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6056发布日期:2020-09-23 01:2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属于输送机的匀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经典工艺制作而成;

在我国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需求量就比较大,经典的炮制绿茶方法过于费时费力,在高温杀青和杀灭各种氧化酶时不够均匀,在运输时容易散落到机器之外,给工作人员增加多余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装置本身加入了多个匀料杆进行对茶叶的搅拌使茶叶散开,在装置的内壁两侧分别安装了加热板,可以加快温度的提升,使茶叶受热更加均匀,干燥的更加充分工作的效率和茶叶的炮制量更加的大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包括外壳、第一驱动电机和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部一侧安装有进料箱,所述外壳的外部另一侧安装有出料箱,所述进料箱与出料箱相远离,所述外壳的外侧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焊接有第一匀料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焊接有第二匀料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上安装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一侧焊接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三皮带轮上安装有第二皮带。

优选的,所述第二皮带的一端安装在第四皮带轮上,所述第四皮带轮的一端安装有第三转动杆,所述外壳的外侧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托辊,所述第二托辊的上方安装有运输带,所述运输带的底部一端安装有第一托辊。

优选的,所述第一托辊的一端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外壳的内部两侧安装有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相远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板和气泵相互远离。所述出料箱的上方中间位置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两端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贯穿外壳。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转动杆、第一皮带轮、第三皮带轮、第二转动杆、第四皮带轮和第三转动杆之间安装有转轴。

优选的,所述进料箱的顶端安装有防滑把手,所述出料箱的底端安装有出料滑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装置本身加入了多个匀料杆进行对茶叶的搅拌使茶叶散开,在装置的内壁两侧分别安装了加热板,可以加快温度的提升,使茶叶受热更加均匀,干燥的更加充分工作的效率和茶叶的炮制量更加的大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的俯视剖视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的传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图中:1-外壳,2-进料箱,3-第一驱动电机,4-第二驱动电机,5-第三驱动电机6,-第一加热板7,-出料箱,8-排气管9,-气泵,10-第三转动杆,11-第一匀料杆12,-第二匀料干杆,13-第四皮带轮,14-第二皮带15,-第三皮带轮,16-第二皮带轮,17-第二转动杆,18-第一皮带,19-第一皮带轮,20-第二加热板,21-第一托辊,22-第二托辊,23-第一转动杆,24-运输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包括外壳1、第一驱动电机3和气泵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部一侧安装有进料箱2,所述外壳1的外部另一侧安装有出料箱7,所述进料箱2与出料箱7相远离,所述外壳1的外侧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动杆23,所述第一转动杆23上焊接有第一匀料杆11,所述第一转动杆23上焊接有第二匀料杆12,所述第一转动杆2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皮带轮19,所述第一皮带轮19上安装有第一皮带18,所述第一皮带18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6,所述第二皮带轮16的一侧焊接有第三皮带轮15,所述第三皮带轮15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动杆17,所述第三皮带轮15上安装有第二皮带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皮带14的一端安装在第四皮带轮13上,所述第四皮带轮13的一端安装有第三转动杆10,所述外壳1的外侧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4和第三驱动电机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托辊22,所述第二托辊22的上方安装有运输带24,所述运输带24的底部一端安装有第一托辊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辊21的一端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5,所述外壳1的内部两侧安装有第一加热板6和第二加热板20,所述第一加热板6和第二加热板20相远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板6和气泵9相互远离。所述出料箱7的上方中间位置安装有气泵9,所述气泵9的两端安装有排气管8,所述排气管8贯穿外壳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转动杆23、第一皮带轮19、第三皮带轮15、第二转动杆17、第四皮带轮13和第三转动杆10之间安装有转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箱2的顶端安装有防滑把手,所述出料箱7的底端安装有出料滑坡。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1:将设备安装到需要工作的位置,将茶叶倒入进料箱2中,启动电源后第二驱动电机4和第三驱动电机5带动运输带24向出料箱7运动,通上电源后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转动杆23、第一皮带轮19、第三皮带轮15、第二转动杆17、第四皮带轮13和第三转动杆10同时转动,对运输带24上的茶叶进行搅拌,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加热板6和第二加热板20,能够让茶叶在移动的过程中进行搅拌和加热使茶叶得到充分的干燥处理,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包括外壳(1)、第一驱动电机(3)和气泵(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部一侧安装有进料箱(2),所述外壳(1)的外部另一侧安装有出料箱(7),所述进料箱(2)与出料箱(7)相远离,所述外壳(1)的外侧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动杆(23),所述第一转动杆(23)上焊接有第一匀料杆(11),所述第一转动杆(23)上焊接有第二匀料杆(12),所述第一转动杆(2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皮带轮(19),所述第一皮带轮(19)上安装有第一皮带(18),所述第一皮带(18)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6),所述第二皮带轮(16)的一侧焊接有第三皮带轮(15),所述第三皮带轮(15)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动杆(17),所述第三皮带轮(15)上安装有第二皮带(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皮带(14)的一端安装在第四皮带轮(13)上,所述第四皮带轮(13)的一端安装有第三转动杆(10),所述外壳(1)的外侧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4)和第三驱动电机(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托辊(22),所述第二托辊(22)的上方安装有运输带(24),所述运输带(24)的底部一端安装有第一托辊(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辊(21)的一端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5),所述外壳(1)的内部两侧安装有第一加热板(6)和第二加热板(20),所述第一加热板(6)和第二加热板(20)相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板(6)和气泵(9)相互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转动杆(23)、第一皮带轮(19)、第三皮带轮(15)、第二转动杆(17)、第四皮带轮(13)和第三转动杆(10)之间安装有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箱(2)的顶端安装有防滑把手,所述出料箱(7)的底端安装有出料滑坡,所述出料箱(7)的上方中间位置安装有气泵(9),所述气泵(9)的两端安装有排气管(8),所述排气管(8)贯穿外壳(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茶输送机的匀料装置,属于输送机的匀料装置技术领域,所述外壳的外部一侧安装有进料箱,所述外壳的外部另一侧安装有出料箱,所述进料箱与出料箱相远离,所述外壳的外侧一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焊接有第一匀料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焊接有第二匀料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皮带轮,装置本身加入了多个匀料杆进行对茶叶的搅拌使茶叶散开,在装置的内壁两侧分别安装了加热板,可以加快温度的提升,使茶叶受热更加均匀,干燥的更加充分工作的效率和茶叶的炮制量更加的大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技术研发人员:戴灶焰;俞春华;胡中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婺源县昌源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9
技术公布日:2020.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