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浮力自动升降观览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7542发布日期:2020-08-25 19:4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水下浮力自动升降观览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浮力自动升降观览电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梯是用来在多层或者高层建筑中对货物进行上下运送的建筑设施,电梯通常包括通过钢索连接的轿厢和配重块,以及控制钢索运动的牵引机构。其中轿厢是主要用来运送人员以及货物的装载部件,配重块通过滑轮结构降低所述轿厢重力对牵引动力的要求,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电梯运行时的功率。传统的电梯需要专门的井道以及其它的轨道导条结构,因此使得整个电梯运行结构的造价较为高昂,另外传统的电梯由于井道结构的设计,使得轿厢整体被包裹,对于轿厢内人员向外观览有较大的影响,另外传统的电梯需要通过绞索或者丝杆等结构对轿厢进行拉动,进一步加大了电梯的复杂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使用在水底,用来作为观览的水下浮力自动升降观览电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浮力自动升降观览电梯,它包括轿厢、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竖直装配在水体中,所述轿厢上下端的中间位置加工有竖直贯穿的上孔、下孔,所述固定轴的外壁加工成滑动面,所述上孔、下孔与所述固定轴之间滑动密封装配,所述轿厢下部设计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设计有高压腔,所述高压腔内冲入有高压气,所述高压腔与所述调节腔之间通过调气阀控制通断,所述调节腔与外部水体之间通过出气阀控制通断;所述轿厢的外侧壁采用透明材质制作而成,所述轿厢的顶壁上加工有进出口,所述进出口上装配有可以打开的密封盖。

作为优选,所述轿厢的外壁为圆环形状,设计有两层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轿厢的外壁上加工有横向伸出的楼梯,所述楼梯上部正对所述进出口。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轴的中间加工有轴孔,所述轴孔上部与水体上部空气连通,所述固定轴的下部设计有与所述轴孔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外部覆盖有可以打开的挡气盖。在具体设计时,所述挡气盖的外壁与所述固定轴的外壁形成光滑连接。构成一个类似完整的壁面。

作为优选,所述轴孔内被分隔为左右两个竖直的腔室,所述固定轴的下部两侧分别设计有与所述轴孔两个腔室连通的所述通气孔,所述固定轴上部装配有两个气泵,这两个气泵分别通过所述轴孔的两个腔室与两个所述通气孔相连,一个气泵通过对应通气孔向轿厢内通气,另一个气泵通过对应通气孔向轿厢内抽气。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轴的中间腔室内装配有磁块,所述轿厢上下面与固定轴的滑动接触位置采用磁吸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水下浮力自动升降观览电梯主要使用在水下,可以使用在大型水池,或者水湾一类的地方。该电梯使用时具有漂浮和沉水两种状态,在漂浮状态时,所述轿厢上部露出水面,在沉水状态时整个轿厢沉入水中。在轿厢处于悬浮状态时,可以将所述轿厢上部的密封盖打开,使得人们可以从上部的进出口进入该轿厢之内,然后将密封盖关闭,这时打开所述出气阀,可以使得所述轿厢下部调节气腔中的气体排出,使得轿厢整体浮力变小,这时所述轿厢会沿着固定轴下滑,使得轿厢沉入水中,使得电梯处于沉水状态。而当人们需要将轿厢上浮时,打开所述轿厢下部的调气阀,这时高压腔内的高压气自动进入所述调节腔中,使得调节腔内的体积变大,这样所述轿厢的整体浮力变大,当轿厢的整体浮力大于轿厢重量时,轿厢可以沿所述固定轴浮出水面,使得电梯位于漂浮状态。该电梯只是通过电梯的浮力设计,就使得电梯可以自动在水中上浮或者下沉,这样不需要多余的动力结构,这样不需要电梯在水下通电,使用更加的安全,同时该结构通过固定轴导向不需要井道结构,使得电梯安装使用更加的方便,电梯系统的整体设计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轿厢外壁全部使用透明材料制作,整个外部完全无遮挡,使得人们可以在所述轿厢到达水中时,浏览水中的景色,观览效果更好。另外该电梯可以通过控制浮力的大小,使得该轿厢自由的停靠在所述固定轴的任意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水下浮力自动升降观览电梯漂浮状态时正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下浮力自动升降观览电梯沉水状态时正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中实施例所示,该水下浮力自动升降观览电梯包括轿厢1、固定轴2,所述固定轴2竖直装配在水体中,该水体可以是大型的水池,海洋管或者水湾等具有较深水位的地方,该水体安装所述固定轴2的底部位置需要是硬质底面。所述轿厢1上下端的中间位置加工有竖直贯穿的上孔、下孔,所述固定轴2的外壁加工成滑动面,所述上孔、下孔与所述固定轴2之间滑动密封装配,所述轿厢的所有外部壁面均使用防水材料。所述轿厢1下部设计有调节腔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腔11直接通过所述轿厢1侧壁的壁面向下沿伸,形成一个下部敞开的腔体结构,这样使得轿厢1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简单,牢固。同时所述调节腔11内设计有高压腔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腔12环形设计在所述轿厢1的底面下部。

所述高压腔12内冲入有高压气,所述高压腔12的充气口可以设计在所述轿厢的底面上,所述高压腔12内的高压气体可以是预先冲入好的,每使用一段时间冲入一次,具体充气时可以通过穿过轿厢内部的高压气管接入高压腔12从而完成充气。所述高压腔12与所述调节腔11之间通过调气阀13控制通断,所述调节腔11与外部水体之间通过出气阀14控制通断。在具体制作时,所述调气阀13和出气阀14可以使用电动阀在来实现电动控制也可以使用手动阀来实现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气阀13和出气阀14均使用手动阀门结构,这样可以使得所述轿厢1中的所有控制部件均不用电,不仅减少了电路结构的连接,同时使用更加的安全。所述轿厢1的外侧壁采用透明材质制作而成,这种透明材料可以钢化玻璃,也可以是玻璃钢等透明材料。所述轿厢1的顶壁上加工有进出口15,所述进出口15上装配有可以打开的密封盖16。所述进出口15为人员进入该轿厢1内部的开口。

本水下浮力自动升降观览电梯主要使用在水下,可以使用在大型水池,或者水湾一类的地方。主要作为一种观览性质的电梯使用,也可以作为一种水下活动的场所小型的水下餐厅、水下咖啡馆等。该电梯使用时具有漂浮和沉水两种状态,在漂浮状态时,所述轿厢1上部露出水面,在沉水状态时整个轿厢1沉入水中。在轿厢1处于悬浮状态时,可以将所述轿厢上部的密封盖16打开,使得人们可以从上部的进出口15进入该轿厢1之内,然后将密封盖16关闭,这时打开所述出气阀14,可以使得所述轿厢1下部调节气腔11中的气体排出,使得轿厢1整体浮力变小,这时所述轿厢1会沿着固定轴2下滑,使得轿厢1沉入水中,使得电梯处于沉水状态。而当人们需要将轿厢1上浮时,打开所述轿厢1下部的调气阀13,这时高压腔12内的高压气自动进入所述调节腔11中,使得调节腔11内的体积变大,这样所述轿厢1的整体浮力变大,当轿厢1的整体浮力大于轿厢1重量时,轿厢1可以沿所述固定轴2浮出水面,使得电梯位于漂浮状态。该电梯只是通过电梯的浮力设计,就使得电梯可以自动在水中上浮或者下沉,这样不需要多余的动力结构,这样不需要电梯在水下通电,使用更加的安全,同时该结构通过固定轴2导向不需要井道结构,使得电梯安装使用更加的方便,电梯系统的整体设计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轿厢1外壁全部使用透明材料制作,整个外部完全无遮挡,使得人们可以在所述轿厢1到达水中时,浏览水中的景色,观览效果更好。另外该电梯可以通过控制浮力的大小,使得该轿厢1自由的停靠在所述固定轴2的任意高度。

在具体设计时,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轿厢1的外壁为圆环形状,环形的轿厢1壁面设计对水压的抗压效果更好,通过两层以上的结构设计,使得强度更高。同时所述轿厢1的外壁上加工有横向伸出的楼梯17,所述楼梯17上部正对所述进出口15。同时所述轿厢1进出口15位置水面上部设计有靠近进出口15的固定走道,便于人们从走道上部走上轿厢底部,最终通过所述进出口15进入轿厢内。楼梯17的设计,使得人们可以轻松的从轿厢1的上部进出口15位置走入到轿厢内,使用更加的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轴2的中间加工有轴孔21,所述轴孔21上部与水体上部空气连通,所述固定轴2的下部设计有与所述轴孔21连通的通气孔22,所述通气孔22的外部覆盖有可以打开的挡气盖;所述挡气盖的外壁与所述固定轴2的外壁形成光滑连接。构成一个类似完整的壁面。挡气盖的光滑设计可以便于所述轿厢1沿着所述固定轴2上下运动,不会产生阻碍,同时可以防止轿厢1外部水体通过挡气盖部分渗入到轿厢1内部。在具体设计时,所述挡气盖可以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这样具有更好的隔水耐磨效果。同时在打开所述挡气盖时,可以使得轿厢1内部通过轴孔21与水体外部空气连通,这样可以使得轿厢1内空气与外部进行交换,便于使用者在轿厢内长期呆着,使得该轿厢1的使用时间更长,使用更加舒适。

在具体设计时,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轴孔21内被分隔为左右两个竖直的腔室,所述固定轴2的下部两侧分别设计有与所述轴孔21两个腔室连通的所述通气孔22,所述固定轴2上部装配有两个气泵3,这两个气泵3分别通过所述轴孔21的两个腔室与两个所述通气孔22相连,一个气泵3通过对应通气孔22向轿厢1内通气,另一个气泵3通过对应通气孔22向所述轿厢1内抽气。这样通过所述固定轴2上部的两个气泵3,就可以方便的对所述轿厢1内部的空间进行快速换气,同时不需要在轿厢1内接入电路,保证了轿厢1使用的安全。

在具体设计时,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轴2的中间腔室内装配有磁块4,所述轿厢1上下面与固定轴2的滑动接触位置采用磁吸材料制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轿厢1的上下板面通过所述上孔、下孔与固定轴2滑动密封装配,在具体设计时,滑动密封部分需要设计专门的滑动结构,在这一部分中,与所述轿厢上下板面固定连接的位置采用磁吸性材料,主要是指使用铁钴镍为主要材料的金属或者合金材料,这样如图1所示在所述轿厢1处于漂浮状态时,此时所述轿厢1的上部滑动位置与固定轴2内轴孔21中的上部所述磁块4产生磁力吸附,这样使得轿厢1可以更加稳定的保持在浮起状态。在图2所示,所述轿厢1处于沉水状态时,此时所述轿厢1的上部滑动位置与固定轴2内轴孔21中的下部所述磁块4产生磁力吸附,这样使得轿厢1可以更加稳定的保持在沉水状态。所述磁块4还可以被使用中所述固定轴2内轴孔21的中间位置,这样可以使得所述轿厢可以稳定在中固定轴2的中间位置。所述磁块4的设计使用,使得所述轿厢1更加容易在所述固定轴2上进行定位,使得轿厢更加便于保持定位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