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9759发布日期:2020-05-29 12:5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生产线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各生产工位需要工人在单个工位围绕工件一周完成相关作业的前提下,由于非平面工件产品结构的特殊性,产品以往需要放置在定制的随行工装上并让随行工装在线体上进行传输,随行工装方案的缺点是随行工装需要回流,给自动生产线带来很大不便。目前,圆弧门板装配车间需要新建自动生产线实现节拍化生产作业,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自动装配生产线来克服门板随行工装方案需要随行工装回流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工位,各工位包括线体底座,线体底座上设置有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长同步带线体和短同步带线体,短同步带线体连接顶升机构;长同步带线体和短同步带线体连接驱动机构。

其中,所述长同步带线体上设置有门板到位检测传感器。

其中,所述线体底座上短同步带线体下方设置有安全光栅。

其中,所述顶升机构为气缸或液压缸,气缸或液压缸的缸座与线体底座铰接,活塞杆与同步带线体铰接。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部件连接长同步带线体和短同步带线体。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较高,解决了非平面工件在自动生产线作业时采用随行工装方案需要随行工装回流的弊端问题,进一步提升了非平面工件在自动生产线作业时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自动生产线的投入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个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工位100,各工位100包括线体底座3,线体底座3上设置有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长同步带线体4和短同步带线体8,短同步带线体8连接顶升机构1,顶升机构1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气缸或液压缸的缸座与线体底座3铰接,活塞杆与同步带线体8铰接。长同步带线体4和短同步带线体8连接驱动机构,所述长同步带线体4上设置有门板到位检测传感器5,线体底座3上短同步带线体8下方设置有安全光栅2,安全光栅2用于检测短同步带线体8降落时,是否有工人在短同步带线体8作业区域,避免短同步带线体8在上升过程中由于人工误动作或者线体误动作造成对工人的伤害。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通过传动部件连接长同步带线体4和短同步带线体8。传动部件可以为本领域中常用的传动链或传动带结构。长同步带线体4和短同步带线体8均可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同步带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驱动电机7驱动长同步带线体4与短同步带线体8,使得圆弧门板6工件在工位100间输送;到位检测传感器5用于检测长同步带线体4输送圆弧门板6工件是否到位,检测到位后圆弧门板6工件停止输送;短同步带线体8在顶升机构1的驱动下降落,便于工人在单个工位围绕圆弧门板6工件一周完成相关作业;单个工位作业完成后,短同步带线体8在顶升机构1的驱动下,圆弧门板6通过短同步带线体8传输至后续生产线工位,短同步带线体8对门板在工位间传输起到过渡传输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工位,各工位包括线体底座(3),线体底座(3)上设置有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长同步带线体(4)和短同步带线体(8),短同步带线体(8)连接顶升机构(1);长同步带线体(4)和短同步带线体(8)连接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同步带线体(4)上设置有门板到位检测传感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底座(3)上短同步带线体(8)下方设置有安全光栅(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1)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气缸或液压缸的缸座与线体底座(3)铰接,活塞杆与短同步带线体(8)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通过传动部件连接长同步带线体(4)和短同步带线体(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扇装配传输线,包括多个依次设置的工位,各工位包括线体底座,线体底座上设置有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长同步带线体和短同步带线体,短同步带线体连接顶升机构;长同步带线体和短同步带线体连接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较高,解决了非平面工件在自动生产线作业时采用随行工装方案需要随行工装回流的弊端问题,进一步提升了非平面工件在自动生产线作业时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自动生产线的投入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周航;许慈;毕光明;张洪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