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器盒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3639发布日期:2020-05-26 17:20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器盒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利器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器盒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利器盒可收集注射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物品的针头,收集医用小玻璃制品、各类刀片、头皮针、缝合针等锐器,利器盒在医院中应用特别广泛,在化验室中由于需要经常采血,所以就产生了大量的针头,由于化验室的工作量特别繁重,所以有些输液软管上的针头并不会被从软管上拔下来,而是针头连带软管一起被丢弃在利器盒中,在利器盒中针头和软管缠绕在一起,很容易伤到后期清理利器盒的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器盒的改良结构,具有便于去针头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器盒的改良结构,包括壳体和套筒,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大小和套筒大小相同,所述套筒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表面套接有齿轮,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机箱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表面穿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电机输出轴穿设在第一轴承内,所述电机输出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机箱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转轴另一端穿设在第二轴承中,所述螺纹杆表面套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机箱内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所述螺纹帽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形卡齿,所述机箱表面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斜形卡齿穿设在第一活动槽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共有三个,均开设在壳体表面,所述壳体表面的通孔内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共有两个,且对称开设在通孔中,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下端设置有斜形卡槽,所述斜形卡槽和第一斜形卡齿相啮合,所述机箱表面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螺纹帽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齿,所述第一卡齿穿设在第二活动槽内,所述第一卡齿和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动箱,所述活动箱共有两个,均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所述活动箱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中穿设有滑杆,所述机箱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五轴承,所述滑杆另一端穿设在第五轴承中,所述滑杆表面套接有滑套,所述滑套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活动箱内壁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滑套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形卡齿,所述活动箱表面开设有第四活动槽,所述第二斜形卡齿穿设在第四活动槽内,所述机箱表面开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滑套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齿,所述第二卡齿穿设在第三活动槽内,所述第二卡齿和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端螺纹连接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表面镶嵌有观察窗,所述储存箱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共有四个,均固定连接在储存箱底端,所述壳体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齿轮、电机和卡块,使得人们在对注射器针头进行分离时,人们将注射器针头部分放置在卡块之间,人们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机转动,进而带动螺纹帽移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滑套移动,进而带动卡块移动,从而对针头进行卡接固定,然后人们将注射器向上拔出,进而将针头和注射器分离,然后人们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机反向转动,使得卡块移动,进而松开注射器针头,从而使得注射器针头掉落至储存箱内,在齿轮、电机和卡块的作用下,使得人们在对注射器针头进行分离时更加安全快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箱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箱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第一滑槽;3、第一滑块;4、卡块;5、斜形卡槽;6、第一斜形卡齿;7、螺纹帽;8、机箱;9、电机;10、隔板;11、第一轴承;12、螺纹杆;13、转轴;14、第二轴承;15、第一活动槽;16、第二活动槽;17、第一卡齿;18、第二滑块;19、第二滑槽;20、齿轮;21、第三轴承;22、套筒;23、活动箱;24、第四轴承;25、滑杆;26、第五轴承;27、第三滑槽;28、第三滑块;29、第二斜形卡齿;30、第三活动槽;31、第二卡齿;32、第四活动槽;33、滑套;34、储存箱;35、底座;36、控制开关;37、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器盒的改良结构,包括壳体1和套筒22,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套筒22,所述壳体1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大小和套筒22大小相同,所述套筒22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21,所述第三轴承21表面套接有齿轮20,所述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机箱8,所述机箱8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机箱8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表面穿设有第一轴承11,所述电机9输出轴穿设在第一轴承11内,所述电机9输出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3,所述机箱8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4,所述转轴13另一端穿设在第二轴承14中,所述螺纹杆12表面套接有螺纹帽7,所述螺纹帽7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8,所述机箱8内壁开设有第二滑槽19,所述第二滑块18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9内,所述螺纹帽7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形卡齿6,所述机箱8表面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5,所述第一斜形卡齿6穿设在第一活动槽15内。

具体的,所述壳体1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共有三个,均开设在壳体1表面,所述壳体1表面的通孔内开设有第一滑槽2,所述第一滑槽2共有两个,且对称开设在通孔中,所述第一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所述第一滑块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4,所述卡块4下端设置有斜形卡槽5,所述斜形卡槽5和第一斜形卡齿6相啮合,所述机箱8表面开设有第二活动槽16,所述螺纹帽7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齿17,所述第一卡齿17穿设在第二活动槽16内,所述第一卡齿17和齿轮20相啮合,通过设置齿轮20、电机9和卡块4,使得人们在对注射器针头进行分离时,人们将注射器针头部分放置在卡块4之间,人们通过控制开关36控制电机9转动,进而带动螺纹帽7移动,从而带动齿轮20转动,同时带动滑套33移动,进而带动卡块4移动,从而对针头进行卡接固定,然后人们将注射器向上拔出,进而将针头和注射器分离,然后人们通过控制开关36控制电机9反向转动,使得卡块4移动,进而松开注射器针头,从而使得注射器针头掉落至储存箱34内,在齿轮20、电机9和卡块4的作用下,使得人们在对注射器针头进行分离时更加安全快捷。

具体的,所述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活动箱23,所述活动箱23共有两个,均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所述活动箱23内壁固定连接有第四轴承24,所述第四轴承24中穿设有滑杆25,所述机箱8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五轴承26,所述滑杆25另一端穿设在第五轴承26中,所述滑杆25表面套接有滑套33,所述滑套33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28,所述活动箱23内壁开设有第三滑槽27,所述第三滑块28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27内。

具体的,所述滑套33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斜形卡齿29,所述活动箱23表面开设有第四活动槽32,所述第二斜形卡齿29穿设在第四活动槽32内,所述机箱8表面开设有第三活动槽30,所述滑套33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齿31,所述第二卡齿31穿设在第三活动槽30内,所述第二卡齿31和齿轮20相啮合。

具体的,所述壳体1底端螺纹连接有储存箱34,通过设置观察窗37,使得人们在对注射器针头进行回收时,人们通过观察窗37观察储存箱34内部的储存状态,在观察窗37的作用下,使得人们在对注射器针头进行回收时便于观察储存箱34内部的储存情况,避免注射器针头过多影响后续使用,所述储存箱34表面镶嵌有观察窗37,所述储存箱34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35,所述底座35共有四个,均固定连接在储存箱34底端,所述壳体1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3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人们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然后人们将注射器针头部份放置在卡块4之间,人们通过控制开关36控制电机9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12转动,螺纹杆12转动带动螺纹帽7移动,同时带动齿轮20转动,齿轮20转动带动滑套33移动,进而带动卡块4移动,进而对注射器针头进行卡接固定,然后人们将注射器向上拔出,从而使得注射器和注射器针头分离,待注射器和注射器针头分离后,人们通过控制开关36控制电机9反向运转,进而使得卡块4移动松开注射器针头,从而使得针头掉落至储存箱34内,人们可通过观察窗37观察储存箱34内部的储存状态,待注射器针头储存满时,人们可将壳体1和储存箱34拧开分离,进而对储存箱34内部进行清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