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煤矿倒入时产生灰尘的煤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9742发布日期:2020-06-26 21:24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制煤矿倒入时产生灰尘的煤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厂输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抑制煤矿倒入时产生灰尘的煤斗。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中的煤的输送至关重要,是否能够足量供煤直接影响着锅炉是否能够稳定燃烧,因此利用火车翻车机将小火车和小火车内的煤翻倒,利用煤斗将煤聚集到一处,直接利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但是,煤在倒入煤斗时,煤斗内积聚空气,当到了卸煤的后半段时,煤量减少,煤斗内积聚的灰尘携带着大量的煤粉向上排入到空气中,造成扬尘产生污染,同时,由于卸煤时,需要工人在场,工人容易呼吸到大量的灰尘和煤粉,影响工人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煤矿倒入时产生灰尘的煤斗,具有抑制灰尘,将灰尘从导流板外侧排出,减少大气污染的效果,同时还能防止工人吸入大量的灰尘和煤粉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抑制煤矿倒入时产生灰尘的煤斗,包括煤斗,所述煤斗竖截面皆呈倒梯形,所述煤斗的内部前侧壁与内部后侧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相对立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贯穿煤斗的顶部与底部,所述第一滑道内设有导流装置;

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和挡板,所述导流板插接在第一滑道中,所述导流板与第一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导流板顶部与煤斗顶部开口平齐,所述导流板侧部开有若干整齐排布的长方形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挡板通过铰接装置铰接;

所述铰接装置包括导流孔的内部上底壁设置的若干第一轴套和挡板的顶部与第一轴套相错开的位置设置的若干第二轴套,所述导流板开有若干与第一轴套内径相对应的轴孔从导流板的左侧部贯穿到右侧部,所述轴孔内插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连接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若干所述第二轴套内均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与第二轴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流孔内部上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扭簧将挡板与导流板角度固定为四十五度;

所述导流板顶部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顶部开口处的直径小于圆槽内部直径,所述圆槽内部设有横向圆形的卡板,所述卡板的直径与圆槽内部的直径一致,所述卡板的底部与圆槽内部底壁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卡板的顶部设有拉环,所述拉环的顶部与导流板的顶部平齐;

每个所述拉环连接有提拉装置,所述提拉装置位于煤斗的上方,所述煤斗的上方固定设有固定架,所述提拉装置与固定架固定连接。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的:所述提拉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滑轮、钢绞线和锁扣,所述锁扣与拉环扣接,所述钢绞线与锁扣固定连接,所述钢绞线穿过滑轮缠绕在第一电机的转轴处,所述滑轮位于拉环的正上方。提拉装置通过与导流板中的拉环扣接,通过电机转动,可以将导流板顺利拉出煤斗。

优选的:所述煤斗的顶部开口外侧壁处固定设有回形的安装块,所述煤斗的顶部位于安装块中间位置,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左侧壁与内部右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滑板。设置安装块,并在安装块中设置滑板,可以将导流板固定在第一滑道中。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右侧部位于第一滑槽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安装块左侧部与右侧部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内均设有轴承,每个所述轴承均固定套设有丝杆,所述滑板的侧壁对应丝杆的位置处设有圆形螺纹槽,所述丝杆与滑板螺纹连接,每个所述丝杆上靠近轴承处均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安装块的下部与第一锥齿轮对应处均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处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通过电机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可以带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与轴承内侧固定连接,与滑板螺纹连接,当丝杆转动时,可以带动滑板进出第一滑槽。

优选的:所述煤斗左侧壁与右侧壁上端均开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处设有过滤网。通风孔可以有助于空气排出,过滤网可以过滤灰尘和煤粉。

优选的:所述锁扣呈椭圆形,所述锁扣的长边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上部铰接有拨杆,所述拨杆的的铰接处设有第二扭簧,所述开口处下部外侧设有第一挡片,所述拨杆下部内侧设有与挡片对应的第二挡片。锁扣设有拨杆,且拨杆上的第一挡片被锁扣开口下部的第二挡片所挡住,增加了锁扣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导流孔之间的间隔处设有c型加强筋。c型加强筋可以使导流板更加牢固,防止煤倒入时将导流板压弯,失去其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导流板的挡板设有扭簧簧,在导入煤时将导流板压平也能及时反弹,滑板的设置可以防止导流板因导入煤时产生震动而上下晃动,可以充分做到将灰尘从导流板的外侧排出,减少大气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流板和安装块的部分截面图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煤斗的具体结构图;

图4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b的放大图;

图6是图2中c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拉装置的具体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锁扣的具体结构图。

图中,1、煤斗;2、导流板;111、安装块;112、滑板;113、轴承;114、丝杆;115、第一锥齿轮;116、第二电机;117、第二锥齿轮;118、过滤网;211、挡板;212、第一轴套;213、第二轴套;214、转动轴;215、第一扭簧;216卡板;217、弹簧;218、拉环;219、固定架;220、c型加强筋;311、第一电机;312、滑轮;313、钢绞线;314、锁扣;315、卷筒;316、拨杆;317、第二扭簧;318、第一挡片;319、第二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8所示,一种抑制煤矿倒入时产生灰尘的煤斗1,在煤斗1的上方设有固定架219,固定架219底部的左右两侧的前后方均设有第一电机311,固定架219底部设有四个与第一电机311对应的滑轮112,滑轮112处于第一电机311的内侧,第一电机311的转轴上套设有转筒315,转筒315上缠绕有钢绞线313,钢绞线3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锁扣314,且钢绞线313穿过与之对应的滑轮312,通过锁扣314扣在导流板2的拉环218上,拉环218位于导流板2上端的圆槽中,圆槽的顶部开口的直径小于圆槽内部的直径,在圆槽内部设有圆形的卡板216,卡板216与圆槽底部之间设有弹簧217,拉环218由于弹簧217的原因,一直处于圆槽内,若需要使用,则将拉环218向上拉,弹簧217伸长,卡板216抵在圆槽的顶部开口,同时将拉环218卡进锁扣314中,锁扣314采用椭圆形外形设计,椭圆形的一处长边设有开口,且开口上部铰接有拨杆316,在铰接处还设有第二扭簧317给拨杆316向外的力,开口处下部外侧设有第一挡片318,拨杆316下部内侧设有与第一挡片318对应的第二挡片319,第一挡片318可以拦住第二挡片319阻止拨杆316向外翻转,可以有效的保障提拉的时候的安全。

为了适应竖截面皆为梯形的煤斗1,导流板2设计为梯形,且导流板2侧部开有若干整齐排布的长方形的导流孔,导流孔铰接有挡板211,导流孔的内部上底壁设置有若干第一轴套212,挡板211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轴套212相错开的位置的若干第二轴套213,导流板2开有若干与第一轴套212内径相对应的轴孔从导流板2的左侧部贯穿到右侧部,轴孔内插接有转动轴214,转动轴214连接第一轴套212与第二轴套213,若干第二轴套213内均设有第一扭簧215,第一扭簧215的一端与第二轴套2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流孔内部上顶壁固定连接,第一扭簧215将挡板211与导流板2角度固定为四十五度,可以更好地将空气排出,同时,挡板211在受到煤的压力时,向外转动,煤一旦落入底部,挡板211在第一扭簧215的作用下,恢复到四十五度。

煤斗1的顶部开口外侧壁处固定设有回形的安装块111,安装块111固定在固定架219上,煤斗1的顶部位于安装块111中间位置,安装块111的内部左侧壁与内部右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向前后两侧延伸,位于第一滑道的正上方,第一滑槽内设有滑板112,为了使滑板112更加方便移动,安装块111右侧部位于第一滑槽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安装块111左侧部与右侧部的第二穿孔,第二穿孔内均设有轴承113,每个轴承113均固定套设有丝杆114,滑板112的侧壁对应丝杆114的位置处设有圆形螺纹槽,丝杆114与滑板112螺纹连接,每个丝杆114上靠近轴承113处均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15,安装块111的下部与第一锥齿115轮对应处均设有第二电机116,第二电机116的转轴处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117,第二锥齿轮117与第一锥齿轮115相互啮合,第二电机116带动第二锥齿轮117转动,由于与第一锥齿轮115相互啮合,第一锥齿轮115跟随转动,继而带动丝杆114的转动,由于丝杆114的连接方式是固定的,而滑板112位于第一滑槽内,位置也是固定的,丝杆114与滑板112又是螺纹连接,所以丝杆114转动,滑板112只能向内或者向外滑动。

由于导流板2的上方设有滑板112,所以在煤斗1左侧壁与右侧壁上端均开有通风孔方便排风,为了防止灰尘和煤粉散发到空气中,通风孔处设有过滤网118,将其过滤。

为了增加导流板2的硬度,防止导流板2弯曲,在导流板2的导流孔之间的间隔处设有c型加强筋220。

一种抑制煤矿倒入时产生灰尘的煤斗的工作原理如下:导流板111通过上方的拉环218与提拉装置中的锁扣314扣接,锁扣314通过钢绞线313穿过滑轮312与第一电机311上的卷筒315连接,提拉装置中的第一电机311转动,将导流板2顺着第一滑道向下插入,待插入到底部时,导流板2完全卡在第一滑道中,解除锁扣314,第一电机311转动,将锁扣提拉上去,这时第二电机116转动,通过与第二电机116固定连接且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15和与丝杠114固定连接且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17,推动滑板112前移,滑板112抵到第一滑槽的内部的侧壁,第二电机116停止转动,这时,导流板2完全固定。

导流板2上开有导流孔,导流孔上铰接有挡板211,且挡板211通过第一扭簧215将其角度固定为四十五度,煤在倒入时,空气顺着挡板211,从导流孔向外排出,再从煤斗左右两侧的通风孔向外排出,若煤过重,将挡板211向外压着转动,煤落入底部,挡板211在第一扭簧215的作用下自动回位,达到排出灰尘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