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及包含其的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8389发布日期:2020-09-01 17:3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接头及包含其的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接头及包含其的收纳盒。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物品的收纳和整理,越来越多的场所需要使用收纳盒进行收纳,为了便于收纳盒的运输和收纳,一般将收纳盒设置成可拼装结构,此时,一般需要通过板体插接在接头上,以通过接头和板体拼装成收纳盒。

但是,这些收纳盒在堆垛在一起的时候,易产生相互滑移,而导致多个收纳盒无法稳定地堆垛在一起。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头。

该接头包括接头本体;接头本体的表面沿第一方向向量延伸形成有第一卡合部;接头本体的表面沿第二方向向量延伸形成有能够与第一卡合部相互嵌套的第二卡合部,且第一方向向量与第二方向向量相互垂直设置,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的距离随着第二卡合部的延伸而增加或保持不变;接头本体上设有第一插接单元和第二插接单元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插接单元包括三个第一插接结构,三个第一插接结构设在接头本体的表面上,三个第一插接结构分别沿第三方向向量、第四方向向量和第五方向向量延伸形成,第三方向向量、第四方向向量和第五方向向量两两相互垂直,且均与第一方向向量和第二方向向量不同向,第三方向向量、第四方向向量和第五方向向量中的至少一个垂直于第一方向向量,第二插接单元包括三个第二插接结构,三个第二插接结构设在接头本体的表面上,三个第二插接结构分别沿第三方向向量、第四方向向量和第五方向向量延伸形成。

在使用该接头时,在第一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多个板体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在第二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多个筋体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二插接结构中,并将多个板体插接在多个筋体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在第三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多个筋体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二插接结构中,并将多个板体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和多个筋体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拼装成收纳盒后,接头本体上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位于收纳盒的外部。

由此,多个收纳盒堆垛在一起的时候,其中一个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一卡合部与相邻的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二卡合部相互嵌套,以避免堆垛在一起的多个收纳盒产生相互滑移,保证多个收纳盒稳定地堆垛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轮廓设置成,当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对于第一轴线展开时,第一卡合部的轮廓与第二卡合部的轮廓相对于第一轴线对称;第一轴线形成于垂直于第一方向向量的第一平面与垂直于第二方向向量的第二平面的交线上。

由此,当相邻的两个收纳盒侧面对齐地堆叠在一起时,两个收纳盒上的对应的接头上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互嵌套在一起,以保证收纳盒能够整齐地堆叠在一起,进一步减少堆叠在一起的收纳盒滑落的可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设置成,当其中一个接头的第一卡合部嵌套在另一个接头的第二卡合部中时,其中一个接头的第一方向向量与另一个接头的第二方向向量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从而可以保证收纳盒可以沿第一方向向量和第二方向向量中的至少一个的延伸方向整齐、稳定地堆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为设在接头本体的表面上的凸起,第二卡合部为设在接头本体的表面上的,与凸起适配的第一凹槽。以便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加工制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包括设在接头本体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棱体和至少一个第二棱体,第一棱体与第二棱体不平行。从而,可以保证接头在沿第一棱体或第二棱体的其中一侧延伸方向移动时,两相互嵌套的接头不会产生滑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棱体设在第二棱体的非端部位置。

从而,可以保证接头在沿第一棱体和第二棱体的其中一侧延伸方向移动时,两相互嵌套的接头不会产生滑移;而且,当第一棱体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棱体时,两相互嵌套的接头除沿第一方向向量或第二方向向量的方向移动时能够拆开外,无法沿其他方向发生相对移动,以保证接头嵌套的稳定性,避免相互嵌套的接头发生相对滑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棱体设在第二棱体的中部位置,第一棱体和第二棱体均设置成沿直线延伸而成的宽度相等的长条结构,第一棱体与第二棱体相互垂直。由此形成了对称的凸起,当接头与板片拼装成收纳盒后,多个收纳盒既可以端面对齐地堆垛,也可以相互错开的堆垛,堆垛方向不受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同时设置有第一插接单元和第二插接单元时,第二插接结构设置成将两相邻的第一插接结构连通。由此,使得插入第二插接结构中的筋体中也可以插入板体,以进一步保证板体拼装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设在接头本体的第一表面上,第一表面与第一方向向量垂直,第一凹槽设在接头本体的第二表面上,第二表面与第二方向向量垂直,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邻。由此,当两接头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相互嵌套,且其中一个接头的第二表面抵靠在另一个接头的第一表面上时,相互抵靠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能够给予相互嵌套的接头支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的高度与第一凹槽的深度相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头本体的表面上设有第一磁性部件,第一磁性部件的外表面同时平行于第一方向向量和第二方向向量。以保证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连接在第一磁性部件上后,形成的收纳盒的平整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部件设在接头本体的第三表面上,第三表面未设置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

当接头与板面拼装成收纳盒时,可以在第一磁性部件上磁性连接有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以在不将板面从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中拆出来的情况下,将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与接头拆开,实现收纳盒中物品的取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互垂直。以保证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连接在第一磁性部件上后,形成的收纳盒的平整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邻的表面。以保证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连接在第一磁性部件上后,形成的收纳盒的平整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收纳盒。

该收纳盒包括八个接头和三组板面;每组板面至少设有一块与第一插接结构适配的板体;三组板面中至少有一组板面包括两块形状一致的板体;每块板体的四个角单独适配一个接头;每两组板面中的板体相互垂直设置;一组板面中的两块板体相互平行设置;接头为前述的接头。

在第一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板体插接在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在第二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多个筋体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二插接结构中,并将多个板体插接在多个筋体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在第三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多个筋体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二插接结构中,并将多个板体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和多个筋体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拼装成收纳盒后,接头本体上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位于收纳盒的外部。

由此,多个收纳盒堆垛在一起的时候,其中一个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一卡合部与相邻的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二卡合部相互嵌套,以避免堆垛在一起的多个收纳盒产生相互滑移,保证多个收纳盒稳定地堆垛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收纳盒还包括与第二插接结构适配的筋体,筋体上设有与板体适配的安装槽;筋体的两端均连接有接头。从而可以通过筋体对板体的侧边进行保护,提高该收纳盒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筋体上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安装槽,且设置成当筋体适配在第二插接结构中时,每个安装槽单独与一个第一插接结构相连通。从而可以通过筋体对板体的所有的侧边进行保护,提高该收纳盒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插接结构的深度大于第一插接结构的深度。从而,可以通过接头给予筋体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另一种收纳盒。

该收纳盒包括八个接头和三组板面;每组板面至少设有一块与第一插接结构适配的板体;三组板面中至少有一组板面包括两块形状一致的板体;其中两组板面中的板面的四个角单独适配一个接头,另一组板面中的至少一个板体的四个角上设有与第一磁性部件对应的第二磁性部件;每两组板面中的板体相互垂直设置;一组板面中的两块板体相互平行设置;接头为前述的接头。

在第一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板体插接在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在第二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多个筋体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二插接结构中,并将多个板体插接在多个筋体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在第三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多个筋体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二插接结构中,并将多个板体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和多个筋体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在第四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未设有第二磁性部件的板体插接在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的至少一个中,并将设有第二磁性部件的板体通过磁性与接头的第一磁性部件磁性连接。

拼装成收纳盒后,接头本体上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位于收纳盒的外部。

由此,多个收纳盒堆垛在一起的时候,其中一个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一卡合部与相邻的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二卡合部相互嵌套,以避免堆垛在一起的多个收纳盒产生相互滑移,保证多个收纳盒稳定地堆垛在一起;也可以在不将板面从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中拆出来的情况下,将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与接头拆开,实现收纳盒中物品的取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接头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接头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接头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接头的沿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接头的沿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接头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沿第一轴线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接头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接头的沿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收纳盒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收纳盒的沿d-d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收纳盒的沿e-e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收纳盒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收纳盒的沿f-f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5所示收纳盒的拆卸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收纳盒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收纳盒的沿g-g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的堆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的收纳盒的堆叠状态的h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收纳盒的堆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接头。

参考图1至3所示,该接头包括接头本体20;接头本体20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卡合部21,第一卡合部21沿第一方向向量211延伸;接头本体20的表面上设有第二卡合部22,第二卡合部22沿第二方向向量221延伸,且能够与第一卡合部21相互嵌套,第一方向向量211与第二方向向量221相互垂直设置,第二卡合部22与第一卡合部的距离随着第二卡合部的延伸而增加或保持不变;接头本体20上设有第一插接单元23和第二插接单元24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第一插接单元23包括三个第一插接结构231,第一插接结构231可以设在接头本体20的表面上;三个第一插接结构231中的第一个第一插接结构231沿第三方向向量232延伸形成、第二个第一插接结构231沿第四方向向量233延伸形成,第三个第一插接结构231沿第五方形向量延伸形成,第三方向向量232、第四方向向量233和第五方向向量234两两相互垂直,且均既不与第一方向向量211同向,也不与第二方向向量221同向,且第三方向向量232、第四方向向量233和第五方向向量234中的至少一个垂直于第一方向向量211;第二插接单元24包括三个第二插接结构241,三个第二插接结构241可以设在接头本体20的表面上;三个第二插接结构241中的第一个第二插接结构241沿第三方向向量232延伸形成、第二个第二插接结构241沿第四方向向量233延伸形成,第三个第二插接结构241沿第五方形向量延伸形成。

在使用该接头时,在第一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多个板体31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231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在第二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多个筋体40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二插接结构241中,并将多个板体31插接在多个筋体40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在第三种使用方法中,可以将多个筋体40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二插接结构241中,并将多个板体31插接在多个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231和多个筋体40中,以拼装成收纳盒。

拼装成收纳盒后,接头本体20上的第一卡合部21和第二卡合部22位于收纳盒的外部。

由此,多个收纳盒堆垛在一起的时候,其中一个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一卡合部21与相邻的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二卡合部22相互嵌套,以避免堆垛在一起的多个收纳盒产生相互滑移,保证多个收纳盒稳定地堆垛在一起。

参考图1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21和第二卡合部22的轮廓设置成,当第一卡合部21与第二卡合部22的轮廓相对于第一轴线25展开时,第一卡合部21的轮廓与第二卡合部22的轮廓相对于第一轴线25对称,由于第一卡合部21与第二卡合部22能够相互嵌合,也即假设第一卡合部21能够绕第一轴线25转动至第二卡合部22所在的位置时,第一卡合部21能够嵌套在第二卡合部22中;第一轴线25形成于垂直于第一方向向量211的第一平面与垂直于第二方向向量221的第二平面的交线上。

由此,当相邻的两个收纳盒侧面对齐地堆叠在一起时,两个收纳盒上的对应的接头上的第一卡合部21和第二卡合部22相互嵌套在一起,以保证收纳盒能够整齐地堆叠在一起,进一步减少堆叠在一起的收纳盒滑落的可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21和第二卡合部22设置成,当其中一个接头的第一卡合部21嵌套在另一个接头的第二卡合部22中时,第一卡合部21的第一方向向量211平行于嵌套在其外部的第二卡合部22的第二方向向量221,且两者的方向相反。从而可以保证收纳盒可以沿第一方向向量211和第二方向向量221中的至少一个的延伸方向整齐、稳定地堆垛。

参考图1至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21为一体成型、加工或连接在接头本体20的表面上的凸起212,第二卡合部22为第一成型或加工在接头本体20的表面上的,与凸起212适配的第一凹槽222。以便于第一卡合部21和第二卡合部22的加工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12包括一体成型、加工或连接在接头本体20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棱体2121和至少一个第二棱体2122;第二棱体2122与第一棱体2121不平行。

例如,当一个第二棱体的端部设在第一棱体的一个端部上,根据第一棱体与第二棱体之间的夹角的不同,可以形成外型为“v”字型或“l”字型的凸起。

再如,当两个第二棱体的端部分别设在第一棱体的两端部上,或两个第一棱体的端部分别设在第二棱体的两端部上,从而可以形成外型为“匚”字型的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棱体设在第二棱体的非端部位置。例如,当仅设有一个第二棱体时,可以形成外型为“t”字型的凸起。

因此,无论第一棱体是否设在第二棱体的端部位置,只要第一棱体与第二棱体不行平设置,在沿自第一棱体与第二棱体的连接处至第一棱体或第二棱体的自由端的方向移动接头时,两相互嵌合的接头不会发生相对滑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棱体2121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棱体2122时,且第一棱体2121连接在第二棱体2122的非端部位置。从而当两接头的第一卡合部21和第二卡合部22相互嵌套时,在沿除第一方向向量211和第二方向向量221的方向移动接头时,两接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以保证接头嵌套的稳定性,避免相互嵌套的接头发生相对滑移。

参考图1、图3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棱体2121设在第二棱体2122的中部位置,第一棱体2121和第二棱体2122均设置成沿直线延伸而成的宽度相等的长条结构,第一棱体2121与第二棱体2122相互垂直;第二棱体2122设有一个且设在第一棱体2121的中部位置,形成外型为“十”字型的凸起212,或第二棱体2122设有两个且设在第一棱体2121的两端,形成外型为“h”字型的凸起212。

由此形成了对称的凸起212,当接头与板片拼装成收纳盒后,多个收纳盒既可以端面对齐地堆垛,也可以相互错开的堆垛,堆垛方向不受限制。

参考图1、图3、图4和图7所示,在接头本体20的表面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与第一棱体2121适配的第一凹陷部2221,以及与第二棱体2122适配的第二凹陷部222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也可以设置成同时包括凸起和凹槽的结构,且设置成,在与第一卡合部设置的凸起至第一轴线距离相等的第二卡合部的对应位置上设置凹槽,在与第一卡合部设置的凹槽至第一轴线距离相等的第二卡合部的对应位置上设置凸起,以使第一卡合部的凸起和凹槽能够与第二卡合部的凸起和凹槽相互嵌合。

参考图2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同时设置有第一插接单元23和第二插接单元24时,第二插接结构241设置成将两相邻的第一插接结构231连通。

继续参考图2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接结构231和第二插接结构241均为一体成型或加工在接头本体20上的沉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4所示,第一插接结构231的沉槽的槽宽小第二插接结构241的沉槽的槽宽,且第一插接结构231的沉槽的朝向第二插接结构241的一侧与第二插接结构241连通,第一插接结构231的背离第二插接结构241的一侧与外部连通。

由此,使得插入第二插接结构241中的筋体40中也可以插入板体31,以进一步保证板体31拼装的稳定性。

参考图1至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12设在接头本体20的第一表面201上,第一表面201与第一方向向量211垂直,第一凹槽222设在接头本体20的第二表面202上,第二表面202与第二方向向量221垂直,第二表面202与第一表面201相邻。由此,当两接头的第一卡合部21与第二卡合部22相互嵌套,且其中一个接头的第二表面202抵靠在另一个接头的第一表面201上时,相互抵靠的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能够给予相互嵌套的接头支撑。

参考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12的高度与第一凹槽222的深度相等。以使得凸起212嵌套在第一凹槽222中时,第一凹槽222的槽底能够支撑凸起212的顶部。同时,当第二表面202与第一表面201垂直时,相互嵌套的接头的其中一个接头的第一表面201抵靠在另一个接头的第二表面202上。

参考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头本体20上还一体成型或加工有第二凹槽27,以减轻接头本体20的重量,第二凹槽27可以设在除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以外的其他表面上。

参考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接结构241的深度大于第一插接结构231的深度。从而,可以通过接头给予筋体40支撑。

图8至图10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接头。

参考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头既可以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接头相同,也可以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接头不同,本实施例中接头的接头本体20的表面上设有第一磁性部件261,第一磁性部件261的外表面2611同时平行于第一方向向量211和第二方向向量221。以保证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31连接在第一磁性部件261上后,形成的收纳盒的平整性。

继续参考图8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部件26设在接头本体20的第三表面26上,第三表面26未设置第一卡合部21、第二卡合部22、第一插接结构231和第二插接结构241。

当接头与板面30拼装成收纳盒时,可以在第一磁性部件261上磁性连接有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31,以在不将板面30从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231中拆出来的情况下,将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31与接头拆开,实现收纳盒中物品的取放。

参考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部件261的外表面2611与第三表面26平齐,以避免第一磁性部件261因磕碰而从接头本体20上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部件261采用磁铁。

参考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表面26与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相互垂直。以保证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31连接在第一磁性部件261上后,形成的收纳盒的平整性。

参考图8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表面26的与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相邻。以保证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31连接在第一磁性部件261上后,形成的收纳盒的平整性。

继续参考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表面26的与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相交的棱边上一体成型、加工或连接有第三棱体28。以避免通过磁性连接在第一磁性部件261上的板面30因碰撞而与第一磁性部件261分离。

参考图10所示,当该接头还设有第二凹槽27时,第二凹槽27设在第一表面201、第二表面202和第三表面26以外的其他表面上。

图11至图1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

参考图11至图14所示,该收纳盒包括八个接头和三组筋条,每组筋条包括两根长度相等的筋体40,筋体40与第二插接结构241适配,筋体40的两端均连接有接头。从而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然后,可以将板体31放置在框架上形成收纳盒。当八个接头通过三组筋条连接成一个框架后,处于框架的对角线上的接头的第一表面201或第二表面202朝向同侧,同一筋体40两端连接的接头中的一个接头的第一表面201与另一个接头的第二表面202朝向同侧,以便于不同的框架通过接头相互嵌套,以稳定地堆叠。

图15至图18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

参考图15至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筋体40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与板体31适配的安装槽41,且安装槽41设置成,筋体40插接在第二插接结构241上时,安装槽41与第一插接结构231的凹槽连通成连通槽。以便与板体31同时插入第一插接结构231和安装槽41中,从而可以通过筋体40对板体31的侧边进行保护,提高该收纳盒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体31可以采用透明材质的材料制成,例如,采用pvc、abs、有机玻璃等材质制成,以减轻该收纳盒的重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板体31可以同时插入安装槽41和第一插接结构231中,以进一步保证板体31插接的稳定性。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该收纳盒包括八个接头和三组板面;每组板面至少设有一块与第一插接结构适配的板体;三组板面中至少有一组板面包括两块形状一致的板体,且每组板面中最多包括两块板体,当每组板面包括两块板体时,同一组板面中的两块板体形状一致;每块板体的四个角单独适配一个接头;每两组板面中的板体相互垂直设置;一组板面中的两块板体相互平行设置;接头为前述的接头。

使用时,可以将板体插接在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中,以拼装成收纳盒;拼装成收纳盒后,接头本体上的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位于收纳盒的外部。

继续参考图15至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收纳盒还包括与第二插接结构241适配的筋体40,筋体40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与板体31适配的安装槽41;筋体40的两端均连接有接头。从而可以通过筋体40对板体31的侧边进行保护,提高该收纳盒的强度。

参照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筋体40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安装槽41,且设置成当筋体40适配在第二插接结构241中时,每个安装槽41单独与一个第一插接结构231相连通。从而可以通过筋体40对板体31的所有的侧边进行保护,提高该收纳盒的强度。

无论采取第一种实施方式还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当多个收纳盒堆垛在一起时,其中一个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一卡合部21与相邻的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二卡合部22相互嵌套,以避免堆垛在一起的多个收纳盒产生相互滑移,保证多个收纳盒稳定地堆垛在一起(参考图23和图24所示)。

图19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

参考图19所示,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方式中的接头的第三表面26上设有第二磁性部件3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性部件311采用磁铁。

图20至图2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

参考图20至图22所示,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方式中的接头的第三表面26上设有第二磁性部件311。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收纳盒包括八个接头和三组板面;每组板面至少设有一块与第一插接结构适配的板体;三组板面中至少有一组板面包括两块形状一致的板体;其中两组板面中的板面的四个角单独适配一个接头,另一组板面中的至少一个板体的四个角上设有与第一磁性部件对应的第二磁性部件;每两组板面中的板体相互垂直设置;一组板面中的两块板体相互平行设置;接头为前述的接头。

使用方法可以参考第一种至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收纳盒的使用方法,还可以将未设有第二磁性部件311的板体31插接在第一插接结构231和第二插接结构241的至少一个中,并将设有第二磁性部件311的板体31通过磁性与接头的第一磁性部件261磁性连接。

拼装成收纳盒后,接头本体20上的第一卡合部21和第二卡合部22位于收纳盒的外部。

由此,多个收纳盒堆垛在一起的时候,其中一个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一卡合部21与相邻的收纳盒的接头上的第二卡合部22相互嵌套,以避免堆垛在一起的多个收纳盒产生相互滑移,保证多个收纳盒稳定地堆垛在一起;也可以在不将板面30从接头的第一插接结构231中拆出来的情况下,将带有磁性部件的板体31与接头拆开,实现收纳盒中物品的取放;相互堆垛的收纳盒还可以通过设在第三表面26上第一磁性部件261相互吸引,或通过设在板面30上的第二磁性部件311相互吸引,以避免相互堆垛的收纳盒在受到碰撞时产生相对滑移(参考图25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头和筋体40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以降低该收纳盒的重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接头和筋体40可以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金属等高强度材料制作筋体40和接头。

例如,采用铝合金等高强度,重量轻的金属材料来制备筋体40和接头。由此,即使板面30采用非高强度的材料制成,仍可保持该收纳盒的框架的高强度,从而降低材料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拆卸安装方式,例如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不可拆卸安装方式,例如焊接。本实用新型对固定安装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