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管口充气嘴及使用该充气嘴的自动充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9425发布日期:2020-08-25 19:14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软管管口充气嘴及使用该充气嘴的自动充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管管口充气嘴及使用该充气嘴的自动充气机构。



背景技术:

塑料软管在民用、农业、工业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其成型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软管成型后即进入成品包装阶段,因软管的中空结构、以及成型后一定时间内材质存在一定粘性等原因,软管在盘绕前必须经过定长截取、充气、封口等工序,这些工序将成型的软管预处理为一根根充有气体的定长软管。其中充气工序目前多采用管形充气嘴机构,管形的充气嘴处设置管端面挡板,充气嘴连接控制阀及气泵等,人工将软管管口套在充气嘴上,并用力推挤使管口与断面挡板形成密封,人工开启控制阀后锥形头向管内形成充气。这种充气机构不但人工操作强度较大,而且端面密封对管口平整度要求较高,对于目前主要由人工裁剪的软管来说,充气强度并不能有很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充气密封性的软管管口充气嘴,及可快速形成密封充气且降低人工操作强度的使用该充气嘴的自动充气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软管管口充气嘴,包括充气座,所述充气座上固定设有导气管,所述充气座上设有与所述导气管连通设置且可伸入软管管口的充气端管,所述充气端管连接有撑管密封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撑管密封装置包括固定密封设置在所述充气端管上的撑管锥形筒,所述撑管锥形筒沿靠近所述导气管方向直径逐渐增大设置;所述充气端管与所述导气管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撑管锥形筒与所述充气座固定连接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撑管密封装置包括包覆在所述充气端管上的撑管密封气囊,所述充气端管与所述导气管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撑管密封气囊连接有气囊进气管,所述充气端管与所述充气座固定连接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充气端管的外周面上固定设有气囊防护管,所述撑管密封气囊位于所述充气端管与所述气囊防护管之间设置,所述气囊防护管位于所述撑管密封气囊处设有沿周向布置的气囊外撑过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撑管密封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充气端管与所述充气座之间的管端密封气囊,所述管端密封气囊与所述导气管连通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撑管密封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充气端管外周面上的环形撑管凸起,所述充气端管与所述导气管可拆卸连接设置。

使用所述的软管管口充气嘴的自动充气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抱持座,所述抱持座上设有软管抱持装置,所述抱持座上滑动安装所述充气座且所述充气端管朝向所述软管抱持装置设置,所述充气座与所述抱持座之间设有充气进给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抱持座滑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抱持座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抱持进给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管抱持装置包括两滑动安装在所述抱持座上的抱持驱动杆,两所述抱持驱动杆上分别固定设有抱持驱动齿条,所述抱持座上固定设有与两所述抱持驱动齿条常啮合的抱持传动齿轮,两所述抱持驱动杆上分别固定设有软管抱爪,两所述软管抱爪相对设置,其中一所述抱持驱动杆与所述抱持座之间设有抱持驱动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软管管口充气嘴的充气端管可伸至软管内,所述撑管密封装置以撑到软管内壁实现密封,可提高充气密封性。使用该充气嘴的自动充气机构,在软管被抱持后,所述充气进给装置将所述充气端管进给到软管内,可快速实现密封充气,明显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自动充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自动充气机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自动充气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充气座;21-导气管;22-充气端管;23-充气进给装置;3-撑管密封装置;31-撑管锥形筒;32-撑管密封气囊;33-气囊防护管;34-气囊外撑过口;35-气囊进气管;36-管端密封气囊;37-环形撑管凸起;4-抱持座;41-软管抱持装置;42-抱持驱动杆;43-抱持传动齿轮;44-抱持驱动装置;45-软管抱爪;5-抱持进给装置;6-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软管管口充气嘴,包括充气座2,所述充气座2上固定设有导气管21,所述充气座2上设有与所述导气管21连通设置且可伸入软管6管口的充气端管22,所述充气端管22连接有撑管密封装置3。本实施例利用所述充气端管22伸入至软管6内后,利用所述撑管密封装置3将所述充气端管22与软管6之间的环形腔进行密封,密封效果好。

本实施例所述撑管密封装置3包括固定密封设置在所述充气端管22上的撑管锥形筒31,所述撑管锥形筒31沿靠近所述导气管21方向直径逐渐增大设置。当充气端管22向软管6管口活动时,所述撑管锥形筒31可逐渐将软管6管口部分撑起,软管6管口部分因材质的弹性呈与所述撑管锥形筒31同样的锥形,并紧紧贴合在所述撑管锥形筒31上,形成有效密封。

基于上述撑起的原理,本实施例所述充气端管22与所述导气管21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撑管锥形筒31与所述充气座2固定连接设置。

使用所述的软管管口充气嘴的自动充气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上设有抱持座4,所述抱持座4上设有软管抱持装置41,所述抱持座4上滑动安装所述充气座2且所述充气端管22朝向所述软管抱持装置41设置,所述充气座2与所述抱持座4之间设有充气进给装置23。需充气的软管6可由所述软管抱持装置41进行固定,所述充气进给装置23驱动所述充气座2进给,并最终使所述充气端管22伸入软管6内,进给的驱动力同时使得所述撑管锥形筒31将软管6管口撑起密封。本实施例所述充气进给装置23包括连接在所述充气座2与所述抱持座4之间的充气驱动缸,当然所述充气驱动缸可采用电动推杆代替,所述充气进给装置23也可采用电机及齿轮齿条驱动等实现。此外,所述导气管21连接有充气控制阀和气泵等,这是公知的,在此不再赘述且在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所述软管抱持装置41包括两滑动安装在所述抱持座4上的抱持驱动杆42,两所述抱持驱动杆42上分别固定设有抱持驱动齿条,所述抱持座4上固定设有与两所述抱持驱动齿条常啮合的抱持传动齿轮43,两所述抱持驱动杆42上分别固定设有软管抱爪45,两所述软管抱爪45相对设置,其中一所述抱持驱动杆42与所述抱持座4之间设有抱持驱动装置44。当所述抱持驱动装置44驱动时,因所述抱持传动齿轮43的传动,两所述抱持驱动杆42发生相反方向的滑动,两所述软管抱爪45即可对软管6进行抱持,当所述抱持驱动装置44进行相反操作时,两所述软管抱爪45解除抱持。

本实施例示意所述抱持驱动装置44为气缸,当然也可以为电动推杆等。此外本实施例所述软管抱持装置41也可不采用齿轮齿条结构,而使两所述抱持驱动杆42分别连接可同步驱动的抱持驱动装置44的结构等。

所述软管抱爪45可采用弧板、v形板等结构,本实施例两所述软管抱爪45分别用弧板和v形板进行示意。

本实施例所述抱持座4滑动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抱持座4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抱持进给装置5。这样本实施例当软管6被置于两所述软管抱爪45附近时,所述抱持进给装置5可驱动,先使两所述软管抱爪45靠近所述软管6,然后再进行软管6抱持和充气进给等。如此,本实施例可配合其他可将软管6送至所述软管抱爪45附近的设备进行自动化作业。当然,本实施例所述抱持座4也可直接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将软管6置于两所述软管抱爪45附近,该置于方法可以为手动置于,也可为其他设备将软管6送至。所述抱持进给装置5首先将所述抱持座4驱动,使两所述软管抱爪45到达软管6处,然后所述抱持驱动装置44使两所述软管抱爪45抱持软管6。所述充气进给装置23驱动所述充气座2向软管6进给,所述充气端管22伸入软管6管口,所述撑管锥形筒31依靠进给驱动力将软管6管口撑起,软管6管口处形成有效密封。开启所述充气控制阀,软管6内可被迅速充满气体。充气结束后,关闭所述充气控制阀。在软管6进行临时端口封死操作后,控制所述充气进给装置23使所述充气座2退回,控制所述抱持驱动装置44使两所述软管抱爪45解除抱持,所述保持进给控制所述抱持座4退回,软管6即可被成功充气。

本实施例充气密封性好,充气迅速,即可配合人工作业手动操作,也可配合其他设备进行自动化连续作业,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实施例二: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撑管密封装置3包括包覆在所述充气端管22上的撑管密封气囊32,所述撑管密封气囊32可采用硅胶或者乳胶等具有较强弹性的材质;所述充气端管22与所述导气管21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撑管密封气囊32连接有气囊进气管35,所述充气端管22与所述充气座2固定连接设置。当所述充气端管22伸入软管6管口后,所述气囊进气管35进气,所述撑管密封气囊32撑起并贴靠在软管6的内壁上,形成充气密封,密封效果好。所述气囊进气管35可与所述导气管21同源供气,也可分开单独供气。所述撑管密封气囊32两端的密封连接可采用胶体连接等。

本实施例所述充气端管22的外周面上固定设有气囊防护管33,所述撑管密封气囊32位于所述充气端管22与所述气囊防护管33之间设置,所述气囊防护管33位于所述撑管密封气囊32处设有沿周向布置的气囊外撑过口34。当所述撑管密封气囊32内充气时,气囊可经所述气囊外撑过口34鼓出,并贴合在软管6内壁上,因气囊较好的弹性,相邻所述气囊外撑过口34鼓出的气囊也能形成相互贴合,这样本实施例同样能形成有效密封。而所述气囊防护管33的设置,可在所述充气端管22伸入软管6管口时,防止软管6管口或者内壁、碰到所述撑管密封气囊32而造成气囊撕扯损坏或者碰撞损坏等。

实施例三: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撑管密封装置3包括连接在所述充气端管22与所述充气座2之间的管端密封气囊36,所述管端密封气囊36与所述导气管21连通设置。本实施例所述管端密封气囊36呈碗状,所述管端密封气囊36的碗底处与所述充气端管22连接。为减轻所述充气端管22重量带来的下垂影响,所述充气端管22可采用塑料材质、减小长度、减小壁厚等措施来降低重量。

在所述充气进给装置23驱动所述充气座2进给时,所述充气端管22伸入所述软管6,而软管6管口端面则顶靠在所述管端密封气囊36上,在所述导气管21内供气后,所述管端密封气囊36膨胀,并因自身弹性而将所述软管6的管口处形成完全有效密封。

实施例四: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撑管密封装置3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充气端管22外周面上的环形撑管凸起37,所述充气端管22与所述导气管21可拆卸连接设置。所述环形撑管凸起37为刚性材质,可以为金属,也可以为塑料,其固定可采用焊接、粘接、可拆卸安装等方式。

所述环形撑管凸起37的外圈直径应略大于软管6的内径设置,这样所述环形撑管凸起37可在不破坏软管6结构的前提下,利用软管6弹性而撑起密封。优选地,所述环形撑管凸起37的外周面处设置为平滑面,这样可方便软管6管口的套入和退回。本实施例可将所述充气端管22与所述环形撑管凸起37的组合件设置多个型号,使用时利用所述充气端管22的可拆卸连接来更换该批次软管6所需的型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