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开关的盒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4149发布日期:2020-08-25 19:21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开关的盒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容纳领域,特别是一种半自动开关的盒子。



背景技术:

盒子(容置盒,容纳盒,收纳盒)为各领域常用装置,其规格形态多种多样。为了提升使用感受,有人设计全自动弹开或全自动闭合式盒子,尤其常见于首饰盒、眼镜盒等领域。此类盒子的结构常常为盒盖与盒身的衔接处设计有弹性合页,使得盒盖一受力则打开或关闭,但此设计之结构有其弊端。第一,这一类设计的盒盖,打开时需要力气一般较大;第二,全自动的打开或关闭速度较快且力度较大,往往需要两个手配合操作,关闭时不小心容易夹到手,盒盖弹起打开时盒子也容易失手掉落,容易损坏;第三,实现弹性开合的弹性合页容易从对应的插槽内脱落,盒子损坏;第四,自动弹力关闭盒子时的声音一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巧灵活,可实现半自动打开或是半自动关闭的盒子。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半自动开关的盒子,由盒盖与盒身组合而成,所述盒身与盒盖设有转动轴枢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身的与盒盖衔接处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盒盖与容置槽对应的位置为一凸轮;所述容置槽内设有一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设有滑动面,所述凸轮抵靠于该弹性结构的滑动面,当凸轮压制该滑动面使弹性结构产生形变后,所述弹性结构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可使得抵靠于其滑动面上之凸轮沿着滑动面向上或向下滑动,最终实现盒盖之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所述滑动面为斜面或弧面,所述凸轮为线性抵靠于此滑动面,且凸轮可围绕着转动轴枢接结构在滑动面上来回滑动,所述凸轮在滑动面滑动时,弹性结构受之抵靠变形后有一最大形变状态,盒盖与盒身的转动轴枢接结构之转轴与凸轮抵靠于弹性结构的线性抵靠处的垂直连线,此最大形变状态时,所述垂直连线与滑动面之切线呈90度;此最大形变状态后,弹性结构恢复,凸轮可沿着滑动面向上或向下滑动最终实现盒盖之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所述弹性结构为一弹片,所述弹片为一片式折弯形态,折弯后形成一长端和一短端,弹片置于容置槽内,所述长端和短端皆朝上或斜向上,弹片之短端位于容置槽内且抵靠于容置槽的侧壁,弹片之长端即为滑动面,该长端向容置槽外延伸,且弹片之长端反向于短端的一面抵靠于盒盖之凸轮处。

进一步,所述最大形变状态时,弹片之长端与弹片之弯曲底部水平基准面呈75度角。

进一步,所述盒盖打开状态时,弹片之长端与弹片之弯曲底部水平基准面呈77度角。

进一步,所述盒盖关闭状态时,弹片之长端末端靠于盒盖的凸轮内侧,弹片之长端与弹片其底部水平基准面呈85度角。

进一步,所述盒盖之凸轮,其截面呈现一向外之尖角,所述尖角的顶部所对应之凸轮的横向外沿为一抵靠沿,该抵靠沿为线性抵靠于弹性结构的滑动面。

进一步,所述最大形变状态时,盒盖与盒身之夹角呈60度角。

进一步,所述盒盖打开状态时,盒盖与盒身之夹角呈80度角。

进一步,所述盒身的与盒盖衔接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容置槽,盒盖与容置槽对应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凸轮;所述容置槽内皆设有一弹性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前期的打开或收合盒盖的动作为手动,只在中间时放开手后剩下的可自动完成打开或收合盒盖的动作,因此其剩下的半自动过程较为舒缓,不易引起大的动静;另简单的结构设计,利用弹片自身的恢复力缓和开合,结构简单,又可单手操作,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涉及多种相关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最大形变状态时的侧面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状态下的弹片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盒子完全打开状态时的侧面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状态下的弹片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盒子关闭状态时的侧面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7状态下的弹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半自动开关的盒子,由盒盖1与盒身2组合而形成容置腔20,所述盒身2与盒盖1设有转动轴枢接结构3,所述盒身2的与盒盖1衔接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容置槽4,盒盖1与容置槽4对应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凸轮12;所述容置槽4内皆设有一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为一弹片5,所述弹片5为一片式折弯形态,如图2所示,折弯后形成一长端51和一短端52,弹片5置于容置槽4内,所述长端51和短端52皆朝上或斜向上设置,弹片5之短端52位于容置槽4内且抵靠于容置槽4的侧壁,弹片5之长端51即为滑动面,该长端51向容置槽4外延伸,且弹片5之长端51反向于短端52的一面抵靠于盒盖1之凸轮12处。

所述盒盖1之凸轮12,其截面呈现一向外之尖角α,所述尖角α的顶部所对应之凸轮12的横向外沿为一抵靠沿121,该抵靠沿121为线性抵靠于弹片5之长端51(滑动面)上,且凸轮12可在弹片5之长端51(滑动面)上来回滑动,所述凸轮12在弹片5之长端51上滑动时,弹片5受其抵靠,弹片5的长端51向短端52处挤压,盒盖1与盒身2的转动轴枢接结构3之转轴31与凸轮12抵靠于长端51(滑动面)的线性抵靠处的垂直连线β,当该垂直连线β与长端51(滑动面)之切线呈90度角时(垂直),此实施例中垂直连线β与长端51(滑动面)成90度角时(垂直时),弹片5达到最大形变状态,弹片5的长端51和短端52的挤压最厉害,如图3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最大形变状态时,盒盖1与盒身2之夹角呈60度角;此最大形变状态后,所述弹片5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可使得抵靠于其长端51(滑动面)上之凸轮12的抵靠沿121沿着长端51向上或向下滑动,最终实现盒盖1之打开或关闭。

若需打开盒盖1,使用者只需将盒盖1手动打开至60度角时,凸轮12挤压弹片5的长端51,使得弹片5达到最大形变状态,此时放开盒盖1,弹片5之长端51(滑动面)所受凸轮12的挤压力变小,所述弹片5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抵靠于其长端51(滑动面)的凸轮12之抵靠沿121只能选择向上或向下继续滑动,由于之前凸轮12为打开向上滑动的过程,因此凸轮12之抵靠沿121则顺着打开惯性继续沿着长端51(滑动面)向上滑动,此处即为半自动的打开方式,最终实现盒盖1之完全打开,如图5所示;此实施例中最大形变状态时,弹片5之长端51与弹片5之弯曲底部水平基准面呈75度角;盒盖1完全打开状态时,弹片5之长端51与弹片5之弯曲底部的水平基准面呈77度角,盒盖1与盒身2之夹角呈80度角。

使用者需要关闭盒盖1时,亦只需将盒盖1关闭至60度角时,凸轮12挤压弹片5的长端51,使得弹片5达到最大形变状态,此时放开盒盖1,弹片5之长端51(滑动面)所受凸轮12的挤压力变小,所述弹片5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抵靠于其长端51(滑动面)的凸轮12之抵靠沿121只能选择向上或向下继续滑动,由于之前凸轮12为关闭向下滑动的过程,因此凸轮12之抵靠沿121则顺着关闭的惯性继续沿着长端51(滑动面)向下滑动,此处即为半自动的关闭方式,最终实现盒盖1之完全关闭,如图6所示;所述盒盖1关闭状态时,弹片5之长端51末端靠于盒盖1的凸轮12内侧,弹片5之长端51与弹片5之弯曲底部的水平基准面呈85度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