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8944发布日期:2020-09-15 19:0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开发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罐。



背景技术:

在海洋开发领域,特别是在海洋石油开采方面,海洋石油开采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淤泥类废弃物,由于该类淤泥类废弃物直接倾倒回海洋中会对海洋造成污染,影响海洋的生态环境,因此,现有的对于由海洋石油开采产生的淤泥类废弃物的处理,其一般是采用抽吸装置将淤泥类废弃物抽吸到敞口容器中进行收集,然后将淤泥类废弃物转送至该类废弃物的运输船上,通过船运的方式将淤泥类废弃物运输岸边,再通过该类废弃物的转运设备将运输船上的淤泥类废弃物转至该类废弃物的运输车上,通过运输车进行陆地运输,将淤泥类废弃物运输至相关废弃物处理厂进行处理。现有的由海洋石油开采产生的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和运输方式存在诸多缺点,敞口容器对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会使得淤泥类废弃物的气味容易扩散,影响环境;而对于淤泥类废弃物的运输,其需要对应的运输设备进行运输,运输成本高,且淤泥类废弃物在不同运输设备间的转运较为麻烦,影响该淤泥类废弃物的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罐,其能够方便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和运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罐,其包括罐体、阀装置和固定架,所述罐体上设有至少一条与抽吸装置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罐体下端设有排放口,所述罐体的上端设有进淤泥类废弃物口;所述阀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放口处;所述固定架包括定位件和与所述定位件连接的外框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罐体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外框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所述罐体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罐,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罐体上设有第一连接管,使用时,罐体通过固定架竖向放置使用,第一连接管与抽吸装置连接,进淤泥类废弃物口与淤泥类废弃物连接,通过抽吸装置对罐体进行抽吸,使罐体内部产生负压,从而通过进淤泥类废弃物口将淤泥类废弃物吸进罐体内进行收集,方便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收集完成后密封罐体,方便其存放,排放淤泥类废弃物时,由阀装置控制排放口开启,罐体内的淤泥类废弃物进行排放。同时,罐体设置在固定架中,运输时,罐体通过固定架横向放置进行运输,方便装有淤泥类废弃物的罐体进行运输,其可直接通过普通的货物船进行运输,且将其转运至运输车上时较为方便,直接使用普通的运输货车即可运输,能够降低运输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上端与所述罐体的上端连接,所述罐体上还设有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上端与所述进淤泥类废弃物口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上端与罐体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上端与进淤泥类废弃物口连接,其能够方便抽吸装置对罐体进行抽吸,同时能够方便将淤泥类废弃物吸进罐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罐体上设置有辅助接口。通过在罐体上设置辅助接口,辅助接口能够方便罐体与其他辅助设备连接,能够方便罐体对淤泥类废弃物进行收集和排放,以及方便罐体进行内部清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罐体上设有人孔。通过在罐体上设置有人孔,在罐体内部需要清洗或检修时,工作人员或清洁设备或检修设备可以从人孔进入到罐体内部进行清洁或检修,能够方便罐体内部的安装、拆卸、清洗和检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罐体的下端呈倒锥角状。通过将罐体的下端设置成倒锥角形状,在罐体进行淤泥类废弃物排放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能够方便淤泥类废弃物的排放,使罐体内的淤泥类废弃物能够排放干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装置包括流量控制阀和与所述流量控制阀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能够控制所述流量控制阀的开启程度。通过在罐体的排放口处设置流量控制阀和与流量控制阀连接的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流量控制阀的开启程度,从而对排放出的淤泥类废弃物的流量进行控制,便于淤泥类废弃物的排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量控制阀为圆顶阀。通过将流量控制阀设置为圆顶阀,圆顶阀在进行开关动作时能够避免对阀体中的其他部件产生磨损,且能够防止淤泥类废弃物流动时对阀体造成磨损,其使用寿命较长,同时,其能够自动补偿产生的磨损量,密封效果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架上设有若干个耳板。通过在固定架上设置有若干个耳板,能够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吊装使用,方便其进行使用和转运。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罐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图1所示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罐体100;连接管110;排放口120;辅助接口130;人孔140;进淤泥类废弃物口150;第二连接管160;

阀装置200;流量控制阀210;控制组件220;

固定架300;定位件310;外框架320;耳板330;加强件3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一种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罐,其包括罐体100、阀装置200和与固定架300,罐体100上设有至少一条与抽吸装置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10,罐体100下端设有排放口120,罐体100的上端设有进淤泥类废弃物口150;阀装置200设置在排放口120处;固定架300包括定位件310和与定位件310连接的外框架320,定位件310与罐体100的外表面连接,外框架320为长方形框架结构,罐体100设置在固定架300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体100上设有第一连接管110,使用时,罐体100通过固定架300竖向放置使用,第一连接管110与抽吸装置连接,进淤泥类废弃物口150与淤泥类废弃物连接,通过抽吸装置对罐体100进行抽吸,使罐体100内部产生负压,从而通过进淤泥类废弃物口150将淤泥类废弃物吸进罐体100内进行收集,方便淤泥类废弃物的收集,收集完成后密封罐体100,方便其存放,排放淤泥类废弃物时,由阀装置200控制排放口120开启,罐体100内的淤泥类废弃物进行排放。同时,罐体100设置在固定架300中,运输时,罐体100通过固定架300横向放置进行运输,方便装有淤泥类废弃物的罐体100进行运输,其可直接通过普通的货物船进行运输,且将其转运至运输车上时较为方便,直接使用普通的运输货车即可运输,能够降低运输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1所示状态为本实用新型在对淤泥类废弃物进行收集和排放时的放置状态,罐体100的由定位件310进行定位固定,并通过外框架320实现竖向放置,罐体100上设有第一连接管110,用于收集淤泥类废弃物时使用,罐体100的下端为排放口120,排放口120处连接有阀装置200,阀装置200控制罐体100内淤泥类废弃物的排放,实际应用时,阀装置200可以是开关阀装置,也可以是流量控制阀装置,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相应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理解。同时,整个罐体100设置在固定架300中,外框架320为长方形框架结构,方便本实用新型进行货柜船运或货车运输或火车运输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架300上还设有若干个加强件340。通过在固定架300上设置加强件340,能够提高固定架300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其稳定性,避免在运输途中产生变形。如图2和图4所示,图2所示状态为本实用新型在运输时的放置状态,外框架320的长度a、宽度b和高度c,对应与规格为20ot的集装箱内部的长度尺寸、宽度尺寸和高度尺寸大致相等,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装载在规格为20ot的集装箱中进行运输,方便对淤泥类废弃物进行运输和转运。当然,实际应用时,外框架320的尺寸还可以根据所需装载的集装箱的规格不同而相应设定,同时,本实用新型也可单独运输,不与集装箱装载使用,外框架320的尺寸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相应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理解。当然,实际应用时罐体100的外形、体积等也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相应设定,在此不做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110的上端与罐体100的上端连接,罐体100上还设有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管160,第二连接管160的上端与进淤泥类废弃物口150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160,第一连接管110的上端与罐体100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管160的上端与进淤泥类废弃物口150连接,其能够方便抽吸装置对罐体100进行抽吸,同时能够方便将淤泥类废弃物吸进罐体100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罐体100上分别设有一条第一连接管110和一条第二连接管160,使用时,罐体100如图1所示竖向放置使用,第一连接管110与抽吸装置连接,第二连接管160的上端与进淤泥类废弃物口150连接,其下端则与淤泥类废弃物连接,通过抽吸装置对罐体100进行抽吸,使罐体100内部产生负压,从而通过第二连接管160将淤泥类废弃物吸进罐体100内进行收集,由于第一连接管110的上端与罐体100的上端连接,能够避免淤泥类废弃物堵塞第一连接管110,影响对淤泥类废弃物进行收集。实际应用时,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160的数量以及其连接位置等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相应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在某些实施例中,罐体100上设置有辅助接口130。通过在罐体100上设置辅助接口130,辅助接口130能够方便罐体100与其他辅助设备连接,能够方便罐体100对淤泥类废弃物进行收集和排放,以及方便罐体100进行内部清洗。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罐体100的上端设置有一个辅助接口130,辅助接口130在非使用时为封闭状态,使用时开启,其能够用于与清洁设备、检测设备、其他管路等其他辅助连接。实际应用时,辅助接口130还可设置为两个,其设置位置、数量等均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相应设定,在此不做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罐体100上设有人孔140。通过在罐体100上设置有人孔140,在罐体100内部需要清洗或检修时,工作人员或清洁设备或检修设备可以从人孔进入到罐体100内部进行清洁或检修,能够方便罐体100内部的安装、拆卸、清洗和检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罐体100的侧端设置有人孔140,其形状为圆形,实际应用时,人孔140还可以是椭圆形或者矩形,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以及相关标准设计,在此不作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罐体100的下端呈倒锥角状。通过将罐体100的下端设置成倒锥角形状,在罐体100进行淤泥类废弃物排放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能够方便淤泥类废弃物的排放,使罐体100内的淤泥类废弃物能够排放干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罐体100的下端呈40度倒锥角状,方便淤泥类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能够避免罐体100的体积过大,避免运输时容易发生超重。实际应用时,罐体100下端的倒锥角角度还可以是60度或其他,其具体设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以及相关标准设计,在此不作限制。

同时,由于淤泥类废弃物的密度较大,其密度约在1.5至2克每立方厘米之间,在罐体100收集淤泥类废弃物时,其需达到0.7mpa的工作压力要求,罐体100的壁厚取值需在8至9毫米之间,若罐体100的壁厚尺寸过大,则导致罐体100的整体重量较大,不便于运输装载和转运使用,容易造成运输超重;若罐体100的壁厚尺寸过小,则罐体100不能满足其内部的工作压力要求,容易发生开裂,造成淤泥类废弃物的泄露,影响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00的壁厚为8毫米,壁厚为8毫米的罐体100能够较好地满足装载淤泥类废弃物的工作压力要求,且能够避免罐体100的重量过重,导致影响其运输。当然,实际应用时,罐体100的壁厚还可以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以及相关标准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在某些实施例中,阀装置200包括流量控制阀210和与流量控制阀210连接的控制组件220,控制组件220能够控制流量控制阀210的开启程度。通过在罐体100的排放口120处设置流量控制阀210和与流量控制阀210连接的控制组件220,通过控制组件220控制流量控制阀210的开启程度,从而对排放出的淤泥类废弃物的流量进行控制,便于淤泥类废弃物的排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排放口120处设有流量控制阀210,流量控制阀210连接有控制组件220,控制组件220包括控制器和驱动器(图中未示出),驱动器与流量控制阀210连接,控制组件220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器驱动流量控制阀210开启或关闭,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流量控制阀210的开启程度,从而控制淤泥类废弃物的排放流量,便于淤泥类废弃物的控制排放。实际应用时流量控制阀210和控制组件220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相应设定,只要满足控制组件220能够控制流量控制阀210的开启程度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理解,在此不做限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流量控制阀210为圆顶阀。通过将流量控制阀210设置为圆顶阀,圆顶阀210在进行开关动作时能够避免对阀体中的其他部件产生磨损,且能够防止淤泥类废弃物流动时对阀体造成磨损,其使用寿命较长,同时,其能够自动补偿产生的磨损量,密封效果较好。在本实施例中,流量控制阀210为圆顶阀,实际应用时,除圆顶阀外,流量控制阀210还可以是其他开关阀体,如圆盘阀等,具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相应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在某些实施例中,固定架300上设有若干个耳板330。通过在固定架300上设置有若干个耳板330,能够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吊装使用,方便其进行使用和转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固定架300上端设置有四个耳板330,固定架300侧端也设置有四个耳板330,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吊装和转运时,可通过耳板330与吊装设备或者转运吊具等连接,设置固定架300上端的耳板330能够方便本实用新型进行竖向吊装和转运,设置固定架300侧端的耳板330能够方便本实用新型进行横向吊装和转运,固定架300上端的耳板330和侧端的耳板330配合使用能够方便本实用新型进行吊装转动放置方向。实际应用时,耳板330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等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相应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理解,在此不做限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