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剥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5113发布日期:2020-07-14 17:0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签剥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签剥离机。



背景技术:

现今,在3c电子组装包装领域中,经常需要用到剥标贴标技术对标签进行剥离,传统的剥标机只适用于标签贴在底纸上、来料为卷料的标签。对于复杂来料方式的标签,例如手机入网许可证类标签,这种类型的标签来料方式为片料,而且标签底纸上四周还有保护贴纸,这类型标签的剥标难度就比较大。现如今市场上的剥标机难以对类似的标签进行来料控制和精确对准,在标签剥离时大功率输出的气动机构容易破坏标签,标签剥离的成功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功率高的标签剥离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标签剥离机,包括机架、用于剥离标签离型纸的顶出机构和用于传送标签离型纸的传送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于所述机架的出料端,标签离型纸的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成列均匀设置,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驱动轮,所述机架上设有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设有所述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均匀设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标签离型纸上的第一限位孔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可转动设于机架上的压紧轴,所述压紧轴位于标签离型纸上方并压紧所述标签离型纸,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标签离型纸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轴的周壁上设有与限位柱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传动轴,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轴与驱动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设有所述驱动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同步轴承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输出端与同步轴承的同步带,所述同步轴承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顶针模组,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设有所述顶针模组,所述第二驱动件可滑动设于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机架出料端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安装板、第三驱动件和压紧板,所述机架上设有所述安装板,第三驱动件固定于安装板上,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设有所述压紧板,所述标签离型纸夹持于所述安装板与压紧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开窗,所述安装板上开设第二开窗,所述第一开窗分别与所述第二开窗、标签离型纸上的标签以及顶针模组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针模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顶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均为步进电机,第三驱动件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驱动轮上限位柱与标签离型纸上的第一限位孔对应设置,利用第一驱动件对标签离型纸的传送进行精确控制,便于顶出机构对准标签进而剥离标签,提高标签剥离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标签剥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标签剥离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标签剥离机的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标签剥离机的压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机架;

2、标签离型纸;

3、第一限位孔;

4、第一驱动件;

5、驱动轮;

6、限位柱;

7、压紧轴;

8、第二限位孔;

9、传动轴;

10、同步轴承;

11、同步带;

12、第二驱动件;

13、顶针模组;

14、安装板;

15、第三驱动件;

16、压紧板;

17、第一开窗;

18、第二开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驱动轮上限位柱与标签离型纸上的第一限位孔对应设置,利用第一驱动件对标签离型纸的传送进行精确控制。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标签剥离机,包括机架1、用于剥离标签离型纸2的顶出机构和用于传送标签离型纸2的传送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于所述机架1的出料端,标签离型纸2的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3,所述第一限位孔3成列均匀设置,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4和驱动轮5,所述机架1上设有所述第一驱动件4,所述第一驱动件4的输出端固定设有所述驱动轮5,所述驱动轮5上均匀设有多个限位柱6,所述限位柱6与标签离型纸2上的第一限位孔3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驱动轮通过相配合的限位柱与第一限位孔控制标签离型纸的精确传送,根据顶出机构的位置和频率,及时调整标签离型纸的速度和控制标签离型纸的位置,使顶出机构顺利地将标签顶出。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驱动轮上限位柱与标签离型纸上的第一限位孔对应设置,利用第一驱动件对标签离型纸的传送进行精确控制,便于顶出机构对准标签进而剥离标签,提高标签剥离的成功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可转动设于机架1上的压紧轴7,所述压紧轴7位于标签离型纸2上方并压紧所述标签离型纸2,所述驱动轮5位于所述标签离型纸2的下方。

由上述描述可知,标签离型纸位于驱动轮与压紧轴之间,可以防止标签离型纸从限位柱上脱落下来。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轴7的周壁上设有与限位柱6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8。

由上述描述可知,压紧轴在限位柱的驱动下进行旋转,与驱动轮共同作用在标签离型纸上,可以精确控制标签离型纸的传送速度和位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传动轴9,所述第一驱动件4通过所述传动轴9与驱动轮5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9的两端均设有所述驱动轮5。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于传动轴两端的驱动轮在标签离型纸的两端同时驱动标签离型纸,提高传送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同步轴承10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4输出端与同步轴承10的同步带11,所述同步轴承10套设于所述传动轴9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12和顶针模组13,所述第二驱动件12的输出端设有所述顶针模组13,所述第二驱动件12可滑动设于所述机架1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可滑动设于机架上的第二驱动件便于对准标签离型纸上的标签。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机架1出料端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安装板14、第三驱动件15和压紧板16,所述机架1上设有所述安装板14,第三驱动件15固定于安装板14上,所述第三驱动件15的输出端设有所述压紧板16,所述标签离型纸2夹持于所述安装板14与压紧板16之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标签离型纸夹紧在安装板和压紧板之间,便于顶出机构将标签顶出。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板16上设有多个第一开窗17,所述安装板14上开设第二开窗18,所述第一开窗17分别与所述第二开窗18、标签离型纸2上的标签以及顶针模组13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针模组13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顶针。

由上述描述可知,均匀分布的顶针向标签均匀施力,避免将标签刺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4、第二驱动件12均为步进电机,第三驱动件15为气缸。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标签剥离机,包括机架1、用于剥离标签离型纸2的顶出机构和用于传送标签离型纸2的传送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于所述机架1的出料端,标签离型纸2的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3,所述第一限位孔3成列均匀设置,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4和驱动轮5,所述机架1上设有所述第一驱动件4,所述第一驱动件4的输出端固定设有所述驱动轮5,所述驱动轮5上均匀设有多个限位柱6,所述限位柱6与标签离型纸2上的第一限位孔3对应设置。

详细的,还包括可转动设于机架1上的压紧轴7,所述压紧轴7位于标签离型纸2上方并压紧所述标签离型纸2,所述驱动轮5位于所述标签离型纸2的下方。

具体的,所述压紧轴7的周壁上设有与限位柱6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8,容易理解的是,所述限位柱6从下往上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3和第二限位孔8,驱动轮5同时驱动标签离型纸2和压紧轴7。

请参照附图2,还包括传动轴9,所述第一驱动件4通过所述传动轴9与驱动轮5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9的两端均设有所述驱动轮5,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同步轴承10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4输出端与同步轴承10的同步带11,所述同步轴承10套设于所述传动轴9上,所述传动轴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轴9并排设置。

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12和顶针模组13,所述第二驱动件12的输出端设有所述顶针模组13,所述第二驱动件12可滑动设于所述机架1上,请参照附图3,还包括顶出支架、滑轨、传感片和传感器,所述第二驱动件12固定于所述顶出支架上,所述滑轨设于顶出支架上,所述滑轨上设有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传感器配合的传感片固定于所述顶出支架上,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顶针模组13固定连接。

还包括设于机架1出料端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安装板14、第三驱动件15和压紧板16,所述机架1上设有所述安装板14,第三驱动件15固定于安装板14上,所述第三驱动件15的输出端设有所述压紧板16,所述标签离型纸2夹持于所述安装板14与压紧板16之间。

详细的,所述压紧板16上设有多个第一开窗17,所述安装板14上开设第二开窗18,所述第一开窗17分别与所述第二开窗18、标签离型纸2上的标签以及顶针模组13一一对应设置,容易理解的是,所述压紧机构将标签离型纸2压紧后,由所述顶出机构将标签离型纸2上的标签顶出。

可选的,所述顶针模组13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顶针,请参照附图3.所述顶针模组13上设有四个所述顶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4、第二驱动件12均为步进电机,第三驱动件15为气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签剥离机,驱动轮上限位柱与标签离型纸上的第一限位孔对应设置,利用第一驱动件对标签离型纸的传送进行精确控制,便于顶出机构对准标签进而剥离标签,提高标签剥离的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