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针头分离的利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3891发布日期:2020-05-26 17:21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针头分离的利器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废品收集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针头分离的利器盒。



背景技术:

利器盒是一种医用收纳盒,用于收集注射器、小玻璃制品、刀片、缝合针等锐器。利器盒为一次性使用,按国家要求,规定在24小时内必须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回收,在48小时内彻底安全焚化。

目前针对注射器,因为注射器头部还插有针头,一般是通过拔出的方式对注射器和针头进行分离,但是个别较难分离的针头,则会采用剪断的方式将针头的钢针剪断以使其和注射器分离。

但是这种剪断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危险,尤其是剪断的针头容易飞溅,同时针头均为经过注射使用,存在一定医源性传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针头分离的利器盒,通过分离装置上的分离通槽,护士可以将带针头的注射器插入其中,通过分离通槽将针头的底部卡住,无需护士接触针头部分,通过拔出注射器的方式实现快速分离,更为安全快捷。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针头分离的利器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盖上表面设有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板和分离通槽,所述分离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90°,所述分离板后方设有用于针头倾斜或水平放置的分离腔,所述分离通槽位于分离板上;所述分离通槽包括起始端部、过渡段和末端部,所述起始端部和末端部均为圆形通槽,起始端部直径大于末端部的直径,所述过渡段的口径由起始端部至末端部不断变小;所述盒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盒体分隔为针腔和筒腔,所述针腔位于分离腔下方。

优选的,所述过渡段在与末端部的连接处设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均朝向过渡段中部凸起,所述限位块与末端部共同构成与末端部全等的圆形通槽。

优选的,所述盒盖上还设有用于分离后的注射器放入盒体内的启闭装置,所述启闭装置包括放置孔、滑槽和封板,所述放置孔开设于盒盖上,封板于滑槽内滑动开启或关闭放置孔,所述筒腔位于放置孔下方。

优选的,所述放置孔为用于注射器水平放入的条状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分离装置还设有用于拇指支靠以辅助拔出注射器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于分离板的任意两侧。

优选的,所述分离装置还设有用于拇指支靠以辅助拔出注射器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于分离板背向放置孔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与拇指接触的表面为内凹的弧面,所述弧面内设有多个防止打滑的条状凹槽/凸肋。

优选的,所述分离通槽的开口位置与放置孔的位置均位于盒盖的同一侧边上。

优选的,所述针腔内还设有提斗,所述提斗由金属件制成,提斗的开口对准分离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针头分离的利器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针头分离的利器盒,分离板上的分离通槽可以对注射器上的针头进行分离,使用时从起始端部将整个注射器的针头部分放入,注射器头部紧贴分离板,之后将针头沿着过渡段进入到末端部,分离板进入针头和注射器之间,之后护士仅需要将注射器拔出,通过分离板将针头留在分离腔内,即可实现针头和注射器之间的分离,该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接触针头,可以有效避免医源性传染,保护操作人员。

二、分离板与水平面之间留有60-90°的夹角,使得分离板相对水平面垂直或略微倾斜(偏向于垂直),使得针头在拔下是趋向于水平状态,下落则是较为统一的摆放在针腔内,避免针头垂直下落而造成针头散乱的分布在针腔内,使得针头在针腔内的摆放更统一,节省空间。

三、同时在针头取出时,所有针头的尖端全都朝向一个方向,在焚烧整理时也更为统一,防止操作人员受伤,整理更为方便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针头分离的利器盒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利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分离通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中针头和针筒分离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盒体和提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盒体;10、隔板;11、针腔;12、筒腔;13、提斗;2、盒盖;20、放置孔;21、滑槽;22、封板;3、分离装置;30、分离通槽;300、过渡段;301、起始端部;302、末端部;303、限位块;31、支撑块;32、分离板;33、分离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7所示,一种用于针头分离的利器盒,包括盒体1和盒盖2,盒体1内设有隔板10,隔板10将盒体1分隔为针腔11和筒腔12,针腔11主要用于针头的存放,而筒腔12则是主要用来放置分离后的注射器。

如图1和图2所示,盒盖2上还设有用于分离后的注射器放入盒体1内的启闭装置,启闭装置包括放置孔20、滑槽21和封板22,放置孔20开设于盒盖2上,封板22于滑槽21内滑动开启或关闭放置孔20,筒腔12位于放置孔20下方;放置孔20为用于注射器水平放入的条状的通孔,注射器丢入放置孔20后均呈水平摆放状,堆叠摆放更为规整,节省空间体积。

如图3所示,盒盖2上表面设有分离装置3,分离装置3包括分离板32和分离通槽30,分离板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75°,分离板32后方设有用于针头趋向于水平放置的分离腔33,针腔11位于分离腔33下方,如图6所示,在分离针头和针筒的分离过程中,针头略微倾斜但趋向于水平,在针头脱离注射器后,针头下落至针腔11过程中,针头不断呈水平堆积状态,所有的针头的针尖均朝向右侧。

如图4所示,分离通槽30位于分离板32上;分离通槽30包括起始端部301、过渡段300和末端部302,起始端部301和末端部302均为圆形通槽,起始端部301直径大于末端部302的直径,过渡段300的口径由起始端部301至末端部302不断变小;起始端部301直径大于针头末端(玻璃/塑料部分)的直径,主要是让针头可以让进来;末端部302的直径略微大于注射器头部的外径。

分离通槽30的开口位置与放置孔20的位置均位于盒盖2的同一侧边上,经过分离的注射器可以直接丢向另一侧边上的放置孔20内。

如图5所示,过渡段300在与末端部302的连接处设有两个限位块303,两个限位块303均朝向过渡段300中部凸起,限位块303与末端部302共同构成与末端部302全等的圆形通槽,当注射器置入后通过限位块303可以卡住注射器的头部,对注射器头部的活动进行限制,避免其在拔出时脱出末端部302或进入到过渡段300内。

如图3和图4所示,分离装置3还设有支撑块31,支撑块31设于分离板32背向放置孔20的一侧,支撑块31用于操作人员拇指支靠以辅助拔出注射器,有支撑点辅助拔出后,由于拇指支靠后基本上是以拇短展肌(大拇指下方手掌处的肌肉)进行发力,力量足够且控制更为灵活,分离拔出注射器的力度更容易控制,若拔注射器的手部悬空,则需要以肱三头肌进行发力,该处肌肉力量巨大且难以达到精确控制,很容易在拔出的瞬间手臂向后继续施力快速脱出,碰撞他人,也不利于抓握注射器。支撑块31与拇指接触的表面为内凹的弧面,弧面内设有多个防止打滑的条状凹槽。

针腔11内还设有提斗13,提斗13由冲压拉拔的铝筒制成,提斗13的开口对准分离腔33。针头落入到提斗13内,由于提斗13由铝筒制成,不易扎破上述用于针头分离的利器盒的对针头和注射器的分离步骤如下:

①利器盒组装:将提斗13放入到针腔11内,盒盖2盖在盒体1上方,检查封板22在滑槽21内的滑动状态,同时用注射器对分离装置3进行检查,若分离通槽30尺寸不合或封板22卡紧滑不动了则换另一个盒盖2进行安装。

②抓握:以四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将注射器抓在掌心,并以握拳的姿势将注射器握紧。

③对准:将带有针头的注射器从起始端部301放入,并沿着过渡段300朝向末端部303移动,使得分离通槽30的槽壁嵌入至针头和注射器头部之间的间隙内。

④分离准备:用力将注射器的头部从两个限位块303之间卡入到末端部303内,使得末端部303的槽壁嵌入到针头和注射器的头部之间。

⑤针头分离:操作人员拇指摁在支撑块31上,另一只手臂可以放置在盒盖2表面用于辅助按紧利器盒,对利器盒进行固定,以拇指处作为转轴和支撑点,手掌发力将注射器的头部从末端部303拔出。

⑥针头和针筒处理:针头留在分离通槽30内部的分离腔33内,随重力落入到提斗13内,拔出的注射器则从放置孔20丢入至筒腔12内,并将封盖22合上关闭放置孔20。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