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8648发布日期:2020-06-16 23:02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瓶塞的制作方法

一种瓶塞,属于瓶塞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红酒或葡萄酒通常是瓶装的,红酒或葡萄酒在开瓶后如果没有饮用完,通常是用原有的瓶塞塞住。但是,即使用原瓶塞塞住,也无法保证酒瓶的完全密封,并且在通过瓶塞将酒瓶口塞住时,酒瓶中也会留有一部分的空气,因此在放置一段时间后,葡萄酒会变质。其他瓶装饮料或调味品也会遇到此类问题。这就导致此类瓶装物品在开瓶后需要尽快用完,否则很快就会发生变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对瓶体抽真空,进而保证瓶体内盛放的物品长时间保存的瓶塞。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瓶塞,其特征在于:包括瓶塞主体以及密封塞,瓶塞主体上设置有排气通孔,密封塞滑动设置在排气通孔内,环绕排气通孔内壁设置有定密封环,密封塞与定密封环之间设置有排气通道,环绕密封塞的外壁设置有动密封环,动密封环设置在定密封环上侧,并与定密封环相配合封闭排气通道。

优选的,所述的定密封环的内径大于密封塞的外径,并小于动密封环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的动密封环的外沿下侧向下凸起,形成与定密封环相配合的环形的密封部。

优选的,所述的瓶塞主体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的直径,从而在瓶塞主体下部形成密封筒,在瓶塞主体上部形成抽气筒,定密封环设置在抽气筒的中部或中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瓶塞主体的下部为由上至下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

优选的,环绕所述的瓶塞主体的下部外壁设置有外凸的密封凸起。

优选的,环绕所述的密封塞的外壁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设置在定密封环下侧,且限位环与动密封环的间距大于定密封环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的限位环的上部和下部均为由端部至中部外径逐渐增大的锥形。

优选的,定密封环的底部为由下至上逐渐靠近密封塞的倾斜状。

优选的,密封塞为上端封闭的圆筒状,密封塞内设置有径向的筋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瓶塞的瓶塞主体的下部可以伸入瓶口内并对瓶口进行密封,通过抽真空设备对瓶体抽真空时,抽真空设备会使密封塞上移,使排气通道打开,当抽真空完成后,由于瓶体内为真空或负压环境,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密封塞的动密封环压紧定密封环,并与定密封环相配合对排气通道封闭,进而保证瓶体内维持负压或真空环境,使瓶体内盛放的物品能够长时间存放,且不会变质,抽真空时操作方便,且对瓶口密封可靠。

2、密封部与定密封环相配合对排气通道密封,使密封效果更好,且能够保证定密封环与动密封环之间的密封更加可靠。

3、瓶塞主体的上部为抽气筒,下部为密封筒,密封筒方便对瓶口进行密封,抽气筒方便与抽真空设备相配合,对瓶体内抽真空。

4、瓶塞主体的下部为锥形,方便伸入瓶口内;瓶塞主体下部外壁设置有密封凸起,能够保证对瓶口密封可靠。

5、限位环能够避免密封塞与瓶塞主体自由脱离,使瓶塞主体与密封塞成为一体,避免配件的丢失。

6、限位环的上部和下部均为锥形,从而方便了人为的对密封塞和瓶塞主体的拆卸,使密封塞和瓶塞主体能够分体加工,且组装方便。

7、定密封环的底部液位倾斜状,方便了密封塞与瓶塞主体的拆卸。

8、密封塞为上端封闭的圆筒状,允许密封塞发生形变,进而方便了密封塞与瓶塞主体的拆卸,筋板能够增加密封塞的强度,避免在瓶体内维持真空状态时密封塞变形,影响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瓶塞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瓶塞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密封塞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密封塞的仰视示意图。

图中:1、瓶塞主体101、抽气筒102、密封筒103、密封凸起104、定密封环2、密封塞201、动密封环202、限位环203、密封部204、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瓶塞,包括瓶塞主体1以及密封塞2,瓶塞主体1上设置有排气通孔,密封塞2滑动设置在排气通孔内,环绕排气通孔内壁设置有定密封环104,密封塞2与定密封环104之间设置有排气通道,环绕密封塞2的外壁设置有动密封环201,动密封环201设置在定密封环104上侧,并与定密封环104相配合封闭排气通道。本瓶塞的瓶塞主体1的下部可以伸入瓶口内并对瓶口进行密封,通过抽真空设备对瓶体抽真空时,抽真空设备会使密封塞2上移,使排气通道打开,当抽真空完成后,由于瓶体内为真空或负压环境,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密封塞2的动密封环201压紧定密封环104,并与定密封环104相配合对排气通道封闭,进而保证瓶体内维持负压或真空环境,使瓶体内盛放的物品能够长时间存放,且不会变质,抽真空时操作方便,且对瓶口密封可靠。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如图1~3所示:瓶塞主体1的上部的直径大于下部的直径,从而在瓶塞主体1的下部形成密封筒102,在瓶塞主体1的上部形成抽气筒101,密封筒102和抽气筒101均为圆筒状,且密封筒102和抽气筒101的内腔相连通,形成排气通孔,密封筒102用于伸入瓶口,并与瓶口之间密封连接,抽气筒101用于与抽真空设备相配合,对瓶体内抽真空。

密封筒102为由上至下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从而方便伸入瓶口内。环绕密封筒102的外壁设置有密封凸起103,从而能够使瓶口与密封筒102之间的密封更加稳定。密封凸起103沿密封筒10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从而使密封筒102与瓶口之间形成迷宫密封,密封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凸起103间隔设置有两个。

抽气筒101为圆筒状,定密封环104设置在抽气筒101内,定密封环104设置在抽气筒101的中部,定密封环104与抽气筒101同轴设置,并与抽气筒101的内壁一体设置。密封塞2同轴设置在抽气筒101内,密封塞2的轴向长度小于抽气筒101的长度,密封塞2的外径大于定密封环104的内径,从而在密封塞2与定密封环104之间形成排气通道。动密封环201设置在密封塞2的中上部,动密封环201与密封塞2同轴设置,动密封环201与密封塞2同轴连接。动密封环201设置在定密封环104的上侧,动密封环201与定密封环104相配合对排气通道进行封闭。

动密封环201的外沿下侧向下凸起,形成环形的密封部203,密封部203与定密封环104的上侧相配合,对排气通道封闭,进而使瓶体内维持负压或真空环境。

环绕密封塞2的下端设置有限位环202,限位环202与密封塞2一体设置,限位环202的外径大于定密封环104的内径,小于定密封环104的外径,限位环202能够对密封塞2进行限位,避免密封塞2与瓶塞主体1自由脱离。

限位环202的上部和下部的均为由端部至中部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从而方便安装入瓶塞主体1内,也方便由瓶塞主体1内拆下,使用方便。

定密封环104的底部为由下至上逐渐靠近密封塞2的倾斜状,进一步方便了密封塞2的拆卸。

如图4~5所示:密封塞2为上端封闭的圆筒状,从而允许密封塞2发生形变,方便了密封塞2与瓶塞主体1的拆装。密封塞2内设置有径向的筋板204,从而增加了密封塞2的强度,避免由于瓶体内的真空导致密封塞2发生形变,影响瓶塞主体1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筋板204垂直设置有两块,两块筋板204的中部一体连接,两块筋板204的端部均与密封塞2的内壁一体连接。

瓶塞主体1和密封塞2均为液态硅胶材质。瓶塞主体1和密封塞2均采用婴幼儿使用的食品级硅胶,安全性好,且不会对瓶中呈放得物品造成污染。

本瓶塞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先将密封筒102伸入瓶口内,并与瓶口之间密封连接,然后将抽气筒101与抽真空设备连接通过抽气管,如真空泵,抽气管的进气端可以设置对密封塞2限位的限位套,从而避免限位环202与定密封环104贴合封闭排气通道,进而影响瓶体的抽真空。

启动抽真空设备,在抽真空设备的作用下,密封塞2向上移动,并将排气通道打开,瓶体内的气体被抽真空设备抽出。待瓶体内达到一定的负压或者真空时,将抽气管拆下,由于瓶体内为负压或真空状态,密封塞2在大气压力下向下移动,定密封环104与动密封环201相配合将排气通道封闭,使瓶体内维持负压环境。

与采用钢球实现密封相比,定密封环104与动密封环201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密封更加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