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防异味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1466发布日期:2020-06-09 19:4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防异味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设施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家用的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是家庭里面常用的家居设备,大多放置在厨房及卫生间内。

但是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市政环卫部门开始实行垃圾分期或者分时段投放,该政策导致居民不能及时将垃圾桶里面的垃圾清理并打包处理后扔到公共垃圾箱里面。而家庭生活中大部分产生的是厨余垃圾,而厨余垃圾不能及时清理的话容易发酵产生异味,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空气环境。而现有的垃圾桶的桶盖密闭方式不能有效防止异味飘散。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在长时间存放垃圾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吸附异味,以防止异味飘散的家用垃圾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防异味垃圾桶,该垃圾桶使用气味吸附材料将垃圾储存室散发的气味吸收,从而防止异味飘散影响室内空气环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家用防异味垃圾桶,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包括:

气味隔离室,所述气味隔离室内填充有气味吸附材料;

垃圾储存室,所述垃圾储存室构造和布置于所述气味隔离室内,且所述垃圾储存室被所述气味吸附材料包裹,并且所述垃圾储存室具有一垃圾投放通道;

连通部,所述连通部设于所述垃圾投放通道内,且可相对所述垃圾投放通道移动,所述连通部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动作部,所述动作部枢接于所述箱体上;

其中,所述连通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通部关闭所述垃圾投放通道;所述动作部的转动将所述连通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连通部部分凸出所述垃圾投放通道并贯穿所述气味吸附材料,此时,所述垃圾投放通道通过所述连通部与外界连通。

可选的,所述动作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箱体枢接,且所述壳体内具有一垃圾中转通道;

垃圾投放口,所述垃圾投放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

以及垃圾中转口,所述垃圾中转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其中,所述垃圾中转通道连通所述垃圾投放口和所述垃圾中转口;且所述连通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连通部伸入所述垃圾中转口内,所述垃圾投放通道与所述垃圾中转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连通部包括:

连通部本体,所述连通部本体的横截面外形图形与所述垃圾投放通道的横截面内径图形相匹配,且所述连通部本体具有:

上孔;

下孔;以及

流道,所述流道连通所述上孔和所述下孔;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连通部本体和所述垃圾储存室的顶壁之间;

开闭组件结构,所述开闭组件结构保持所述连通部本体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

连通组件结构,所述连通组件结构用于将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垃圾中转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开闭组件结构包括;

关闭杆,所述关闭杆枢接于所述箱体上,所述关闭杆具有一动作面;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关闭杆连接;

其中,所述动作面与所述连通部本体的顶壁连接时,所述连通部本体将所述垃圾投放通道关闭。

可选的,所述关闭杆上还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动作面垂直;

所述开闭组件结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动作部的转动带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斜面连接,并使得所述动作面与所述连通部本体的顶壁脱离。

可选的,所述开闭组件结构还包括:

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构造和布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凹陷部设于所述垃圾中转口一侧;

凸块,所述凸块构造和布置于所述壳体上;

其中,所述动作部转动时,所述凹陷部所述凸块将所述连通部下压回到所述垃圾投放通道内。

可选的,所述连通组件结构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流道的内侧壁上,所述固定部具有:

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周向开设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壁上,且所述连通孔贯穿所述固定部;

定向孔,所述定向孔开设于所述固定部的纵轴线处;

定向杆,所述定向杆设于所述定向孔内,且所述定向杆可相对所述固定部移动;以及

阀门,所述阀门固定设于所述定向杆的一端,所述阀门用于关闭所述上孔。

可选的,所述连通组件结构还包括:

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阀门之间;

顶杆,所述顶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连通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顶杆与所述阀门连接。

所述气味吸附材料为活性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采用气味吸附材料,比如活性炭有效吸收垃圾储存室内的垃圾发酵、发霉产生的异味,从而该异味污染住宅内的空气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

且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通过壳体实现将垃圾中转后倒进垃圾储存室内,避免出现倾倒垃圾时储存室内产生的气味扑面而来的情况,从而实现气味的二次隔绝。而壳体可以方便的在动作部位于第一状态时用水清洗,保持动作部的洁净。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通过动作部的壳体的正向、逆向转动实现了垃圾储存室与外界的连通和关闭,动作统一方便,使得本垃圾桶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相较于在垃圾桶中通过电磁结构实现开闭,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的维护成本更低,可靠性更好。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动作部位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动作部位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关闭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件和关闭杆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部俯视图;

图中:1-箱体,1.1-气味隔离室,1.2-垃圾储存室,2-连通部,2.1-连通部本体,2.2-弹性件,2.3-关闭杆,2.3.1-斜面,2.4-固定部,2.4.1-连通孔,2.4.2-定向孔,2.5-阀门,2.6-第三弹性件,3-壳体,3.1-垃圾投放口,3.2-垃圾中转口,3.3-驱动件,3.4-凹陷部,3.5-凸块,3.6-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一种家用防异味垃圾桶,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包括气味隔离室1.1,所述气味隔离室1.1内填充有气味吸附材料。

所述气味隔离室1.1内构造和布置有垃圾储存室1.2,且所述垃圾储存室1.2被所述气味吸附材料包裹,并且所述垃圾储存室1.2具有一垃圾投放通道。

具体的,箱体1内较大的腔室即为气味隔离室1.1,在箱体1内的气味隔离室1.1内填充有气味吸附材料,该气味吸附材料可以为活性炭、水、气味隔离浮球或者其他等同的具有气味吸附功能的材料。优选的为活性炭,因为活性炭是常见的气味吸附材料,成本较低,也便于更换与维护。

在该气味隔离室1.1内部下方再一体成型的构造一个垃圾储存室1.2,在该垃圾储存室1.2的顶部开设一个垃圾投放通道。该垃圾投放通道允许开启和关闭。该垃圾投放通道关闭时,气味吸附材料包覆垃圾储存室1.2,从而将垃圾储存室1.2内产生的气味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味吸附材料为水,即采用水封的方式将垃圾储存室1.2单独隔离,同时也吸收产生的异味。

相较于现有的垃圾桶使用桶盖密封,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桶采用的气味吸附材料,比如活性炭,有效吸收了垃圾储存室1.2内垃圾发酵、发霉产生的气味,从而避免该气味污染住宅内的空气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

为了满足用户实时投放垃圾的需求,在所述垃圾投放通道内安装有连通部2。连通部2可在垃圾投放通道内相对所述垃圾投放通道移动,且所述连通部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同时,在箱体1上还枢接有动作部。

所述连通部2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通部2关闭所述垃圾投放通道。此时,垃圾储存室1.2被水封或者其他气味吸附材料,如活性炭,掩埋或者包覆。而随着动作部在所述箱体1上的转动,所述动作部的转动将所述连通部2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连通部2部分凸出所述垃圾投放通道并贯穿所述气味吸附材料,此时,所述垃圾投放通道通过所述连通部2与外界连通。此时,用户就可以投放垃圾到垃圾储存室1.2内。

具体的,所述动作部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与所述箱体1枢接,且所述壳体3内具有一垃圾中转通道;所述壳体3的顶部开设有垃圾投放口3.1,所述壳体3的底部开设有垃圾中转口3.2。所述垃圾中转通道连通所述垃圾投放口3.1和所述垃圾中转口3.2。

如此,所述连通部2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连通部2伸入所述垃圾中转口3.2内,所述垃圾投放通道与所述垃圾中转通道连通。

参考图1、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动作部构造为海螺或者簸箕形式的壳体3。壳体3内部的孔即为安装枢接轴的孔,壳体3绕该孔的轴线转动。壳体3内部的通道即为垃圾中转通道。

动作部也包括两个状态,图2为动作部的第一状态,此时,连通部2位于第一位置。具体的,动作部的垃圾投放口3.1处于或者近似于水平面上,以便于用户扔垃圾。扔进去的垃圾就暂时储存在垃圾中转通道内。图1为动作部的第二状态,此时,连通部2位于第二位置,此时垃圾中转通道与垃圾投放通道连通。即用户将动作部转动抬起,垃圾沿着垃圾中转通道的内壁滑动,当垃圾中转通道与垃圾投放通道连通后,垃圾就在重力作用下顺势下落到垃圾储存室1.2内。

而所述连通部2包括连通部本体2.1,所述连通部本体2.1的横截面外形图形与所述垃圾投放通道的横截面内径图形相匹配,且所述连通部本体2.1具有上孔、下孔以及流道,所述流道连通所述上孔和所述下孔。

所述连通部2还包括弹性件2.2,所述弹性件2.2设置于所述连通部本体2.1和所述垃圾储存室1.2的顶壁之间。

所述连通部2还包括开闭组件结构,所述开闭组件结构保持所述连通部本体2.1在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连通部2还包括连通组件结构。

具体的,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垃圾投放通道为一在垃圾储存室1.2的顶壁上竖直开设的通孔,连通部本体2.1为一管件,该管件的外径等于垃圾投放通道的内径。同时,该管件的顶端的孔即为上孔,底端的孔即为下孔,管件内部即为流道。

在该管件的外侧壁顶部沿管件的径向延伸形成有一外沿。在该外沿和垃圾储存室1.2的顶壁之间安装前述的弹性件2.2。该弹性件2.2可选为碟簧、圆柱拉伸弹簧等类似产品。当选用碟簧或者圆柱拉伸弹簧时,碟簧或圆柱拉伸弹簧直接套设在该管件上。即管件本身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弹性件2.2使得连通部本体2.1存在一个向上移动的趋势,该趋势使得连通部本体2.1部分突出垃圾投放通道,而外沿配合壳体3或者外沿单独或者壳体3单独限制连通部本体2.1部分突出垃圾投放通道的程度。

而连通部2的部分突出的动作和回到原始位置由开闭组件结构和连通组件结构实现。

具体的,所述开闭组件结构包括关闭杆2.3,所述关闭杆2.3枢接于所述箱体1上,所述关闭杆2.3具有一动作面。

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关闭杆2.3连接。

其中,所述动作面与所述连通部本体2.1的顶壁连接时,所述连通部2将所述垃圾投放通道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垃圾储存室1.2的外顶壁上铰接有前述的关闭杆2.3,关闭杆2.3可以为构造一个,或者对称构造两个,此时两个关闭杆2.3分布于连通部本体2.1的两侧。关闭杆2.3可构造为l型,其短臂的底端面即为工作面。

第二弹性件可选为装在关闭杆2.3上的扭簧,该扭簧使得关闭杆2.3始终有靠近连通部本体2.1的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可以为圆柱弹簧,其一端与垃圾储存室1.2的顶壁连接,其另一端与关闭杆2.3连接。

此外,所述关闭杆2.3上还具有一斜面2.3.1,所述斜面2.3.1与所述动作面垂直。所述开闭组件结构还包括驱动件3.3,所述驱动件3.3设于所述壳体3上,所述动作部的转动带动所述驱动件3.3与所述斜面2.3.1连接,并使得所述动作面与所述连通部本体2.1的顶壁脱离。

具体的,驱动件3.3的运动轨迹经过关闭杆2.3,且驱动件3.3的运动轨迹不在连通部本体2.1的移动空间内。在驱动件3.3与关闭杆2.3动作时,驱动件3.3首先卡入斜面2.3.1与连通部本体2.1之间,然后驱动件3.3通过斜面2.3.1迫使关闭杆2.3向远离连通部本体2.1的方向旋转。直到动作面与连通部本体2.1的顶壁脱离。然后,连通部本体2.1在弹性件2.2的作用下上升,部分突出垃圾投放通道并通过垃圾中转口3.2进入壳体3内。

而所述连通部2回到垃圾通道内通过下述组件实现:凹陷部3.4,所述凹陷部3.4构造和布置于所述壳体3上,且所述凹陷部3.4设于所述垃圾中转口3.2一侧。以及凸块3.5,所述凸块3.5构造和布置于所述壳体3上。优选的,凸块3.5和凹陷部3.4共同构成一平滑的曲面。

所述动作部转动时,所述凹陷部3.4和所述凸块3.5将所述连通部本体2.1下压回到所述垃圾投放通道内。

此处动作部的转动为逆向转动,参考图2,动作部顺时针转动为正向,逆时针转动为逆向。

具体的,壳体3的底部的一部分壳体侧壁在垃圾中转口3.2一侧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3.4,凹陷的程度根据连通部2的部分突出程度确定。即动作部逆向旋转时凹陷部3.4的靠近垃圾中转口3.2的一侧首先抵住连通部本体2.1的上端面的外沿部分,然后随着动作部的逆向转动,凹陷部3.4的外部轮廓曲线中任一点到动作部的转轴的距离逐渐变大,从而迫使连通部2下降,从垃圾中转口3.2离开。随着动作部继续逆向转动,凹陷部3.4从连通部2上离开,而凸块3.5转动到连通部2上。随着动作部继续逆向转动,凸块3.5将连通部2下压回到垃圾投放通道中。直到连通部本体2.1的顶端面低于关闭杆2.3的动作面,然后,关闭杆2.3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动作面贴合连通部2的顶端面,从而将垃圾投放通道关闭。

为了实现连通部2伸入壳体3后与垃圾中转通道连通,还包括连通组件结构。连通组件结构包括:固定部2.4,所述固定部2.4固定设置于所述流道的内侧壁上,所述固定部2.4具有:连通孔2.4.1,所述连通孔2.4.1周向开设于所述固定部2.4的外侧壁上,且所述连通孔2.4.1贯穿所述固定部2.4。定向孔2.4.2,所述定向孔2.4.2开设于所述固定部2.4的纵轴线处。

具体的,固定部2.4为一圆柱或者一圆台,其径向外侧通过焊接或者花键配合螺紧组件或者其他等同方式固定在连通部本体2.1内。且固定部2.4与连通部本体2.1同向布置。由于壳体3和垃圾储存室1.2通过连通部2实现连通,为此固定部2.4不能阻隔连通部2内的流道流通,因此,在固定部2.4的径向外侧壁上周向构造有贯通固定部2.4的连通孔2.4.1。连通孔2.4.1可以均匀布置。在固定部2.4的纵轴线处开设有定向孔2.4.2,该定向孔2.4.2可以为一通孔形式,也可以采用盲孔形式。

在该定向孔2.4.2内安装有定向杆,所述定向杆在定向孔2.4.2内相对所述固定部2.4移动。

在定向杆上远离固定部2.4的一段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焊接或者其他等同方式固定构造有阀门2.5,所述阀门2.5用于关闭所述上孔。

具体的,阀门2.5的结构形式可以采用电磁阀、气动阀等常见的阀门形式。为了节省成本,降低维护成本,阀门2.5的开闭可以通过机械结构实现,该机械结构配合动作部的转动即可实现动作的统一。

具体的,所述连通组件结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2.6,所述第三弹性件2.6设置于所述固定部2.4和所述阀门2.5之间。该第三弹性件2.6仍可选用碟簧或者圆柱压缩弹簧或者其他等同弹性零件。该第三弹性件2.6为碟簧或者圆柱压缩弹簧时,第三弹性件2.6套设在定向杆上。

具体的,在第三弹性件2.6的作用下,阀门2.5存在关闭上孔的趋势,而阀门2.5在外力作用下克服第三弹性件2.6的作用下降时,打开上孔。

该外力作用来源于顶杆3.6,所述顶杆3.6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3内部,所述连通部2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顶杆3.6与所述阀门2.5连接。

具体的,参考图,顶杆3.6可以正对垃圾中转口3.2设置,其一端通过焊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在壳体3内部,其另一端向垃圾中转口3.2延伸。

当动作部正向旋转,连通部2伸入垃圾中转口3.2时,顶杆3.6的所述另一端抵在阀门2.5上,将阀门2.5下压,打开上孔,从而实现壳体3内的垃圾中转通道和箱体1内的垃圾储存室1.2的连通。此时,垃圾中转通道内的垃圾就下落到垃圾储存室1.2内。

为了便于顶杆3.6与阀门2.5连接,阀门2.5的顶端面上向上延伸形成一凸出的杆,该杆与壳体3上的凸块3.5错开设置,以避免干涉。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其工作原理如下:

动作部的壳体3在平常处于第一状态,用户通过壳体3顶部的垃圾投放口3.1投放垃圾。垃圾进入壳体3后堆积在壳体3内部的垃圾中转通道内。然后用户正向顺时针转动壳体3直到动作部处于第二状态,即动作部处于垂直状态,此时,垃圾中转口3.2处于竖直位置。在壳体3正向转动时,驱动件3.3随着壳体3向连通部本体2.1转动,首先卡入关闭杆2.3的斜面2.3.1与连通部本体2.1之间,然后驱动件3.3通过斜面2.3.1迫使关闭杆2.3向远离连通部本体2.1的方向旋转。直到动作面与连通部本体2.1的顶壁脱离。然后,连通部本体2.1在弹性件2.2的作用下上升,部分突出垃圾投放通道并通过垃圾中转口3.2进入壳体3内。此时,壳体3内的顶杆3.6也恰好移动到连通部本体2.1的上方,并抵住阀门2.5,将阀门2.5向下压,打开上孔。此时,壳体3内的垃圾中转通道和箱体1内的垃圾储存室1.2通过连通部本体2.1的流道连通。壳体3内的垃圾在重力作用下经过上孔、流道、连通孔2.4.1后下落至垃圾储存室1.2内。

然后用户逆向转动壳体3,壳体3上的凹陷部3.4、凸块3.5连续作用下将连通部本体2.1下压。待阀门2.5与顶杆3.6分离后,阀门2.5在第三弹性件2.6的作用下关闭上孔。同时,连通部本体2.1回到垃圾投放通道内。直到关闭杆2.3的动作面将连通部本体2.1锁紧,此时,垃圾投放通道关闭,垃圾储存室1.2被气味吸附材料活性炭包覆,从而避免异味飘散。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