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智能通风功能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7525发布日期:2020-08-14 19:3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智能通风功能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智能通风功能的电梯。



背景技术:

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吊顶通常为镜面不锈钢材料;轿底为2mm厚pvc大理石纹地或20mm厚大理石拼花。轿厢内部净高度不应小于2m,使用人员正常出入轿厢入口的净高度不应小于2m,对于轿厢的凹进和凸出部分,也不管其是否有单独门保护,在计算轿厢最大有效面积时均必须算入,当门关闭时,轿厢入口的任何有效面积也应计入。

现有的电梯轿厢存在着通风模式单一,使用控制不便,可靠性差的缺点,不能根据轿厢内是否有乘客来控制排风扇的开闭,造成了电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梯轿厢不能根据轿厢内是否有乘客来控制排风扇的开闭,造成了电力资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智能通风功能的电梯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智能通风功能的电梯,包括轿厢和设置在所述轿厢底部的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轿厢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进气风扇;所述轿厢的中部侧壁上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设置有排风扇,所述支撑底板和所述脚踏板之间设置有通风控制机构,所述通风控制机构与所述进气风扇电性连接,并能控制所述进气风扇的开闭;所述通风控制机构与所述排风扇电性连接,并能控制所述排风扇的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控制机构包括支撑弹簧和触发杆,所述支撑弹簧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和所述脚踏板之间,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脚踏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底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板和所述脚踏板之间还设置有避免所述脚踏板倾斜的防倾机构,所述触发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脚踏板的下端面,所述触发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支撑底板上,位于所述触发杆的下方设置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上,位于所述第一触点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的数量为二个,二个所述第二触点上均设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所述进气风扇电连接;所述连接线与所述排风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绝缘块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触点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绝缘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倾机构包括导轮和导杆,所述支撑底板上设置有上部开口的支撑孔,所述导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插入所述支撑孔中,所述导杆的上端与所述脚踏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轮的数量为二个,二个所述导轮安装在所述支撑底板上并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杆的两侧,所述导杆插入二个所述导轮之间并能沿竖直方向移动,二个所述导轮的轮壁与所述导杆的外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上均设置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智能通风功能的电梯通过设置通风控制机构,可以根据轿厢内是否有乘客来控制进气风扇和排风扇的开闭,实现了轿厢通风的智能化控制,有效的避免了电力资源的而浪费,同时进气风扇和排风扇形成空气循环,保证了轿厢内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智能通风功能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通风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防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2、支撑底板,3、脚踏板,4、进风口,5、进气风扇,6、排风口,7、排风扇,8、支撑弹簧,9、触发杆,10、防倾机构,11、第一触点,12、绝缘块,13、第二触点,14、连接线,15、导轮,16、导杆,17、支撑孔,18、过滤网,19、连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智能通风功能的电梯,包括轿厢1和设置在所述轿厢1底部的支撑底板2,所述支撑底板2的上方设置有脚踏板3,所述轿厢1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4,所述进风口4内设置有进气风扇5;所述轿厢1的中部侧壁上设置有排风口6,所述排风口6内设置有排风扇7,所述支撑底板2和所述脚踏板3之间设置有通风控制机构,所述通风控制机构与所述进气风扇5电性连接,并能控制所述进气风扇5的开闭;所述通风控制机构与所述排风扇7电性连接,并能控制所述排风扇7的开闭。

当有乘客进入电梯轿厢1内时,通风控制机构控制进气风扇5和排风扇7打开,当乘客离开电梯轿厢1时,通风控制机构控制进气风扇5和排风扇7关闭,实现了轿厢1通风的智能化控制,有效的避免了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进气风扇5和排风扇7形成空气循环,保证了轿厢1内的空气质量。

结合图2所示,所述通风控制机构包括支撑弹簧8和触发杆9,所述支撑弹簧8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2和所述脚踏板3之间,所述支撑弹簧8的上端与所述脚踏板3相连接,所述支撑弹簧8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底板2相连接,所述支撑底板2和所述脚踏板3之间还设置有避免所述脚踏板3倾斜的防倾机构10,所述触发杆9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脚踏板3的下端面,所述触发杆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触点11,所述支撑底板2上,位于所述触发杆9的下方设置有绝缘块12,所述绝缘块12上,位于所述第一触点1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触点13,所述第二触点13的数量为二个,二个所述第二触点13上均设有连接线14,所述连接线14与所述进气风扇5电连接;所述连接线14与所述排风扇7电连接。

当轿厢1内没有乘客时,在支撑弹簧8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触点11和第二触点13处于断开状态,进而将进气风扇5和排风扇7的电路切断;当轿厢1内有乘客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脚踏板3向下移动,并使得第一触点11和第二触点13相接触,进而将进气风扇5和排风扇7的电路连通,这种智能控制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稳定可靠。

所述第二触点13与所述绝缘块12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19,所述连接弹簧19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弹簧19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触点1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弹簧19的下端与所述绝缘块1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二触点13与绝缘块12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19,避免了轿厢1内乘客过多时第一触点11和第二触点13的过度接触,提高了通风控制机构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3所示,所述防倾机构10包括导轮15和导杆16,所述支撑底板2上设置有上部开口的支撑孔17,所述导杆16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插入所述支撑孔17中,所述导杆16的上端与所述脚踏板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轮15的数量为二个,二个所述导轮15安装在所述支撑底板2上并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杆16的两侧,所述导杆16插入二个所述导轮15之间并能沿竖直方向移动,二个所述导轮15的轮壁与所述导杆16的外壁贴合,通过导杆16和导轮15的配合,避免了由于轿厢1内乘客站位不均匀导致脚踏板3倾斜,这种导杆16和导轮15的防倾机构10简单可靠,且安装方便。

所述进风口4和所述排风口6上均设置有过滤网18,过滤网18的设置,避免了多余的灰尘进入轿厢1内,进一步提高了轿厢1内的空气质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