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包胶收膜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4729发布日期:2020-09-01 18:0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包胶收膜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包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动包胶收膜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包胶机,只能实现将胶带自动包胶到产品上,这种方式只能适用无纸膜的胶带,对于现代工业包装生产技术领域采用的带纸膜胶带,现有的包胶机无法对贴敷于胶带上的纸膜进行分离收集,通常采用半自动的方式进行包胶,由人工将纸膜剪裁收集处理掉,这样导致生产效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且采用人工进行分离处理纸膜,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错使胶带断裂,导致生产中断,影响效率和成品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包胶收膜一体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自动包胶收膜一体机,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中部的胶盘固定模组和分膜控制模组、安装于机架上部的收膜模组及安装于机架下部的包胶模组,所述的胶盘固定模组上安装有复数个呈两组排列的胶带盘,且两组间相邻的所述胶带盘水平错位排列;所述的分膜控制模组包括有位于所述胶盘固定模组下方的张力调节组件、复数设置于张力调节组件下方并用于分开胶带和纸膜的过带轮轴芯、设置于所述胶盘固定模组上方的纸膜调节组件及设置于所述胶带盘之间的胶带过度组件;所述的收膜模组上设置有与所述胶带盘相等数量的收纸盘。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张力调节组件包括有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过带杆、复数安装于第一过带杆上的第一主过带轮、复数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过带杆上的第一摆杆、安装于第一摆杆一端并位于第一主过带轮下方的第一调节过带轮、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过带杆和第一摆杆另一端的第一复位拉簧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用于推动第一过带杆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过带杆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该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带动所述第一过带杆移动的第一推动块和第二推动块、贯穿第一推动块和第二推动块的连杆及两端分别固定于连杆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上的连接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安装所述第一推动块和所述第二推动块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一过带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推动块和所述第二推动块卡合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纸膜调节组件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方的第二过带杆、复数安装于第二过带杆上的第一副过带轮、复数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二过带杆上的第二摆杆、安装于第二摆杆一端并位于第一副过带轮下方的第二调节过带轮、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摆杆另一端和第二过带杆上的第二复位拉簧、设置于第二过带杆下方的第三过带杆及复数安装于第三过带杆上的第二副过带轮,所述的第二摆杆旁侧设置有控制所述收纸盘转动的微动开关。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胶带过度组件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第四过带杆、复数安装于第四过带杆上的第二主过带轮及设置于第二主过带轮旁侧的第三副过带轮。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收膜模组包括有复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部的第二驱动装置及安装于第二驱动装置输出轴上并用于固定所述收纸盘的收纸盘安装组件;所述的胶盘固定模组包括有复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螺栓柱、套设于螺栓柱上的胶带盘安装组件及将胶带盘安装组件固定到螺栓柱上的调节螺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包胶模组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机架下端的夹胶带装置、复数安装于所述机架下端并位于夹胶带装置内侧的限带块装置、设置于限带块装置旁侧的压带块机构及设置于压带块机构旁侧的切胶机构。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夹胶带装置包括有固定于所述机架下端两侧的第一夹胶壁和第二夹胶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夹胶壁和第二夹胶壁下端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安装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的夹胶座、复数安装于夹胶座上的夹胶棒及用于驱动夹胶座沿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的限带块装置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机架下端并位于所述夹胶棒上方的线带安装支架、安装于线带安装支架下端的第三调节过带轮、安装于第三调节过带轮上的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及设置于第一调节块和第二调节块一侧的限位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压带块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限带块装置旁侧并与所述夹胶带装置配合夹紧所述胶带的压带块、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与压带块上端固定的压带块座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带动压带块摆动粘贴所述胶带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的切胶机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压带块旁侧的切刀块、安装于切刀块下端的切刀座、安装于切刀座上的切刀、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与切刀块上端固定的切刀块座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带动切刀摆动切断所述胶带的第二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的上部设置收膜模组,并由分膜控制模组将胶带和纸膜分离后分别送至包胶模组和收膜模组,因此,可实现自动将胶带和纸膜分离,并能够自动完成包胶和纸膜收集,从而使生产效率增加,降低生产成本,且不容易出错,提高成品率。并且在胶盘固定模组中将胶带盘采用两组错位排列,不仅能够减少胶带盘的安装宽度,还能够保证胶带的穿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分膜控制模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包胶模组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胶带盘安装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限带块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收纸盘安装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111第一滑槽112第二滑槽

2胶盘固定模组21胶带盘22螺栓柱

23胶带盘安装组件24调节螺母231胶带盘安装后座

232胶带盘安装轴套233胶带盘前挡板3分膜控制模组

31张力调节组件311第一过带杆312第一主过带轮

313第一摆杆314第一调节过带轮315第一复位拉簧

316第一驱动装置317第一卡槽318第二卡槽

32过带轮轴芯331第二过带杆332第一副过带轮

333第二摆杆334第二调节过带轮341第四过带杆

342第二主过带轮343第三副过带轮335第二复位拉簧

336第三过带杆337第二副过带轮338微动开关

33纸膜调节组件34胶带过度组件35第一连接组件

351第一推动块352第二推动块353连杆

354连接块4收膜模组41收纸盘

42第二驱动装置43收纸盘安装组件431收纸盘轴芯

432收纸盘前挡盖433收纸盘后挡盖434收纸盘安装轴套

435法兰盘5包胶模组51夹胶带装置

511第一夹胶壁512第二夹胶壁513第一滑轨

514第二滑轨515第一滑块516第二滑块

517夹胶座518夹胶棒519第三驱动装置

52限带块装置521线带安装支架522第三调节过带轮

523第一调节块524第二调节块525限位块

53压带块机构531压带块532压带块座

533第一驱动组件5331第五滑块5332第六滑块

5333第五滑轨5334第六滑轨5335压带滑杆

5336压带连杆5337第五驱动装置5338压带驱动连接块

54切胶机构541切刀块542切刀座

543切刀544切刀块座545第二驱动组件

5451第三滑轨5452第四滑轨5453切刀滑杆

5454切刀拉轴5455第六驱动装置5456切刀推轴

5457第四驱动装置546第二连接组件5461摆动件

5462第三复位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至图8所示,为一种自动包胶收膜一体机,其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中部的胶盘固定模组2和分膜控制模组3、安装于机架1上部的收膜模组4及安装于机架1下部的包胶模组5,所述的胶盘固定模组2上安装有复数个呈两组排列的胶带盘21,且两组间相邻的所述胶带盘21水平错位排列;所述的分膜控制模组3包括有位于所述胶盘固定模组2下方的张力调节组件31、复数设置于张力调节组件31下方并用于分开胶带和纸膜的过带轮轴芯32、设置于所述胶盘固定模组2上方的纸膜调节组件33及设置于所述胶带盘21之间的胶带过度组件34;所述的收膜模组4上设置有与所述胶带盘21相等数量的收纸盘41。

所述的张力调节组件31包括有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一过带杆311、复数安装于第一过带杆311上的第一主过带轮312、复数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过带杆311上的第一摆杆313、安装于第一摆杆313一端并位于第一主过带轮312下方的第一调节过带轮314、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过带杆311和第一摆杆313另一端的第一复位拉簧315及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并用于推动第一过带杆311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16。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316为气缸。

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316与所述第一过带杆31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35,该第一连接组件35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并带动所述第一过带杆311移动的第一推动块351和第二推动块352、贯穿第一推动块351和第二推动块352的连杆353及两端分别固定于连杆353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6上的连接块354。

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安装所述第一推动块351和所述第二推动块352的第一滑槽111和第二滑槽112,所述的第一过带杆31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推动块351和所述第二推动块352卡合的第一卡槽317和第二卡槽318。

所述的纸膜调节组件33包括有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方的第二过带杆331、复数安装于第二过带杆331上的第一副过带轮332、复数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二过带杆331上的第二摆杆333、安装于第二摆杆333一端并位于第一副过带轮332下方的第二调节过带轮334、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摆杆333另一端和第二过带杆331上的第二复位拉簧335、设置于第二过带杆331下方的第三过带杆336及复数安装于第三过带杆336上的第二副过带轮337,所述的第二摆杆333旁侧设置有控制所述收纸盘41转动的微动开关338。

所述的胶带过度组件34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四过带杆341、复数安装于第四过带杆341上的第二主过带轮342及设置于第二主过带轮342旁侧的第三副过带轮343。

所述的收膜模组4包括有复数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部的第二驱动装置42及安装于第二驱动装置42输出轴上并用于固定所述收纸盘41的收纸盘安装组件43,所述的收纸盘安装组件43包括有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2输出轴上的收纸盘轴芯431、套设置于收纸盘轴芯431上的收纸盘前挡盖432和收纸盘后挡盖433、设置于收纸盘前挡盖432和收纸盘后挡盖433之间并用于固定所述收纸盘41的收纸盘安装轴套434及用于将收纸盘前挡盖432固定在收纸盘轴芯431上的法兰盘435。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42为电机。

所述的胶盘固定模组2包括有复数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的螺栓柱22、套设于螺栓柱22上的胶带盘安装组件23及将胶带盘安装组件23固定到螺栓柱22上的调节螺母24,所述的胶带盘安装组件23包括有套设于所述螺栓柱22上的胶带盘安装后座231、套设于胶带盘安装后座231上的胶带盘安装轴套232及套设于所述螺栓柱22前端并可前后调节的胶带盘前挡板233。

所述的包胶模组5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机架1下端的夹胶带装置51、复数安装于所述机架1下端并位于夹胶带装置51内侧的限带块装置52、设置于限带块装置52旁侧的压带块机构53及设置于压带块机构53旁侧的切胶机构54。

所述的夹胶带装置51包括有固定于所述机架1下端两侧的第一夹胶壁511和第二夹胶壁512、分别设置有第一夹胶壁511和第二夹胶壁512下端的第一滑轨513和第二滑轨514、通过第一滑块515和第二滑块516安装于第一滑轨513和第二滑轨514上的夹胶座517、复数安装于夹胶座517上的夹胶棒518及用于驱动夹胶座517沿第一滑轨513和第二滑轨514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519,所述的限带块装置52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机架1下端并位于所述夹胶棒518上方的线带安装支架521、安装于线带安装支架521下端的第三调节过带轮522、安装于第三调节过带轮522上的第一调节块523和第二调节块524及设置于第一调节块523和第二调节块524一侧的限位块525。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519为气缸。

所述的压带块机构53包括有设置于所述限带块装置52旁侧并与所述夹胶带装置51配合夹紧所述胶带的压带块531、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并与压带块531上端固定的压带块座532及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并带动压带块531摆动粘贴所述胶带的第一驱动组件533,所述的切胶机构54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压带块531旁侧的切刀块541、安装于切刀块541下端的切刀座542、安装于切刀座542上的切刀543、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并与切刀块541上端固定的切刀块座544及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并带动切刀543摆动切断所述胶带的第二驱动组件545。

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533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五滑块5331和第六滑块5332、安装于第五滑块5331和第六滑块5332上的第五滑轨5333和第六滑轨5334、安装于第五滑轨5333和第六滑轨5334上的压带滑杆5335、复数连接压带滑杆5335和所述压带块座532并带动所述压带块座532转动的压带连杆5336、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并用于推动压带滑杆5335移动的第五驱动装置5337及连接第五驱动装置5337和压带滑杆5335的压带驱动连接块5338。所述的第五驱动装置5337和压带驱动连接块5338设置有两个。该第一驱动组件533工作时,由第五驱动装置5377通过压到驱动连接块5338带动压带滑杆5335沿第五滑轨5333和第六滑轨5334左右移动,然后由压带滑杆5335经压带连杆5336驱动压带块座532转动,从而使压带块531向一侧摆动将胶带粘贴到带包胶产品上。所述的第五驱动装置5337为气缸。

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545包括有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三滑轨5451和第四滑轨5452、安装于第三滑轨5451和第四滑轨542上的切刀滑杆5453、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切刀滑杆5453下端的切刀拉轴5454、安装于切刀滑杆5453上并用于驱动切刀拉轴5454移动的第六驱动装置5455、复数安装于切刀滑杆5453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切刀块座544转动的切刀推轴5456及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并用于推动切刀滑杆5453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5457,所述的切刀块座544后端设置有与所述切刀推轴5454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546,该第二连接组件546包括有安装于所述切刀块座544后端的摆动件5461及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1和摆动件5461上连接的第三复位拉簧5462。所述的第四驱动装置5457设置有两个。该第二驱动装置545工作时,由第四驱动装置5457带动切刀滑杆5453沿第三滑轨5451和第四滑轨542上下移动,由切刀滑杆5453带动第六驱动装置5455和切刀拉轴5454移动,同时由第六驱动装置5455带动切刀拉轴5454左右移动,从而使切刀拉轴5454上的切刀推轴5456经第二连接组件546带动切刀块座544转动,以使切刀543向一侧摆动将胶带剪断。所述的第六驱动装置5455和第四驱动装置5457均为气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胶带盘21设置有6个,呈两排各3个交错分布;所述的收纸盘41也设置有相应的6个,呈一排分布;所述的第一主过带轮312、第一摆杆313、第一调节过带轮314、第一副过带轮332、第二摆杆333、第二调节过带轮334、第二复位拉簧335、第二副过带轮337、第二主过带轮342、第三副过带轮343、第二驱动装置42、收纸盘安装组件43、螺栓柱22、胶带盘安装组件23、调节螺母24、限带块装置52、压带块机构53、切胶机构54、夹胶棒518、压带连杆5336、切刀推轴5456均对应设置有6个,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一对应。所述的胶带为双层胶带贴在一层纸膜上后圈成150mm的胶带盘。

其中上排胶带盘21中的胶带缠绕方式为:带有纸膜的胶带从胶带盘21中出来后,首先绕过第二主过带轮342,进一步往下绕过第一主过带轮312,进一步往下经过带轮轴芯32将胶带和纸膜分离,随后胶带往下绕过第三调节过带轮522后,将胶带夹在压带块531与夹胶棒518中间,进一步纸膜往上绕过第一调节过带轮314,进一步绕过第三副过带轮343,进一步经胶带盘21左侧往上绕过第二副过带轮337,进一步往上绕过第二调节过带轮334,进一步绕过第一副过带轮332后缠绕到收纸盘41上;其中下排胶带盘21中的胶带缠绕方式为:带有纸膜的胶带从胶带盘21中出来后,首先绕过第一主过带轮312,进一步往下经过带轮轴芯32将胶带和纸膜分离,随后胶带往下绕过第三调节过带轮522后,将胶带夹在压带块531与夹胶棒518中间,进一步纸膜往上绕过第一调节过带轮314,进一步绕过第三副过带轮343,进一步经胶带盘21左侧往上绕过第二副过带轮337,进一步往上绕过第二调节过带轮334,进一步绕过第一副过带轮332后缠绕到收纸盘41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先将胶带和纸膜从胶带盘中拉出并缠绕好,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16驱动第一过带杆311带动第一主过带轮312左右移动,调节缠绕好的胶带和纸膜处于绷紧状态,当待包胶产品送至包胶模组5中,即位于夹胶带装置51的左侧,首先将待包胶产品向右侧移动粘贴上胶带,下一步,由第三驱动装置519经夹胶座517带动夹胶棒518向前移动,脱离胶带,下一步,由第一驱动组件533驱动压带块531抵压到待包胶产品上,将胶带压紧到待包胶产品上,随后待包胶产品自动顺时针旋转包胶,下一步,待包胶完成后,先由第一驱动组件533驱动压带块531复位到原来的位置上,再由第三驱动装置519经夹胶座517带动夹胶棒518向后移动,将胶带夹紧到压带块531与夹胶棒518中间,下一步,由第二驱动组件545带动切刀543向左侧摆动,将胶带切断,并用切刀座542上的弧面将胶带的端部抹平,下一步,由于在包胶过程中,纸膜会被同时拉出胶带盘21,绷紧的纸膜逐渐放松,使得第二调节过带轮334失去抵压力,此时,第二复位拉簧335产生复位拉力,拉动第二摆杆333带动第二调节过带轮334脱离微动开关338,微动开关338会将第二驱动装置42通电,使第二驱动装置42经纸盘安装组件43带动收纸盘41旋转,缠绕松动的纸膜将纸膜收集,下一步,当纸膜逐渐被收纸盘41旋转缠绕恢复到原来的绷紧状态时,纸膜将第二调节过带轮334压紧抵压到微动开关338上,断开第二驱动装置42的电源,此时,第二驱动装置42停止转动,完成纸膜的自动收集,同时也完成一次自动包胶收膜工作。在工作时,六组胶带盘21和收纸盘41独立反复工作,互不干扰,提升包胶效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1的上部设置收膜模组4,并由分膜控制模组3将胶带和纸膜分离后分别送至包胶模组4和收膜模组5,因此,可实现自动将胶带和纸膜分离,并能够自动完成包胶和纸膜收集,从而使生产效率增加,降低生产成本,且不容易出错,提高成品率。并且在胶盘固定模组2中将胶带盘21采用两组错位排列,不仅能够减少胶带盘21的安装宽度,还能够保证胶带的穿过。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