以限制气管的弯折程度,以免影响气管内气体的流动。

进一步的,绕管筒旁设置有自转动方向与绕管筒相反,且自转动方向平行于绕管筒的转动轴,该转动轴与用于气管收卷的空间之间形成有供气管穿过并使气管被压合于转动轴与绕管筒外壁之间的穿管位。被收卷的气管在绕管筒和转动轴之间经过,并同时与两者接触,转动轴可以让气管收卷或释开的过程加快,提高气管收卷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便使用者收纳气管,不必经常拆装气管,降低气管损耗速度,防止气管发生缠绕影响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管收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护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绕管筒及其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绕管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绕管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绕管筒;2.侧板;3.转动轴;4.转动齿轮;5.绕管轴;6.绕管导向槽;7.穿管孔;8.传动轮;9.端盖;10.外气管接头;11.连接部;12.固定部;13.螺母;14支撑杆;15.内气管接头;16.气流室;17.安装通孔;18.气流通道;19.转接环;20.密封件;21.轴承;22.空腔;23.通孔;24.驱动装置安装架;25.限位槽;26.限位卡扣;27.导流板;28.驱动装置;29.连接杆;30.转动轴承;31.驱动轮;32.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8所示,新型气管收卷装置包括绕管筒1,绕管筒1外表面设置有绕管导向槽6,该绕管导向槽6沿该绕管筒1的轴向呈螺旋设置,布满绕管筒1外表面;绕管导向槽6内有一个穿管孔7;绕管筒1内设置有空腔22,该空腔22内设置有与绕管筒1同轴布置的绕管轴5,绕管轴5外设置有四个转接环19,转接环19套设在绕管轴5上;每个转接环19与绕管轴5之间有两个密封件20;每个转接环19跟对应两个密封件20以及绕管轴5外表面之间形成气流室16,即该实施例中形成有四个气流室16,气流室16围绕着绕管轴5,每个转接环19上设置有一个安装通孔17,用以安装内气管接头15,四个内气管接头15布置在同一直线上,内气管接头15与气流室16连通;绕管轴5上设置有四个气流通道18,四个气流通道18分别与四个气流室16连通;绕管轴5一端的连接部11上设置有分别与四条气流通道18连通的四个外气管接头10,外气管接头10设置在空腔22外面。

绕管轴5与绕管筒1之间连接有转接件,转接件包括有轴承21;绕管轴5的外轮廓呈圆柱结构,绕管轴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1,外气管接头10就设置在连接部11上;另一端设置有与绕管轴5同轴设置且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的固定部12;连接部11与固定部1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轴承21,在每个轴承21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槽25,限位槽25上设置有限位卡扣26,用于防止轴承21走位;轴承21的外圈与绕管筒1相连,绕管轴5通过轴承21相对绕管筒1自转动。

绕管筒1包括了绕管筒1两端的端盖9,空腔22内设置有两条与绕管轴5平行的支撑杆14,支撑杆14两端分别与绕管筒1两端的端盖9相连,四个布置在同一直线上的内气管接头15均位于两条支撑杆14之间。当绕管筒1开始转动时,支撑杆14随绕管筒1的转动而围绕绕管轴5转动;处于支撑杆14之间的内气管接头15被支撑杆14推动,带动转接环19和密封件20一起围绕绕管轴5转动。绕管筒1外表面设置有与绕管筒1同轴设置且紧密套合在绕管筒1上的传动轮8,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轮8为同步轮。

空腔内设置有包裹绕管轴5的导流板27,气管从内气管接头15到穿出穿管孔7,气管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弯折,而设置了导流板27,气管接上内气管接头15后顺着导流板27的引导方向穿出穿管孔7,可以限制气管的弯折程度,以免影响气管内气体的流动。

绕管轴5上沿轴向也布置有若干个限位槽25,限位槽25互相平行且与各个转接环19交错布置,限位槽25上安装有限位卡扣26,用于防止转接环19移位。

绕管筒1外设置有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绕管筒1两端的侧板2,两端的侧板2相互平行;侧板2之间设置有三条连接杆29,用以连接绕管筒1两端的侧板2;此外两侧板2之间还设置有转动轴3和驱动装置安装架24,转动轴3靠近绕管筒1设置,转动轴3一端套设有转动齿轮4及转动轴承30,安装在其中一端的侧板2上,转动齿轮4与传动轮8啮合;转动轴3的另一端套设有转动轴承30,安装在另一端的侧板2上。驱动装置安装架24上安装有作为驱动装置28的电机,电机一端设置有驱动轮31,该驱动轮31与绕管筒1一端的传动轮8通过同步带32传动。

绕管筒1两端的侧板2上均设有一通孔23,设置在绕管轴5一端的固定部12伸出绕管筒1外并穿设在通孔23内,然后通过用螺母13固定固定部12将绕管轴5固定在该侧板2上,使得绕管轴5在该新型气管收卷装置工作时固定不动;设置在绕管轴5另一端的连接部11也穿设在通孔23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如下:

在本气管收卷装置工作前,需先将气管安装至本气管收卷装置内:将需要收卷的气管的一端接在相应的内气管接头15上,该气管沿着导流板27的引导方向通过穿管孔7伸出到绕管筒1的外部,伸出到绕管筒1外部的气管部分就是日常使用的气管,也是使用后待收卷的气管。外气管接头10使用外接气管和供气设备连接在一起,气流即可通过外气管接头10,流入绕管轴5内的相应的气流通道18内,再进入相应的气流室16里,最后经过与气流室16连通的内气管接头15,进入与内气管接头15相连的气管内,经过气管进入相应的工具里或直接从气管释出。

在驱动装置安装架24上安装上驱动装置28及与驱动轮31,再安装同步带32将驱动轮31与传动轮8连接,当本气管收卷装置工作时,驱动装置28运作,带动驱动轮31同步转动,再通过同步带32传动,带动传动轮8转动,传动轮8带动绕管筒1开始转动。由于绕管轴5相对绕管筒1固定,不会跟随绕管筒1转动而转动,此时,外气管接头10可保证与外接气管的稳固连接,确保气管的收卷不会影响外气管接头10与供气设备之间的气流供给。随着绕管筒1转动,固定在端盖9上的两条支撑杆14也随之绕着绕管轴5转动,支撑杆14推动两条支撑杆14之间的内气管接头15绕着绕管轴5转动起来,从而带动转接环19及密封件20围绕绕管轴5转动,此外,处于绕管筒1外的待收卷部分的气管逐渐缠绕在绕管筒1上的绕管导向槽6内,而由于内气管接头15跟随绕管筒1转动,内气管接头15与穿管孔7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伸入空腔22内的气管部分的长度并不会因为待收卷部分的气管逐渐缠绕在绕管筒1上的绕管导向槽6内而产生改变,这样,气管缠绕收卷部分与连接供气设备的气管是互不干涉的,气管伸入空腔22内的部分相互之间也互不干涉,多条气管因收卷相互发生缠绕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另外,在传动轮8转动时,与传动轮8啮合的转动齿轮4也被带动进行反向转动,转动齿轮4带动转动轴3转动,即绕管筒1的转动方向与转动轴3相反。由于转动齿轮4直径比传动轮8小,而由上文可知传动轮8与转动齿轮4转动的线速度相同,在转动齿轮4直径比传动轮8小的情况下,转动齿轮4转动的角速度会比传动轮8大,通俗来说就是转动齿轮4转得更快,在本实施例中最终表现为:转动轴3比绕管筒1转得更快。被收卷的气管在绕管筒1和转动轴3之间经过,并同时与两者接触,转动轴3可以让气管收卷或释开的过程加快,提高气管收卷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方便使用者收纳气管,不必经常拆装气管,降低气管损耗速度,防止气管发生缠绕影响正常工作。

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