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尘化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5181发布日期:2020-07-14 17:1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尘化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体进料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尘化进料系统。



背景技术:

smc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碳酸钙粉料配备糊料,若直接人工运输、投放碳酸钙粉料,由于粉尘量非常大,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很不利,生产场地的5s效果也非常差;若通过生产线输送带运输,由于碳酸钙粉料的粉尘量非常大,轴承易卡死,且粉料压扁结块不易搅碎,不利于生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粉体进料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尘化进料系统,利用真空吸附原理将粉尘吸入投料釜内,将粉尘锁定于投放系统内。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尘化进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物料仓(1)、送料管(2)、缓存料仓(3)、双向螺旋管(4)和负压系统(5),所述物料仓(1)以及缓存料仓(3)通过所述送料管(2)连接,所述物料仓(1)与所述送料管(2)之间设置有投料阀组件(9);所述缓存料仓(3)的上部设置有气固分离器(31),所述气固分离器(31)上端与负压系统(5)连通,所述缓存料仓(3)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32),所述出料口(32)与所述双向螺旋管(4)之间通过旋转阀(6)连接;所述双向螺旋管(4)的出料端与反应釜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粉尘全程锁定于投放系统内,利用真空吸附原理进行投料,避免了粉尘在空气中的流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负压系统(5)包括罗茨风机(51)和风管(52),所述气固分离器(31)以及罗茨风机(51)通过所述风管(52)连接,所述风管(52)设置有风阀(53)。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缓存料仓内负压的目的,将物料仓的粉尘吸入缓存料仓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双向螺旋管(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下料阀(71)和第二下料阀(72),所述第一下料阀(71)和第二下料阀(72)分别与第一反应釜(81)以及第二反应釜(82)进料口衔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控制粉尘进入相应的反应釜,且整套无尘化进料系统可以同时供两个反应釜使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投料阀组件(9)包括投料阀(a)和斜螺旋管(91),所述斜螺旋管(91)的进料口与所述物料仓(1)之间设置有投料阀(a),所述斜螺旋管(91)的出料口与所述送料管(2)衔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物料仓内的粉尘投入到管道内,达到目标量后可以关闭投料。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送料管(2)的入料侧设置有升压阀(b)。通过这样的设计,真空发生器与升压阀相配合,升压阀间隙开关,便于将送料管内的残留粉尘吸入缓存料仓,减小加料误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风阀(53)、第一下料阀(71)、第二下料阀(72)、投料阀(a)以及升压阀(b)均为气动蝶阀。通过这样的设计,气动蝶阀90度回转开启迅速,可以快速稳定让粉料或空气排出。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第二缓存料仓(3b)以及第三反应釜(83),所述送料管(2)分别与所述第一缓存料仓(3a)以及第二缓存料仓(3b)连接,所述送料管(2)的分管处设置有气动换向阀(c);所述第二缓存料仓(3b)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气固分离器(31b),所述第二气固分离器(31b)的上端与所述负压系统(5)连通,所述第二缓存料仓(3b)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料口(32b),所述第二出料口(32b)与所述第三反应釜(83)通过第二旋转阀(6b)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增加气动换向阀,实现整套系统供三个或三个以上反应釜共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真空吸附原理将粉尘吸入投料釜内,将粉尘锁定在投放系统内,不会对工厂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带来影响,同时改善生产场地的5s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尘化进料系统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尘化进料系统实施例2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物料仓;2、送料管;3、缓存料仓;31、气固分离器;32、出料口;3a、第一缓存料仓;3b、第二缓存料仓;31b、第二气固分离器;32b、第二出料口;4、双向螺旋管;5、负压系统;51、罗茨风机;52、风管;53、风阀;6、旋转阀;6b、第二旋转阀;71、第一下料阀;72、第二下料阀;81、第一反应釜;82、第二反应釜;83、第三反应釜;9、投料阀组件;91、斜螺旋管;a、投料阀;b、升压阀;c、气动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无尘化进料系统,包括物料仓1、送料管2、缓存料仓3、双向螺旋管4和负压系统5,物料仓1以及缓存料仓3通过送料管2连接,物料仓1与送料管2之间设置有投料阀组件9;缓存料仓3的上部设置有气固分离器31,气固分离器31上端与负压系统5连通,缓存料仓3的下部设置有出料口32,出料口32与双向螺旋管4之间通过旋转阀6连接;双向螺旋管4的出料端与反应釜连接。

负压系统5包括罗茨风机51和风管52,气固分离器31以及罗茨风机51通过风管52连接,风管52设置有风阀53。

双向螺旋管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下料阀71和第二下料阀72,第一下料阀71和第二下料阀72分别与第一反应釜81以及第二反应釜82进料口衔接。

投料阀组件9包括投料阀a和斜螺旋管91,斜螺旋管91的进料口与物料仓1之间设置有投料阀a,斜螺旋管91的出料口与送料管2衔接。

送料管2的入料侧设置有升压阀b。

风阀53、第一下料阀71、第二下料阀72、投料阀a以及升压阀b均为气动蝶阀。

旋转阀6、投料阀a、第一下料阀71、第二下料阀72、风阀53以及升压阀b均关闭,物料仓1投入物料;打开投料阀a、风阀5以及罗茨风机51,物料被吸入送料管2到达缓存料仓3,通过气固分离器31将吸入的空气和物料分离,物料留在缓存料仓3内,空气通过罗茨风机51排出;通过测量物料仓1内剩余的物料,当进入送料管2内的物料达到实际需求量时,关闭投料阀a,间歇打开升压阀b,将送料管2内的残留物料全部吸入缓存料仓3,此时缓存料仓3内的物料达到实际需求量;关闭升压阀b、罗茨风机51和风管52,打开旋转阀6,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调节双向螺旋管4的转向,打开相应的下料阀,物料进入相应的反应釜。

实施例2

如图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增加第二缓存料仓3b以及第三反应釜83。

送料管2分别与第一缓存料仓3a以及第二缓存料仓3b连接,送料管2的分管处设置有气动换向阀c;第二缓存料仓3b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气固分离器31b,第二气固分离器31b的上端与负压系统5连通,第二缓存料仓3b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料口32b,第二出料口32b与第三反应釜83通过第二旋转阀6b连接。

根据实际生产去求,控制气动转向阀c的方向,将物料投入到相应的缓存料仓,一套无尘化进料系统可以为多个反应釜提供进料,节约占地空间、节约生产成本、节约生产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