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1673发布日期:2020-10-28 11:5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片腹板的吊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



背景技术:

风电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件,大型风电叶片基本由腹板、大梁和壳体部分组成,其中腹板和大梁单独在相应模具上制作,在壳体铺层和合模过程中分别将大梁和腹板与壳体组装,但由于实际生产空间限制,大梁和腹板模具和壳体模具往往不在同一车间,在使用前就需要转运至壳体模具车间。目前大梁和腹板的转运方式大部分还是靠人力推动转运工装或小车转运;现有的转运方式操作繁琐,可以采用吊运的方式进行转运,在吊运时需要用到固定架,固定架要满足不同尺寸叶片腹板的吊运;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技术:
中提出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具有可调节腹板夹持架之间的距离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包括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的左端固定有第一丝杆,所述中间轴的右端固定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配合有第一丝杆筒,所述第二丝杆上螺纹配合有第二丝杆筒,所述第一丝杆筒、第二丝杆筒的底面均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下端固定有腹板夹持架。

优选的,所述腹板夹持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后侧固定有后板,所述后板的底部铰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前侧固定有前板,所述底板的前侧顶部固定有与前板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和底板的顶部均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均固定有弧形板。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内侧壁上间隔固定有弹簧件,所述弹簧件的上端固定有弧形内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外壁上固定有l形安装板,当连接板与前板闭合时,l形安装板与前板通过第一螺栓螺母固定配合,其中螺栓同时贯穿l形安装板和前板后与螺母螺纹配合。

优选的,当后板与转动板均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后板与转动板的连接处外壁通过第二螺栓螺母固定配合有加强板。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的上端固定在后板上,所述加强板的下端固定在转动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中间轴的右端固定有第二丝杆,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第一丝杆上螺纹配合有第一丝杆筒,第二丝杆上螺纹配合有第二丝杆筒,在针对不同尺寸的腹板吊运时,通过转动中间轴,从而可以带动两侧的丝杆筒相向靠近或者远离,调节好两个腹板固定架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连接板与前板打开,将腹板放在两个弧形内板之间,然后将连接板与前板闭合,加强板的上端固定在后板上,加强板的下端固定在转动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腹板夹持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腹板夹持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包括中间轴1,中间轴1的左端固定有第一丝杆2,中间轴1的右端固定有第二丝杆3,第一丝杆2与第二丝杆3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第一丝杆2上螺纹配合有第一丝杆筒4,第二丝杆3上螺纹配合有第二丝杆筒5,第一丝杆筒4、第二丝杆筒5的底面均固定有拉绳6,拉绳6的下端固定有腹板夹持架7。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腹板夹持架7包括顶板702,顶板702的底部后侧固定有后板701,后板701的底部铰接有转动板708,转动板708的底部固定有底板703,顶板702的底部前侧固定有前板710,底板703的前侧顶部固定有与前板710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板711,顶板702的底部和底板703的顶部均固定有支撑杆704,支撑杆704的上端均固定有弧形板705。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弧形板705的内侧壁上间隔固定有弹簧件706,弹簧件706的上端固定有弧形内板707。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711的外壁上固定有l形安装板712,当连接板711与前板710闭合时,l形安装板712与前板710通过第一螺栓螺母713固定配合,其中螺栓同时贯穿l形安装板712和前板710后与螺母螺纹配合。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后板701与转动板708均处于竖直状态时,后板701与转动板708的连接处外壁通过第二螺栓螺母714固定配合有加强板709。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板709的上端固定在后板701上,加强板709的下端固定在转动板708上,增加腹板夹持架7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通过中间轴1的右端固定有第二丝杆3,第一丝杆2与第二丝杆3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第一丝杆2上螺纹配合有第一丝杆筒4,第二丝杆3上螺纹配合有第二丝杆筒5,在针对不同尺寸的腹板吊运时,通过转动中间轴1,从而可以带动两侧的丝杆筒相向靠近或者远离,调节好两个腹板固定架7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连接板711与前板710打开,将腹板放在两个弧形内板707之间,然后将连接板711与前板710闭合,加强板709的上端固定在后板701上,加强板709的下端固定在转动板708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包括中间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1)的左端固定有第一丝杆(2),所述中间轴(1)的右端固定有第二丝杆(3),所述第一丝杆(2)与第二丝杆(3)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一丝杆(2)上螺纹配合有第一丝杆筒(4),所述第二丝杆(3)上螺纹配合有第二丝杆筒(5),所述第一丝杆筒(4)、第二丝杆筒(5)的底面均固定有拉绳(6),所述拉绳(6)的下端固定有腹板夹持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夹持架(7)包括顶板(702),所述顶板(702)的底部后侧固定有后板(701),所述后板(701)的底部铰接有转动板(708),所述转动板(708)的底部固定有底板(703),所述顶板(702)的底部前侧固定有前板(710),所述底板(703)的前侧顶部固定有与前板(710)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板(711),所述顶板(702)的底部和底板(703)的顶部均固定有支撑杆(704),所述支撑杆(704)的上端均固定有弧形板(7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705)的内侧壁上间隔固定有弹簧件(706),所述弹簧件(706)的上端固定有弧形内板(7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11)的外壁上固定有l形安装板(712),当连接板(711)与前板(710)闭合时,l形安装板(712)与前板(710)通过第一螺栓螺母(713)固定配合,其中螺栓同时贯穿l形安装板(712)和前板(710)后与螺母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其特征在于,当后板(701)与转动板(708)均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后板(701)与转动板(708)的连接处外壁通过第二螺栓螺母(714)固定配合有加强板(70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709)的上端固定在后板(701)上,所述加强板(709)的下端固定在转动板(708)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叶片腹板的吊运技术领域,尤其一体式风电叶片腹板的吊运钢架,包括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的左端固定有第一丝杆,所述中间轴的右端固定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一丝杆上螺纹配合有第一丝杆筒,所述第二丝杆上螺纹配合有第二丝杆筒,所述第一丝杆筒、第二丝杆筒的底面均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下端固定有腹板夹持架;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中间轴,从而可以带动两侧的丝杆筒相向靠近或者远离,调节好两个腹板固定架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连接板与前板打开,将腹板放在两个弧形内板之间,然后将连接板与前板闭合,加强板的上端固定在后板上,加强板的下端固定在转动板上。

技术研发人员:严兴恩;徐兴成;王辉;肖佳俊;徐继宝;刘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华宜风电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6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