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3179发布日期:2020-08-28 16: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纱布片(包括腹部垫之类的类似产品)在水洗烘干后,需要将其由平片状折叠成“z”字型然后包装起来,目前将纱布片折叠成“z”字型的方法是人工手动折叠,但是利用人工手动折叠一则成本高效率低,二则折叠过程中纱布片在折叠的过程中布片的边缘会对不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折叠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装置,包括安装板、第一料夹、第二料夹、第三料夹、第四料夹、纵向运动机构及横向运动机构,所述第一料夹及第二料夹均直接或间接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三料夹及第四料夹均各自通过一个纵向运动机构及横向运动机构活动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纵向运动机构及横向运动机构分别用于直接或间接驱动第三料夹纵向运动或横向运动;所述第一料夹、第二料夹、第三料夹及第四料夹均用于夹紧布片。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一料夹、第二料夹、第三料夹及第四料夹分别在一个虚拟矩形(或正方形)的四个角落,且四个料夹处于张开状态;

折叠第一步,人工或通过机械将布片放在四个料夹得夹口之间,然后四个料夹夹拢在一起夹紧布片;

折叠第二步,纵向运动机构带着横向运动机构及第三料夹(或第四料夹)进行抬升运动,当纵向抬升机构抬升到位后,横向运动机构带着第三料夹(或第四料夹)进行平移运动,此时布片呈上下错层状;

折叠第三步,纵向运动机构带着横向运动机构及第三料夹(或第四料夹)进行下降运动,此时布片被折叠呈“z”字状,此时四个料夹松开,人工或手动取走布片即完成了对布片的“z”字状折叠。

上述过程中由于采用了机械来折叠,可以保证折叠过程中布片各个角落完全对准折叠在一起,上述机构不仅可以用来折叠布片,与布片一样柔软的纸片以及薄膜都可以用本装置来进行折叠。

本装置可以自动将片状的布片折叠成“z”字型,折叠效率高,且可以保证布片的各个角落完全对准。

可选的,还包括台架、摆台板、横向伸缩机构及纵向伸缩机构,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纵向伸缩机构安装在台架上,所述纵向伸缩机构用于驱动安装板运动,所述摆台板通过滑块以及滑轨直接或间接安装在台架上,所述台架或摆台板上设置有横向伸缩机构,所述横向伸缩机构用于驱动摆台板运动,所述摆台板用于承载布片;所述摆台板的运动方向垂直于安装板的运动方向。

因为折叠过程中很少只进行一次折叠,一般都是进行流水化的不间断的作业的,所以设计上述台架、摆台板、横向伸缩机构及纵向伸缩机构,当开始进行工作时,将布片放在摆台板上,然后横向伸缩机构将摆台板送到四个料夹之间,四个料夹夹紧布片后,纵向伸缩机构将安装板抬高一定的高度,安装板被抬高一定高度后,安装板上的机构开始对布片进行“z”字状折叠作业,而安装板上的部件在进行折叠作业的同时,横向伸缩机构将摆台板推送至原位,然后摆台板上重新进行装载布片作业(为下一次“z”字状折叠进行准备)。

可选的,所述摆台板上设置有至少四个缺口,所述缺口为第一料夹、第二料夹、第三料夹及第四料夹的运动通道。

因为四个料夹与摆台板之间需要进行相对升降运动,如果四个料夹在摆台板的边缘处,那四个料夹对布片的夹紧并不牢固,所以在摆台板上设置缺口,使得四个料夹的部分位于缺口内,这样四个料夹夹住布片的面积更大,将布片夹得更紧。当需要夹紧布片时,首先使得四个料夹处于张开状态,然后横向伸缩机构将摆台板送进四个料夹之间,四个料夹夹紧布片之后,纵向伸缩机构开始工作,带着安装板(连带着四个料夹一起)进行抬升。

可选的,所述台架包括底板及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垂直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安装板及摆台板均平行于所述底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支撑柱滑动套设在一起。

设置套筒与支撑柱配合的方式保证了安装板在滑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摆台板上设置有固定针,且所述固定针垂直于所述摆台板。

设置固定针的作用是为了将布片套在固定针上,这样的作用可以使得摆台板在移动布的时候不会将布片摔落,横向伸缩机构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带动摆台板移动,提高整个折叠效率。

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两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滑轨与滑块配合的方式滑动安装在连接板上,且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料夹及第二料夹均各自固定安装在一块连接板上,所述横向运动机构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纵向运动机构安装在横向运动机构上,所述纵向运动机构上安装有第三料夹或第四料夹。

因为布片的宽度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设置上述连接板,并且将第一料夹、第二料夹、第三料夹及第四料夹均安装在连接板上,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当连接板之间的距离改变时,第一料夹、第二料夹、第三料夹及第四料夹所形成的虚拟矩形(或正方形)的大小也可以改变。具体只需要两块连接板即可,出于节约的角度考虑,在安装板上安装两块连接板。

可选的,还包括夹紧调整机构,所述夹紧调整机构设置在连接板上或安装板上,所述夹紧调整机构用于驱动连接板之间相互靠拢或者疏远。

设置夹紧调整机构的作用方便调整两块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利用夹紧调整机构调节,一则调节速度更快,二则调节精度更高。具体夹紧调整机构可以是夹紧调整气缸,当然不仅仅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液压缸或者电动推杆之类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料夹、第二料夹、第三料夹及第四料夹的机构一致;所述第一料夹包括主夹臂、副夹臂及气缸,所述主夹臂及副夹臂的一端转动配合在一起,且主夹臂或副夹臂的一端与气缸的缸杆配合在一起,所述气缸用于驱动主夹臂与副夹臂之间夹紧或松开。

可选的,所述主夹臂上设置有夹板,所述副夹臂上设置有夹块,所述夹板与夹块用于夹紧布片。

设置夹板与夹块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与布片的接触面积,增加对布片的夹紧强度。

可选的,纵向运动机构为纵向运动气缸,所述横向运动机构为横向运动气缸,所述横向伸缩机构为横向伸缩气缸,所述纵向伸缩机构为纵向伸缩气缸。当然不仅仅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液压缸或者电动推杆之类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自动将片状的布片折叠成“z”字型,折叠效率高,且可以保证布片的各个角落完全对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折叠装置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折叠装置上各个零件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3是第一料夹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纵向伸缩机构,2、底板,3、支撑柱,4、安装板,5、夹紧调整机构,6、连接板,7、套筒,8、纵向运动机构,9、横向运动机构,10、摆台板,1001、缺口,1101、第一料夹,1102、第二料夹,1103、第三料夹,1104、第四料夹,1105、气缸,1106、副夹臂,1107、主夹臂,1108、夹板,1109、夹块,12、固定针,13、底座,14、横向伸缩机构,15、滑轨,16、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一种折叠装置,包括安装板4、第一料夹1101、第二料夹1102、第三料夹1103、第四料夹1104、纵向运动机构8及横向运动机构9,第一料夹1101及第二料夹1102均直接或间接固定安装在安装板4上,第三料夹1103及第四料夹1104均各自通过一个纵向运动机构8及横向运动机构9活动安装在安装板4上,纵向运动机构8及横向运动机构9分别用于直接或间接驱动第三料夹1103纵向运动或横向运动;第一料夹1101、第二料夹1102、第三料夹1103及第四料夹1104均用于夹紧布片。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一料夹1101、第二料夹1102、第三料夹1103及第四料夹1104分别在一个虚拟矩形(或正方形)的四个角落,且四个料夹处于张开状态;

折叠第一步,人工或通过机械将布片放在四个料夹得夹口之间,然后四个料夹夹拢在一起夹紧布片;

折叠第二步,纵向运动机构8带着横向运动机构9及第三料夹1103(或第四料夹1104)进行抬升运动,当纵向抬升机构抬升到位后,横向运动机构9带着第三料夹1103(或第四料夹1104)进行平移运动,此时布片呈上下错层状;

折叠第三步,纵向运动机构8带着横向运动机构9及第三料夹1103(或第四料夹1104)进行下降运动,此时布片被折叠呈“z”字状,此时四个料夹松开,人工或手动取走布片即完成了对布片的“z”字状折叠。

上述过程中由于采用了机械来折叠,可以保证折叠过程中布片各个角落完全对准折叠在一起,上述机构不仅可以用来折叠布片,与布片一样柔软的纸片以及薄膜都可以用本装置来进行折叠。

本装置可以自动将片状的布片折叠成“z”字型,折叠效率高,且可以保证布片的各个角落完全对准。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还包括台架、摆台板10、横向伸缩机构14及纵向伸缩机构1,安装板4通过纵向伸缩机构1安装在台架上,纵向伸缩机构1用于驱动安装板4运动,摆台板10通过滑块16以及滑轨15直接或间接安装在台架上,台架或摆台板10上设置有横向伸缩机构14,横向伸缩机构14用于驱动摆台板10运动,摆台板10用于承载布片;摆台板10的运动方向垂直于安装板4的运动方向。

因为折叠过程中很少只进行一次折叠,一般都是进行流水化的不间断的作业的,所以设计上述台架、摆台板10、横向伸缩机构14及纵向伸缩机构1,当开始进行工作时,将布片放在摆台板10上,然后横向伸缩机构14将摆台板10送到四个料夹之间,四个料夹夹紧布片后,纵向伸缩机构1将安装板4抬高一定的高度,安装板4被抬高一定高度后,安装板4上的机构开始对布片进行“z”字状折叠作业,而安装板4上的部件在进行折叠作业的同时,横向伸缩机构14将摆台板10推送至原位,然后摆台板10上重新进行装载布片作业(为下一次“z”字状折叠进行准备)。

具体支撑柱3之间设置有座板13,座板13上设置有滑轨15,摆台板10上设置有滑块16,滑轨15与滑轨16滑动配合在一起。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摆台板10上设置有至少四个缺口1001,缺口1001为第一料夹1101、第二料夹1102、第三料夹1103及第四料夹1104的运动通道。

因为四个料夹与摆台板10之间需要进行相对升降运动,如果四个料夹在摆台板10的边缘处,那四个料夹对布片的夹紧并不牢固,所以在摆台板10上设置缺口1001,使得四个料夹的部分位于缺口1001内,这样四个料夹夹住布片的面积更大,将布片夹得更紧。当需要夹紧布片时,首先使得四个料夹处于张开状态,然后横向伸缩机构14将摆台板10送进四个料夹之间,四个料夹夹紧布片之后,纵向伸缩机构1开始工作,带着安装板4(连带着四个料夹一起)进行抬升。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台架包括底板2及若干支撑柱3,支撑柱3垂直安装在底板2上,安装板4及摆台板10均平行于底板2,安装板4上设置有套筒7,套筒7与支撑柱3滑动套设在一起。

设置套筒7与支撑柱3配合的方式保证了安装板4在滑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摆台板10上设置有固定针12,且固定针12垂直于摆台板10。

设置固定针12的作用是为了将布片套在固定针12上,这样的作用可以使得摆台板10在移动布的时候不会将布片摔落,横向伸缩机构14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带动摆台板10移动,提高整个折叠效率。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还包括至少两块连接板6,连接板6通过滑轨15与滑块16配合的方式滑动安装在连接板6上,且连接板6垂直于安装板4上,第一料夹1101及第二料夹1102均各自固定安装在一块连接板6上,横向运动机构9安装在连接板6上,纵向运动机构8安装在横向运动机构9上,纵向运动机构8上安装有第三料夹1103或第四料夹1104。

因为布片的宽度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设置上述连接板6,并且将第一料夹1101、第二料夹1102、第三料夹1103及第四料夹1104均安装在连接板6上,连接板6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当连接板6之间的距离改变时,第一料夹1101、第二料夹1102、第三料夹1103及第四料夹1104所形成的虚拟矩形(或正方形)的大小也可以改变。具体只需要两块连接板6即可,出于节约的角度考虑,在安装板4上安装两块连接板6。

具体第三料夹与第四料夹的安装结构参看附图2,连接板6上设置有滑轨15及横向运动机构(气缸)9,滑轨15上滑动设置有滑块16(滑块16一端与横向运动结构连接在一起),滑块16上安装有l型座架17,座架17上安装有滑轨15及综向运动机构(气缸)8,然滑轨15上安装有滑块16,滑块16与纵向运动机构(气缸)8相接,第三料架1103安装与纵向运动机构(气缸)8相接的滑块16上。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还包括夹紧调整机构5,夹紧调整机构5设置在连接板6上或安装板4上,夹紧调整机构5用于驱动连接板6之间相互靠拢或者疏远。

结合附图1及附图2,进一步说明安装夹紧调整机构5以及在摆台板10上设置缺口1001的有益效果:由于连接板6是可以相对滑动的,所以当摆台板10在装载着布片运动开始向四个料夹之间滑动时,夹紧调整机构5(即夹紧调整气缸)将两块连接板6之间的距离调大,使得摆台板10在运动时不会刮碰到四个料夹,当摆台板10运动到位后,夹紧调整机构驱动两块连接板6相互靠拢,当四个料夹运动至部分位于缺口1001内时,四个料夹夹紧布片,然后将布片抬离摆台板10。上述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两块连接板6之间的距离调整四个料夹之间的距离,夹装效率更高,夹状的过程中布片运动更加稳定。

设置夹紧调整机构5的作用方便调整两块连接板6之间的距离,利用夹紧调整机构5调节,一则调节速度更快,二则调节精度更高。具体夹紧调整机构5可以是夹紧调整气缸,当然不仅仅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液压缸或者电动推杆之类的。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第一料夹1101、第二料夹1102、第三料夹1103及第四料夹1104的机构一致;第一料夹1101包括主夹臂1107、副夹臂1106及气缸1105,主夹臂1107及副夹臂1106的一端转动配合在一起,且主夹臂1107或副夹臂1106的一端与气缸1105的缸杆配合在一起,气缸1105用于驱动主夹臂1107与副夹臂1106之间夹紧或松开。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主夹臂1107上设置有夹板1108,副夹臂1106上设置有夹块1109,夹板1108与夹块1109用于夹紧布片。

设置夹板1108与夹块1109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与布片的接触面积,增加对布片的夹紧强度。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纵向运动机构8为纵向运动气缸,横向运动机构9为横向运动气缸,横向伸缩机构14为横向伸缩气缸,纵向伸缩机构1为纵向伸缩气缸。当然不仅仅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液压缸或者电动推杆之类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