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框滚筒循环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1258发布日期:2020-08-11 21:1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料框滚筒循环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用于循环输送装载锂电池料框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拥有自放电率低、放电电压平缓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锂电池的生产加工中,需要通过料框将锂电池运送至相应的加工工位进行进一步加工,现有技术中,运送锂电池的料框物流线大多为单进单出或者双进双出,这样会降低生产效率,同时也会增大设备占地面积,进而增加制造成本。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1621389671.2,专利名称为:“一种物料框循环储存送料装置”公布了一种物料框循环储存送料装置,其包括依次排列的物料框水平传输机构和物料框上下升降机构,所述物料框水平传输机构包括上层水平传输台和下层水平传输台;所述物料框上下升降机构包括上层传输台、下层传输台和上下升降构件,所述上层水平传输台的高度与上层传输台相同,所述下层水平传输台与下层传输台的高度相同;物料框通过上层水平传输台传送到上层传输台,然后通过上下升降构件传送到下层传输台,再通过下层传输台传送到下层水平传输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储存多个物料框,并且可以实现物料框的循环移动并自动输送到上料位,一次可以上多个物料框,物料就可以满足长时间的自动化生产需要,提高了效率。

但其提高效率的方式依旧是加大料框的储存量来实现,跟多进多出的运送方式相同,并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首要目的是一种料框滚筒循环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可实现料框的进出循环,进而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料框滚筒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运送料框的水平输送模组、升降输送模组;所述水平输送模组包括上层进料输送平台和下层出料输送平台,所述上层进料输送平台和下层出料输送平台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输送滚筒,所述上层进料输送平台一侧设有用于取料或放料的拿料模组;所述升降输送模组包括升降传动模组和与升降传动模组传动连接的升降输送平台,所述升降输送平台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输送滚筒。

该料框循环输送装置设有水平输送模组和升降输送模组,在料框运送电池时,由上层进料输送平台和下层出料输送平台可供料框出入,拿料模组将料框内的电池取走,输送滚筒带动料框在上层进料输送平台、下层出料输送平台和升降输送平台上移动。

具体地,所述升降传动模组包括升降电机、升降丝杆、升降螺母、升降滑轨、升降滑块,所述升降丝杆与升降电机的电机轴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螺母套设于升降丝杆上,所述升降滑块滑动设于升降滑轨上,所述升降螺母与升降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输送平台与升降滑块另一侧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升降传动模组还包括同步丝杆、传送皮带,所述升降丝杆和同步丝杆上均设有一个同步转轮,所述传送皮带套设在同步转轮上。

具体地,所述升降输送平台上设有限位梁,所述限位梁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块。

具体地,所述上层进料输送平台、下层出料输送平台和升降输送平台上设有驱动模组,所述输送滚筒与驱动模组的驱动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上层进料输送平台上还设有侧边定位机构和顶边定位机构,所述侧边定位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边定位气缸和与侧边定位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的侧边定位板,所述顶边定位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顶边定位气缸和与顶边定位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的顶边定位板。

具体地,所述顶边定位机构还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设于上层进料输送平台下方,且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顶边定位气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输送模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水平输送模组;11.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2.下层出料输送平台;2.升降输送模组;21.升降传动模组;211.升降电机;212.升降丝杆;213.升降螺母;214.升降滑轨;215.升降滑块;216.同步丝杆;217.传动皮带;218.同步转轮;22.升降输送平台;3.拿料模组;4.输送滚筒;5.限位梁;6.限位块;7.侧边定位机构;71.侧边定位气缸;72.侧边定位板;8.顶边定位机构;81.顶边定位气缸;82.顶边定位板;83.升降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料框滚筒循环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运送料框的水平输送模组1、升降输送模组2;所述水平输送模组1包括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和下层出料输送平台12,所述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和下层出料输送平台12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输送滚筒4,所述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一侧设有用于取料或放料的拿料模组3;所述升降输送模组2包括升降传动模组21和与升降传动模组21传动连接的升降输送平台22,所述升降输送平台22上设有一个以上的输送滚筒4。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了中的料框由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进入,由输送滚筒4推动料框在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上移动,当料框移动至拿料模组3时,拿料模组3会将料框内的电池取走至下一加工位,或者拿料模组3会将加工好的电池放进料框内,之后由输送滚筒4会推动料框继续移动至升降输送平台22上,由升降传动模组21带动升降输送平台22移动至与下层出料输送平台12契合的位置,通过输送滚筒4将料框由下层出料输送平台12送离水平输送模组1,进而实现料框的循环流动,以此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占地面积的作用,进而降低制造成本;此外,还可根据具体需求,将料框设置成由下层出料输送平台12进入并且在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送离水平输送模组1,亦可实现料框的循环流动。

具体地,所述升降传动模组21包括升降电机211、升降丝杆212、升降螺母213、升降滑轨214、升降滑块215,所述升降丝杆212与升降电机211的电机轴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螺母213套设于升降丝杆212上,所述升降滑块215滑动设于升降滑轨214上,所述升降螺母213与升降滑块215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输送平台22与升降滑块215另一侧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施了中采用升降电机211、升降丝杆212、升降螺母213、升降滑轨214、升降滑块215组成升降传动模组21,通过升降电机211带动升降丝杆212转动,进而带动升降螺母213在升降丝杆212上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滑块215在升降滑轨214上移动,进而实现升降输送平台22在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和下层出料输送平台12之间移动。

具体地,所述升降传动模组21还包括同步丝杆216、传送皮带217,所述升降丝杆212和同步丝杆216上均设有一个同步转轮218,所述传送皮带217套设在同步转轮218上。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施了中采用同步丝杆216和传送皮带217,在升降丝杆212和同步丝杆216上均设有一个同步转轮218,通过将传送皮带217套设在同步转轮218上,实现同步丝杆216和升降丝杆212的同步移动,进一步保证料框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料框在升降过程中由于缺失水平平衡而掉出升降输送平台22。

具体地,所述升降输送平台22上设有限位梁5,所述限位梁5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块6。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施了中在升降输送平台22上设有限位梁5,在限位梁5上设有限位块6,通过限位块6的限位功能,防止料框进入升降输送平台22时由于惯性作用移动至升降输送平台22外。

具体地,所述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下层出料输送平台12和升降输送平台22上设有驱动模组,所述输送滚筒4与驱动模组的驱动端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施了中的驱动模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皮带,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输送滚筒4驱动连接,在输送滚筒4上套设有驱动皮带,进而实现其他输送滚筒的移动,此外其他形式的驱动模组也可适用于本实施了中。

具体地,所述上层进料输送平台上还设有侧边定位机构和顶边定位机构,所述侧边定位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边定位气缸和与侧边定位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的侧边定位板,所述顶边定位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顶边定位气缸和与顶边定位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的顶边定位板。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施了中在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设有侧边定位机构和顶边定位机构,当料框进入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时,由侧边定位气缸带动侧边定位板向料框方向移动,由顶边定位气缸带动顶边定位板向料框方向移动,进而对料框进行定位,有效防止料框由于惯性作用离开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同时对在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上的料框进行定位,便于拿料模组3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具体地,所述顶边定位机构还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设于上层进料输送平台下方,且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顶边定位气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施了中在顶边定位机构上设有升降气缸,当料框为进入拿料工位时,由升降气缸带动顶边定位气缸与输送滚筒4齐平,便于料框通过输送滚筒4在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上移动,当料框进入拿料工位时,由升降气缸带动顶边定位气缸延伸至上层进料输送平台11上方,便于对料框进行定位。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