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上料机中的定位治具及板材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4177发布日期:2020-08-05 01:1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上料机中的定位治具及板材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上料机中的定位治具及板材上料机。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pcb)是电子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pcb板的生产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pcb板生产的自动化设备中,通常都是利用真空吸盘将待加工板材进行吸附然后提起放置到正确的位置,故在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吸取前,通常需要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定位,以便于真空吸盘的吸附。

传统的pcb板上料机中的定位治具通常都是在上料口一侧设置吸塑盒,并在吸塑盒内设置若干等距排布的定位板,从而在吸塑盒内形成若干定位槽以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定位,但是,通常定位板与吸塑盒是固定装配的,即定位槽的间距不可变,当待加工板材的规格发生变化时,需要对整个吸塑盒进行更换,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定位治具中的定位槽间距不可变,不能适应不同规格的待加工板材进行定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板材上料机中的定位治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板材上料机中的定位治具,包括:

承载板,用于承载待加工板材;

第一滑动板,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挡板;

第二滑动板,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错位设置,相邻的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与承载板配合形成定位槽,所述第二滑动板与所述第一滑动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滑动板可与所述第一滑动板相对滑动;

以及,驱动组件,其与第一滑动板及所述第二滑动相装配,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二滑动相对运动以调节所述定位槽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治具还包括装配板,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板均与所述装配板滑动式装配,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装配板上;

所述装配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滑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式装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式装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动板位于所述装配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板之间,所述第一滑动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滑块移动的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二滑动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挡板移动的第二让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源;

双向丝杆,与所述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相装配;

第三滑块,与所述丝杆转动式装配且与所述第一滑动板固定装配;

以及,第四滑块,与所述丝杆转动式装配且与所述第二滑动板固定装配,所述第一滑动板上还开设有供所述第四滑块移动的第三让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滑动板可拆卸式装配和/或,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板可拆卸式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板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挡板的在沿竖直方向上的底端上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适于插入所述插槽内以将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滑动板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插块为楔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板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厚度适配,所述插块插设在所述插槽内时,所述第一挡板部分容置在所述通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插块插设在所述插槽内时,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开设在所述第一挡板上的半球形凹槽,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开口位于所述通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

卡接块,可沿所述容置槽滑动,所述卡接块包括装配端以及卡接端,所述卡接端设置为半球形;

以及,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固定装配,另一端与所述卡接块的装配端固定装配,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滑动板卡接时,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卡接块向所述容置槽开口一侧运动以使所述卡接块的装配端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卡接端容置于所述半球形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定位治具中的定位槽间距不可调,不能适应不同规格的板材进行加工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板材上料机。

本实施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材上料机,包括如上述所有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治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上料机中的定位治具,第一滑动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挡板,第二滑动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挡板,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平行设置,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错位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及承载板可以配合形成定位槽,通过设置与第一滑动板及第二滑动板同时装配的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相对运动,即可调整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定位槽的宽度,进而使得定位治具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板材进行定位,省时省力。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治具,通过设置装配板,在装配板上设置滑轨,第一滑动板上设置第一滑块,第二滑动板上设置第二滑块,且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均与滑轨滑动式装配,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的运动更稳定,而通过将第一滑动板及第二滑动板均设置在装配板上,且在第一滑动板上开设相应的供第二滑块移动的第一让位槽,在第二滑动板上开设相应的供第一挡板移动的第二让位槽,即可以实现第一滑动板及第二滑动板在同侧设置,使得定位槽的与第二滑动板相对的一侧是开口的,从而方便在加工过程中对待加工板材进行放置。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治具,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源、双向丝杆、第三滑块以及第四滑块,其中第三滑块与丝杆转动式装配且与第一滑动板固定装配,第四滑块与丝杆转动式装配且与第二滑动板固定装配,由于采用的是双向丝杆,即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将第三滑块与第四滑块的分别装配在丝杆的左旋部分及右旋部分,即可通过驱动源驱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一方面,通过丝杆滑块的结构实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相互运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能够使得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移动更加稳定,另一方面,采用双向丝杆可以使得只需设置一个驱动源即可驱动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相对运动,从而可以减少驱动源的设置个数,降低设备造价成本。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治具,通过将第一挡板与第一滑动板,和/或,第二挡板与第二滑动板均设置为可拆卸式装配,从而可以通过拆卸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实现定位槽数量及规格的改变,从而使得定位治具的变化可能性更多,进而使得定位治具可以符合更多规格的待加工板材的定位要求,扩展了定位治具的应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治具,通过在第一滑动板上设置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插槽,在第一挡板上设置插块,插块设置在第一挡板的在沿竖直方向上的底端,从而使得在插块与插擦的插接配合及第一挡板的自身重力下实现第一挡板与第一滑动板的可拆卸式装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拆装方便。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治具,通过将插块设置为楔形,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将插块插入至插槽内,进一步降低第一挡板与第一滑动板的装配难度。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治具,通过在第一滑动板上设置限位块,限位块上开设通槽,当插块插设在插槽内时,第一挡板部分容置在通槽内,在限位块及通槽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挡板能够更加稳定地装配在第一滑动板上。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治具,通过在第一挡板上设置第一卡接部,在限位块上设置第二卡接部,插块插设在插槽内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即当插块插设在插槽内时,第一挡板与限位块形成卡接关系,从而进一步实现第一挡板与第一滑动板的稳定装配。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治具,通过将第一卡接部设置为半球形凹槽,在限位块上设置容置槽,并将第二卡接部设置为包括卡接块以及弹性件,其中卡接块可在容置槽内滑动,弹性件一端与容置槽底部固定,另一端与卡接块固定,当要将第一挡板装配在第一滑动板上时,首先卡接块被完全挤压容置在容置槽内,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当半球形凹槽与容置槽的开口对准时,卡接块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容置槽开口一侧运动,从而使得卡接块同时容置在半球形凹槽以及容置槽内,实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结构简单,且通过将卡接块的卡接端设置为半球形,使得在第一挡板的插拔过程中即可实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与分离,操作简单方便。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上料机,通过将具有可调整定位槽宽度功能的定位治具应用至板材上料机中,从而使得板材上料机可以对不同规格的板材进行定位上料,扩展了板材上料机的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定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定位治具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装配板以及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第一滑动板与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板材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载板;2、第一滑动板;21、第一滑块;22、第一让位槽;23、第三让位槽;24、固定块;241、插槽;25、限位块;251、通槽;252、第二卡接部;2521、卡接块;3、第一挡板;31、插块;32、第一卡接部;4、第二滑动板;41、第二滑块;42、第二让位槽;5、第二挡板;6、驱动组件;61、驱动源;62、双向丝杆;63、第三滑块;64、第四滑块;7、装配板;71、滑轨;8、挡料板;100、骨架;200、定位治具;300、上料吸盘组件;400、移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结合图1-7,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板材上料机中的定位治具,包括承载板1、第一滑动板2、第二滑动板4以及驱动组件6。

其中,承载板1用于承载待加工板材,第一滑动板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挡板3,第二滑动板4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挡板5,第二挡板5与第一挡板3错位设置,相邻的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5可以与承载板1配合形成定位槽,第一滑动板2与第二滑动板4平行设置且第一滑动板2与第二滑动板4可以相对滑动,驱动组件6同时与第一滑动板2及第二滑动板4相装配,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板2与第二滑动相对运动以调节定位槽的宽度。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第一挡板3及第二挡板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的定位槽的数量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3及第二挡板5均设置有4块,形成有4个定位槽。

为方便在加工过程中将待加工板材置于定位槽内,在本实施例中,在定位治具中还设置有装配板7,第一滑动板2与第二滑动板4均与装配板7滑动式装配,驱动组件6也安装在装配板7上。具体的,装配板7上设置有滑轨71,第一滑动板2上设置有与滑轨71滑动式装配的第一滑块21,第二滑动板4上设置有与滑轨71滑动式装配的第二滑块41,且第一滑动板2位于装配板7与第二滑动板4之间,第一滑动板2上开设有供第二滑块41移动的第一让位槽22,第二滑动板4上开设有供第一挡板3移动的第二让位槽42。这样设置可以实现第一滑动板2及第二滑动板4在同侧设置,使得定位槽的与第二滑动板4相对的一侧是开口的,从而方便在加工过程中对待加工板材进行放置。而通过将第一滑动板2及第二滑动板4设置为通过第一滑块21或第二滑块41与滑轨71的配合而实现与装配板7的滑动式装配,使得第一滑动板2与第二滑动板4的滑动过程更稳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21及第二滑块41均为滑动块,且第一滑块21与第二滑块41分别通过螺栓锁定在第一滑动板2及第二滑动板4上。而为使得第一滑动板2及第二滑动板4的滑动过程更稳定,在本实施例中,滑轨71设置有两条。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源61以及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一端与驱动源61装配,另一端与第一滑动板2和/或第二滑动板4相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包括双向丝杆62、第三滑块63以及第四滑块64,驱动源61用于提供动力,双向丝杆62与驱动源61的动力输出端相装配,第三滑块63与双向丝杆62转动式装配且与第一滑动板2固定装配,第四滑块64与双向丝杆62转动式装配且与第二滑动板4固定装配,在第一滑动板2上开设有供第四滑块64移动的第三让位槽23,其中,驱动源61为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只需将第三滑块63与第四滑块64分别装配在双向丝杆62的左旋部分及右旋部分,即可通过一个驱动源61同时驱动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5相互靠近或远离。这样设置,一方面,通过丝杆滑块的结构实现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5的相互运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能够使得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5移动更加稳定,另一方面,采用双向丝杆62可以使得只需设置一个驱动源61即可驱动第一挡板3及第二挡板5相对运动,从而可以减少驱动源61的设置个数,降低设备造价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源61也可以选用旋转气缸,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组件也可以设置为包括齿轮及两条与齿轮啮合的相对设置的齿条,两条齿条分别与第一滑动板2及第二滑动板4装配,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6可以设置为包括两组驱动源61及传动组件,传动组件设置为简单的丝杆滑块结构,一组驱动源61及传动组件单独驱动第一滑动板2或第二滑动板4。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为使得定位槽的宽度的变化范围更大,可以将第一挡板3与第一滑动板2和/或,第二挡板5与第二滑动板4均设置为可拆卸式装配,这样可以通过拆卸第一挡板3或第二挡板5实现定位槽数量及规格的改变,从而使得定位治具的变化可能性更多,进而使得定位治具可以符合更多规格的待加工板材的定位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3与第一滑动板2,第二挡板5及第二滑动板4均为可拆卸式装配,且第一挡板3与第一滑动板2及第二挡板5与第二滑动板4实现可拆卸式装配的方式一致,故在此以第一挡板3与第一滑动板2的装配关系作为举例说明,第二挡板5与第二滑动板4之间的可拆卸式装配实现方式则不作赘述。

具体的,结合图4-6,第一滑动板2上设置有固定块24,固定块24上开设有插槽241,第一挡板3的在沿竖直方向上的底端上设置有插块31,插块31适于插入插槽241内。通过在第一滑动板2上设置固定块24,固定块24上开设插槽241,在第一挡板3上设置插块31,插块31设置在第一挡板3的在沿竖直方向上的底端,从而使得在插块31与插槽241的插接配合及第一挡板3的自身重力下实现第一挡板3与第一滑动板2的可拆卸式装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拆装方便。为进一步方便插块31插入至插槽241内,在本实施例中,将插块31设置为楔形。

另外,当第一挡板3的长度较长时,仅通过插块31与插槽241的装配,可能使得第一挡板3还是会发生轻微的晃动,故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滑动板2上还设置有限位块25,限位块25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通槽251,插槽241位于通槽251的延长线上,通槽251的宽度与第一挡板3的厚度相适配,当插块31插设在插槽241内时,第一挡板3部分容置在通槽251内,这样设置使得在第一挡板与第一滑动板2装配时,第一挡板3在竖直方向上的两端均有限位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挡板3与第一滑动板2装配更稳定。

为进一步使得第一挡板3与第一滑动板2装配得更加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挡板3上还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2,在限位块25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252,插块31插设在插槽241内时,第一卡接部32与第二卡接部252卡接。

具体的,第一卡接部32为开设在第一挡板3上的半球形凹槽,限位块25上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容置槽(图中未示出),容置槽的开口位于通槽251的侧壁上,第二卡接部252包括卡接块2521以及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其中,卡接块2521包括装配端以及卡接端,卡接端设置为半球形,卡接块2521可沿容置槽进行滑动,弹性件的一端与容置槽的底壁固定装配,另一端与卡接块2521的装配端固定装配,弹性件用于驱动卡接块2521向容置槽开口一侧运动。

当要将第一挡板3装配在第一滑动板2上时,首先卡接块2521被完全挤压容置在容置槽内,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当半球形凹槽与容置槽的开口对准时,卡接块2521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容置槽开口一侧运动,从而使得卡接块2521同时容置在半球形凹槽以及容置槽内,实现第一卡接部32与第二卡接部252的卡接,结构简单,且通过将卡接块2521的卡接端设置为半球形,使得在第一挡板3的插拔过程中即可实现第一卡接部32与第二卡接部252的卡接与分离,操作简单方便。

即实现上述可拆卸式装配方案的第一挡板3与第一滑动板2的完整装配过程为:首先将第一挡板3的底部置于通槽251内,然后将第一挡板3沿通槽251向下插,第一挡板3首先与卡接块2521的卡接端接触,由于卡接块2521的卡接端为半球形,故在第一挡板3的挤压下,弹性件逐步发生弹性形变,最终使得卡接块2521完全容置在容置槽内,第一挡板3继续向下运动,直至第一挡板3上的插块31完全容置于插槽241内时,容置槽与第一卡接部32对准,在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下,卡接块2521向容置槽开口一侧运动,最终卡接块2521的卡接端容置在第一卡接部32内,装配端容置在容置槽内,从而实现第一挡板3与第一滑动板2的卡接,至此第一挡板3与第一滑动板2装配完成。在要将第一挡板3从第一滑动板2上拆卸下来时,只需将第一挡板3沿通槽251拔出即可。

为方便完成第一挡板3的插拔过程,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挡板3上还开设有一个可供工人手掌穿过的避位孔,避位孔的设置使得在第一挡板3上形成有一手持部,从而可以便于工人握持第一挡板3而对第一挡板3进行插拔。

另外,为避免一些碎料沿第一滑动板2或第二滑动板4上的第一让位槽22、第二让位槽42以及第三让位槽23进入至驱动组件6处而影响驱动组件6的运行,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挡料板8,挡料板8通过螺栓安装在装配板7上,挡料板8的厚度小于固定块24及限位块25的厚度,挡料板8位于第二滑动板4与第二挡板5之间。

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大致如下:

第一滑动板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挡板3,第二滑动板4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挡板5,第一滑动板2与第二滑动板4平行设置,且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5错位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5及承载板1可以配合形成定位槽,通过设置与第一滑动板2及第二滑动板4同时装配的驱动组件6,通过驱动组件6驱动第一滑动板2与第二滑动板4相对运动,即可调整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5之间的间距,从而调整定位槽的宽度,进而使得定位治具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板材进行定位。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板材上料机,包括骨架100、定位治具200、上料吸盘组件300以及移送组件400。

其中,定位治具200、上料吸盘组件300以及移送组件400均安装在骨架100上,定位治具200用于对待加工板材进行承载及定位,定位治具200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做赘述,上料吸盘组件300用于吸取由定位治具200进行定位的待加工板材以及将待加工板材输送至预定上料位置,移送组件400与定位治具200中的承载板相装配,承载板上开设有供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移动的让位槽,移送组件400用于驱动承载板运动从而使得承载板逐渐靠近上料吸盘组件300或逐渐远离上料吸盘组件300,从而使得承载台可以配合上料吸盘组件300对待加工板板材进行吸取。

上料吸盘组件300及移送组件400的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一致,主要通过各种动力源及滑轨的设置即可实现,故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大致如下:

在要对待加工板板材进行上料时,首先通过定位治具200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定位,然后利用上料吸盘组件300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吸取送料,在上料过程中,可以由移动组件逐渐驱动承载台靠近上料吸盘组件300,从而方便上料吸盘组件300对待加工板材进行吸取,通过将具有可调整定位槽宽度功能的定位治具200应用至板材上料机中,从而使得板材上料机可以对不同规格的板材进行定位上料,扩展了板材上料机的应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